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形式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作用于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

我预备了以下教案,盼望对你有关心!变脸教学目标:1、同学通过对人物的观看,熟悉并了解人的脸部特征,并学习把握观看人物脸部的独特方法和制作技巧。

2、通过对人物脸部的观看,培育同学独特的观看力、想象力、制造力、表现力以及同学的动手力量。

3、培育同学对美术作品的长久爱好,提高同学的想象力、动手力量,同时培育同学勤俭节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各种不同的绘画手法,大胆的对任务脸部进行描绘、制作,力争表现出人物的独特面貌。

教学难点:学会细致的观看人物的相貌特征,体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物脸部的区分,大胆的探究,运用多种绘画手法进行表下并制作脸谱。

教学预备:老师:录像、范作。

同学:手工材料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戏剧中变脸的录像。

要求让同学感受变脸的奇怪表现方式,并争论人物的外貌特征。

2.观赏分析(1)、瞧!书上通讯们用废纸做的人物变脸多好玩啊,你能想到更好玩的吗?(2)、借用狐狸脸的一部分做成的变脸是否很好玩呢?我们还可以运用什么动物的脸来做变脸呢?(3)、三个姑娘通过变化五官来表现出非常丰富的表情,真是太有意思了…….3、探究方法人物的脸庞究竟怎样变脸?能用什么表现手法呢?4、启发教学创设情景,展现小动物的脸部,将脸部某一个部位剪下来代替老师的响应部位,让同学看看是否有别样的感觉,在观看的过程中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

5、制作练习(1)、老师演示制作步骤,用夸张的手法绘制脸部。

(2)、通过不同部位的拼贴、组合来制作作品。

(3)、分组练习:各组争论创作思路,同学制作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6、嬉戏展现请同学到讲台前用不同的组合形式将五官部位任意组拼,增加同学的创作激情,让同学在制作过程中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7.评价小结(1)、每小组选2—3幅作品让同学谈谈作品的精彩之处,请制讲解创作思路和创作心得。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十里秦淮金陵地|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十里秦淮金陵地|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十里秦淮金陵地|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秦淮河的历史背景,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秦淮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美景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秦淮河的历史背景:介绍秦淮河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2. 秦淮河的自然风光:观察秦淮河的自然景观,如河流、桥梁、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3. 秦淮河的人文景观:了解秦淮河周边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引导学生关注人文景观。

4. 美术表现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秦淮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秦淮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现。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秦淮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秦淮河的图片、视频资料,美术作品欣赏资料,PPT课件等。

2. 学具: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画布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秦淮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组织学生观察秦淮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进行讨论和分享。

3. 实践与指导: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秦淮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板书设计1. 十里秦淮金陵地2. 内容:秦淮河的历史背景秦淮河的自然风光秦淮河的人文景观美术表现方法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结合本课所学,选择秦淮河的一个场景进行绘画表现。

2. 作业要求:要求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出秦淮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注重细节和创意。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 水墨山水画》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 水墨山水画》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水墨山水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6课水墨山水画》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我国传统的国画艺术为主线,通过学习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让学生感受国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创作步骤等,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但水墨山水画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他们可能对水墨画的概念、技法和表现手法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实践,体验水墨山水画的乐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创作步骤和用水墨技法表现山水意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演示法:示范水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3.练习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步骤,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素材。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用品,如毛笔、墨汁、宣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水墨山水画的美感,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让学生对水墨山水画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水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讲解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的技巧。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 风景如画(二)》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 风景如画(二)》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风景如画(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风景如画(二)》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生动地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丽风景。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风景画的绘画步骤、技巧及注意事项,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风景画的创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风景画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可能对风景画的构图、色彩搭配、画面表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自然景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能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自然景观。

2.教学难点:色彩搭配、构图设计、画面表现等方面。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优秀风景画作品,使学生了解风景画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特点。

2.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风景画的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风景画作品。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绘画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风景画作品、绘画材料、投影仪、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风景画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风景画的绘画步骤、技巧及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对风景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 1 课观光和旅行· 教材思路: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暑期中孩子必定参加了一些观光和旅行的活动,或许是学校组织的春游等,联合这些已有的经历,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其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奇妙的运用构图和色彩,注意画中人和光景的层次关系,要点表现出自己感觉最风趣、最吸引人的地方,让他们自由的表达,勇敢而富裕个性的表现。

·课时: 1~2 课时· 教课目的:1、惹起学生关注身旁的人和事,感觉大自然的美以及与生活的关系,领会和了解有关光景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能勇敢、创建性的表现出自己的所见所闻,适合浸透构图知识。

3、学生沟通观光旅行的感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指引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述自己对光景的独到的感觉,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课难点:突出主题,办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述出感觉最深的情况。

· 教课准备:1、环绕主题采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风景图片、影视资料、旅行照片等。

2、准备绘画工具和资料。

· 教课过程:(一)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采集有关图片、影视资料等。

2、关注学科内容,累积视觉和触觉经验,启迪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3、环绕主题采集丰富的学习资料。

(二)导入课题1、观光是去观看我们不常有的事物;旅行是去旅行我们不常到的地方。

分组谈论,引出课题:△、你出门游乐过吗?去过哪里?△、谈谈自己旅行的感觉?△、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

2、教师踊跃参加此中,激发学生回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谈论。

(三)游戏激趣1、出示地图,请学生找一找自己自己旅行过的地方,向大家介绍当地优美的景色和民俗习惯。

2、教师实时失事风景图片,使学生形成进异步的感知,产生对祖国风光的浓重兴趣。

3、学生经过地图及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和小纪念品,想同学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介绍中启迪学生的思想。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风景如画(一)|苏少版(1)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风景如画(一)|苏少版(1)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 风景如画(一)|苏少版 (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一幅具有个人风格的风景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风景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风景画是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2. 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教授学生如何观察自然风景,捕捉其特点,并运用绘画语言进行表现。

3. 个人风格的探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景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画的基本表现手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风景画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捕捉自然风景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进行有效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景画作品集、多媒体设备、示范画具。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风景画的魅力。

2. 新授:讲解风景画的基本概念、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户外写生或室内创作。

4.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风景如画(一)提纲:1. 风景画的基本概念2. 风景画的观察与表现3. 个人风格的探索4. 创作实践与指导作业设计1. 必做题:创作一幅风景画,要求运用所学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2. 选做题: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如彩色铅笔、水彩等)进行风景画创作。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风景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并独立完成作品。

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风景如画|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风景如画|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优秀的风景画作品,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风景画的定义和分类2. 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3. 风景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4.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风景画作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风景画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画册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风景画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风景画的定义、分类、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学:教师示范如何创作一幅风景画,讲解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幅风景画作品。

5. 课堂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风景画的定义和分类2. 创作方法和技巧构图: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处理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风景画作品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风景画作品,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协调。

2. 写一篇关于风景画的观后感,内容包括作品欣赏、创作心得等。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风景画的定义和分类是否掌握清楚?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风景画作品?3. 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风景如画教学目的:认知目的: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赏析风景画的能力。

操作目的:学会运用构图知识和多中技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自然的美。

情感目的:通过观赏书上作品,领会风景之美,在风景写生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风景美。

教学难点:画面上能注意适当取舍,画出动人的风景画。

教学准备:老师:风景写生作品(素描、水彩、水粉、油画……)、取景框、画板、颜料、纸、笔等。

学生:画板、取景框、颜料、纸、毛笔等写生具。

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观赏书中的巨匠和学生作品,了解风景画写生的一般常识,然后让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细心领会,在常见景物中去发现美、表现美,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方法写生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世界风景名胜,率领学生一起去“观光旅游”,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风光的柔美,由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欲望。

二、观赏作品探究技法观赏教材和搜集到的风景画作品,说说自己喜爱哪一副。

为什么?研究这些风景画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思考如何用这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学生讨论,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油画,可以用综合材料来表现。

三、指导写生绘画实践学会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纷繁,选景时既要关注新鲜奇特的景物,也要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美,做到去粗取精,提炼概括。

风景表现:风景写生,空间条理表现要丰盛,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掌握近大远小的规则。

老师可提供几张风景照片和相对应的风景写生画,让学生比较体会教师是怎样构图和取舍景色的。

学生写生。

帮助学生找位置,明确所画目的。

鼓舞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风景(如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等,也可以用综合材料表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其自由作画,根据画面需要,将眼前景物适当增减,也可移动物体,力求完满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参观和旅行·教材思路: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暑假中孩子一定参加了一些参观和旅行的活动,或者是学校组织的春游等,结合这些已有的经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巧妙的运用构图和色彩,注意画中人和景物的层次关系,重点表现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让他们自由的表达,大胆而富有个性的表现。

·课时:1~2课时·教学目标:1、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感受大自然的美以及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和了解相关景物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能大胆、创造性的表现出自己的所见所闻,适当渗透构图知识。

3、学生交流参观旅游的感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述自己对景物的独特的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景象。

·教学准备:1、围绕主题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料:如风景图片、影视资料、旅游照片等。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相关图片、影视资料等。

2、关注学科内容,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围绕主题收集丰富的学习资料。

(二)导入课题1、参观是去观看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旅游是去游览我们不常到的地方。

分组讨论,引出课题:△、你外出游玩过吗?去过哪里?△、说说自己旅行的感受?△、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

2、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回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

(三)游戏激趣1、出示地图,请学生找一找自己自己旅行过的地方,向大家介绍当地优美的景色和风俗习惯。

2、教师及时出事风景图片,使学生形成进异步的感知,产生对祖国风光的浓厚兴趣。

3、学生通过地图及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和小纪念品,想同学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介绍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欣赏作品1、通过欣赏作品,加深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方法。

2、提问: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分析画面中任务和景色的主次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五)构思创作1、选材:参观及旅行过的地方很多,但我们不能将看到的全画下来,只能选取印象最深的、最有趣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以表现。

2、小组讨论:表现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和方式表现,可以和老师商量一下构图的安排、色调的处理,大胆而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感受最深的饿地方。

(六)展示评价以“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游戏方式展开评论。

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想大家介绍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其他同学以游客的身份向导游提出各种问题,并点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

(七)课后拓展地球是我们温馨的家园,它还有很多美丽、神奇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究,到互联网上去找一找,去图书馆看一看,和父母聊一聊,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

·教后记:第2课妙用纸盒·教材思路: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暑假中孩子一定参加了一些参观和旅行的活动,或者是学校组织的春游等,结合这些已有的经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巧妙的运用构图和色彩,注意画中人和景物的层次关系,重点表现出自己觉得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让他们自由的表达,大胆而富有个性的表现。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收集大小、形状、色彩各异的废纸盒,通过加工和粘贴,作出各种动物造型。

2、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造形概括能力,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各种动物造型的制作。

4、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重点: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各种动物造型的制作。

难点: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各种动物造型的制作。

△、教学难点: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教学准备:教师:欣赏作品、实物照片数件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语言导入利用大小、形状各异的盒子,做出老虎、犀牛大象……动物向纸盒变形,纸盒向动物靠近,两种特征相加,产生了有趣的纸盒造型。

(二)欣赏、讨论1、书本上的设计制作有何特点?看后有何感想?给你什么启示?2、如果让你设计,你该设计怎样的?3、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设计?谈谈你的看法。

(三)分组讨论1、1~4人组成一组,把所带工具放一起,讨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2、试一试,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吗?3、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4、观察、分析书本与示范的作品,感悟原理。

(四)学生作业1、制作形式、材料不限。

2、鼓励学生制作大胆,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3、走下位置,相互学习、相互切磋。

(五)巡回指导1、为一部分组出谋划策,巧妙有趣的纸盒造型,关键在于充分利用纸盒原有外形进行联想和创作,也可适当添加其他材料,剪贴一些细节。

2、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六)小结1、展示作品,并请小作者自由评说。

2、学生间相互欣赏作品。

第二课时:(一)交流1、就学生的半成品,让其解说自己的创意及成品将出现的效果。

2、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画面。

(二)继续上节课作业1、完成你设计,加进自己的想象。

2、表现的角度、材料、方法别具一格。

(三)巡回指导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纸盒动物的制作。

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精彩的作品。

(四)小结1、以小组为单位发表作品的设计意图。

2、展评学生作品,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后记:第3课纸盒游戏·教材思路: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在上一节课“妙用纸盒”基础上进行的。

采用的是中、小号的纸盒,“纸盒游戏”采用的是中、大号的纸盒,以及一些废弃材料,通过学生的创意和实践活动,设计出奇妙的造型,并以此为道具做些游戏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纸盒游戏活动,认识到经过集体的创造可以积零碎为宏大,化腐朽为神奇。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制作出可供游戏的玩具或道具。

能巧妙地运用单个的纸盒组合造型,提高动手能力和立体创造能力。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在游戏中增强友谊,体验创作的乐趣,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废弃纸盒、纸箱,加工、装饰、组合出可供游戏的玩具。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运用美工刀、剪刀等工具,掌握运用美工刀、剪刀等工具加工纸盒的方法。

合作的默契与协调。

·教学准备:师生:各种形状的纸盒、纸箱、废弃纸张、绳子、瓶盖、瓶子,剪刀、美工刀、海绵胶、胶枪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妙用纸盒》,同学门设计制作了各种玩具,可有意思了!有的同学跟我说想玩更大的纸盒游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纸盒游戏》。

书写板书,揭示课题。

(二)分析探索1、把书打开到第3课,欣赏书上的图片,他们玩的开心吗?你们想不想也这样玩?2、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本组带来的物品可以组合成什么。

△可以用大小不等的方形、长方形等纸盒堆搭,把这些不同形状的纸盒上中下移动,可以变成多种形状的纸盒塔。

同学们一起给塔命名,共同创建各种模型,在“塔”的几个角落做点装饰,如挂些小铃铛或用小纸盒做的风铃。

△用一根绳子将纸盒串连起来,就能制作出一辆长长的“火车”。

选一位同学来当“火车司机”沿着规定的路线“行驶”。

△在纸盒一侧剪出一扇门,同学们可以玩开门,关门游戏。

纸盒又变成了“一座房子”,想想看,能不能给房子加个“坡顶”。

△挖去纸箱的一面,在纸箱里面放上小枕头、玩具娃娃、小被褥(也可用小块方巾代替),纸箱就变成了“一张床”。

再做一台冰箱,放进些剪贴的食物,大家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

△在大纸箱的四边,各摆上一个小纸盒,大的纸盒变成一张“桌子”,四边的小纸盒就变成“板凳”。

△将纸盒从大到下堆积成城门,玩《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游戏。

△………3、同学们经过讨论,给本小组的构思设计起个名字。

(三)探究方法1、准备用什么方法做?(剪、刻、切、挖、插、接、贴)△厚的纸盒连接方法。

用剪刀在纸板上戳洞用塑料绳穿过纸洞将绳子捆紧△另外有几种纸盒连接方法用双面胶粘贴连接用海绵胶粘贴连接用胶枪粘贴连接2、怎样安全使用剪刀和美工刀△用美工刀裁纸时,注意刀和纸的角度,裁长线条把美工刀尽量压低,右手拿美工刀时,左手要注意摆放的位置,不要离刀口太近,防止手被划伤。

△要注意安全使用刀具,不使用时,把美工刀片收进壳里,把剪刀合拢。

3、在纸盒上画些美丽的图案,或剪贴一些图案,图案要与整体造型想协调。

(四)游戏展示1、设计制作好本小组的造型后进行游戏活动。

2、本组游戏结束后,可以与其他小组互换纸盒游戏活动。

(五)评价小结1、每一个组1至2名学生作为小小讲解员,解说自己小组的作品及游戏方式,介绍自己小组的构思,同学们是怎样合作分工的。

诉说游戏的欢乐,与大家共享。

2、评选出最有趣的纸盒游戏。

·教后记:第4课奇思妙想·教材思路:本课是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好奇,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们的想法具体化,并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及表现能力。

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获得挑战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奇思妙想带来的情趣,激起学生思的兴趣。

2、引导学生尝试以换位方式展开想象,体验动物的情感并能认识生命的重要性。

3、在探索尝试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以换位方式展开想象,体验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探索尝试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水笔、素描纸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涉奇1、读课题,引导学生初略感知本课内容。

2、抛出问题,引出本课所思的主体。

3、出示图片(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想象。

(把学生引入“奇“中,自己去发现、感受。

体验一种最为直接的感受——我是发现者。

)二、图片探讨——寻奇1、出示图片(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寻找图片中奇妙之处。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观后感。

3、尝试换位,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有感而发方是实感,寻奇之妙处,体验另一种思维角度,感受其带来的奇特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