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第7章 实验9
2020年度注会会计名师郭建华老师讲义第七章

历年考情概况本章属于考试重难点章节,几乎每年必考。
客观题考核点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算、处置长期股权资时损益的计算以及合营安排的概念等。
主观题的考核点主要集中在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计量,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特别是与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合并财务报表等内容相结合考查综合题,难度较大。
本章内容近年来年均考试分值约20分,其中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权益法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以及合营安排等是考试中的“常客”,需要重点掌握。
成本法与权益法以及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也是热门考点,常常与合并报表结合考查,尤其是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股权的处理。
近年考点直击本章2020年考试主要变化本章考试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知识点】基本概念(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子公司、企业合并)★★(一)联营企业投资联营企业投资,是指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
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对于投资单位来说,这里所谓的“重大影响”,其实只要投资企业能够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即可,在此基础上不再衡量影响的重大程度如何,即不再衡量投资方有关提议的接受程度或是在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中发言权的比重等。
实务中,较为常见的重大影响体现为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通过在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实施重大影响。
投资方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该种情况下不能参与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形成重大影响。
(二)合营企业投资合营企业投资,是指投资方持有的对构成合营企业的合营安排的投资。
投资方判断持有的对合营企业的投资,应当首先看是否构成合营安排,其次再看有关合营安排是否构成合营企业。
2021监理法规讲义第7章

【考点1】监理规划编写依据【考点2】监理规划内容【考点3】监理工作制度【考点4】监理规划报审程序【考点5】监理实施细则编写依据【考点6】监理实施细则主要内容【考点7】监理工作流程【考点8】监理实施细则报审【例题】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监理实施细则应符合监理规划要求,并应结合工程专业特点,做到详细具体,具有()。
A.可操作性B.指导性C.可实施性D.针对性『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监理实施细则编写依据和要求。
监理实施细则应符合监理规划的要求,并应结合工程专业特点,做到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参见教材P126。
监理规划是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监理实施细则是在监理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工程项目中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监理工作编制的操作性文件。
第一节监理规划一、监理规划编写依据和要求(一)监理规划编写依据【国家政府的(法律法规标准、批文)+业主的(监理合同、施工合同、业主要求)+现场实际(外部环境)+监理企业自身】【例题】下列不属于建设工程社会和经济条件方面资料的是()。
A.金融市场情况B.建设工程所在地人文环境C.基础设施D.自然灾害发生情况『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监理规划编写依据和要求。
社会和经济条件方面的资料。
包括:建设工程所在地人文环境、社会治安、建筑市场状况、相关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勘察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工程咨询和工程监理单位)、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通信设施、公用设施、能源设施)、金融市场情况等方面的资料。
参见教材P109。
1.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标准2.建设工程外部环境调查研究资料(1)自然条件方面的资料。
包括:建设工程所在地点的地质、水文、气象、地形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等方面的资料。
(2)社会和经济条件方面的资料。
包括:建设工程所在地人文环境、社会治安、建筑市场状况、相关单位(政府主管部门、勘察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工程咨询和工程监理单位)、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通信设施、公用设施、能源设施)、金融市场情况等方面的资料。
数学讲义-信号检测-第7章

第7章 序列检测与稳健性检测7.1 信号的序列检测前面讨论的信号检测问题,信号观测次数N 是固定的。
它包含两个含义:(1)必须进行N 次信号观测;(2)N 次观测后必须作出i H 成立的判决。
这种判决方式存在两个问题:(1)信号观测次数是否过多?若只须较少的信号观测便能准确判决,过多的观测次数是一种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对于破坏性的信号观测与试验,过多的观测是不能接受的;(2)信号观测次数是否过少?若观测次数太少,所得到的观测信息不够充分,便降低了判决的准确性。
实验表明,信号检测过程中的信号观测次数N 与信噪比成反比关系。
即:对于信噪比较大的信号,只须较少的信号观测次数(N 较小),便能作出合理准确的判决;对于信噪比较小的信号,必须较多的信号观测次数(N 较大),才能作出合理准确的判决。
在实际问题中,信号的信噪比可能大,也可能小,且事先并不一定能准确的知道,所要在检测前确定一个合理的观测次数N 是一件困难的事。
序列信号检测可以避免上述矛盾。
7.1.1 信号序列检测的基本概念序列检测在进行假设检验时,不预先规定观测次数N ,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边观测边判决的方式来确定N 。
在获得第一个观测信号1X 时,就开始研究判决所能达到的指标,若能满足指标,则作出判决,信号检测过程便告结束;否则,进行第二次观测,得到观测信号2X ,然后利用两次的观测信息1X 和2X 进行判决,若判决达到性能指标,则检测过程结束,否则,继续第三次观测,依次进行,直到满足指标,检测过程结束。
我们把这种检测称为信号的序列检测。
为了说明清楚起见,本节仅限于讨论简单二元信号的序列检测。
根据似然比检测原理,相应于k 次信号观测,信号检测的检测器为:10()()()k k k p X H L X p X H = >γ 其要素是似然比函数()k L X 及门限γ。
与固定观测次数的检测不同点在于序列检测的门限,序列检测设上门限1γ和下门限0γ两个门限,当()k L X ≥1γ时,判1H 成立;,当()k L X ≤0γ时,判0H 成立;当01()k L X γγ<< 时,不作判决,增加观测次数,增加观测样本,按照类似的规则和门限做处理,直到做出判决为止。
流体力学讲义 第七章 孔口及管嘴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

第七章孔口及管嘴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本章主要介绍流体力学基本方法和水头损失计算方法在孔口与管嘴出流中的应用,得出了孔口、管嘴出流的基本公式。
概念一、孔口出流(orifice discharge):在容器壁上开孔,水经孔口流出的水力现象就称为孔口出流,如图7-1。
应用:排水工程中各类取水,泄水闸孔,以及某些量测流量设备均属孔口。
图7-11.根据d/H的比值大小可分为:大孔口、小孔口大孔口(big orifice):当孔口直径d(或高度e)与孔口形心以上的水头高H的比值大于0.1,即d/H>0.1时,需考虑在孔口射流断面上各点的水头、压强、速度沿孔口高度的变化,这时的孔口称为大孔口。
小孔口(small orifice ):当孔口直径d(或高度e)与孔口形心以上的水头高度H的比值小于0.1,即d/H<0.1时,可认为孔口射流断面上的各点流速相等,且各点水头亦相等,这时的孔口称为小孔口。
2.根据出流条件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自由出流(free discharge):若经孔口流出的水流直接进入空气中,此时收缩断面的压强可认为是大气压强,即p c=p a,则该孔口出流称为孔口自由出流。
淹没出流(submerged discharge):若经孔口流出的水流不是进入空气,而是流入下游水体中,致使孔口淹没在下游水面之下,这种情况称为淹没出流。
3.根据孔口水头变化情况,出流可分为:恒定出流、非恒定出流恒定出流(steady discharge):当孔口出流时,水箱中水量如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从而使孔口的水头不变,此时的出流称为恒定出流。
非恒定出流(unsteady discharge):当孔口出流时,水箱中水量得不到补充,则孔口的水头不断变化,此时的出流称为非恒定出流。
二、管嘴出流:在孔口周边连接一长为3~4倍孔径的短管,水经过短管并在出口断面满管流出的水力现象,称为管嘴出流。
圆柱形外管嘴:先收缩后扩大到整满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讲义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133)考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CO2在高温条件下与炭反应等,这称为★吸热现象。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⒈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⒉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如发电、冶金、发射火箭等;⒊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等;⒋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供给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考点5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化学变化,可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①焦炭:冶金、炼铁等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③煤气:气体燃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大纲讲义第7章

二、教学的意义
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直接经验: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
两者之间必然联系: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 (2)引导性 (3)简捷性,
2、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发展。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的矛盾,正式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教学运行的原动力①教学过程主要是按一定的认识(即学习)任务和内容,依据认识论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特点而组织、进行的逐步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②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③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四、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实现教育的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中心,学校要以教学为主。
教学具有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和形成令好的个性品德的功能,是我们进行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主要渠道。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人主要是由各科的教学质量决定的。
发现教学模式是使学生与教材直接“对话”,是学生在自学基础上的创造。学生获得知识的程序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程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参与的“探究性学习”。我们说发现教学模式虽然存在费时费力且适应面较狭窄等方面的局限性,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迁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它的作用体现在:①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究和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并与原有知识模式结合起来,重新组织建构新知识,提高了学生智慧的潜力;②通过“发现”的过程,引起学生“发现的兴奋感”,学生可以“将发现作为奖赏而自行学习”,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容易从学习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的满足,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向内部动机;③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究式的方法;④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信息和知识保持记忆和检索。
第7章现代控制理论上课讲义

dl (dx)2(dy)2
单元弧长变化率
dl 1 y&2 dx 因而 A 、 B 两点间曲线长度
J y(x) l x2 1 y&2dx x1
其值取决于函数 y(x) 的选取。
1
tdt
0
1 2
t2
1 0
1 2
J (x)
1
sin tdt
( cos t) 1
1 cos1
0
0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定积分 J (x) x(t)dt 并不是一个泛函,因为无论函数 x(t)
如何选取, J (x(t)) 没有一个确定的值。
2020年6月28日
第7章第11页
又如平面上给定两点之间的曲线长度是一个泛函。设 ( x, y) 平面上有 A 、B 两点,其坐标
J (C1x1(t) C2 x2 (t)) C1J ( x1(t)) C2J ( x2 (t)) ,且其增量可以表示为
m ( t ) 飞船登月舱质量 h ( t ) 高度 v ( t ) 垂直速度
u ( t ) 发动机推力 g 月球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M 飞船登月舱不含燃料时的质量 F 登月舱所载燃料质量 h 0 登月舱登月时的初始高度 v 0 初始垂直速度
2020年6月28日
第7章第3页
登月舱的运动方程
h&( t ) v ( t )
本节在简要地介绍泛函及变分学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着重阐 述无约束条件的最优控制变分求解和有等式约束条件的最优控制 变分求解方法。
2020年6月28日
第7章第9页
7.2.1 泛函与变分法的基本概念
第7章立体化学-讲义

R, S标记法
7.5 构型和构型标记
注意:化合物的构型R,S或D,L和旋光方向()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旋光方向 16 是化合物的固有的性质,而对化合物构型的标记是人为的规定。
7.6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一、两个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氯
代
*
*
苹
*
*
果
酸
非对应异构体(diastereoisomer):
*
*
*
*
如以n代表分子中手性碳原子的个数,那么立体异构的最高总数应是2n个。
17
7.6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二、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
酒
*
*
石
*
*
酸
*
*
*
*
内消旋(meso-)化合物:
这种有手性中心,但无手性的化合物叫做内消旋化合物。可见分子有手性中心, 分子不一定有手性,这是由于分子中一部分引起的旋光被作为镜面的另一部分所抵消。
实物与镜像不能重叠的现象称为手性(chirality)。
5
7.1 异构体的分类
对映异构体的性质: (1) 物理,化学性质相似; (2) 对平面偏振光的作用不同: 一个可以使平面偏振光右旋(dextrorotation),符号为(+) 一个可以使平面偏振光左旋(levorotation), 符号为(-) 其向右及向左旋转的角度基本相同,因此对映异构也称为旋光异构。 (optical isomer)
Conclusion:
什么是平面偏振光?
6
7.2 偏振光和比旋光度
尼可尔棱镜(Nicol prism)
旋光度a
(1) 偏振光: (2) 旋光性,也称光学活性(optical activi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标准]基本实验要求1.实验原理(1)测多组小灯泡的U、I的值,并绘出I-U图象;(2)由图线的斜率反映电流与电压和温度的关系.2.实验器材小灯泡“3.8 V0.3 A”、电压表“0~3 V~15 V”、电流表“0~0.6 A~3 A”、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坐标纸、铅笔.3.实验步骤(1)画出电路图(如实验原理图甲).(2)将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实验原理图乙所示的电路.(3)测量与记录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测出12组左右不同的电压值U和电流值I,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4)数据处理①在坐标纸上以U 为横轴,I 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②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③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4.实验器材选取(1)原则:①安全;②精确;③操作方便. (2)具体要求①电源允许的最大电流不小于电路中的实际最大电流.干电池中电流一般不允许超过0.6 A. ②用电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通过该用电器的实际最大电流. ③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小于被测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 ④电压表或电流表的指针应偏转到满刻度的13以上.⑤从便于操作的角度来考虑,限流式接法要选用与待测电阻相近的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要选用较小阻值的滑动变阻器. 5.注意事项(1)电路的连接方式:①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因为小灯泡(3.8 V ,0.3 A)的电阻很小,与量程为0.6 A 的电流表串联时,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②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目的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能从零开始连续变化. (2)闭合开关S 前,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应移到使小灯泡分得电压为零的一端,使开关闭合时小灯泡的电压能从零开始变化,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开关刚闭合时因小灯泡两端电压过大而烧坏灯丝.(3)I -U 图线在U 0=1.0 V 左右将发生明显弯曲,故在U =1.0 V 左右绘点要密,以防出现较大误差.规律方法总结1.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的比较2.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的选择(1)阻值比较法:先将待测电阻的估计值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进行比较,若R x较小,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 x较大,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2)临界值计算法R x<R V R A时,用电流表外接法;R x>R V R A时,用电流表内接法.(3)实验试探法:按图1接好电路,让电压表的一根接线柱P先后与a、b处接触一下,如果电压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有较大的变化,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大,则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图13.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比较4.滑动变阻器两种接法的适用条件(1)限流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小的电阻(跟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相比相差不多或比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还小).(2)分压式接法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一般比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要大).5.常用电表的读数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 V和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考点一实验原理与电路设计1.[电阻的U-I图线]金属材料的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那么这种金属材料的I-U 图线应是()答案 C解析在伏安特性曲线中,图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金属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变大,随着U的增大,图线的斜率变小,故选项C正确.2.[电流表的内接法与外接法]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小灯泡的电阻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较()A.偏大B.偏小C.有时偏大,有时偏小D.都有可能答案 B解析根据U=IR,U测=U真,I测>I真,故R测<R真.3.[电流表的内接法与外接法]在图2中,甲、乙两图分别为测灯泡电阻R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2A.甲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乙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内接法B.甲中R测>R真,乙中R测<R真C.甲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R V,故此法测较小电阻好D.乙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R A,故此法测较大电阻好答案 B解析题图甲采用电流表外接法,题图乙采用电流表内接法,A正确.题图甲由于电压表的分流导致电流的测量值偏大,由R=U可知,R测<R真;题图乙由于电流表的分压导致电压I可知,R测>R真,B错误.甲中R越小,电压表分流越小,误差越小,的测量值偏大.由R=UI因此这种接法适合测小电阻.乙中R越大,电流表的分压越小,误差越小,因此这种接法适用于测大电阻,C、D正确.故选B.4.[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某同学用如图3所示的电路测绘“2.2 V0.25 A”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应选择的电源与电流表量程分别是()图3A.一节干电池、0.6 AB.一节干电池、3 AC.两节干电池、0.6 AD.两节干电池、3 A答案 C解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2 V,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 V,小于额定电压,所以应选用两节.小灯泡额定电流为0.25 A,3 A量程太大,应选0.6 A量程,选项C对.5.[器材选取和电路设计]小亮同学为研究某电学元件(最大电压不超过2.5 V,最大电流不超过0.55 A)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验室找到了下列实验器材:A.电压表(量程3 V,内阻6 kΩ)B.电压表(量程15 V,内阻30 kΩ)C.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0.5 Ω)D.电流表(量程3 A,内阻0.1 Ω)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 Ω,额定电流为0.6 A)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 Ω,额定电流为0.6 A)G.直流电源(电动势E=3 V,内阻不计)H.开关、导线若干.该同学设计电路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表示电学元件上的电流和电压).(1)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选________________;电压表选__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选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写器材代号) (2)请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答案 (1)C A E (2)见解析图解析 (1)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电流测量值I 的范围为0~0.50 A ,电压测量值U 的范围为0~2.00 V ,因此电流表应选C ,电压表应选A.因为本实验要测量多组(U ,I )值,需使电压U 连续变化,因此,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式,故选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E. (2)由表格中的数据,根据R =UI ,估算电学元件的电阻值大约为几欧,因此电流表外接.电路图如图所示.考点二 实物连接与数据处理6.[电表读数]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得到了两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4中的①、②、③、④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6 A ,电压表量程为 3 V.所示读数为: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两组数据得到的电阻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图4答案 ①0.10 A ②0.24 A ③2.00 V ④0.27 V 8.3 Ω(8.3±0.1 Ω均可) 2.7 Ω(2.7±0.1 Ω均可)[如填为2.7 Ω(2.7±0.1 Ω均可)8.3 Ω(8.3±0.1 Ω均可)也行]解析 电流表量程为0.6 A 时,最小刻度为0.02 A ,读数读到小数点后两位,所以①表示数为0.10 A ,②表示数为0.24 A ;电压表量程为3 V ,最小刻度为0.1 V ,应估读到0.01 V ,所以③表示数为2.00 V ,④表示数为0.27 V ,根据欧姆定律R 1=U 1I 1=2.00 V 0.24 A =8.3 Ω,R 2=U 2I 2=0.270.1Ω=2.7 Ω. 7.[实验数据的处理]某同学在做“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得到如下一组U 和I 的数据:(1)在图5中画出I —U 图线.图5(2)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当电压逐渐增大时,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这表明灯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答案 (1)I —U 图线如图所示(2)开始不变,后来逐渐增大 (3)增大解析 画图线时所取标度必须合适,以所画图线尽量布满坐标纸为宜,且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图线上,其余点均匀分布在两侧,个别离线较远的点舍去.8.[实物连接]在“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除有一标有“6 V 1.5 W ”的小灯泡、导线和开关外,还有: A.直流电源6 V(内阻不计)B.直流电流表0~3 A(内阻在0.1 Ω以下)C.直流电流表0~300 mA(内阻约为5 Ω)D.直流电压表0~10 V(内阻约为15 kΩ)E.滑动变阻器(10 Ω,2 A)F.滑动变阻器(1 kΩ,0.5 A)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进行多次测量.(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均用序号表示). (2)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3)试将图6所示器材连成实验电路.图6答案 (1)C E (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3)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解析 (1)I 额=1.56A =250 mA ,故电流表应选C.因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用分压式接法,应选较小阻值的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