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15216学年高中语文 如何鉴赏写景散文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作品赏析

囚绿记-作品赏析一、篇章结构全文十四段,开头一段引出回忆,最后一段结束回忆,照应开头,并抒发对“圆窗和绿友”的怀念。

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2~7段):写爱绿。

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2~4段):写选择了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

首先写房间的“潮湿”“炎热”,突出选择这个房间的原因是因为可以看到窗外的绿色。

这里是侧面写绿,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迷恋和喜爱。

第4段直接道明“我”选择这个房间的原因,并且用小伙计的对“我”这样的选择不理解而感到“惊奇”,衬托“我”的选择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第二层(第5~7段):写享受房间的绿色。

第五段直接写“我”对绿的赞美和热爱。

首先是一个直接抒情的层次:“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抒发了对绿的强烈的热爱。

接下去又通过“移徙”“望着这小圆洞”等一系列动作和心理感受的叙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绿的热爱。

第二部分(第8~13段):写囚绿。

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8段):写囚住绿色。

第二层(第9~11段):写绿色的变化。

一开始它们给“我”带来喜悦,引起我美好的回忆,不久“我”发现它们总是固执地朝着窗外长去,后来“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第三层(第12~13段):写“我”释放了绿色。

释放的原因不是“我”的主观意愿,而是外在的时代原因,但释放时“诚意的祝福”,告诉我们作者对绿色的爱虽然失去“自私”,但却又爱得深挚。

——当然作者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又不仅仅是这些。

二、内容大意《囚绿记》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深情怀念沦陷一年的北京住所窗前的“绿友”——常春藤,回忆自己怎样和它们邂逅相遇,它们的绿色怎样使渴求生命、希望、慰安和快乐的自己感到无比喜悦,怎样一往情深地眷恋着它们,竟至把它们从破碎的窗口牵进屋里来,而它们却总是朝着窗外的阳光,由于幽囚在暗黑的屋子里而日渐瘦黄;又怎样在被迫离别的时候,把它们“珍重地”放回窗外原来的位置上去……回忆之后,作者真挚而热烈地赞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祝福它们“繁茂苍绿”,期待“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材分析

一、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题型:1、描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作者为什么喜欢XXX,分析作者XXX的做法,探讨一下文章的深刻内涵。

4、结合语境,品味语句2、散文语言特色(1)句子中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2)赏析句子,指出其艺术效果二、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重点文章:《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

注意体会诗中思想感情,注意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学习要求1、注意文章翻译,牢记重点词语解释2、注意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掌握中心思想、重点词句。

3、把握作者情感4、留意诗歌鉴赏题型:(1)赏析句子:某个句子暗示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2)结构技巧:这首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写法上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的作用。

(3)写作手法:《采薇》前3章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何特点。

对这种结尾有什么看法(4)诗歌内容:这首诗中的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5)人物分析:诗中某个人物具有什么特点。

(6)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7)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情调三、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重点《兰亭集序》《赤壁赋》阅读要求:既要欣赏描绘的自然风光,又要联系作者时代背景和身世,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和志趣。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文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要求了解什么是赋、游记;作者借XXX抒发什么情感,阐发怎样的哲理。

3、品味句子,注意所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文体)4、部分内容需进行背诵《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写景状物散文“研讨与练习”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写景状物散文“研讨与练习”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写景状物散文“研讨与练习”研究【摘要】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关于写景状物散文的内容及研究。

在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回顾。

在分别分析了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状物描写的特点、语言运用的技巧、写景状物对情感和意义的表达,以及研究案例的分析。

最后在进行了小结与展望,对学生写景状物的启示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改进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对于教学和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写景状物散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研讨与练习、表现手法、特点、技巧、情感表达、意义、案例分析、小结、展望、学生启示、改进方向、文献回顾、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关于写景状物散文的表现方式和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文学形式。

通过对景物描写和状物描写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通过研究语言运用的技巧和写景状物对情感和意义的表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研究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对学生进行相关训练和练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高中语文学习和考试。

通过对写景状物的研究,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优美语言和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文献回顾文献回顾部分的内容如下:2. 正文2.1 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景物描写是散文中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风景或物体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景物描写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表现手法:1. 对景物的客观描写:作者通过客观的描写方式,展现出被描写景物的真实面貌,包括形态、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细节。

高中语文如何鉴赏写景散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如何鉴赏写景散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语文高考的文学类文本中,写景抒情散文的比例是很大的,在高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单元来体现它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写景抒情散文在高中阶段的散文鉴赏中是很重要的,想要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就要在平时抓紧,要注意“授之以鱼”,并且要“授之以渔”下面就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谈谈我的心得。

一、掌握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可以从内容上与形式上来分析。

1、内容上“神不散”: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形散”:(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3、语言上“优美凝练,富于文采”:(1)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2)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鉴赏散文时,就是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掌握散文的分类散文一般分为三类,即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这里重点分析写景抒情散文。

(1)、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表达交流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课件(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表达交流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课件(4)
精品PPT
2、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如比 喻、拟人、通感等。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精品PPT
鉴赏例文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
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
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
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
精品PPT
• 4、修辞的运用
• 朱文:比喻拟人通感
郁文:比喻
• 5、寓情于景
• 朱文:淡淡的喜悦
郁文:淡淡的悲凉
精品PPT
技巧点拨 要想生动形象地把所描写的对象勾勒出 来,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
• 1、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事物有动也有静,动与静是相对的,恰当 地运用静态与动态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 表现力。当然,采用化静为动的表现手法, 更是可以不着痕迹地赋予静态景物以流动 感。如《紫藤萝瀑布》
精品PPT
• 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到处一片白,细看那雪:毛茸茸、亮晶 晶,飘到地上还发着耀目而细碎的光,使你要眯起眼才能欣赏这 壮丽的雪景。现在正是初冬季节,一层薄薄的白雪,好象巨大轻 软的羊毛毯子,覆盖了整条小径。雪又开始下了,小朵小朵的雪 花飘飘然从天上落了下来,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 像蒲公英带绒毛种子一般的雪,在空中飞,雪轻轻地落了下来。 亮晶晶的小雪花满天开放,洁白的小雪花飘啊飘啊!这使我不禁 想起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中语文必修二新人教版课文中的写作素材总结_

高中语文必修二新人教版课文中的写作素材总结_

高中语文必修二新人教版课文中的写作素材总结_(1)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

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

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

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

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2)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

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

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

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

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3)优美与诗意《囚绿记》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

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

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

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4)立德与求学《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期望,显现了作者献身社会、献身教育的高贵人品和高大形象。

(5)梦想与追求《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用他的人格,用他的精神,用他的生命,在感召和激励着众多的黑人兄弟去为自由、公正、平等而战。

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而更有意义的是他的精神在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着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奋勇拼搏。

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写作《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素材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写作《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素材2

写景佳作《西风胡杨》(节选)潘岳①胡杨生于西域。

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

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

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

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

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脑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

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它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它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

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痕伤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

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

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这不是神话。

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

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

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

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高中语文写景散文赏析

高中语文写景散文赏析

高中语文写景散文赏析发布时间:2023-05-10T02:41:25.941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4月下作者:李进军[导读] 写景散文属于众多散文中的其中一种,在鉴赏写景散文时,我认为不仅要从散文的写作方法入手,同时也应当与作者展开深入的对话,形成对文章清楚的认知,不仅要关注文章中常见的语句,段落以及写作手法,同时还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感受整篇文章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并且我们也不应当有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是应当根据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鉴赏方式,再借助自己的想象空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湖北省仙桃市仙桃荣怀学校 433000)【摘要】散文在中学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高中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散文方法,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在鉴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考试试卷中,散文阅读在总的阅读试题中占较多分值,但这一部分的得分率却不高。

本文将根据新课标阅读的要求谈一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散文鉴赏。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景散文;赏析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4-126-01写景散文属于众多散文中的其中一种,在鉴赏写景散文时,我认为不仅要从散文的写作方法入手,同时也应当与作者展开深入的对话,形成对文章清楚的认知,不仅要关注文章中常见的语句,段落以及写作手法,同时还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感受整篇文章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并且我们也不应当有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是应当根据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鉴赏方式,再借助自己的想象空间,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一、分析景色,感悟情感在鉴赏写景散文时,我经常用的就是移步换景的方法,首先对作者塑造的各种情景加以深刻分析,然后就能感受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通常情况下,在一篇写景散文中,作者会向读者描绘出多种多样的风景图片,每一组风景图片都会有不同的特点,要么是千变万化的,要么是迷人的。

但不管是何种风景图片,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却是一直不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
语文高考的文学类文本中,写景抒情散文的比例是很大的,在高中教材中也有专门的单元来体现它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写景抒情散文在高中阶段的散文鉴赏中是很重要的,想要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分数,就要在平时抓紧,要注意“授之以鱼”,并且要“授之以渔”下面就如何鉴赏写景抒情散文谈谈我的心得。

一、掌握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可以从内容上与形式上来分析。

1、内容上“神不散”: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2、形式上“形散”:(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3、语言上“优美凝练,富于文采”:(1)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2)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鉴赏散文时,就是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掌握散文的分类散文一般分为三类,即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这里重点分析写景抒情散文。

(1)、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三、抓住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掌握散文散文的语言特点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理解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

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

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重点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关于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
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 (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
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其实,散文鉴赏的方法与诗歌鉴赏的方法大同小异,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借鉴。

当然,无论是散文的鉴赏还是诗歌的鉴赏都需要平时多加练习,而且平时一定要做到规范,那么到考试的时候,才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