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磺胺嘧啶锌(Sulfadiazine —Zn ) 与磺胺嘧啶银(Sulfadiazine —Ag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磺胺嘧啶银为应用烧伤创面的磺胺药,对绿脓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其特点是保持了磺胺嘧啶与硝酸银二者的抗菌作用。

除用于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和控制感染外,还可使创面干燥,结痂,促进愈合。

但磺胺嘧啶银成本较高,且易氧化变质,故制成磺胺嘧啶锌,以代替磺胺嘧啶银。

其化学名分别为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银(SD-Ag )、2—(对氨基苯磺酰胺基)嘧啶锌(SD-Zn ),化学结构式分别为:NH 2SO 2NAgNN NH 2SO 2NNN NH 2SO 2NZn N N磺胺嘧啶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或遇热易变质。

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磺胺嘧啶锌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合成路线如下:NH 3.H 2OH 2O++SO 2NN NHNH 2SO 2NN N NH 4NH2SO 2NNN NH 4NH 22SO 2NAgN N NH 2SO 2NNN NH 2SO 2NZn N N三、实验方法(一)磺胺嘧啶银的制备取磺胺嘧啶5 g,置50 mL烧杯中,加入10%氨水20 mL溶解.再称取AgNO33。

4 g置50 mL烧杯中,加10 mL氨水溶解,搅拌下,将AgNO3-氨水溶液倾入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片刻析出白色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无Ag+反应,得本品。

干燥,计算收率。

(二)磺胺嘧啶锌的制备取磺胺嘧啶5 g,置100 mL烧杯中,加入稀氨水(4 mL浓氨水加入25 mL水),如有不溶的磺胺嘧啶,再补加少量浓氨水(约1 mL左右)使磺胺嘧啶全溶。

另称取硫酸锌3 g,溶于25 mL水中,在搅拌下倾入上述磺胺嘧啶氨水溶液中,搅拌片刻析出沉淀,继续搅拌5 min ,过滤,用蒸馏水洗至无硫酸根离子反应(用0。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编写教师:王曼张云凤目录实验1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的合成 (1)一、目的要求 (1)二、实验原理 (1)三、仪器与试剂 (1)四、实验步骤 (2)五、结构确证 (4)思考题: (5)实验2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6)一、实验目的 (6)二、方案提示 (6)三、要求 (6)实验3 唑尼沙胺的合成研究 (7)一、目的 (7)二、要求 (7)实验1盐酸普鲁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 )的合成(综合性实验12)一、目的要求1. 通过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学习酯化、还原等单元反应。

2. 掌握利用水和二甲苯共沸脱水的原理进行羧酸的酯化操作。

3. 掌握水溶性大的盐类用盐析法进行分离及精制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酸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作用强,毒性低。

临床上主要用于浸润、脊椎及传导麻醉。

盐酸普鲁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2-二乙胺基乙酯盐酸盐,化学结构式为: N H 2COOCH 2CH 2N(C 2H 5)2 . HCl盐酸普鲁卡因为白色细微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而麻。

熔点153~157℃。

易溶于水,溶于乙醇,微溶于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

合成路线如下:O 2N COOHO 2N COOCH 2CH 2N(C 2H 5)2N H 2COOCH 2CH 2N(C 2H 5)2 . HCl N H 2COOCH 2CH 2N(C 2H 5)2N H 2COOCH 2CH 2N(C 2H 5)2 . HCl三、仪器与试剂1、主要仪器三口烧瓶、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分水器、电加热套、减压蒸馏烧瓶、水泵、电动搅拌器、布氏漏斗、抽滤瓶、小烧杯等。

2、试剂名称规格用量对硝基苯甲酸 C.P. 15gβ-二乙氨基乙醇 C.P. 11g二甲苯95ml盐酸3%105ml铁粉工业35g氢氧化钠20%适量盐酸稀溶液适量硫化钠饱和溶液适量活性炭适量食盐精制品适量至饱和保险粉 C.P. 适量盐酸 C.P. 适量乙醇 C.P. 适量四、实验步骤(一)对-硝基苯甲酸-β-二乙胺基乙醇(俗称硝基卡因)的制备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及回流冷凝器的500 mL三颈瓶中,投入对-硝基苯甲酸20 g、β-二乙胺基乙醇14.7 g、二甲苯150 mL及止爆剂,油浴加热至回流(注意控制温度,油浴温度约为180℃,内温约为145℃),共沸带水6 h。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云南中医学院《药物化学》实验讲义供药学、中药学相关专业本科使用目录第一部分药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3)二、药物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 (7)三、药物化学实验常用装置 (9)(一)回流装置 (9)(二)蒸馏装置 (9)(三)气体吸收装置 (10)(四)搅拌装置 (10)(五)仪器装置方法 (12)第二部分药物化学实验常用操作方法一、重结晶及过滤 (13)二、蒸馏 (16)三、升华 (19)四、萃取 (21)第三部分实验内容一、磺胺醋酰的合成 (25)二、美沙拉秦的合成 (27)三、贝诺酯的合成 (29)四、阿司匹林的合成 (31)五、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33)六、维生素K3的合成 (36)七、苯妥英钠的合成 (38)八、苯佐卡因的合成 (41)第四部分附录常用有机溶剂沸点、密度表 (44)第一部分药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仪器设备,以及水、电、煤气,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实验室必须按"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要求,建立健全以室主要负责人为主的各级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制和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一)基本规定:1. 穿著规定:1.1 进入实验室,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

1.2 进行危害物质、挥发性有机溶机、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署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必须要穿戴防护具(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

1.3进行实验中,严禁戴隐形眼镜。

(防止化学药剂溅入眼镜而腐蚀眼睛)1.4需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且在处理药品之所有过程中需穿著鞋子。

1.5操作高温之实验,必须戴防高温手套。

2. 饮食规定:2.1 避免在实验室吃喝食物且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2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口香糖。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前言药物化学实验是依据药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合成药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基本方法,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本实验教材是在药化教研室教学经验的集体总结并结合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素材下编写而成的,限于水平,难免有误,我们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正提高。

2005年10月目录实验室基本知识 (3)实验一苯妥英钠的合成 (6)实验二扑热息痛的合成 (9)实验三The Preparation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11)实验四苯乐来的合成 (13)实验五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16)实验六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20)实验七美沙拉秦的合成 (22)实验室基本知识一、实验室安全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希望参加实验者必须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要有充分的准备,而且要通晓实验室的一些基本规则,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须知,才能避免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情况。

(一)眼睛安全防护在实验室中,眼睛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飞溅出的腐蚀性化学药品和化学试剂,进入眼睛会引起灼伤和烧伤;在操作过程中,溅出的碎玻璃片或某些固体颗粒,也会使眼睛受到伤害。

为了安全起见,在某些实验中,需戴防护目镜。

倘若有化学药品或酸、碱液溅入眼睛,应赶快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和脸部,并赶快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若有固体颗粒或碎玻璃粒进入眼睛内,请切记不要揉眼睛,并赶快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诊治。

(二)预防火灾有机药物合成实验室中,由于经常使用挥发性的,易燃性的各种有机试剂或溶剂,最容易发生的危险就是火灾。

因此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制药工程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制药工程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THE EXPERIMENT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供药学、药剂、制药工程用)实验一 苯佐卡因(Benzocaine )的合成苯佐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外用为撒布剂,用于手术后创伤止痛、溃疡痛、一般性痒等。

化学结构式化学名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性 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熔点88~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实验目的通过苯佐卡因的合成,了解药物合成的基本过程,掌握酯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主要合成路线) 1.还原反应2.酯化反应NH 2COOC 2H 5NO 2COOHSn COOHNH 2COOHNH 2.HClNH 3.H 2OCOONH 4NH 2CH 3COOH NH 2COOHCH 3COONH 4SnCl 4NH 3.H 2OSn(OH)NH 4ClNH 2COOHC H OH H 2SO 4COOC 2H 5NH 2.H 2SO 4COOC 2H 5NH 2Na CO实验步骤1.对氨基苯甲酸的制备(还原)称取4g对硝基苯甲酸、9g锡粉加入到100ml三颈瓶中,装上回流冷凝管和滴液漏斗,从漏斗中分批加入20ml浓盐酸,边加料边搅拌,反应立即开始(如有必要可用温火加热至反应发生)。

必要时可再微热片刻以保持反应正常进行,反应液中锡粉逐渐减少。

当反应接近终点时(约30分钟),反应液呈透明状,稍冷,将反应液倾入25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消除留存的锡块固体。

反应液冷至室温时,慢慢滴加浓氨水,边滴加边搅拌,使溶液刚好呈碱性。

抽滤除去析出的Sn(OH)沉淀,用少量水洗涤沉淀,合并滤4液和洗液(若总体积超过550ml,可在水浴上浓缩)。

向滤液中小心地滴加冰醋酸,有白色固体析出。

再滴加少量冰醋酸,有更多的固体析出。

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到呈酸性为止。

在冷水浴上冷却,过滤得白色固体,晾干后称重,计算产率。

2.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将自制的2g对氨基苯甲酸放入干燥的100ml圆底瓶中,加入20ml无水乙醇和2.5ml 浓硫酸。

分析化学试验教学大纲中国海洋大学.doc

分析化学试验教学大纲中国海洋大学.doc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的配套课程,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全部为定量分析实验。

本课程针对药学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课程包括分析化学实验的若干基本内容:称量与滴定基本技能练习,各类滴定分析的技能训练与设计实验,光度法分析的技能训练与设计实验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系统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正确熟练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建立“量” 的概念。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药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分析过程中的理论和操作两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六个模块:称量与滴定练习、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光度法分析。

这六个方面相互关联,能够体现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教学进度,从基本操作练习入手,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训练力度。

本课程主要设置四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验证性质、综合实验、研究型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

称量与滴定练习是分析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课程包括电子天平的使用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技能主要包括:(1)称量技术(直接称量法、递减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

(2)玻璃量器(精密量器和非精密量器)及常用器皿的洗涤方法。

(3)玻璃量器的校准和使用方法。

(4)常量分析中各类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多种样品的溶解及预处理。

(6)滴定终点的控制。

酸碱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酸碱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酸碱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课程包括硫酸铉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和混合碱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

络合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络合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络合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10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10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适用专业:13药学本科学时安排:48实验内容实验一药物氧化变质实验实验二盐酸普鲁卡因的水解变质实验实验三几种有机药物的定性鉴别实验四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五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实验六烟酸的合成实验七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实验八苯佐卡因的合成实验一药物氧化变质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药物结构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及原理。

2.掌握影响药物氧化变质反应的外界因素。

防止药物氧化及水解变质反应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有机药物具有还原性,药物或其水溶液露置日光、受热、遇空气中的氧能被氧化而变质,其氧化速率、药物颜色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加快、加深。

氧化剂、微量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可加速、催化氧化反应的进行。

加入少量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可消除氧化反应的发生或减慢反应速率。

三、实验器材:试药:维生素C、水杨酸钠、盐酸氯丙嗪、3%过氧化氢溶液、2%亚硫酸钠溶液、硫酸铜试液、0.05mol/L EDTA溶液、10%氢氧化钠试液等。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为1/100)、试管、小锥型瓶(100ml)、水浴锅等。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1、样品溶液的配制:取对氨基水杨酸钠0.5g、维生素C0.25g、盐酸氯丙嗪50mg,分别置于小锥形瓶中,各加蒸馏水30ml,振摇使溶解;分别用移液管将上述三种药品各均分成五等份,放于具塞试管中,试管加塞编号。

2、将上述三种药品的1 号管,同时拔去塞子,暴露在空气中,同时放入日光的直接照射下,观察其颜色变化。

3、将上述三种药品的2号管,分别加进3%过氧化氢溶液10滴,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观察并记录5、20、60min的颜色变化。

4、将上述三种药品的3号管,分别加进2%亚硫酸钠溶液2ml,再加进3%过氧化氢溶液10滴,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观察并记录5、20、60min的颜色变化。

5、将上述三种药品的4号管,分别加进硫酸铜溶液2滴,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6、将上述三种药品的5号管,分别加进0.05%mol/LEDTA溶液2ml,再加进硫酸铜试液2滴,观察颜色并记录。

2d2ffd43-3599-4597-b235-bd9c93263d7b

2d2ffd43-3599-4597-b235-bd9c93263d7b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药物化学实验》是《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开设,课程包括典型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分离和纯化以及创新药物研究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为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培养药学专业学生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常规实验技术;了解药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前沿。

课程内容的设置基于学生“掌握了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及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等”。

课程内容主要完成药物化学教学中经典的、特色的药物的合成、纯化、结构确证等。

药物化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实验废弃物存放及安全排放要求,玻璃仪器的使用及洗涤,实验报告撰写等。

阿司匹林的合成、纯化及结构确证,通过选择4种不同的催化剂完成阿司匹林的合成,掌握阿司匹林制备中杂质的去除方法,掌握纯化方法及熔点测定。

- 1 -利多卡因的制备、纯化及结构表征,了解局部麻醉药的结构改造及优化发展史,掌握里多卡因的制备方法,利用红外光谱、核磁确证结构。

药物的水解变质实验,理解药物结构与水解变质反应的关系及原理;掌握防止药物水解变质反应的常用方法。

盐酸普萘洛尔的合成,了解制备手性药物的意义及基本方法,掌握利用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盐进行外消旋体拆分的方法。

创新性实验--海洋多糖PSS的制备,通过本实验学习海洋多糖PSS的制备,掌握大分子类物质的制备及纯化方法。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学导论。

并行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后置课程:药物合成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阿司匹林(Aspirin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 掌握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3. 进一步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4. 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及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早在1875年就已发现水杨酸钠具有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而应用于临床,但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大。

1898年德国Bayer 公司的Hoffmann 从一系列水杨酸衍生物中找到了乙酰水杨酸,其解热镇痛作用比水杨酸钠强,且副作用较低,临床应用至今仍然是比较优良的解热镇痛和抗风湿病的药物。

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熔点135~140°C ,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OHCOOHOAcCOOHAc 2OHOAc三、实验方法(一)化学试剂规格及用量原料名称 规格 用量 摩尔数 摩尔比 水杨酸 药用 5g 0.036 1 醋酐 CP 10mL 0.106 3 蒸馏水 适量 浓硫酸 CP 10滴 反应温度85-95°C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水杨酸醋酐蒸馏水对甲苯磺酸药用CPCP5 g7 mL适量0.4g0.0360.072120.015反应温度80-85°C 20min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水杨酸药用5g 0.036 1醋酐CP 7mL 0.072 2蒸馏水适量维生素C CP 0.2g反应温度75-80°C 20min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水杨酸药用5g 0.036 1醋酐CP 7mL 0.072 2蒸馏水适量碘CP 0.05g 0.0039反应温度80-85°C 30min(二)实验操作1. 酯化反应于100mL的三口瓶中,放入水杨酸,醋酐,然后加入催化剂,磁力搅拌使水杨酸溶解,油浴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反应适当的时间。

然后移去热源,使其冷却至室温。

缓慢加入50mL蒸馏水以破环过量的醋酐,然后将其缓慢地倒入100mL 蒸馏水中,并将该溶液放入冰浴中冷却。

待冷却充分后,大量固体析出,抽滤得到固体,冰水洗涤,并尽量压紧抽干,得到阿司匹林粗品。

2. 纯化处理阿司匹林粗品放在150 mL烧杯中,缓慢加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60 mL,搅拌到没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为止,滤除不溶的固体并用少量水洗涤。

另取150 mL烧杯一只,放入浓盐酸9 mL和水25 mL,将得到的滤液慢慢地分几次到入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阿司匹林从溶液中析出。

将烧杯放入冰浴中冷却,抽滤固体并用冷水洗涤,抽紧压干固体,得到阿司匹林粗品。

3. 精制将所得的阿司匹林放入50 mL起茄形瓶中,加入少量的热的乙酸乙酯或75%的乙醇,在蒸气浴上缓缓的加热直至固体溶解,冷却至室温,阿司匹林渐渐析出,抽滤得到阿司匹林精品。

(三)水杨酸限量检查取两支干净试管,分别放入少量的水杨酸和阿司匹林精品。

放入1 mL乙醇溶解后,分别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几滴10%三氯化铁溶液,盛水杨酸的试管中有红色或紫色出现,盛阿司匹林精品的试管中应是无色的。

(四)结构确证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四、思考题1. 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浓硫酸的目的是什么?2. 通过查阅文献列举出5种制备阿司匹林的催化剂。

3. 本反应可能发生那些副反应?产生哪些副产物?4. 阿司匹林精制选择溶媒依据什么原理?为何滤液要自然冷却?5. 药典中规定,成品阿司匹林中要检测水杨酸的量,为什么?本实验中采用什么方法测定水杨酸?原理如何?实验二 苯乐来 (Benorylate)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 掌握Schotten-Baumann 酯化反应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熟悉反应中产生有害气体的吸收方法,学习无水操作的技能。

3. 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了解酯化反应在药物化学结构修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由于阿司匹林结构中有游离的羧基(pK a 3.49),在口服大剂量时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对水杨酸结构进行改造,利用水杨酸分子中的活性功能团羧基和邻位酚羟基进行结构修饰。

扑炎痛为一种新型的解热镇痛抗炎药,是由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经拼合原理制成,它既保留了原药的解热镇痛的功能,又减小了原药的毒副作用,并有协同作用。

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感冒发烧,头痛及神经痛等。

扑炎痛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mp.174~178°C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氯仿、丙酮。

合成路线如下:O OO OHNCOOH OCOCH 3HONHCOCH 3SOCl 2COClOCOCH3SO NaOH 2NaONHCOCH 3COCl OCOCH 3HONHCOCH 3DMF三、 实验方法(一)化学试剂规格及用量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阿司匹林药用9g 0.05 1氯化亚砜CP 7mL 0.05 1二甲基甲酰胺CP 5mL扑热息痛药用9g 0.57 1.13氢氧化钠CP 3.3g 0.078 1.55(二)实验操作1. 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在装有回流冷凝器(上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排气导管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沸石,阿司匹林9g,0-5°C下加入氯化亚砜7mL,滴加DMF 5mL,置油浴上缓慢加热,约在50分钟左右升至75°C,于70-75°C继续搅拌2小时至无气体逸出。

反应完毕改成减压蒸馏装置,用水泵减压蒸除过量的氯化亚砜后,冷却,得乙酰水杨酰氯,密封备用。

2. 苯乐来的制备另在有装有搅拌、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的150mL三口瓶中,加入扑热息痛9 g,水50 mL,搅拌并于10-15°C缓慢加入5%氢氧化钠液50 mL,使扑热息痛全部溶解,加入5%的PEG1000,冰浴降温至8-12°C,慢慢滴加上述制得的乙酰水杨酰氯无水丙酮液(约20分钟滴毕),调节pH 9-10,于20-25°C搅拌1.5-2小时。

反应毕,抽滤,用水洗至中性,烘干得粗品,计算收率。

3. 精制取粗品置于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倍量(W/V)95%乙醇重结晶,加热溶解。

稍冷,加入活性炭脱色(用量视粗品颜色而定),加热回流30min,趁热过滤。

将滤液转移至烧瓶中,自然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抽滤,压干。

计算收率。

(三)结构确证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四、思考题1. 由羧酸制备酰氯常用哪些方法?应注意哪些事项?2.苯乐来的合成中为什么采用先制备对乙酰氨基酚钠,再与乙酰水杨酰氯进行酯化,而不直接酯化?3. 通过本实验说明酯化反应在结构修饰上的意义。

实验三 外消旋α-苯乙胺的拆分一、实验目的1.掌握外消旋体拆分的基本方法及在药物合成中的意义。

2.进一步了解苯乙胺类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理化性质。

3.学习通过分步结晶法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是一类使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的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事故性心脏骤停和过敏性休克等症。

随着该类药物的进一步研究,逐渐认识到苯乙胺为该类药物的基本结构,进而发现了一系列对α-受体和β-受体具有较高选择性、性质稳定、作用强的类似物。

由于手性药物消旋体中两种光学异构体具有不同的药理特性,因此,对此类外消旋体化合物通过手性试剂进行拆分得到单一构型的化合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HNH2 CH3COOHCOOHH OHHO HH NH3CH3C6H5H3N HCH3C6H5COOHCOOHH OHHO HCOOHCOOHH OHHO HOHOHH NH2CH3C6H5H2N HCH3C6H5COOHCOOHH OHHO HCOOHCOOHH OHHO H(R)-(+)-α-苯乙胺(S)-(-)-α-苯乙胺三、实验方法(一)化学试剂规格及用量(二)实验操作1.分步结晶在盛有50 mL甲醇的锥形瓶中,加入3.8g L-(+)-酒石酸,搅拌并加热至60°C 使其溶解,然后小心地溶入3.0 g α-苯乙胺,溶解后于室温下放置24 h,即析出白色棱柱状晶体。

抽滤,并用少量冷甲醇洗涤,干燥后得(+)-酒石酸-(-)-α-苯胺盐,称量并计算产率。

2.胺的分离(1)(-)-α-苯乙胺的制备将上述得到的晶体溶于10 mL水中,加入2 mL 50%氢氧化钠,待固体溶解后,将溶液转入分液漏斗中,每次用10 mL乙醚萃取三次。

合并乙醚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水层倒入指定容器中回收(+)-酒石酸。

将干燥后的醚溶液直接转移到一事先称重的圆底烧瓶中,减压蒸出乙醚,称量烧瓶即可算出(-)-α-苯乙胺的质量。

测定(-)-α-苯乙胺的旋光度,并计算其光学纯度。

(2)(+)-α-苯乙胺的制备将上步析出(+)-酒石酸-(-)-α-苯胺盐的母液浓缩,在水浴上蒸出甲醇,残留物呈白色固体,用2 mL 50%氢氧化钠,待固体溶解后,将溶液转入分液漏斗中,每次用10 m L乙醚萃取三次。

合并乙醚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蒸去乙醚,减压蒸馏,收集85-86°C(2.8 kPa)的馏分,即得(+)-α-苯乙胺的粗品。

将粗胺溶于乙醇中,加热沸腾,然后加入硫酸-乙醇溶液。

得白色片状的(+)-α-苯乙胺硫酸盐。

过滤后,浓缩母液,将浓缩后得的结晶与前步结晶合并,溶于热水,沸腾后加入丙酮至刚好浑浊。

冷却得白色针状结晶。

结晶在用50%氢氧化钠溶解,用乙醚提取3次,干燥,蒸出乙醚,减压蒸出无色透明的油状物(+)-α-苯乙胺的粗品。

(3)旋光度的测定将所得的化合物测定旋光度并计算比旋光度。

(S)-(-)-α-苯乙胺的比旋光度为-39.5°;(R)-(+)-α-苯乙胺的比旋光度为+39.5°。

计算所得化合物的光学纯度。

四. 思考题1.说明本实验拆分外消旋α-苯乙胺的机理。

2.结合药物化学的知识举例说明外消旋体拆分的意义。

3. 写出手性化合物拆分的几种方法。

实验四、设计型实验----苯佐卡因的合成按照合成药物化学研究的常规步骤,使用Internet、学术期刊和书籍等信息手段,独立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操作方案,经论证其可行性后,进行操作,通过反应结果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讨论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与纯度检查。

本实验以对硝基甲苯为主要原料,通过方案论证、优化进行实验。

苯佐卡因为麻醉药,因不溶于水,故不能作浸润麻醉等。

多配成5%~10%软膏或撒布剂用于创伤、烧伤、皮肤擦裂等以止痛止痒。

苯佐卡因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有麻痺感;遇光色渐变黄;熔点为88-90°C;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在稀酸中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