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扎染的方法》
小学高段(5-6年级)劳动教育《扎染》作业设计

随堂记录 资源 扎染设计图等。
一、课前作业 了解我国传统扎染手工艺的历史和常见的扎染方式。
二、课中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图案动手练习扎染,小组合作制作,并上台汇报方案。
小学高段(5-6 年级)劳动教育《扎染》作业设计
学习 扎染
内容 1.了解民间扎染工艺的特点,对扎染工艺的设计和扎制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一 般的扎染制作法,能根据自己所设计的图案进行实际操作。
学习 2.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和动手制作能力。
学习 过程
三、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将扎染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周末的时候自己独立完成制作一件 扎染 T 恤。同学们可以穿着扎染的 T 恤拍出一张美丽的照片,发到班级 群!学生、老师、家长互相评价。
学后 反思
(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 )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妙手生花扎染 全国通用

《妙手生花-扎染》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扎染的制作步骤。
2、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方法,学会合作。
3、通过学生对扎染的探究、制作、创新,使其形成更为合理的全新思维模式。
4、通过研究性学习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冶审美情趣。
活动重、难点:1、理解扎染的概念。
2、了解扎染的制作步骤。
活动准备:棉布、染料,剪刀、针线、夹子等。
活动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欣赏感受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场围巾走秀(两学生表演)师:看完表演,你想说点什么?(围巾长长的,很美、围巾上的图案很吸引我)师:这是用中国传统的一种手工制作方法制作的,知道这是什么方法吗?你对这种方法都有哪些了解?师小结:看来都挺陌生的,不要紧,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中国扎染艺术,感受妙手生花的魅力。
(贴课题:妙手生花-扎染)二、方法指导,拓展思维(一)初步感知,自主探究师:什么是扎染?(生读)师请生观察扎染作品,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方法做出来的生自由发言,然后生动手实验。
生起来展示制作方法。
师因势利导,总结出扎、染、拆这几个制作方法(板书:扎染拆)师:与大屏幕上的图片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1、没有一圈圈的白,因为皮筋没有扎紧,所以颜色都渗进去了。
2、图上的白圈有8道。
一圈白就应该扎一处。
扎的道数不够.3、图上白线的宽度有宽有细。
想让白线宽度宽一点就多缠一些线,让线排的宽一点。
4、图上的颜色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可能是由于用的颜料多少有关。
也可能线扎的不仅导致的。
(二)观察分析,深入领会师:(出示:五个圆的图片)它也是圆形的,可是它有很多的圆。
这个是怎么完成的?师顺势引导,那扎染只能扎成圆形的吗?他还能扎成什么样的形状?师:(出示两幅图片)看这两个图形是用什么方法扎染的?大家可以借助工具盒里的工具进行想象。
生自由回答,然后一起揭晓答案。
师;这节课我们都知道哪些扎染的基本方法?(捆扎法、缝扎法、夹扎法)师:那我有橡皮筋、线、绳子我可以扎染,那我没有这些工具,我能不能扎染?同样也可以。
《扎染》教案7篇

《扎染》教案7篇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参考指南,对于教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案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指导和支持,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扎染》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扎染》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2、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一、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二、讨论制作的方法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
(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四、作品欣赏,幼儿与教师共同评价活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
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扎染》教案篇2【设计意图】根据本班课题计划,最近一直在进行扎染系列活动,孩子们对扎染活动兴趣非常浓厚,自己尝试制作手绢,活动中我结合了以前所学的扎染方法,并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差异将操作材料分为四组,通过此活动来完成本节活动的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扎染技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1.尝试自己设计图稿,选择材料扎染手帕。
2.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扎染,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是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艺术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扎染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实践教学的意义,并详细介绍了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引言扎染,又称绞缬、绞染、扎花等,是我国民间传统染色工艺的一种。
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扎染工艺采用天然植物染料,通过独特的扎结和染色方法,使织物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纹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工艺的重视,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逐渐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扎染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点1. 历史背景扎染起源于古代的染色技术,最初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生活用品的装饰。
随着历史的演变,扎染工艺逐渐从实用转向艺术,成为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唐宋时期,扎染工艺达到了鼎盛,成为当时民间艺术的一大亮点。
2. 艺术特点(1)色彩丰富:扎染采用天然植物染料,色彩自然、柔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图案独特:扎染图案多以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等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工艺复杂:扎染工艺流程繁琐,需要经过扎结、染色、晾晒等多个环节,体现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
三、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的意义1. 传承传统文化: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2. 提高审美素养:通过学习扎染工艺,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3. 增强动手能力:扎染工艺实践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增进团队协作:扎染工艺实践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扎染手工艺实践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1. 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布料:扎染工艺适用于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织物。
(2)准备染料:扎染染料可分为植物染料和化学染料,植物染料色彩自然,化学染料色彩鲜艳。
扎染的制作方法(教案)辽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扎染的制作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
2. 通过扎染的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扎染的历史与特点2. 扎染的制作方法3. 扎染作品欣赏与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扎染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扎染技巧,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创新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扎染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扎染的特点和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扎染的历史与特点介绍扎染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民间的地位,让学生了解扎染的艺术价值。
3. 讲解扎染的制作方法(1)材料准备:纯棉布、橡皮筋、夹子、染料、食盐等。
(2)制作步骤:步骤一:折叠布料将布料按照一定的规律折叠,形成不同的图案。
步骤二:捆绑布料用橡皮筋或夹子将布料捆绑,使之呈现出不同的纹理。
步骤三:染色将捆绑好的布料放入染缸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布料充分吸收染料。
步骤四:晾晒将染好的布料取出晾晒,待布料干透后解开捆绑,呈现出独特的扎染图案。
4.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扎染的制作过程,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扎染制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扎染作品。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互相评价,选出最具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扎染的制作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扎染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多具有个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六、教学资源1. 扎染作品图片2. 扎染制作视频3. 扎染相关书籍和资料七、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扎染作品。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五下主题活动一《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3

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五下主题活动一《美丽的扎染》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扎染》是辽师大版综合实践活动五下主题活动一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扎染的制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扎染的历史、扎染的制作方法、扎染作品的欣赏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扎染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扎染的制作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扎染的制作技巧。
同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扎染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扎染的制作技巧。
2.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扎染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扎染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扎染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扎染作品。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的扎染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5.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扎染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扎染作品、染色剂、布料、剪刀、针线等。
2.学具:学生自带布料、剪刀、针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扎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扎染的历史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基本技巧。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扎染的制作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掌握扎染的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扎染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欣赏优秀的扎染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扎染作品。
《活动三 我的扎染作品》学历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下册

《我的扎染作品》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我的扎染作品”,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
扎染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以其独特的染色方式和艺术效果深受学生喜爱。
本节课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欣赏和体验中学习扎染的技艺,掌握其基本制作流程。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扎染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掌握扎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技能与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扎染工具和材料,能够独立制作一件简单的扎染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在实践操作中的态度。
2. 评价学生对扎染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
3. 评价学生的扎染作品制作过程和成品效果,包括色彩搭配、图案设计、技术运用等方面。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扎染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扎染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原理。
2. 理论学习:教师详细讲解扎染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选材、设计、扎制、染色、清洗等环节。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注意安全操作。
4. 小组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互相评价和学习。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的形式,检测学生对扎染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件扎染作品,要求色彩搭配合理、图案设计新颖、技术运用得当。
3.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色彩搭配、图案设计、技术运用等方面,并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活动三我的扎染作品》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下册

《我的扎染作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扎染作品的制作,让学生了解传统扎染艺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扎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完成一件具有个人特色的扎染作品。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为制作一件扎染作品。
具体步骤如下:1. 材料准备:准备白色棉布、橡皮筋或细线、染料、染料容器、手套、搅拌棒等材料。
2. 设计图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在白布上设计出想要扎染的图案。
图案可以是文字、动物、植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线条和形状。
3. 捆扎布料: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橡皮筋或细线将布料捆扎成不同的形状和密度,以形成不同的染色效果。
4. 染色:将捆扎好的布料浸入染料中,或用刷子蘸染料均匀地涂抹在布面上。
注意控制染色时间和染料用量,使色彩均匀且不溢出。
5. 清洗与晾干:将染色后的布料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正确佩戴手套,避免染料接触皮肤。
2. 创意性: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且具有个人特色的扎染作品。
3. 规范性:按照操作步骤规范进行,确保扎染效果和质量。
4. 环保性:使用环保染料,避免浪费,保持环境卫生。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创意性: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程度和独特性。
2. 技术性:评价学生扎染技巧的掌握程度和作品的质量。
3. 规范性:评价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步骤规范进行,是否注意安全卫生。
4. 环保性:评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注意环保,是否浪费材料。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进步。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作业完成后,教师将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保存,以供后续学习和交流使用。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时作业,使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件扎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