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作业
块立体构成作业

块立体构成作业块立体构成作业概述块立体构成是指利用各种形状的实体来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空间感的三维作品。
它是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领域中最基本的造型方法之一,也是学习三维造型的必修课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块立体构成作业的相关内容:基础知识、材料选择、设计思路、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基础知识1.常见形状在进行块立体构成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形状,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这些形状的特点和规律,比如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等。
2.构图原则在进行块立体构成时,需要遵循一些构图原则。
比如要注意整个作品的平衡感和稳定性;要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注意色彩和材质的搭配等。
材料选择1.纸板纸板是制作块立体构成作品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它具有质轻、易加工、成本低等优点,同时还可以涂上颜色或贴上纸张进行装饰。
2.泡沫板泡沫板也是一种常用的材料。
它具有质轻、易加工、隔音隔热等优点,同时还可以涂上颜色或粘贴表面材料进行装饰。
3.木板木板是一种较为坚固的材料,适合制作大型的块立体作品。
但是,它的加工难度较大,需要使用电锯等专业设备进行切割和雕刻。
设计思路1.确定主题和形态在开始制作之前,需要先确定主题和形态。
比如要制作一个城市模型,则需要考虑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等因素;如果要制作一个动物,则需要考虑动物的外形特征、姿态等因素。
2.绘制草图在确定主题和形态后,需要进行草图设计。
草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构图原则和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预估所需材料数量和尺寸大小。
3.选择材料和工具在进行块立体构成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根据设计草图确定所需的材料类型和数量,同时也需要准备好切割、粘贴、雕刻等工具。
制作流程1.制作模板在开始制作之前,需要先绘制出各个部分的模板。
可以使用软件进行绘制,也可以手绘。
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作业

色彩构成作品欣赏
作品1
这幅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独 特的色彩搭配,展现出强烈的视 觉冲击力。色彩的渐变和融合恰 到好处,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效
果。
作品2
这幅作品以简洁的色彩构成展现 出丰富的层次感。通过不同明度 和饱和度的色彩搭配,形成强烈 的视觉对比,使作品具有很高的
辨识度。
作品3
这幅作品以抽象的色彩构成展现 出自然的美感。通过运用各种颜 色和形状的组合,表现出大自然
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结合的作品欣赏
01 02
作品1
这幅作品将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视 觉效果。色彩的运用和立体构成的线条相互呼应,使作品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作品2
这幅作品以色彩构成为基础,通过立体构成的线条和形状表现出作品的 层次感和空间感。色彩和形状的组合恰到好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立体构成的元素
点
点是构成空间的基本单 位,可以表示位置和方
向。
线
线是点的运动轨迹,可 以表示长度和方向。
面
面是由线移动所产生的 形态,可以表示大小和
形状。
体
体是由面旋转或堆积所 产生的形态,可以表示
空间和量感。
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
01
02
03
04
统一与变化
保持整体形态的协调性和美感 。
对比与调和
通过对比产生视觉冲击力,通 过调和保持和谐感。
中性调和
使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平 衡画面中的色彩关系,使 画面更加协调。
色彩的心理效应
暖色系
如红、橙、黄等,给人以温暖、 热烈的感觉,激发情感和活力。
冷色系
如绿、蓝、紫等,给人以冷静、清 新的感觉,具有平静和放松的效果。
立体构成作业2

立体构成作业2设计说明:该作品主要由点(面片,木棍)及软线构成。
叮当叮当,一阵风吹来,所有的点结构相互碰撞,奏出风的旋律。
该作业灵感主要来自于风铃。
是模仿风铃形状做的。
主要想表达不同季节,不同的风。
春风吹拂,夏风澎湃,秋风凄凉,东风凌冽。
全都在风铃不同节奏的碰撞交响中表现出来。
点(面片,木棍)结构表面的横向不同色彩,也是表达了风的蕴意,不同色彩横向排列给人以轻快的感觉。
硬线构成(中国馆)设计说明:该作品全部用硬线(筷子)构成。
硬朗的结构正式中国古木建筑的风格,模仿中国馆表面形状,红色的喷漆,正式中国喜庆的象征。
所有的结构没有螺钉链接,现在全是用胶水链接,结构完美,藏头藏尾,主要想表达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
明榫暗卯,不用螺钉就把所有结构牢牢链接在一起。
并且不损整体结构的美观。
该作业在灯光照射投影下显得格外的有意境,寓意屹立不倒的东风文化。
软硬线构成(篝火)设计说明:该作品是由软线和硬线结合构成的。
写作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饥饿,所以该作业的灵感来自于吃。
我们都饿了,那原始人是怎么吃喝的呢?四周由筷子构成的结构,正是模仿原始人生火造饭的支架。
中间挂着泥土成烤的陶瓷。
一锅热水正在沸腾,该作业表达的原始人的聪明才智。
善于利用自然界中的工具。
君子善假于物。
作业特点,底部四方形结构是用来做稳定用的,着并不是原始人的智慧。
综合构成(旋转木马)设计说明:该作品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还记得我们儿时坐过的旋转木马吗?该作业就是模仿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
木马的形状改成了小车型,小车的下面挂着糖果,这些东西全部都是孩子的喜爱。
该作业的整体结构是由一根铁丝支撑起来的。
主在表达游乐设施选材的结实性。
安全的设备才能让人玩的更加开心。
改作业的形状是模仿蘑菇,本来顶部还有个圆锥,但效果不好,最后没加。
蘑菇的形状,小车,糖果,充满了童趣。
立体构成设计展示作业

立体构成设计展示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点构成——《愿》
设计说明
《愿》,点元素的构成,由若干颗星星堆积而成,形成灯塔状,形状也似河灯,每一颗星星都代表一个愿望,无数颗星星堆在一起,就会形成巨光,照亮前方,愿望就一定会实现。
线构成——《呼吸》
设计说明
《呼吸》,这是一个很有动感的词,由硬线构成,是由一个个木条凝结而成,形成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雕塑,底部是中空的侧面部分面是不封闭的,给人一种轻松,不厚重的感觉,可以感受到风的吹过,有呼吸感。
线构成——《自由》
设计说明
《自由》,不受拘束,无忧无虑。
软线构成,由卡纸,普通彩纸,折成有棱角的不平整曲面,错乱的位置,棱角的屈伸,没有束缚,自由伸展,
点线面——《快乐》
设计说明
《快乐》,由点线面构成,用一个个充满童真的,彩色的小扇子,环绕而成,让人看到就很开心,像阳光,像太阳花,有完整的,也有缺口的,表明生活就是这样,不是完整的快乐,但快乐总是比不快乐多,永远环绕我们。
作者:石晓雪。
立体构成作业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立体构成》形考作业教师签名第一次作业第二次作业第三次作业第四次作业网上实践综合成绩姓名:年级:作业一:(课本内容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构成概念来源于1913年--1922年间曾经出现在俄国的“”。
2、构成主义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是在德国的著名设计学校。
3、“”在其基础教育课程中强调通过分解在构成的方式对形体进行抽象性的思考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4、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建筑和艺术类高等院校也普遍开设了构成课程,课程一般都由色彩构成、构成和构成,三大部分中,构成是这三种最强的部分。
5、形态构成的基本形式要素有、、、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情感的表达和意义传递是形态和空间构成的核心内容。
()2、通过手绘草图来表现形态与空间是最为传统也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
()3、形态概念是指都是可被人的视觉感知的形,形状或形象,也包括社会、历史等非视觉形式。
()4、形状是指一个图形的外边缘或一个实体的外轮廓。
()5、形态是指事物的内在属性所呈现出的外在的表现形式。
()6、在形态构成的几个要素中,线是最为原生的要素。
()7、从概念上来讲,点是没有长度、宽度、深度和方向性。
()8、从概念上来讲,一条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深度。
()9、体具有体积感和重量感。
()10、形态构成常用材料包括线材、面材、块材、塑性材。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构成2、自然形态3、人工形态4、线性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1、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2、关于材料的基本性能有哪些?3、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有哪些?五、论述题(22分)1、试论述关于形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从形态生成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作业二:(课本内容第3章)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单独一根线是无法形成独立结构的()2、线做为纯粹的形式要素只有长度没有宽度。
点线面体立体构成作业

点线面体立体构成作业一、点线面体的概念点、线、面和体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只有位置;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长度无限延伸;面是由无数个线组成的,平面上没有高度;体是由无数个面组成的,有高度和体积。
二、点线面体的关系1. 点与线:点可以在一条直线上,也可以不在一条直线上。
2. 线与面:两条直线可以相交或平行,两个平面可以相交或平行。
3. 面与体:三维空间中的物体由许多平面构成,这些平面之间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立体物体。
三、立体构成作业立体构成作业是通过将不同形状的图形拼接在一起来构建一个三维物体。
这种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几何学和空间感知能力的理解和认识。
1. 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通过将不同形状的图形拼接在一起来构建一个三维物体。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立方体拼装立方体拼装是一种基本的三维构成作业。
孩子们需要将不同形状的立方体拼接在一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立方体。
这种作业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立方体的结构和特征。
3. 空间图形拼装空间图形拼装是一种复杂的三维构成作业,需要孩子们将不同形状的图形拼接在一起来构建一个复杂的三维物体。
这种作业可以提高孩子们对几何学和空间感知能力的理解和认识。
四、如何培养孩子对点线面体立体构成的理解和认识?1. 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实物模型,让他们亲手动手去组合。
2. 培养孩子对几何学和空间感知能力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发现。
3. 创造有趣的环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对点线面体立体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4. 采用多元化教育方法,例如讲故事、画画等方式来引导孩子探索几何学和空间感知能力。
五、结语点线面体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对于孩子们的几何学和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立体构成作业的练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提高他们的几何学和空间感知能力。
立体构成作业展示

平面构成无聊 2010-01-24 21:32:41 阅读86 评论7 字号:大中小订阅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展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根本形即是最根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根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
根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根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别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与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比照等骨格)。
根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如下图,就是由根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平面构成是设计的根底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拟,它更具有广泛性。
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展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与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平面构成的骨架:规律性,半规律性,无规律性,单一骨架,复合骨架,无作用骨架,有作用骨架种类: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比照构成,平衡构成1. 平面构成的根本格式〔根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2.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根本单形为主体在根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3. 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根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根本形〕4. 渐变构成形式〔把根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展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形的大小、方向渐变-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5. 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向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与节奏感〕-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构成形态6. 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如此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展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7 .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展小局部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X 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与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如此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比照效果〕8. 分割构成形式-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9. 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外表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外表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编辑本段1.和谐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局部与局部的相互关系时,各局部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立体构成光影作业

立体构成光影作业
"立体构成光影作业" 可能是一个要求学生或艺术家通过绘画或其他视觉艺术手段,展现立体物体的构成和光影效果的任务。
这样的作业旨在考察学生对立体感、透视、阴影和光影变化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艺术元素和原则的运用能力。
以下是可能包含在这样一个作业中的一些元素:
1.选择对象:学生可能需要选择一个具有立体感的物体,如水果、
器皿、建筑物等。
这将是他们绘画或构建的主题。
2.构图和透视:学生需要考虑如何在画面中构建立体感,通过透
视来表达物体的三维形态。
这可能涉及到正确的比例、线条和
透视点的运用。
3.光影处理:学生应该关注光源的方向,了解光线照射在物体表
面时产生的阴影和高光。
他们需要通过巧妙的运用明暗关系来
表达物体表面的光影效果。
4.材料和媒介:学生可能需要选择合适的绘画或制作材料,如铅
笔、炭笔、水彩、丙烯等。
不同的媒介可能影响到表达立体感
和光影效果的方式。
5.色彩运用:如果是彩色作业,学生需要考虑如何运用色彩来表
达光影效果,如暖色和冷色的对比,明暗色彩的变化等。
6.形状和线条:学生需要通过准确的线条和形状来描绘物体的轮
廓和表面细节,以增强立体感。
7.背景和环境:考虑到物体可能存在的环境,学生可以决定是否
加入背景元素,以及如何运用背景来突出物体的立体感。
这样的作业旨在锻炼学生对于立体感和光影效果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