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含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课件或图片。
2. 幼儿准备:每人一份故事卡片,上面有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故事课件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注意强调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3. 分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的观点。
4. 情景表演:教师选取几名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评价。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理,教育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情心。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2. 请幼儿画一幅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画,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们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通过分组讨论和情景表演,幼儿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总结反思环节,幼儿们明白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幼儿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
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幼儿们在语言课堂上收获更多知识和快乐。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四章《童话故事》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详细内容包括:小女孩的背景介绍,卖火柴的艰辛过程,小女孩点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想,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她的孤独与无助。
重点:通过故事学习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小女孩插图、火柴棒等。
2. 学具:彩笔、画纸、故事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女孩插图的PPT,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a. 让学生观察插图,描述插图中小女孩的外貌和神态。
b.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小女孩在做什么?她为什么要卖火柴呢?”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b.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讨论小女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
c. 结合故事,学习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3. 例题讲解:a.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女孩点燃火柴后看到的幻想。
b. 教师点评,给出正确示例。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故事情节,用图画和文字进行表达。
b. 各组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b. 提问:“如果你遇到故事中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c.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童话故事,进行拓展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故事主要情节,突出小女孩的形象特点。
2. 在黑板上画出小女孩点燃火柴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描述小女孩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其他童话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体验。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美好生活。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2. 火柴、礼物等教具3. 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
2. 讲述故事:简要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背景、情节和结局。
3. 讨论故事: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小女孩为什么会受冻、受饿,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4. 情感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
5. 表达想法:鼓励幼儿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延伸活动1.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 绘画创作:让幼儿用画笔描绘故事中的场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3. 关爱行动:组织幼儿进行爱心传递活动,学会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2. 关注幼儿在讨论、表达想法时的情感态度。
3. 评估幼儿在延伸活动中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情感波动,适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2.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3. 注意安全,尤其在绘画创作环节,确保幼儿使用绘画工具的安全。
七、活动步骤1. 回顾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
2. 讨论小女孩面临的困境,让幼儿思考如何帮助她。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感。
4. 进行绘画创作,让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 组织幼儿进行关爱行动,学会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八、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幼儿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
2. 学会生词:火柴、小女孩、温暖、幸福等。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同情心。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珍惜幸福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2.2 难点:培养幼儿对故事中情感的体验,学会关爱他人。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法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3.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新年是怎么过的吗?新年里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4.2 讲述故事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过程中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运用,让幼儿感受故事的情感。
4.3 讨论故事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小女孩为什么会在新年夜里卖火柴?她为什么会冻死在街角?我们应该怎样关爱他人?4.4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身临其境,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分享自己的感受。
5.2 画一幅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画,可以是故事情节、自己喜欢的角色等。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讨论、表演等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6.2 成果评价查看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故事情节、角色理解以及关爱他人意识的体现。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具准备图片、动画、课件等直观教具。
7.2 环境创设第八章:教学拓展8.1 相关活动组织幼儿开展关爱活动,如探访孤儿院、帮助贫困同学等。
8.2 推荐阅读推荐幼儿阅读其他有关关爱、幸福主题的文学作品。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1.2 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4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2 教学难点:(1)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2)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故事课件或图书。
(2)火柴、小女孩的道具。
(3)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3.2 环境准备:(1)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2)宽敞的活动空间。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具,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主题。
4.2 讲述故事:(1)教师生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小女孩的遭遇、火柴的美好幻想等。
4.3 讨论与表达:(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鼓励幼儿运用语言、动作、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4 活动延伸:(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邀请幼儿创作与故事相关的绘画作品,展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2 收集幼儿在讨论、表达和活动延伸环节的作品,评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3 综合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及对阅读兴趣的培养。
第六章:教学内容与安排6.1 第一节:故事情节理解(1)复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描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6.2 第二节:词汇与句子学习(1)教授与故事相关的词汇,如“火柴”、“寒冷”、“温暖”等。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精选3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精选3篇)幼儿园大班语言:卖火柴的小女孩篇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2.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3.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2.环境准备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3.物质准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活动过程: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四、各领域渗透艺术: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幼儿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4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4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4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1一、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1.通过欣赏故事,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和故事中人物的对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培养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和发散性。
2.要求幼儿按故事情节发展分角色表演,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兼容性、灵活性和敏锐性。
(二)情感目标通过看动画,听录音,学习表演人物的表情变化,培养幼儿情感的丰富性。
(三)人格目标鼓励幼儿在表演中大胆探索,互相合作,培养其合作性、高自控性、独创性和自主性。
二、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并熟悉和掌握故事的内容,且有一定的表演基础。
2.物质准备配本童话故事VCD、录音、角色图片,汉字(对白)条、头饰、挂牌、表情娃娃、表演服装、道具等。
3.环境的准备活动室内布置圣诞节、新年气氛。
三、活动过程(一)欣赏故事1.引出故事名称,出示字条“卖火柴的小女孩”。
2.看故事VCD,提出要求。
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回忆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
(二)引导幼儿回忆人物对白,抓住各角色的特征。
1.出示各角色对白的汉字条,幼儿点读。
2.讲述和分析各角色特征,并在旁白和对话前贴上表情娃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如:小女孩:有谁来买我的火柴?(哀求的语气)3.有表情地表现人物对话,再次练习。
(三)学习表演故事1.准备阶段。
幼儿自由交谈,议论怎样演,教师可适时参加幼儿的交谈,确定角色的分配人选。
2.预演阶段。
①根据幼儿自己选定的角色,让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和角色的感受,先自己尝试表演。
②教师以集体(小组)或个别辅导形式教幼儿用表情、动作来表演各角色。
重点表现小女孩饥寒交迫的感觉以及她划亮火柴,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四)观看表演1.创设情境布置舞台,根据演出需要,穿好服装,拿好道具。
2.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参加表演的人员。
观众可边观看表演,边跟着演员做动作和表情。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女孩的遭遇,培养同情心。
2. 学会讲述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词汇和句子,丰富语言知识。
4.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2. 火柴棒、糖果、蛋糕等教具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冬天的特点,如寒冷、雪花等。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场景。
3.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小女孩、顾客等角色,表演故事情节。
4. 创意表现:鼓励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表现故事中的场景或自己想象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5. 语言训练:学习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如“寒冷”、“火柴”、“点燃”等,并进行口语练习。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其他有关冬季的故事,进行分享。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冬季主题,如挂上雪花、糖果等装饰。
3. 区域活动:在阅读区设置《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书籍,引导幼儿自主阅读。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表现。
2. 评估幼儿在语言训练中的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创意表现环节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延伸活动表现。
六、活动步骤:1. 复习故事内容:回顾上节课讲述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和角色。
2.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扮演小女孩、顾客等角色,表演故事情节。
3. 创意表现:鼓励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表现故事中的场景或自己想象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4. 语言训练:学习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子,如“寒冷”、“火柴”、“点燃”等,并进行口语练习。
5. 活动总结:引导幼儿谈谈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总结活动中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故事课件、角色扮演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
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二)环境准备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艺术: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
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幼儿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渗透建议家长让幼儿多欣赏同一体裁的童话故事,深化幼儿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