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痰滞型妊娠恶阻的治疗
妊娠恶阻怎样治疗?

妊娠恶阻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妊娠恶阻的治疗方法,治疗妊娠恶阻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妊娠恶阻应该吃什么药。
*妊娠恶阻怎么治疗?
*一、西医
应及时上医院就诊。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止呕药物,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二、中医也可请有经验的中医师辩证施治,以下中成药仅供参考:
1、脾胃虚弱型。
妊娠以后,恶心呕吐不食,或呕吐清涎,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治宜健脾和胃。
可服香砂六君子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2、肝胃不和型。
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暖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舌苔黄腻,治宜抑肝和胃。
可服逍遥丸。
3、痰滞中脘型。
呕吐胸闷,头晕而重,呕出粘稠痰涎,白带多,身困,苔厚腻。
可服二陈丸.
4、阴虚胃热型。
口干而呕,心胸烦热,尿短黄,或发热,呕出物带血,舌赤少苔。
可服玉泉丸。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妊娠恶阻怎么治疗,妊娠恶阻中
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妊娠恶阻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妊娠恶阻”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妊娠恶阻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状 , 呕 吐频 繁者 应 卧床休 息 。暂 禁食 , 对 每天给 予静 脉 补液 , 同时 , 可行针 刺 内关 、 谷 、 合 中脘等 穴 的治 疗 , 若 脾 胃虚 弱者 可加艾 灸 , 每次 呕 吐 后 , 予 清 水漱 口 , 应 清 除 口腔 内之 秽物 , 这样 可 避 免 因 口臭 而 诱发 呕 吐及 口
・
பைடு நூலகம்
2 6。 9
光 明中医2 1 00年 2月第 2 5卷 第 2期
C G M F bur 2 1 Vo 5. J MC eray 0 0 l2 2
.
妊娠 恶 阻 的 中医治疗 与 护理
王 彩 丽 甘 肃 省 会 宁 县 会 师 镇 卫 生 院 ( 宁 7 0 0 ) 会 3 7 0
关键词: 妊娠恶阻;中医药疗法;中医护理学; 中医妇产科学
d i1 . 9 9 j i n 1 0 —9 4 2 1 . 2 0 8 o :0 3 6 /.s . 0 3 8 1 . 0 0 0 . 7 s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0 - -2 60 1 0 .9 4 2 1 )0 0 9 -1 2
2 2 呕 吐调护 妊 娠恶 阻以其 呕吐 为特点 , . 呕吐 则是
者 , 多给 予蜂 蜜调服及 含 纤维素 较 多韵 绿 叶蔬 菜 , 可 忌 食辛辣 、 冷及 腥臊之 品 。对剧 吐者可 给予 随意饮食 , 生 但饮食 生 冷应适 当限制 , 脾 肖再 伤 , 她们进 餐不 能 恐 对 定时 , 应尽 量投其 所 好 。对 呕 恶 纳呆 者 可 给予 砂 仁鲫 鱼汤 。但是 , 如何 才 能 使 患 者顺 利 进食 呢?一 是 要 分 散患 者 因呕吐而 恐惧 进食 的 紧张 心 里 , 弛绷 紧 的 神 松 经 , 到意 向转 移 的 目的 。如 带她 们 到 空 气新 鲜 的 花 达 园 、 坪散 步 , 播放 一 些 曲 调优 美 的 音乐 , 情 轻 者 草 并 病 可适 当练太极 拳 等 。二 是 要根 据 患 者对 饮 食 的喜 恶 , 给予恰 当的饮 食诱 导 , 当着 病人 的面 要 尽量 避 免谈 及 她所讨 厌 的食 品。据 临床 观察 , 阻 病 人大 多厌 恶 荤 恶 腥、 油腻 及有 特殊 气 味之 食 物 , 鱼 虾 、 肉 、 如 猪 牛羊 肉 、 大蒜 、 韭菜等 。所 以 , 给病 人 配 餐 时就 要 注 意这 一 点 。 另 外 , 服药方 面 , 在 对脾 胃虚 寒 者汤 药 应 热 服 , 胃不 肝 和者汤药 应温 服或 凉服 。
妊娠恶阻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定义
我们在前面女性的生理特点中讲过,妊娠初期,由于血 聚于下,冲脉气盛,肝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出现 择食,嗜酸,轻度恶心作呕,头晕倦怠等早孕反应,一 般不严重,症状多能自然消失。
《景岳全书》:“凡恶阻多因胃虚气滞,然亦有素本不 虚而忽受胎妊,则冲任上壅气不行,故为呕逆等证。及 三月余而呕逆渐止者,何也?盖胎元渐大,则脏气仅供 胎气,故无暇上逆矣。”
人流手术后身体虚弱怎么办
肝热型
主证:妊娠早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满闷,心烦急 躁,口苦咽干,头晕目眩,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 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加味温胆汤。 竹茹 黄芩 黄连——清肝热、除烦止呕 枳实 陈皮——宽胸和胃、调气降逆 半夏 茯苓 生姜——除湿化痰、降逆止呕 麦冬 芦根——养阴清热、除烦止呕 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呕甚伤津,加石斛、玉竹、麦门冬养阴清热;便
哈尔滨人流医院
西医病因
妊娠剧吐的确切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 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血水平增高:血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产生,孕-周 达高峰,持续-周后下降。早孕反应发展和消失 的过程与孕妇血值上升和下降的时间相吻合;葡 萄胎、多胎妊娠的孕妇,血中值显著增高,早孕 反应亦较重,甚至发生妊娠剧吐;而且在妊娠终 止后,症状立即消失。因此多认为与血水平增高 关系密切。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临床上观察到有些神经系 统功能不稳定、精神紧张的孕妇,妊娠剧吐多见, 说明本病可能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治法:健胃和中,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大枣——健脾养胃、益气和
中
生姜 半夏——降逆止呕
木香 砂仁 陈皮——利气和中
妊娠恶阻中医治疗方

妊娠恶阻中医治疗方*导读:在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头晕,食入即吐、神疲思睡、脘闷腹胀、呕吐苦水,或血性物,称为妊娠恶阻,也称为妊娠呕吐。
一般轻症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随妊娠月数的增加,可自身调节逐渐自行消失。
若有呕吐等重症反应,应及时治疗。
妊娠恶阻中医治疗法如下:……在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头晕,食入即吐、神疲思睡、脘闷腹胀、呕吐苦水,或血性物,称为妊娠恶阻,也称为妊娠呕吐。
一般轻症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随妊娠月数的增加,可自身调节逐渐自行消失。
若有呕吐等重症反应,应及时治疗。
妊娠恶阻中医治疗法如下:*1.脾胃虚弱恶阻主证:妊娠之后,脘闷腹胀、呕吐不食、食入即吐、神疲思睡、舌淡、苔白、脉缓无力。
治法: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方药组成:茯苓、党参、白芍各10克,姜半夏、甘草、生姜、砂仁各6克,陈皮、当归各9克,白术12克。
加减:若兼有胃热者,加竹茹以清热降逆止呕。
若偏寒呕吐清水者,加藿香、干姜、桂枝温中和胃,且桂枝有降冲气上逆的作用。
*2.脾胃反胃恶阻主证:妊娠初期,食入即吐、口苦咽干、精神不振、胸中烦闷、大便秘结、呕吐苦酸、舌淡红、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组成:桑寄生、白芍、党参、柴胡各15克,陈皮、当归各12克,甘草6克,茯苓10克,姜半夏、生姜各9克、川断15克。
*3.痰滞中焦恶阻主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闷气短、困倦乏力、苔质淡、苔白腻、脉滑无力。
治疗:理气豁痰、降逆止呕。
方药组成:柴胡、桑寄生、白芍、党参、川断各15克,当归、陈皮各12克,生姜、姜半夏各9克。
以上都是妊娠恶阻的中医治疗方,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妊娠恶阻的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妊娠恶阻的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妊娠恶阻的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妊娠恶阻的治疗原则和辨证论治】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核”,详情如下:治疗原则恶阻的辨证主要根据呕吐物的性状和患者的口感,结合全身情况、舌脉综合分析,辨其虚实。
恶阻的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服药方法以少量多次呷服为宜。
并应注意饮食和情志的调节。
辨证论治1.脾胃虚弱证主症: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不食,甚则食入即吐,口淡,呕吐清涎,头晕体倦,脘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缓滑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名医方论》)加减。
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陈皮、法半夏、生姜、大枣等。
若脾虚夹痰浊,症见胸闷泛恶,呕吐痰涎,舌淡苔厚腻,脉缓滑,原方加全瓜蒌、苏叶,橘红易陈皮以宽胸理气,化痰止呕。
2.肝胃不和证主症:妊娠早期,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腻,烦渴,口干口苦,头胀而晕,胸满胁痛,嗳气叹息,舌淡红,苔微黄,脉弦滑。
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加减。
常用橘皮、竹煎、大枣、生姜、甘草、黄连、苏叶、白芍、枇杷叶、柿蒂、乌梅等。
上述二证,经治未愈,呕吐剧烈,持续日久,变为干呕或呕吐苦黄水甚则血水,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双目无神,四肢乏力,或发热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而干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为气阴两虚之象。
治宜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用生脉散合增液汤(《温病条辨》)。
“妇科疾病病机分析:血虚/血热/血寒/血瘀”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基础考点:妇科病肾功能失调的病机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脂肪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中医在妊娠恶阻治疗中的应用实践

中医在妊娠恶阻治疗中的应用实践妊娠恶阻是孕妇在妊娠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对于妊娠恶阻治疗有着独特的效果。
治疗该病应强调辨证施治为主,结合调护和现代医学治疗,发挥中医整体优势。
标签:妊娠恶阻;临床;中医治疗;妊娠后,孕妇出现恶心、呕吐不食、恶闻食气,甚至出现饮食即吐,中医称为恶阻。
传统中医认为,恶阻主要是由于妇女因受孕而月经闭止、冲脉之气上逆,因而胃失和降所致。
如果孕妇平常就胃气虚弱、情志郁怒或肝热气逆则更易恶阻且症状会更为强烈。
呕吐过频或持续过久可能会导致孕妇或胎儿营养不良、酸碱失衡甚至导致胎儿发育畸形。
中医在恶阻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
1.恶阻临床症状表现恶阻症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中医将之分为三种类型:1.1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孕妇呕吐不食或呕吐清涎,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精疲嗜睡,舌淡苔白。
可食莲子粥、山药陈皮粥等补脾健胃、和胃降逆之品,避免食用油腻、厚味、坚硬的食物。
亦可服用人参健脾丸、香砂六君子丸、参芩白术丸等以健脾和胃。
1.2肝胃不和型:表现为孕妇呕吐酸苦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舌苔黄腻。
宜清淡饮食,可吃萝卜、芹菜、瘦肉等。
亦可服逍遥丸以抑肝和胃。
1.3痰滞中脘型:表现为孕妇呕吐胸闷,头晕而重,呕吐粘稠痰涎,白带多,身困,苔厚腻。
宜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少食生冷瓜果,忌肥甘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痰。
亦可服二陈丸。
1.4阴虚胃热型:表现为孕妇口干而呕,心胸烦热,尿短黄,或发热,呕出物带血,舌赤少苔。
可食用石斛、玉竹、瘦肉汤等滋养肾阴的食物。
亦可服玉泉丸。
2.中医治疗2.1针灸疗法采用常规取穴双侧内关、足三里,脾胃不和型可加太冲穴,在手法上肝胃不和者宜平补平泻,脾胃虚弱和气阴两虚者则应用补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施治1-2次,每5天为1个疗程;或取双内关、足三里和公孙穴,采用1.5寸毫针直刺内关0.8寸,2.0寸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1.0寸毫针直刺公孙穴0.5寸,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30s,同侧公孙、足三里接电针用连续波,每次留针30min,疗程为1周;或采用梅花针循经叩打患者头颈部,双侧颞部,耳廓部位,每次叩打15-20min,每天2次,4天1个疗程,疗程1个月。
妊娠恶阻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

妊娠恶阻中医护理方案优化内容
妊娠恶阻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给孕妇带来不良的身体反应。
中医认为妊娠恶阻是
因体质虚弱、脾胃失调、气血不畅而引起的,因此中医护理方案应重
点在调理脾胃、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等方面。
以下是妊娠恶阻中医护
理方案的优化内容:
1. 调整饮食:建议孕妇适量进食、多餐少食,尤其在早晨醒来
前应先进食些面包、饼干等干粮,再起床活动。
同时要避免过烫过冷、刺激性、油腻腥臭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而引起恶心。
2. 调理脾胃:建议孕妇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燕麦、小米、山药、薏米等,同时也可使用中药调理脾胃,如枸杞子、山药等。
3. 活血化瘀:孕妇可选用祛瘀化瘀的中草药,如赤芍、丹参、
补骨脂等,有助于活血化瘀,改善身体状况。
4. 祛湿化痰:孕妇可选用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中草药,如苦瓜、川贝、黄芩等,有助于缓解妊娠恶阻症状。
5. 心理调理:妊娠恶阻的程度和症状与孕妇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建议孕妇多参加一些舒缓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有利于调整心态,缓解妊娠恶阻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妊娠恶阻症状,提高孕妇的
身体状况和免疫力,建议孕期的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情况选
择适合自己的中医护理方式。
恶阻的辨证施护

恶阻的辨证施护标签:惡阻;辨证施护恶阻又称妊娠呕吐,为孕早期常见病。
轻者可不予治疗,病情重者中西医结合对症处理。
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住58例恶阻病人,在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例病人中,初次妊娠56例,第二次妊娠2例。
年龄23~35岁,平均29岁。
孕6周~16周,平均11周。
大学文化10例,高中及中专35例,初中12例,小学1例。
妊娠剧吐合并酮症酸中毒1例。
尿酮体阳性(++~++++)。
1.2方法1.2.1中医辨证施治口服中药煎剂、穴位按压及辨证施护给予药膳。
电解质紊乱者可配合西医对症治疗。
1.2.1.1脾胃虚弱型30例主症:妊娠初期,呕吐不食,或吐清水,清涎,头昏体倦,舌淡,苔白,脉缓滑。
护理原则: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护理措施如下。
①服药护理: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汤剂宜温服,少量频进,并在服药之时加姜汁数滴,以和胃止呕,服药后宜静卧。
②饮食护理:调理脾胃,首先要加强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补脾和胃饮食和药物,可用人参、白术、陈皮水煎代茶饮,以健脾降逆,平时可以砂仁数粒咀嚼,以和胃宽中止呕。
可用药膳:砂仁鲫鱼汤。
砂仁9 g、鲜鲫鱼1尾(约150 g)、生姜10 g、葱白3茎、食盐少许、胡椒10粒,先将砂仁装入洗净去内脏之鲫鱼腹内,再将鱼置于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再入姜、葱、胡椒、盐,文火炖烂,趁热饮汤食鱼,忌贪食、饱食以防重伤脾胃,少食多餐,服药与进食宜分时进行。
1.2.1.2 肝胃不和型25例主症: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舌淡苔微黄,脉弦滑。
护理原则: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护理措施如下。
①服药护理:方用苏叶黄连汤加制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服药时用竹筷沾黄酱少许于舌尖,后服药缓慢咽下,服药后静卧。
②饮食护理:调理肝胃,主要安定情绪。
可用菊花、竹茹、黄芩水煎代茶饮,以清热、理气、和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滞型
主要证候:妊娠早期,呕吐痰涎,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口中淡腻,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之体,或脾虚停饮,孕后血壅气盛,冲气上逆,挟痰饮上泛,故呕吐痰涎;膈间有痰饮,中阳不运,故胸膈满闷,不思饮食;痰饮中阻,清阳不升,故有头晕目眩;饮邪上凌心肺,则心悸气短。
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饮内停之征。
治疗法则: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方药举例:青竹茹汤(《济阴纲目》)。
鲜竹茹、橘皮、白茯苓、半夏、生姜。
方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竹茹除烦止呕;茯苓、生姜健脾温胃,渗湿止呕;诸药同用共收除湿化痰,降逆止呕之效。
若脾胃虚弱,痰湿内盛者,酌加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兼寒者,症见呕吐清水,形寒肢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面色苍白,宜加丁香、白豆蔻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若挟热者,症见呕吐黄水,头晕心烦,喜食酸冷,酌加黄芩、知母、前胡,或用芦根汤(芦根、竹茹、橘皮、麦冬、前胡)以祛痰浊,清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