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多重复句分析
中考语文复句分析和练习

关于复句的基本知识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联系的单句构成的句子。
复句的表达作用——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
如:小敏看书。
小敏做笔记。
——单句小敏边看书,边做笔记。
——复句(同时做两件事)小敏先看书,然后做笔记。
——复句(做事有先后顺序)单句和复句的区别:单句一般只有一套主谓结构,复句则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结构。
复句的标点特征:复句的句尾要用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和叹号),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一般用逗号,并列的大层次之间的停顿用分号判别下列的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1、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返老还童了。
2、他们欢迎科技人员来讲课,更欢迎科技人员较长期地住下来。
复句中的分句,在意义上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的从语意中直接表现出来,有的通过关联词语表现出来。
复句中,分句的主语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时,为了使语言简洁,一般应该省略。
从分句之间的关系看,复句包括八种基本类型——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一、并列复句并列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
这些分句或者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件事的几个方面。
并列复句有的用关联词语,有的不用关联词语。
下列并列复句哪几句用了关联词语?请摘录相关关联词语。
1、大豆的营养价值高,用途很广。
2、孙中山不喜欢中国过去的长袍马褂,也不爱好时髦的西服洋装。
3、新造的环城大道又平坦,又宽阔。
4、我一边唱着歌,一边包着书皮。
5、中国既是纸的故乡,又是火药的故乡。
6、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7、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同时也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话。
8、聪明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勤奋中得来的。
二、承接复句承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上递下承关系的分句组成的。
有的叙述动作先后,表示时间上的承接;有的说明某种关系,表示空间上或事理上的承接等等。
其组合方式也有两种,一种不用关联词语,一种用关联词语。
多重复句的划分

如何分析多重复句分析多重复句层次的方法步骤是:第一,确定由几个分句构成(运用教材中《复句》里的区分单句、复句的知识确定);第二,找出关联词语,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如果缺少可以补上;第三,根据关联词语的管辖范围,找出统管全局的一组关联词语,确定第一层次……例句1:月亮个儿不如太阳,但是离我们近,所以地球潮水的涨落,主要是由于月亮的吸引。
第一,确定由几个分句构成。
此句由3个分句构成,“地球潮水的涨落,主要是由于月亮的吸引”是一个分句。
①月亮个儿不如太阳,②但是离我们近,③所以地球潮水的涨落,主要是由于月亮的吸引。
第二,找出关联词语,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如果缺少可以补上。
关联词语有“但是”、“所以”;与“但是”相配的“虽然”可补在“个儿不如太阳”的前面,与“所以”相配的“因为”可补在“离我们近”的前面。
①月亮(虽然)个儿不如太阳,②但是(因为)离我们近,③所以地球潮水的涨落,主要是由于月亮的吸引。
第三,根据关联词语的管辖范围,找出统管全局的一组关联词语,确定第一层次。
“虽然……但是”统管全句。
①月亮(虽然)个儿不如太阳,│(转折)②但是(因为)离我们近,‖(因果)③所以地球潮水的涨落,主要是由于月亮的吸引。
例句2:我们不论认识什么事物,都必须全面地去看,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
①我们不论认识什么事物,②都必须全面地去看,③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④也要看到它的反面。
①我们不论认识什么事物,│(条件)②都必须全面地去看,││(并列)③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递进)④也要看到它的反面。
练习:分析下列多重复句1.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并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因果)所以天下唯有不知艰难而奋斗的人,||(条件)才能达到成功的高峰。
2.北京是美丽的,我知道,|(因果)因为我不但是北京人,||(递进)而且到过欧美,|||(承接)看见过许多西方的名城。
3.困难是欺软怕硬的,|(解说)你的思想是硬的,|||(假设)它就变成豆腐;||(并列)你要软,|||(假设)它就硬。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 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位置就比较自由;分句主语不同,只能出现在主语前。
又如“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不但”放在主语后;分句主语不同,“不但”放在主语前。
4.复句的类型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各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在结构上,有两个以上分句在同一层次上。
联合复句往往通过语序或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并列、连贯、递进、选择等几种关系。
偏正复句的特点是,在语义上,两个组成部分有主从,正句是全句的意义中心;结构上,即使全句包含两个以上的分句,也总是可以先分成偏正两个部分。
偏正复句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有时偏句在后,则带有一种追述、补充、强调的意味。
偏正复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之间的因果、假设、条件、转折、让步等几种关系。
学习本节,要求能识别各种类型的复句。
5.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由单句充当)构成的句子,单句与复句应该界限分明。
(1)从构成材料上看,单句是由句子成分构成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
(2)从表述关系上看,单句只有一个表述中心,一种表述关系。
再简单的复句也至少有两个以上的表述中心和表述关系。
(3)从关联词语上看,关联词语上是复句的标志,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只有个别的使用。
(使用关联词语的只在主语和谓语的前面出现)但有许多语言现象还是值得注意。
第一,两可现象。
并列结构作谓语的单句与并列关系的复句就很难区分,例如“我们爱祖国,爱人民”,可以分析为单句:主语是“我们”,谓语是并列结构“爱祖国,爱人民”;也可分析为并列关系复句,即把“爱人民”看作是一个分句,主语承前省略了。
多重复句的划分方法

多重复句的划分方法
多重复句是指一个句子中包含了多个重复的结构或成分。
划分多重复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句子意义划分:观察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是否具有独立的意义,如果它们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起到不同的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句子。
2.根据句子结构划分:观察句子中的重复结构,如果这些结构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句子或一个短语,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句子。
3.根据重读成分划分:观察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是否在语音或语调上有所突出,如果是的话,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句子。
4.根据语法关系划分:观察句子中的重复成分的语法关系,如果它们彼此之间具有不同的语法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句子。
需要注意的是,划分多重复句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结果。
因此,在划分多重复句时,需要综合考虑句子的意义、结构、重读成分和语法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多重复句层次分析例题

多重复句层次分析例题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我们检验多重复句划分是否正确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压缩法,即将多重复句压缩成一般复句,这时看看前后两个分句是否能构成原来划分的话法关系。
如果能,就说明划分正确;不能,就说明划分不正确。
示例:
①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②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Ⅱ
假设条件
③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④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并列
这句我们可以首先将第三重关系的两个分句压缩掉一个,使这句变成二重关系复句: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
假设条件
然后再将第二重条件关系的偏句压缩掉,使这句变成一般复句: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这种人群众是不需要的。
假设
这个一般复句不但能成立,而且概括了原三重复句的主要意思,说明原句的分析是正确的。
压缩法的原则是必须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否则尽管压缩成的一般复句能成立,也是不正确的。
什么是多重复句

什么是多重复句
导读:什么是多重复句
复句的"重"指的是层次。
从层次的多少划分,复句可分为基本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种:
基本复句也叫一重复句,只有一个层次,一般情况之下,都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但并不是凡是一重复句就只有两个分句。
如并列复句、顺承复句,即使有三、四个分句,也只有一个层次。
这一点跟联合词组、连谓词组扩展的情况是相通的。
如: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死它,严寒冻不坏它。
(三个分句并列构成的一重复句)
狂风、洪水、严寒(三个词并列构成的联合词组)
多重复句至少有三个分句,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否则就不是多重复句,实际上就是复句中套复句。
复句有几个层次,就叫几重复句,因此,有二重复句、三重复句、四重复句等。
但要注意,这种关系是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包含在一起的。
如: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枝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给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二重复句)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分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多重复句做宾语的单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 怎样分析多重复句?
• 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 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 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 1 总观全句,确定分句界限。 • 2 找关联词语,判定分句间的关系。 • 3 尽量一分为二,找出第一层次的关系,然后
• 二重复句:
• 想收获庄稼,||(假设)就得先拿种子,|(并 列)想起马,||(假设)就得先支出草料,|(并 列)搞革命这样的大事业,||(假设)就得投血 本。
• 三重复句:
• 车摇慢了,|||(并列)线抽快了,||(假设) 线就会断头;|(并列)车摇快了,线抽慢了, ||(假设)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并/递/甚进 至 连一条平坦的路也没有,/因/果/下雨天到 处是水塘和泥坑,转/折但却时有漂亮的 卧车驶入,都是找人事局那位陈科
长的。 5 .如果不去,请你明天告诉我们。
(假设复句)
6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果所以,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指出。
假设
• 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下列十种类型:
• 1.并列复句
2.承接复句
• 3.递进复句
4.选择复句
• 5.转折复句
6.假设复句
• 7.因果复句
8.条件复句
• 9.解说复句
10.目的复句
多重复句
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 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 1.符号法 (即 “划线法” ) :用“|” 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 划 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找出第二层次的关系。以此类推。
• 例如:
多重复句分析演示

多重复句分析演⽰复句分析演⽰学习⽬标:熟练掌握多重复句的分析技巧:确定层次、辨别关系。
分析下列复句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转折并列①⽑⾊是花⽩,但并不好看,⼜很瘦。
并列假设并列?②细妹她娘,我不⾛,要不,我对不住你,?也对不住春⽜。
转折因果③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由,所以她不喜欢。
④捣⿁有术,也有效,然⽽有限,所以以此成⼤事者,古来⽆有。
因果转折并列⑤诗写不好,只不过不能发表;信写不明⽩,可就会耽误事了。
并列假设假设⑥肩上的步枪筒⾥,稀疏地插了⼏根树枝,这与其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解说选择⑦他⼤约未必真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也不该如此胡说。
并列假设因果⑧我恭敬地朝鲁迅先⽣鞠了⼀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出书店的门。
顺承顺承⑨孔⼄⼰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不会营⽣;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因果递进并列并列⑩我赞美⽩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以及⼒求上进的精神。
因果递进⼈们只要解放思想,努⼒学习,就可以掌握科学技术知识,⽽且有可能成为科学家。
条件顺承递进客观实际是空⽓,想象⼒是翅膀,只有两⽅⾯紧密结合,才能飞得⾼,飞得快,飞得远因果并列并列并列并列狗可怜到落⽔,可是它爬出来仍旧是狗,仍旧要咬你⼀⼝,只要有可能的话。
转折并列条件不管怎么宠⼥⼉,纪师傅却有⼀个铁定的章程──不许⼥⼉在⾐着⾏⽌上有半步的越轨。
条件解说如果我们既放下了包袱,⼜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会思索,那我们就能胜利。
假设并列并列并列尽管这孩⼦头脑灵活,记忆⼒好,但由于学习不够刻苦,所以成绩总上不去。
转折并列因果内容有份量,尽管⽂章短⼩,也是有份量的;如果内容没有份量,愈长愈没有份量。
并列假设假设假设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曹先⽣的书,现在只收你⼀块钱本钱;我那⼀本,是送你的。
并列转折因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多重复句分析
1、①倘若张健能够成功地横渡这个海峡,②就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③也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
假设②‖并列③)01北京海淀
2、①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②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③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①/因果②‖条件③)01四川
3、①尽管我这个普通人对社会没有多大贡献,②但如果我多献出一个笑容,③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
①/转折②//假设③
)2019北京海淀
4、①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②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
③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①//并列②/转折③)2019哈尔滨
5、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并列/转折//因果
6、我们相信它,因为它“是”
;我们不相信它,因为它“非”。
//因/并//
7、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
//
8、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转折//条件
9、尽管三环路、机场路、京顺路三路在这里交会,但它(三元桥)却没有偏重往立体发展,而是向宽广铺开……
/转折//并列
10、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因果//递进
11、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同时又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知道其他任何事物,那他就根本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并列/假设
12、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条件//递进
13、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并列/并列//并列/并列//并列
14、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给他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并列/转折
15、如果要缩短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并列/假设//并列
16、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并/转
17、我对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满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
/转折//因果
18、这橘红的朦胧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转折//因果
19、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假设/转折//因果
20、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并列/转折
21、只要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条件/因果
22、里面当然没有白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23、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并列/因果
24、要想摆脱这种攻击,简直没有办法,所以在深感羞辱之余,我准备“答复”那一大堆无稽的指控和那些下流而恶毒的谣言。
//假设/因果
25、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转折//因果
26、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因果//并列
27、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对桥身的冲击。
//并/递//并列
28、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海底,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转折//并列
29、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并列//假设
30、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
/转折//并
31、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32、纺线,不只在经济上保证了革命根据地的军民有衣穿,不只使大家学会了一套生产劳动的本领,而且在思想上教育了大家。
//并列/递进
33、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
//并列/条件
34、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因果/因果
35、在首都的环境治理系统工程中,要是每一个北京人都能从自己做起,虽然目前污染严重的状况不一定能在短期内改变,但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假设//转折
36、中国是个核国家,但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而且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转折//递进
37、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并列/因果//因果
38、只有会过穷的日子,才能产生出富来,才能在我们的国土上建立起人间的天堂!/条件//并列
39、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条件/递进
40、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条件/转折//因果
41、鲁迅不仅具有坚定的立场,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而且是致力于创新的改革家。
//
/并//
42、只有树立革命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因为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43、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
//假设/因果
44、如果第一个虫子的血给吸完了,还不能饱它的肚子,那它就要继续来享用第二个了。
//转折/假设
45、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并列/转折
46、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不少科学家认识了真理,//并且坚持真理,/结果被愚昧的统治者杀死,//并他们的学说、著作也被禁止、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