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第三次作业

合集下载

我的立体构成作业展示

我的立体构成作业展示

1234
穿插缝
Ⅶ室内设计中的立构元素
做了个小移植,把我喜欢的一个圆桌 移进了这个空间,感觉也还不错。总 之,因为做这个模型时没照着照片做, 完全凭印象,有些不太一致(如原图 中的圆桌跟圆木凳呼应而我的是圆和 方对比调和和圆面在不同空间上的呼 应)。加上灯光和材质,跟原空间还 有一定距离。不过泥巴、木棍、加白, 不也是另一种美妙的感受?
材质:CD壳 药瓶盖 利用CD壳的棱角分明和 通透感,以及单一形体 的重复堆叠,塑造浓重 现代感的“大厦”,瓶 盖的加入使得大厦不过 于单调
仰视&俯视
面构成2——A Cafe or a Pub!
材质:纸(废弃广告宣传册子) 想法:利用面的拼合(解构)和适 当变形,由平面创造空间;搭配扭 曲的小酒瓶,增加组合的趣味感。
Ⅳ韵律感—— 涟漪
PS:之前的舞 动和大厦也明 显有各自的韵 律(前者自由 律,后者向上 律),不是么?
Ⅴ块构成——人泥塑组
泥巴的乡土扎实质感和块体的集合,塑造了那 些敦厚的人们和他们那些可以令人沉淀下来的 质朴的精神世界。
《种子》
《仪式》
《凝神》
《分离》
《安详》
Ⅵ鸡蛋包装应用
3 2
1 4
在找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地方都 是构成的体现。包括整体的和局部的。 通过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以及材质的 搭配,营造了不同的空间效果。
在这个空间内,主要运用了线的重复 所形成新平面上无形线的流动(韵律 感十足);墙上面与面的呼应,不仅 打破了单一面重复线的单调,更借助 线的屏障,使其产生虚实相间的美感。 还有块与流线的配合以及
• END! 还有花絮~
花絮
• 做了这么多作业,烤个吐司犒劳一下自己。a! 连吐司都成了块的分割!还有!烤箱架不也是 线么!a!!又是构成的后遗症……可是不得不 承认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立构!!

作业指示书

作业指示书

作业指示书一)课内训练单元一:形态构成设计—线构成作业目的:线是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线因其具有变化丰富和具有张力等特点使其在立体构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单独依靠线来表现构成关系是立体构成中极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业要求:基本单元:线、门字形、立方体线框自选基本方法:相同或相似单元的聚集、穿插和叠加方法:1立方形模型的底盘尺寸是20cm X 20cm高度自定。

2线的基本单元形态应该相同或相似,在构成中体现主次和均衡。

3构成的空间形式应该纵横穿插、高低错落,符合形式美要求。

4线在以单体形式表现时有形体单一和体量感薄弱等缺点,可以通过相同或相近的线体形式表现体块特征和立体构成中的要素单体(如口字型、折线型等),进而表现立体构成的穿插、聚集和韵律感。

5构成的图底关系应重点考虑,力求平面形式的变化和立体形态的呼应和统一,达到平面构成和线立体构成的承接形式的延续。

注意事项:1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区别在于“立体”即立体模型的六面的形式均需遵循平面构成中形式美规律,达到整体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在模型中需考虑整个构成在材料、色彩等对其所起到的影响。

3在材料方面,因线体的特点所以材料较好选择,只要选用长细比率较大,制作加工方便,易折易弯的材料均可。

4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需考虑模型的使用寿命和做工,应具有一定的手工质量,将列入参考成绩。

学时进度:作业总学时为16,其中课内8,课外8。

第一次课:分班布置作业,分析题目;第二次课:完成方案构思;第三次课:确定发展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深入设计;第四次课:完成正式方案模型。

参考书目:《建筑初步》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工具材料:模型材料/ 工具:聚苯块、吹塑板、厚纸板、卡片纸、航模(木)板、有机玻璃、碎布料、乳胶、大头针、工具刀、钢尺等;成果:一个20cm^ 20cm的立方体构成模型。

(二)课内训练单元二:形态构成设计—面构成作业目的:面也是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面是一个抽象概念,与线和体块不可分割,它的特点是具有延展性和轻盈柔软的特点,在立体构成中对于面的表达和诠释有多种方法,通过单独依靠面来表现构成关系是立体构成中极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环节。

立体构成设计展示作业

立体构成设计展示作业

立体构成设计展示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点构成——《愿》
设计说明
《愿》,点元素的构成,由若干颗星星堆积而成,形成灯塔状,形状也似河灯,每一颗星星都代表一个愿望,无数颗星星堆在一起,就会形成巨光,照亮前方,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线构成——《呼吸》
设计说明
《呼吸》,这是一个很有动感的词,由硬线构成,是由一个个木条凝结而成,形成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雕塑,底部是中空的侧面部分面是不封闭的,给人一种轻松,不厚重的感觉,可以感受到风的吹过,有呼吸感。

线构成——《自由》
设计说明
《自由》,不受拘束,无忧无虑。

软线构成,由卡纸,普通彩纸,折成有棱角的不平整曲面,错乱的位置,棱角的屈伸,没有束缚,自由伸展,
点线面——《快乐》
设计说明
《快乐》,由点线面构成,用一个个充满童真的,彩色的小扇子,环绕而成,让人看到就很开心,像阳光,像太阳花,有完整的,也有缺口的,表明生活就是这样,不是完整的快乐,但快乐总是比不快乐多,永远环绕我们。

作者:石晓雪。

立体构成第三次作业

立体构成第三次作业
二、无切口纸造型练习:
数量:3个
在lOcm×lOcm的纸张上,不作任何切口,只是利用各种折痕进行半立体构成造型练习。
三、多切口纸造型练习:
数量:3个
在lOcm×lOcm的纸张的不同位置上用裁纸刀进行切割,切口的数量不超过3个,切口的大小和位置不限,利用切口进行立体构成造型练习。(图5-2-7)
作业数量:
作业一:
半立体构成纸造型练习
一、单切口纸造型练习:
数量:3个
单切口纸造型练习包含两个类型的作业。具体方法:
1.在lOcm×lOcm的纸张上,用裁纸刀水平、居中切割一个5cm的切口,利用切口进行半立体构成造型练习。
2.在lOcm×lOcm的纸张上,用裁纸刀在对角线的位置上、居中切割一个5cm的切口,利用切口进行半立体构成造习。
练习
从平面到半立体的练习:
二维半造型的纸面切割与折叠练习。
所谓“二维半”是相对于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而言的。
在指定尺寸的平面纸质元素中,经过切割、折叠等手法求得半立体的形态效果。
成型形态作对称、均衡、综合等多方面考虑,使用同一纸质。
要求用智慧完成从二维形态往半三维形态的转换。
学会对面积分割的把握以及对形态的审美的认识。
共计9个;
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规格:
正方形白卡纸
10cm X 10cm X 9个
装裱在四开黑色或灰色卡纸上。可参考教材相应示范作品!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

课基准学时:32 学分:2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

《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

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

它的作用有: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

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

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

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

“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技术的运用。

传统的课程内容的灌输和形式模仿向启发式的创造表达和互动式的设计讨论过渡,培养学生能动地掌握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形式抽象传达的能力。

《立体构成》作业课题和考试题目合集

《立体构成》作业课题和考试题目合集

课题(二) 多种材料的非常规形态加工练习(课后练习)
要求: 1、到现实生活中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加工方法,寻找和发现新的材料形态。 2、通过合理的运用加工手法,改变所寻找的材料的常规形态。 3、以9种不同的加工方式改变9种材料的属性,并以一定方式进行排列、重组,使之 具有美感。
第三章 半立体的构成
将我们常见的物体的固有材质进 行转换,使其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形和体。
材料 任选
数量 1件
大小 基础平面尺寸30cm,高度必须超
过10cm。
课题(三) 材料的熟悉触觉构成
运用材料设计创造出某种熟悉的触觉。 设计一抽象形态,通过材料的设计和加 工,使之产生所某种触觉和质感,以引起一 种具有惊喜或熟悉的联想。
材料: 硬纸板(厚)、KT板、木板、塑
料板(厚)等较厚的面状材料。
数量: 1件
大小: 基础平面尺寸30cm,高度必须超
过10cm。
课题(四) 变异多面体构成
设计并制作一个或一组有变化 的多面体。(先确定做哪种多面体, 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变化。)要求运 用增添附加物、减去一部分、切折、 切除、压印等等手段,在基本多面 体的基础上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并 且可以通过单体聚合的方式,获得 新的多面体形态。
体;作品可以为单件点材构成,也可为多个构型的作品组。
数量: 1件。
材料: 自选。
大小 : 依据设计确定(基本尺寸为:30cm)。
第五章 线材的立体构成
课题(一) “牙签”的构成设计
运用单一的“牙签”材料,创造出 一个单纯的抽象形态;尽可能只用一种 材料,允许少量使用其它材料作为辅助 用材;保证设计的立体形态能获得更多 角度的美感(三维空间的形式美)。
要求 1.制作草模2件,选1件制作正稿 2.正稿需色彩统一; 3.做工精细,整体美观;

《构成》练习题参考答案

《构成》练习题参考答案

构成(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A4、B5、D6、B7、C8、A9、B 10、C 11、B 12、D 13、A 14、B 15、A 16、D 17、A 18、D 19、D 20、A21、D 22、B 23、B 24、A 25、C 2 6、D 27、B 28、D 29、D30、A 31、C 32、A 33、D 34、C 35、B 36、B 37、A 38、A 39、A 40、D二、填空题1、平面构成、立体构成2、形式美3、互相协调、调和性4、点、线、面5、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6、纹理7、螺旋式发射 8、有规律地、节奏感 9、渐变、密集10、纯净程度、单纯程度 11、逐渐增加和减少 12、1666年13、256种 14、视后像 15、整个外貌;外形轮廓16、有机、无机 17、概括、提炼 18、基础、点缀、装饰、划分空间19、单体 20、摩擦力 21、形式美 22、点、线、面 23、纹理 24、有规律地、节奏感 25、纯净程度、单纯程度 26、1666年 27、视后像 28、有机、无机 29、基础、点缀、装饰、划分空间 30、摩擦力 31、平面构成、立体构成 32、互相协调、调和性 33、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 34、螺旋式发射 35、渐变、密集 36、逐渐增加和减少 37、256种 38、整个外貌;外形轮廓 39、概括、提炼 40、单体三、判断题1、错2、对3、对4、对5、错6、对7、对8、错9、错 10、对11、错 12、对 13、对 14、对 15、对 16、错 17、对四、名词解释1、点: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

2、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元素,是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3、面: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4、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体现了在统一中呈现出的生动变化的效果。

5、重复:我们把相同或相近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立体构成作业期末总结

立体构成作业期末总结

立体构成作业期末总结首先,我学习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立体构成不只是简单地描绘三维物体,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创造立体感和空间感来传达艺术家的主题和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术语,如正立体、负立体、对比、均衡、动感等,这些术语为我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提供了基础。

其次,我学习了立体构成的原则和技巧。

立体构成的原则是在表现三维形象时所遵循的原则,如近大远小、高大上低、前方浓烈后方淡等。

这些原则帮助我在创作中正确运用尺寸、比例、透视和投影等技巧,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

此外,我还学习了一些构成技巧,如重复、对称、对比、分解和倾斜等,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我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立体构成作品。

在课程的作业中,我运用所学的立体构成概念、原则和技巧进行了多次创作。

在第一次作业中,我以城市为主题,通过线条和色彩的变化,创造出了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的城市景观。

在第二次作业中,我运用了正立体和负立体的组合,创作了一个空间迷宫,通过反复变换的立体形象,使观者有一种进入迷宫般的错觉。

在第三次作业中,我运用了对比和分解的构成技巧,创作了一个表达光与影的作品,通过对光与影的对比和层次感的营造,营造出一个神秘而梦幻的氛围。

通过这些作业,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创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还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除了作业之外,我还参观了一些立体构成艺术展览。

通过观摩他人的作品,我学到了很多不同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这些作品激发了我对立体构成的兴趣和灵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原理和技巧。

同时,我也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和交流,学习到了其他人的观点和见解,丰富了自己的立体构成知识。

总的来说,本学期立体构成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立体构成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创作作业中得到了运用。

我相信,掌握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我在今后的创作中会更加自信和有实力,创作出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3
从平面到半立体的练习:
二维半造型的纸面切割与折叠练习。

所谓“二维半”是相对于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而言的。

在指定尺寸的平面纸质元素中,经过切割、折叠等手法求得半立体的形态效果。

成型形态作对称、均衡、综合等多方面考虑,使用同一纸质。

要求用智慧完成从二维形态往半三维形态的转换。

学会对面积分割的把握以及对形态的审美的认识。

作业一:半立体构成纸造型练习
一、单切口纸造型练习:数量:3个
单切口纸造型练习包含两个类型的作业。

具体方法:
1.在lOcm×lOcm的纸张上,用裁纸刀水平、居中切割一个5cm的切口,利用切口进行半立体构成造型练习。

2.在lOcm×lOcm的纸张上,用裁纸刀在对角线的位置上、居中切割一个5cm的切口,利用切口进行半立体构成造习。

二、无切口纸造型练习:数量:3个
在lOcm×lOcm的纸张上,不作任何切口,只是利用各种折痕进行半立体构成造型练习。

三、多切口纸造型练习:数量:3个
在lOcm×lOcm的纸张的不同位置上用裁纸刀进行切割,切口的数量不超过3个,切口的大小和位置不限,利用切口进行立体构成造型练习。

(图5-2-7)
作业数量:共计9个;
作业规格:
正方形白卡纸
10cm X 10cm X 9个
装裱在四开黑色或灰色卡纸上。

可参考教材相应示范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