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处理论文

合集下载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冯昶摘要: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的破坏形式之一,当前我国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越来越突出。

文章阐述了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危害,分析了沥青路面形成车辙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破坏;对策许多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建成通车不久,在车辆荷载和环境条件的重复作用下,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早期车辙损坏。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行车舒适性及交通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及城市干线道路上过量的车辙造成了路面使用性能降低、维修期提前以及维修费用大幅度的增加。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延缓车辙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危害车辙是指在高温和渠化交通的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层出现的永久变形。

车辙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给路面及路面使用者带来了许多危害,如影响路面的平整度,路面平整度下降,降低了行车舒适性;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沥青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大大降低面层、基层以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使得其它路面病害更易发生,从而诱发各种病害,如网裂和水损坏等;雨天路表排水不畅,降低了路面的抗滑能力,甚至于会由于车辙积水而导致车辆漂滑,从而影响安全行车,冬天车辙内存水凝结成冰,路面抗滑能力下降,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

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破损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公路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2.沥青路面形成车辙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1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在一定厚度范围内,沥青路面的厚度越大,永久变形也越大。

采用刚性基层或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沥青路面,由于基层具有很高的高温稳定性和抗剪切变形能力,因此,车辙主要产生在沥青面层内,而刚性基层和土层所产生的车辙只占很小的比例。

在相同条件下,同样厚度的路面,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大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总变形量远远小于普通沥青混合料。

2.2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60%是依靠集料的嵌挤能力。

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形成机理及解决对策

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形成机理及解决对策

车辆工程技术142工程技术1 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形成机理当前,在我国沥青路面病害中,车辙病害多为流动性车辙类型,这种车辙病害的产生往往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而非一个单方面。

可以认为是外部环境与内部材料共同作用下引发的病害。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低。

作为一种柔性路面,沥青路面中车辙是其主要破坏形式。

在行车荷载长期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将受到反复剪力作用,若与材料自身抗剪强度相比,受到的反复剪力过大,则沥青会流向两侧,甚至出现变形,伴随时间的推移,将会产生车辙。

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沥青用量过多、级配不当、矿粉用量不准确、设计方法有问题等。

(2)重载交通和气候。

形成车辙的外部因素主要为重载交通、夏季高温等。

在气温逐步升高的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刚度会随之下降,此时其结构强度也会因此而降低,同时,加之超载超重车辆的反复碾压,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渠化现象,进而加重车辙病害。

(3)层间结合处理不合理。

在路面设计过程中,界面条件满足完全连续是最理想的状态。

若反之,则路面会出现分层情况,且各层间的极限拉伸应力、应变都会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将会增加路面被损坏的几率。

(4)施工不均匀性。

在基层质量不错的情况下,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而言,若处于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面层厚度均是影响路面抗车辙能力的主要因素。

经室内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一般用动稳定度表示,在长期车辙试验研究中发现,在级配、油石比较为良好的条件下,若混合料拌和不均匀,或装料成型不均匀,那么,必定会影响动稳定度结果,甚至会出现20%以上的偏差。

但实际施工中,这种影响更大。

无论是混合料的拌和、还是摊铺,或是碾压等,所有施工环节均会对路面质量均匀性造成影响。

若施工存有不均匀性,则会影响整个施工质量控制,甚至会出现路面局部温度不足、压实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水损害,或产生车辙病害。

2 工程概况某公路工程为双向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73cm厚。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综合研究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综合研究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综合研究引言行车噪声低、视线好、舒适度高、轮胎与路面接触摩擦力大、路面柔性高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特点。

沥青路面的这些优点使得其在世界各国得以广泛应用。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主要采用的是沥青路面材料。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逐步加速,交通量逐年增加,同时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道路交通量中的大型货车占比上升,因此,沥青路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我国各级公路路面建设中主要采用的材料形式。

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黏弹性材料,有的公路甚至刚刚通车2—3年就已出现破损病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

车辙是沥青路面病害中最主要的类型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在防治车辙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欠缺,加之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使得车辙损害成为道路损坏的一个主要现象。

高速公路路面材料性能与交通荷载分析本文依托项目情况如下:密涿支线是山西煤矿外运的重要通道,货运车辆超载现象严重,调査表明,此段道路的车辙、拥包等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在河北省和其他省市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均广泛存在。

由此看来,结合当下我国道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和交通量增长趋势,对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及其材料在抗车辙性能方面进行深人研究,为以后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用来更好地完善施工图设计与实地施工质量,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路面材料性能的气候影响因素分析阳光直射、外界温度、雨雪天气即本文中定义的气候条件,是路面结构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因素中各个因素都会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由于浙青混合料自身热量难以散发的特性,路面聚集的热量难以短时间挥发,当热量聚集时,沥青混合料的流变性增强,在车辆荷载的不断重复作用下,路面形成累积变形,即拥包和车辙损坏。

车载重量车辆的荷载越大,车辆对于路面造成的损坏就越大。

尤其是当路面温度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下降时,路面结构受到外力荷载作用,内部结构改变,变形极易形成,最后导致路面整体破坏,最终影响道路的整体使用性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探讨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路面检测与调查的基础上,从交通量荷载、气候自然环境、路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原材料等多方面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车辙病害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养护处理技术方案。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处理措施1 工程概况湖南北部某绕城高速公路某段,长10.8km,双向6车道,通车以来由于交通量增长迅猛,大大超过了预期增长速度,且重车比例较大,超载现象严重,致使公路路面的车道多段形成了严重车辙,车辙最大深度已达6cm,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处治措施,防止病害的发展。

2高速公路车辙病害调查分析通过检测中心对公路路面进行平整度及车辙检测,整理检测数据表明,1号车道的车辙深度基本小于1.5cm。

2、3号车道车辙发展较快,其中车辙深度大于1.5cm的单车道长度为16km,占总数的53%;车辙深度大于3cm的单车道长度为3.2m;占总数的10%,车辙最大深度已达6cm,而3号车道的车辙深度和长度明显大于2号车道。

为了解该公路车辙发展速度,于6月对该公路路又进行了一次车辙检测,两次检测的对比数据见表1和表2。

表l车辙路段长度变化一览表经过从2007年冬季到2008年夏季八个月的行车作用,该路段车辙发展速度很快,3号车道的车辙深度平均值增加了4mm左右,2号车道增加了3mm左右。

统计结果表明,原来车辙深度较大路段(大于30mm)车辙的发展变化并不大,而车辙深度较小路段(小于10mm)车辙发展较快,变化较大。

3高速公路路面早期车辙病害原因分析车辙是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的最主要形式,对行车安全影响最大,而影响车辙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外部因素,主要是交通量、荷载大小、车速、温度等;二是内部因素,主要是结构、厚度、材料及混合料性能等。

3.1交通量的迅猛增加特别是超载是产生车辙的主要外因3.1.1交通量基本情况该段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增长较快,达到20%左右,这远远超过了设计时的预计增长比例,而且重车比例较大,超过60%。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处理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处理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处理摘要: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几年的运营之后,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沥青混凝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山区车辙病害尤其显著,针对车辙病害进行处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车辙的类型、车辙造成的危害和车辙的产生原因,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车辙的一般处理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车辙沥青混凝土路面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车流量的增加,车辙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之一。

近年来,由于交通流量的增加,重载超载车辆比例的加大,车辙已经成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最普遍的形式。

车辙的产生不仅降低了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主要是给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

1.车辙的破坏类型1.1结构性车辙结构性车辙主要发生在沥青路面的柔性基层上,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的强度不够,引起的路基变形,在外观看来就是路面下凹。

结构性车辙一般是正常运营两年后,在交通荷载在路面结构上反复作用下产生路基压密变形,这种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车荷载的作用逐渐减缓,进行产生的整体永久变形形成的车辙。

1.2失稳性车辙失稳性车辙主要发生在沥青路面的半刚性或者刚性基层上,主要沥青面层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比较差,沥青路面结构层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其内部混合料产生的压缩和剪切流动造成的力气混合料产生横向位移形成的车辙。

失稳性车辙通常发生在轮迹处,沥青面层的轮迹带下凹处,两侧伴随着隆起,车辙断面成W形状。

失稳性车辙一般发生在车速较慢、横向应力比较大的上坡路段。

失稳性车辙是所有车辙中危害最为严重的车辙类型之一,它是山区高速公路产生车辙病害的主要类型,发生失稳性车辙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

1.3磨损性车辙磨耗型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的集料级配比较大,大颗粒集料缺乏韧性,集料周围的沥青膜厚度不足、沥青路面结构表层材料在车轮磨损和自然环境作用下,持续不断损失以及带钉轮胎对沥青路面的破坏而形成的。

磨损性车辙对行车安全和行车舒适的影响度比较小。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破坏的成因及处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破坏的成因及处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破坏的成因及处治摘要:目前众多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车辙病害现象,影响了公路交通,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并提高沥青路面的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笔者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破坏的成因,进行分析和实践,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处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成因;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其中以沥青混凝土路面已成为我国公路的主要交通路面形式。

但伴随着交通流量快速增长,客运和货运量迅速增加,并越来越多的车辆超载严重、车辆大型化、交通流的渠道化,使沥青混凝土路面都有可能随时出现车辙病害现象。

因这些车辙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车辆交通安全性和路面的使用和服务质量,因此分析研究沥青路面车辙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一、车辙对沥青路面的影响1.路表的永久变形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从而降低了道路的服务水平。

2.轮辙处沥青混合料厚度减薄,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

3.由于路表车辙处雨天排水不畅,降低了路面抗滑能力,甚至因积水而导致车辆漂滑和冰滑,影响行车的安全。

4.由于车辙处的凹陷,会使超车或更换车道时方向失控,从而影响了车辆的操作稳定性,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沥青路面的车辙对于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道路的通行能力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是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也是道路发生水损坏,强度破坏的诱因。

二、车辙成因分析目前,国内外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普遍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结构性车辙,第二类是流动性车辙(失稳性车辙),第三类是磨损性车辙,第四类是固结性车辙。

1.内因分析(1)沥青。

沥青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粘结剂,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质量,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会不会产生车辙的主要内因之一。

①沥青质量。

国内有学者就不同沥青抗车辙能力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沥青性质好,抗车辙能力强;改性沥青比基质沥青抗车辙能力高;动稳定度与永久变形相关性:动稳定度与永久变形相关性较好,动稳定度大,相应的永久变形小。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重车辙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重车辙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重车辙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摘要:车辙病害是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车辙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处治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混凝土前言我国的高速公路, 道路交通量增长非常迅猛,往往远远地超过了设计预期增长速度, 同时高速公路重车比例在不断提高, 车辆超载超限现象非常普遍, 这种交通条件对路面的破坏作用是非常严重的, 尤其会导致路面车辙的早期产生。

一、车辙概述1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式,它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以及气候(高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永久性变形,表现为沿行车轮迹产生纵向的带状凹槽,严重时车辙的两侧会有突起形变,造成路面使用性能更加恶化。

车辙始终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

对于我省的公路而言,道路交通量增长非常迅猛,往往远远地超过了设计预期增长速度,同时公路重车比例在不断提高,车辆超载超限现象非常普遍,这种交通条件对路面的破坏作用是非常严重的,尤其会导致路面车辙的早期产生。

2车辙的类型和特征根据形成机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 磨损型车辙: 这类车辙是面层表面受到轮胎磨耗形成的, 在我国通常发生在车辆爆胎, 钢轮直接作用在沥青混凝土面层上造成的划伤, 一般这些车辙无需作专门维修。

(2) 压缩型车辙: 这类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自身的压密形变造成的, 车辙形成“V”字型, 深度一般为5~10mm, 对道路的行车没有太大的影响。

(3) 结构型车辙: 这类车辙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 或由于结构层压实不好或整体性不好, 尤其是路基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

这类车辙往往横向较宽, 两侧没有明显隆起现象, 横断面成U 形( 凹型) , 常伴有裂缝, 并且短期内不会稳定, 随着时间的延续, 车辙深度及其它相关路面破坏会不断加剧。

(4) 流动型车辙: 这类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不足, 或货车超载严重, 引起沥青混凝土发生剪切变形产生的。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防治措施探讨前言在当前道路施工中,沥青路面是比较常见的基本类型,具备明显的应用优势。

但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仍然可能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道路整体的使用效果,比如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就是威胁比较大的病害类型。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表现形式多样,影响因素众多,防治难度大,应该在后续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予以详细探究,加大前期预防力度,并且有针对性地对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采取适宜的防治策略,降低沥青路面车辙的危害程度。

一、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常见类型1流动型车辙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问题的出现,首要表现为流动型车辙,其主要就是因为沥青材料自身的特性,在高温环境下受到车辆行驶荷载的碾压,沥青路面容易出现明显的变形问题,最终形成车辙病害。

因为沥青混合料自身的稳定性承载能力有限,如果其明显超过了相应极限,沥青路面就会形成永久变形。

由此可见,流动型车辙的出现一般在横断面表现为“W”型,和车辆的行驶轨迹保持一致,存在明显的凹陷问题,并且深度相对比较大,在流动型车辙周围也容易出现明显的隆起现象,进而增大沥青路面的不平整度。

2结构型车辙沥青路面车辙病害问题还表现为结构型车辙在非高温环境下,车辆行驶带来的荷载明显超过沥青路面相应结构的抗剪强度,如此很容易导致沥青路面的完整性受损,容易出现剪切变形问题,但是在凹陷区域的周围不存在明显的隆起问题,仅仅表现为相应区域的下沉。

这种结构型车辙同样也是永久性变形,对沥青路面的威胁比较大。

3磨耗型车辙沥青路面车辙病害中的磨耗型车辙主要是因为沥青路面长时间受到车辆行驶的影响以及自然条件的威胁,容易在沥青路面表面形成较为严重的磨损现象,进而容易出现平整度损耗问题。

磨耗型车辙的出现受到重载汽车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在车辆高速行驶的状况下,其影响更为恶劣。

在冬季行车时,如果车辆加装了防滑链,同样也会加剧沥青路面的磨耗程度,更加容易形成磨耗型车辙。

虽然,在道路开通后行驶车辆对沥青路面磨耗影响时时刻刻都存在,但是一般不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病害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海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处理【摘要】沿海高速地下水位高、不良地质路段较长、气候潮湿且复杂多变等,经过几年的施工期及运营期后,通过沥青路面破损调查、测量、现场钻芯及室内试验等检测,发现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和病害,车辙成为沿海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之一。

【关键词】沿海高速;车辙;沥青混凝土路面
车辙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之一。

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增加,重载超载车辆比例加大,加之高速公路渠道化交通,车辙必然成为沥青路面早期普遍的破坏。

它不仅使沥青路面的耐久性下降,影响了行车舒适性,也给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

1.车辙的类型
目前国际上将车辙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由沥青路面以下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引起的结构性车辙;(2)由混合料的侧向流动变形引起的剪切性车辙;(3)由冬季埋钉轮胎引起的磨损性车辙;(4)还有一种在国外很少发生却在我国常见的车辙形式,即由于公路施工时没有充分压实,致使通车后第一个高温季节混合料继续压密而形成。

而在我国高等级公路车辙病害中,主要是以第二类车辙为主,即由混合料的侧向流动变形引起的剪切性车辙。

2.车辙的形成过程及危害
2.1车辙的形成过程
2.1.1 开始阶段的压密过程
沥青混合料在碾压成型前是由骨料、沥青及空气组成的松散混合料,经碾压后,高温下处于半流动状态的沥青以及由沥青与矿粉组成的胶浆被挤进矿料间隙中,同事骨料被强力排列成具有一定的股价结构。

碾压完毕交付使用后,当汽车荷载作用时,此密实过程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2.1.2 沥青混合料的流动
高温下的沥青混合料是以粘性为主的固体,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沥青及沥青胶浆将产生流动,从而使混合料的网络骨架结构失稳。

这部分半固态物质除部分填充混合料间隙外,还将随沥青混合料产生自由流动,从而使路面受荷载作用处被压缩而变形。

2.1.3 矿料骨架的重新排列及矿料骨架的破坏
高温下处于半固态的沥青混合料,由于沥青及胶浆将在荷载作用下首先流动,混合料中粗、细骨料组成的骨架逐渐成为荷载的主要承担者,再加上沥青的润滑作用,硬度较大的矿料颗粒在荷载直接作用下会沿矿料之间的接触面滑动,促使沥青及胶浆向富集区流动,以至流向混合料的自由面,特别是当骨料间沥青及胶浆过多时,这一过程会更加明显。

2.2车辙的危害
车辙直接危害路面的质量,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缩短维修周期。

车辙处积水下渗,对路面基层、路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是路面坑槽产生的原因之一。

还会进一步促进沥青的老化速度,进而产生大量病害。

路面过量的变形,从而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轮迹
处沥青层厚度减薄,从而削弱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易于诱发其他病害。

雨雪天路标排水不畅形成积水或结冰,降低路面的抗滑能力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性。

车辙的隐蔽性强,不容易被驾驶员发觉和重视。

这样在高速行驶中,方向稍微转动时,容易出现难以应对的事故。

3.车辙产生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车辙路段进行钻孔取芯及选取典型部位进行车辙断面切割,并进行相应的室内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对于沿海高速公路车辙的产生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1)交通量增长快、超载车辆多,加上高温天气,这些是沿海高速公路近年来路面出现早期疲劳破坏和使用性能差的主要外在
因素。

近些年来华北地区气温明显偏高,特别是近几年,日最高温度达到43℃,而且持续几天高温,路面温度可达到60~68℃,沥青路面具有高温软化特性,持续的高温造成路面软化,加上上述交通量大,在重载,尤其是超重车较多的作用下,路面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

超载车辆将加速沥青面层的剪切破坏。

(2)沿海高速公路路面的车辙病害主要发生在行车道上。

通过现场面层钻芯切样等试验结果来看,无论车辙严重处还是路面完好的段落面层底面、基层顶面一般都保持平整完好,无明显变形现象。

(3)沿海高速公路的路面车辙主要还是由于沥青面层的失稳变形引起的。

从整个行车道切割断面以及面层切割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以中、上面层变形
为主,尤其以中面层变形最为严重。

主要表现为压密性车辙和失稳性车辙。

所谓压密性车辙就是由于压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碾压追密造成的车辙,车辙深度一般小于10mm;而失稳性车辙就是由于高温条件下,剪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导致沥青混合料侧向流动变形,不断累积形成的车辙,车辙深度一般大于10~15mm,在横断面上呈w型。

4.车辙病害处理方式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车辙养护质量标准要求不大于15mm。

根据检测结果本次设计对车辙较大路段进行微表处修复治理。

微表处修复车辙施工技术是以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为粘结料、借助专用的摊铺设备进行施工的一种冷拌沥青混合料不等厚薄层摊铺技术,具有施工进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可以迅速恢复和改善原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提高防水性和抗滑性。

车辙横断面一般为下凹形曲线,其填补厚度为变量,这就需要混合料中骨料粒径按照辙槽的断面正态分布。

用于微表处的摊铺机配置一个“v”形摊铺槽,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浆体中各种粒径的骨料就会在” v’,形摊铺箱内经搅拌按照厚度变化呈正态分布进行摊铺,同时车辙槽上方形成一定的预留拱度,为混合料经受行车荷载进一步压密作出预留。

5.总结
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养护的任务势必越来越繁重,为使公路
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养护工作必须向高科技、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路面病害处理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养护的机械化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必然回推动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向高科技、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