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合集下载

留园

留园

留园1.概况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

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

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2.总体布局留园的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

它分为西、东、中三区,三区各具特色。

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则以建筑取胜。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3.入口的巧妙处理先是极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之后,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人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狭长多变的曲廊、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的廊子,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人主空间,豁然开朗。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留园分析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衬托手法突出主题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所以在景观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 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 刘氏时曾名“空翠”,后 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 “远翠阁”。阁实质为楼, 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 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 时此亭无名,后因亭 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 如济颠,而俗称济仙 亭。
• 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 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 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 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 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 有。
(2)立意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是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园林景区,位于市区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园林风格。

该园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园林布局,注重以自然景观为主,将绿化和水景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

首先,留园的布局注重了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

整个园区以湖泊为中心,围绕着湖泊布置了各种建筑和景观。

入口处设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象征着古老而庄重的氛围。

接着是一片宽敞的广场,上面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在广场的两侧,分别是一座古亭和一座古塔,古亭以其曲线和流畅的造型而闻名,古塔则是留园的最高点,俯瞰整个园区,将游人带入了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其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景观的层次变化。

整个园区的地势由高到低,形成了一种逐步下降的错落感。

从最高点的古塔开始,游人可以一路下行,逐渐接近湖泊。

途中会经过一些小桥流水、花坛翠林和假山水榭等景观,给人以山水间的穿行感。

最后,到达湖边,可以观赏到湖光山色,以及湖中的假山和亭台。

整个布局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非常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再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绿化和水景的结合。

园区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形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

同时,园区内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质清澈,水面平静。

这些湖泊成为了绿化的点缀,使整个园区更加生机勃勃。

湖水中的假山和亭台,与周围的绿色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园区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留园的布局具有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景观的层次变化以及绿化和水景的结合等特点。

这种布局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座美不胜收的园林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休闲。

同时,留园的布局也充分展示了中式园林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和改造,留园能够保持其独特的风格,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完整版)留园详解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临近石林小院
正立面
剖面
侧剖面
背立面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 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 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外立面
楼前冠云峰
鱼化石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立面 冠云楼底层平面 冠云楼上层平面
二: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室内外空间融 为一体。
石林小院: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 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 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之佳话, 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具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山 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远景山。
冠云峰
瑞云峰
楠木殿前山石
石林小院山石
岫云峰
一: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面对山石,山石临近水景,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 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
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 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 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 活、别致,具透剔的意境; 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一狭长多变的曲廊一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 的廊子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 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朗。
入口处
入口小院
长廊
漏窗观景
入口平面
豁然开朗
长廊
绿荫
古木交柯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留园
汇报人:张志浩 汇报时间:未知
目 录
1 留园简介 2 留园的空间布局 3 留园的建筑 4 留园假山的成因与现状 5 窗的应用
留园简介
探访留园的前世今生
留园的由来
留园最早由明代太仆寺少卿徐泰建造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那是名为东园。后经几代主人改 建、增建,名称也从“东园”、“西园”、改为“寒碧庄”直至现在的“留园”。留园位于江南古 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 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 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 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 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1961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 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濠濮亭
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名“印月”, 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印有的一轮明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 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娱目谴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他 园少见,别匠具心
曲溪楼
曲溪楼矮屋二重,长十余米,因只有半间,进深仅三米左右, 但入楼后并无穿行过道之感。楼内窗框门洞形成了一幅幅美 妙的框景。
留园的空间布局
游览路线的规划
留园的空间布局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 厅堂华丽,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北部环境僻静,山 溪曲流,树木葱茏,颇有山林野趣。

最新留园的空间序列

最新留园的空间序列

强调共性,因以统一的手法为主。但作为紧接高潮前准备的过渡空间往往采用对
比的手法,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等用以强调和突出高潮的到来。统一对比的建筑
构图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处理Pag上e 。5
空间序列:空间序列组织是
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
局性的问题。有人把古典园林比
喻为山水画的长卷,意思是指它
屏风、亭台楼榭等将空间处理成
先抑后扬,先暗后明,先大后小,
千回百转的效果。而视觉中心是
指一定范围内引起人们注意的目
的物,它可视为在这个范围内空
间序列的高潮。
3、空间构成的对比与同一 :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
间过渡。对不同序列阶段,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同,造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但又
彼此联系,前后衔接,形成按照章法要求的统一体。,空间序列的构思是通过若
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
极度收缩,至绿荫处豁然开朗,
达到高 潮;过曲溪楼时,再度收
束;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穿
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收缩;
至冠云楼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
可经园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
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Page 6
空间的对比:对此,
留园达到了最恰到好处的诠
释,也是留园最突出的空间
特点。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
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
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
过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
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
朗。
Page 7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 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 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 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 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 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 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 框为画框,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