【中考历史】2018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第一单元第1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作业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安徽版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

族在涿鹿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
,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放牧和浅耕的中原地带 。
尧,中国上古时期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 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禅让于舜。他命羲和测定推 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 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 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舜(shùn),名重华,中国上古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后 期部落联盟首领,舜的王位是尧禅让的,人们世代尊称 尧和舜为上古先王,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 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公元前6世纪早期,注意公元前的数值越大,年代越早。公元509年即公元6世纪早 期。故选B。
【答案】B
考点针对训练
2.(2017年福建)如图所示毕业证书颁发于( C )
A.公元1912年 C.公元1919年
B.公元1918年 D.公元1920年
考点3 识记西周分封制
目的 内容
为了加强对西周的统治 周天子将土地和臣民分给子弟、 亲戚和功臣,让他们到封区内做
C.郡县制
D.行省制
考点4 识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主要战役:晋 楚城濮之战
战国争雄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主要战役:秦 赵长平之战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吴 王 阖 闾
齐 越 桓 王 公 勾 践
楚 庄 王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 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点1
识记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 说与史实的区别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
【精品】2018中考历史复习课件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中考导航
4.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5.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命题趋势】
1.本单元的考点为考查的重点,近5年广东中考每年均有考查,近几年考查的题型均为选择题。
2.商鞅变法仅2014年出现在选择题中,其具体内容近5年均未考查,建议2018年多加关注。
Listen attentively
考点梳理2
考点二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半坡居民 距今年代 地点 约6 000多年 (1)_________ 河姆渡居民 约7 000年 半坡村 (5)__________ 村 (7)________
房屋建筑
主要种植作物
(2)_________
(3)______
考点梳理3
3.分封的办法:周王把亲属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封他们为诸侯,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原则:
Listen attentively
考点梳理2
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 活情况,如使用的工具、房屋的样式、生活的地域、最早种植的 农作物等,此外,半坡、河姆渡居民同北京人、山顶洞人生产生 活方面的比较也是常考点之一。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Listen attentively
考点梳理3
考点三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实行分封制的原因:西周疆域扩大,而当时通讯和交通手段 极其落后,这使周王难以直接对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因此,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对全国的控 制网。 2.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为了 。 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Listen attentively
Listen attentively
考点梳理2
分析:据“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可知,这是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 描绘。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 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会制造彩陶,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原 始居民制作的彩陶的文物代表。据已学知识可知,诗中描绘的半 坡原始居民耕种的农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 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

1.史料的分类。 (1)按载体可分为:①实物史料: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 遗迹、遗址、出土文物(钻孔石斧、骨耜、司母戊鼎)等;②文献史料: 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史实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 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信件等;③口述史料:指 神话、传说、故事、史诗、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 等;④图片、影像史料:指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像资料等,如 开国大典时所拍摄的影像资料。 (2)按可信度可分为:①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图片,影像史 料等。②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研究论著。
3.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如图3):天子为最高等级, 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 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__分___封___制__。
4.图4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统一___度__量___衡__ 的措施。
过中考
1.(2017,1)下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 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 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考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5年2考)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土地 诸侯
平民 贡品
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延伸 分封制是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 核心、根据血缘关系远近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周代的贵 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 材料链接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 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 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

真题解析
1.(2016·广东省)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 000年。同一时期 ,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人类生活的情况,难度不大,是对 基础知识的考查。通过题干中时间和地域两个信息点 ,可以判断是半坡居民。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继2013年 后第二次考查半坡居民。
识图学史
A
B
(1)写出两种房屋样式的名称:图A_半_地__穴__式_ ,图B_干__栏__式___。
(2)最早建造A房屋是__半__坡___居民,最早建造
B房屋是__河_姆__渡____居民。
识图学史
(3)上图中“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__商__鞅___, 他在__秦_国____的变法,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 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点解读
(4)国家承认__土__地_私__有___,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最能体现改革的封建性质)。 (5)推行_县__制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 强了中央集权,影响后世的行政管理制度)。 (6)统一度量衡(度:计算长度的单位;量 :计算体积的器具;衡:计算轻重的器具)。
考点解读
3.指导思想:“治世不一道,便 国不法古”(属于法家思想)。 4.性质:比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 级改革。 5.影响:使秦国开始富强起来,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 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 的基础。
选择题 3分
选择题3分
选择题 3分
选择题 3分
中华 文明 的起 源
国家 的产 生和 社会 变革
知识网络
远古人类——北京人
农耕文明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历史】2018年中考试题汇编1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2018.山东德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A. 牧野之战B. 涿鹿之战C. 城濮之战D. 巨鹿之战【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与黄帝无关。
故A不符合题意;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炎黄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故B符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争霸的著名战役。
故C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朝灭亡的关键性战役,发生在秦军和项羽的军队之间。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18.湖南岳阳)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说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舜帝【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
故选B。
3.(2018.江苏宿迁)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分析】本题考查牛耕的使用。
把握牛耕的使用开始的时期。
【解答】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故选:A。
4.(2018.北京)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 C )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解折】本主要是考察北京人。
根据北京人的化石可以复原北京人头像,即根据考古挖掘来进行历史研究。
5.(2018.山东东营)与“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B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5.(2018.海南)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2018届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 (共30张PPT)

火的使用: 北京人——天然火
使用火对人类进化有哪些好处?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 程中的一大进步。
5、生活情况: 群居生活
北京人
金牛山人
山顶洞人
蓝田人 丁村人 和县人 长阳人 马坝人
元谋人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相较于前人进步的地方:
考点解读:
考点: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一:北京人
考点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
考点三:炎帝、黄帝的传说
一、北京人
1、距今时间: 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3、外貌特点: 保留着一些猿的体质特征
4、生产情况
工具:打制石器、木棍
北京人主要依靠什么为生?
采集、狩猎
三、炎帝、黄帝的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 涿鹿之战 战争爆发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涿鹿(黄河流域) 交战双方: 炎黄部落——蚩尤部落 战争结果: 蚩尤大败 战争影响: 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
成日后的华夏族。
2、华夏族人文初祖——黄帝
(1)衣食 住行方面 (2)文化 艺术方面
黑陶 玉器、 乐器 彩陶 文字 雏形
说出以下出土文物的名字并分辨出它属 于河姆渡人还是半坡人(意义)?
半坡人 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喜湿
河姆渡人 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 国家)
耐旱
说出以下房屋的样式,并分辨出它属于 河姆渡人还是半坡人?
冬暖夏凉
通风防潮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
制作 农作物 陶器 文化
河姆 渡居 民 半坡 居民
相同
广东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 主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7. “变”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各国的变法改
革中,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 D )
A. 魏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1作8用. 商的鞅是变( 法B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
A.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19.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
(C )
A. 平民B. 奴隶
C. 贵族D. 周王子
16.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 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对材料中所说的“周的制度”,下面理解不正确的
是( D )
A. 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B. 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C. 它使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 D. 它标志着西周进入 封建时代
2.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中写道:“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 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 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
头和朴树枝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A )
①会制造石器②会种植粟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 猿的某些特征
14.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是我国民间的一句
俗语。皇帝更喜欢他的长子是因为( C )
A. 长子年纪大学问多,将来能治理国家
B. 长子比他的弟弟们更得皇帝的宠爱
C. 西周开始的分封制决定天子的长子是王位最主要的继承 人
D. 长子能以德服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15. 大克鼎是周孝王时克(人名)为颂扬国君、祭祀祖父 所铸。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其内 容一是歌颂祖父佐助周室的功绩,记述自己由此蒙受余荫, 被周孝王任命为大臣;二是记载其受赏赐的物品,其中有 服饰、田地和大量的奴隶。据此推测,“克”的身份是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冲刺课件: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末页
4.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 征的是( D )
①栽培稻谷遗存
②半地穴式房屋
③干栏式房屋
④司母戊鼎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③
首页
末页
5.(2017·江苏)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 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 )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首页 末页
11.(2017·广东)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 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 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D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12.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 (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 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 内容是( A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首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纲要求 课程标准
知识结构
考点突破 图片资料
中考突破
考纲要求
1.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商鞅变法。
课程标准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4.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 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 起来。
国的
商鞅 变法。
首页
末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训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基础夯实练|·
1.[2017·岳阳]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
2.[2017·南京]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3.[改编题]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是我国农耕时期居民的房屋,造成这两种房屋建筑结构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筑理念不同 B.生活习惯不同
C.使用工具不同 D.所在环境不同
4.[原创题]关于黄帝时期的传说,我们可从考古实物中得到验证。
右图为陕西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它印证了( )
A.大禹治水
B.嫘祖缫丝
C.仓颉造字
D.伶伦谱曲
5.“以酒为池尽作乐,炮烙之刑极淫威”,这副对联描绘的分别是夏朝和商朝最后两位君王的暴政,他们分别是( )
A.启、桀 B.桀、纣
C.汤、纣 D.武王、纣
6.[改编题]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7.[2017·聊城]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 )
A.问鼎中原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三顾茅庐
8.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的国家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9.[2017·苏州]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10.[2017·江西]“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材料中的“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11.[2017·义乌]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
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2.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写道:“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若去游览都江堰,应到( )
A.四川 B.湖北 C.云南 D.陕西
|能力提升练|·
13.[改编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17·西宁]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奴隶制开始形成 B.封建制开始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15.[2017·宿迁]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
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17·德州]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