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统计学试题库(2011年10月修改)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解答)

统计学原理试题库(全)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A)。
A、统计活动B、统计方法C、统计学D、统计资料2、一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3、下列变量中,(D )属于离散变量。
A、一个笔筒的直径B、一袋米的重量C、一个同学的身高D、一个县的人数4、全班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6分、76分和86分,这三个数字是(B )。
A、标志B、标志值C、指标D、变量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D )。
A、工人工资B、工人身高C、工人体重D、工人性别6、要了解某汽车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的产量和利润是(C )。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D、后者是离散变量,前者是连续变量7、劳动生产率是(C )。
A、流量指标B、动态指标C、质量指标D、强度指标8、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C )。
A、马克思B、威廉·配第C、凯特勒D、恩格尔9、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单位特征的,所以(C )。
A、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B、指标和标志之间没关系C、指标和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D、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10、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B )。
A、抽象的量B、具体的量C、连续不断的量D、可直接相加的量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D )。
A、差异性B、综合性C、社会性D、同质性二、多项选择题1、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 BCE )。
A、该市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B、该市工业企业是总体C、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指标D、该市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E、每个工业企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BCDE )。
A、所有制B、职工人数C、职工月平均工资D、年工资总额E、产品合格率3、下列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CDE)。
A、新产品数量B、高级职称人数C、考试及格率D、工人劳动生产率E、平均亩产量4、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E)。
2012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2012-9-15录入)(考试时3大题,30分)(1)上述数列属于(AD )。
A.变量数列 B.品质数列C.不等距数列 D.等距数列(2)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 A )。
A.日产量 B.工人数C.日产量的具体数值 D.工人数的具体数值(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 B )。
A.变量 B.频数C.变量值 D.分组标志(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C )。
A.61 21 21 41 51 82 28B.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C.6%11%11%3%14%17%21%7%D.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10)题干中分组数列的全距是(C)A.30 B.40 C.50 D.60在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平均工资的步骤中,请回答下述问题:(1)各组组中值分别为( D )A、400 500 700 900 1100B、200 400 600 800 1200C、400 600 800 1000 1200D、300 500 700 900 1100(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C )A、简单算术平均B、调和平均C、加权算术平均D、几何平均(3)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 C )A、甲823.74元乙832.74元B、甲838.66元乙823.74元C、甲823.74元乙838.66元D、甲838.66元乙832.74元(4)有关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的代表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CE )A、甲企业标准差160元,乙企业标准差170.5元B、甲企业标准差大于乙企业标准差,甲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大C、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D、平均指标不相同的总体,可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的大小E、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78%,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请回答:(1)若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A )A、加权算术平均B、简单算术平均C、调和平均D、几何平均(2)工人平均日产量是( A )A、26.8件B、28件C、25.7件D、27.8件(3)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为(ABE )A、结构相对指标B、15% 20% 35% 30%C、比例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数之和大于等于100E、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00请回答:(1)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B )A、简单算术平均B、加权算术平均C、加权调和平均D、简单调和平均(2)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 D )A、甲企业72件乙企业67件B、甲企业67件乙企业70件C、甲企业75件乙企业85件D、甲企业67件乙企业72件(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 D )A、σ甲=14.07件σ乙=11.24件B、σ甲=12.24件σ乙=14.07件C、σ甲=11.24件σ乙=12.24件D、σ甲=14.07件σ乙=12.24件(4)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B )A、V甲=20% V乙=17%B、V甲=21% V乙=17%C、V甲=20% V乙=21% D V甲=21% V乙=18%(5)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则正确的选项有( B )A、甲大乙小B、乙大甲小C、无法判断D、代表性相同6.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
2012新编统计学习题集

统计学习题集(统计学系编写)任课教师:付志刚专业班级:财务1002 学号:100420097 姓名:陈珍湖南商学院统计学系编写说明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定量分析人才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统计学系全体教师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统计学著作,精心编写了这本《统计学习题集》。
本习题集共设七大题型,分别是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操作题、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
为了与教学同步,采取分章编写的形式。
对于习题集中的每一道题目,都尽量作了标准化处理,如单项选择题中的每道题都只设计了四个备选答案、多项选择题中的每道题都只设计了五个备选大案,等等。
此外,为了方便教师教学,还附加了随机数表(部分)。
此资料凝结了统计学系各位教师的辛勤伏案劳动,仅作为学生个人学习辅助材料,请勿外传或作为经济用途使用。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习题集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使用者提供宝贵的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补充、修正和完善。
意见请发至:xlican@。
编者2012年5月于湖南商学院第一章统计总论一、填空题1.统计的三种涵义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2.统计工作必须涉及:为谁统计、由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基本问题.3.统计工作具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信息职能.4.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按资料是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按统计资料的时间属性不同,分为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按统计资料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资料和抽样资料.统计资料具有时间、空间和数据三个要素。
5.统计学按照发展阶段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按照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6. 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试题库

统计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1、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A、威廉·配第B、阿痕瓦尔C、凯特勒D、恩格尔2、下列哪个测定,只能进行计数运算:()A、定名测定B、序列测定C、定距测定D、定比测定3、下列哪个测定,即可进行加减运算,也可进行乘除运算:()A、定名测定B、序列测定C、定距测定D、定比测定4、国势学派对统计学的主要贡献是:()A、采用了数量分析方法B、引入了大数法则C、提出了“统计学”这一名词D、证明了小样本理论5、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康令B、威廉·配第C、凯特勒D、恩格尔6、总体的两大特点是()A、同质性和大量性B、同质性和数量性C、大量性和数量性D、同质性和变异性7、统计的四个要素是()A、总体、样本、标志和指标B、总体、样本、推断和推断的可靠性C、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D、标志、指标、变量和变异8、统计学的两大类基本内容是()A、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B、理论统计和运用统计C、统计预测和决策D、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9、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10、“统计”一词的基本涵义是()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计算D、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1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1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1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1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2012-2013-02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考试课程:统计学试卷类别:A卷□√ B卷□考试形式:闭卷错误!开卷□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注明:试题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A.参数 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C。
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A 系统抽样B 整群抽样C 滚雪球抽样D 判断抽样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
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A.条形图B.茎叶图C.直方图D.饼图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
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
5000 B.7500 C.5500 D.6500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
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C。
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
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A.平均数 B。
标准差 C。
极差 D.四分位差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B。
统计学试题库(选择题和判断题)

统计学试题库(选择题和判断题)精品⽂档可编辑统计学题库⼀、判断题1、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2、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3、计算⽐较相对指标时,通常采⽤总量指标。
()4、众数和中位数均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稳健性。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增长速度的连加。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环⽐增长速度的⼏何平均数。
()7、因为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所以实际计算总指数时通常运⽤综合指数。
8、样本指标的⽅差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9、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
()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同号。
()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改变。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频率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实质意义上的权数。
()4、若甲、⼄两总体某变量的标准差⼄甲、σσ存在⼄甲σσ>,则⼄总体变量的差异性较⼩。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6、若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体相等,则应配合直线趋势⽅程。
()7、若p 表⽰产品价格,q 表⽰产品产量,则1011q p q p ∑∑-表⽰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抽样平均误差不受总体变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增加⼀倍将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半。
10、若0=r ,则X 与Y 不相关。
()1、数量标志是⽤数值表⽰的,⽽质量指标是⽤属性(⽂字)表⽰的。
()2、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组距式分组。
()3、以组中值代替组平均数不需要前提假设。
()4、算术平均数与⼏何平均数⽐较⼤⼩没有实际意义。
()5、若某国GDP2003年⽐2001年增长15%,2006年⽐2003年增长20%,则该国GDP2006年⽐2001年增长35%。
6、若现象的发展,其⼆级增长量⼤体相等,则应配合指数曲线趋势⽅程。
2012医学统计试题及答案(最新)

单选题:1 下面的变量中是分类变量的是A.身高B.体重C.年龄D.血型E.血压2 下面的变量中是是数值变量的是A.性别B.年龄C.血型D.职业 E 疗效3.随机事件的概率P 为A.P=0B. P=1C. P=-0.5D. –0.5<P<0.5E. 0<P<14.用样本作推断, 样本应是A. 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 总体中任一部分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 总体中按比例分配的一部分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5.若以发汞含量大于2.6ug/kg为异常,调查某地1000 人中多少人属于异常,这资料可看作A.计量资料 B. 计数资料 C. 等级资料D. 实验资料E. 以上均不对6. 统计工作的步骤是:A. 作假设、计算统计量、查界值表和作结论B.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假设检验C. 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D. 设立对照组、估计样本、重复试验E. 统计描述、区间估计、假设检验7. 反映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是____ 。
A. 标准差B. 标准误C. 率D. 全距E. 均数8. 编制频数表中错误的做法是____ 。
A. 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极差B. 定组距, 常用等组距, 一般分8~15 组为宜C. 写组段时组段可重叠,如“2~4, 4~6,…”D. 用划记法计频数E. 第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小值,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变量最大值9. 在描述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宽的范围是___。
A 均数标准差B 极差C 四分位数间距D 95%的参考值范围E P5~P95 间距10.比较20 头河马体重和20 只小白鼠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____ A.变异系数(CV) B.方差C.极差(R)D.标准差(S) E.四份位数间距11. 对血清滴度资料表示平均水平的最常用统计量是::A.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全距E.标准差12.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时,适宜的统计量是:A.变异系数(CV) B.方差C.极差(R)D.标准差(S) E.四份位数间距13. 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错误的是____A. -1.96 到1.96 间曲线下面积是95%B. 1.96 到2.58 间曲线下面积是2%C. 大于 1.645 的曲线下面积是 2.5%D. -1.96 到-1.645 间曲线下面积是 2.5%E. 大于 1.96 的曲线下面积为 2.5%14. 1.96μσ±范围内占正态曲线下面积的____ 。
《统计学习题集》含答案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8、统计活动的特点是(B )。
A.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和客观性B.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C.数量性、总体性、差异性和客观性D.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和差异性9、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即(D )。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决策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汁分析和统计预测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和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多选题l、统计资料或统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相比,具有以下特征(A )(B )(D )( E )()。
A.客观性B.总体性C.社会性D.数量性E.扩展性2、在统计研究方法体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A )( B )(C )(D )()。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归纳推断法E.相关分析法3、统计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 A )( B )( C )(D )()。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E.统计决策4、统计一词的涵义通常包括(A )(B )( C )()()。
A.统计工作B.统计资料C.统计学D.统计研究E.统计分析5、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有(A )(B )()()()。
A.数量性B.总体性巳同质性D.可比性E.阶段性6、统计在管理中的功能有( A )(B )(C )(D )()。
A.提供信息B.实行监督C.提供咨询D.参与决策E.科学研究7、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为( B )( C )( E )()()。
A.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发展B.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发展C.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前提D.推断统计是描述统计的前提E.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是统计学的两大基本内容8、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具体包括(A )(B )( C )()()。
A、数量多少B.数量关系C.数量界限D、数量变化E.数量计算四、名词解释1、统计工作——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统计学》试题库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A、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标志B、指标C、变异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12、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9、连续变量的数值()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知识点二: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和。
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和。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时间和。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调查期限是指。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和两种。
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和。
9、建立和健全和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和。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为标准选取的。
12、调查单位是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的单位。
二、是非题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
2、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的内部报表。
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
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
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
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
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
10、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
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三、单项选择题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2、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
A、采访法B、直接观察法C、大量观察法D、报告法3、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A、全面调查B、普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4、统计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指()A、原始资料B、总体资料C、数字资料D、初次整理过的资料5、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A、调查经费的落实B、调查组织工作C、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D、调查对象的确定6、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7、作为一个调查单位()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8、()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A、及时性B、完整性C、连续性D、真实性9、某种年报制度规定在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则调查期限为()A、1个月B、1年C、1年零1个月D、2个月10、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A、登记时限B、时点现象的所属时间C、时期现象的所属时间D、以上都对1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A、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普查和抽样调查1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标准是()A、调查对象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工作是否经常进行13、调查时间是指()A、资料所属的时间B、调查工作起止的时间C、规定提交资料的时间D、开始进行调查的时间1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A、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B、在某方面作出成绩的单位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D、典型单位15、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A、工作做得好的单位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C、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单位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四、多项选择题1、普查属于()A、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C、非全面调查D、一次性调查E、经常性调查2、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有()A、报告法B、采访法C、大量观察法D、直接观察法E、问答法3、专门调查包括()A、普查B、抽样调查C、定期报表D、全面报表E、典型调查4、下列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可采用经常性调查方式的有()A、商品库存量B、职工人数C、工业总产值D、企业固定资产价值E、企业工伤事故情况5、为了解全国乡镇企业情况而进行调查,则每一个乡镇企业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调查项目E、标志的承担者6、统计调查()A、是收集原始资料的工作B、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C、是统计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阶段D、所取得的资料都是数字资料E、所取得的资料直接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7、抽样调查具有()等特点A、随机原则B、数量方面的推算C、适用面广D、可靠性高E、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8、统计调查项目()A、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B、是调查的具体内容C、是指标名称D、都表现为具体数值E、是调查单位应承担的调查标志9、统计报表的特点是()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B、自下而上逐级填报C、按规定的报送时间上报D、按统一的表式和项目填报E、一般属于全面调查知识点三: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内容是,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2、统计整理包括、、和四方面内容。
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称为,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
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和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由和两部分构成。
7、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和。
8、统计表的宾词排列形式有和两种。
9、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和组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有和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