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位置》读后感范文格式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读后感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读后感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对母女之间的真挚友情和关爱。
通过母亲对女儿的呵护与爱护,展现了女儿对母亲的无尽的感恩和依赖。
整个故事充满着温暖和感动,让人回想起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气,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种种难关,最终愈合了彼此的心灵创伤,使得他们的关系更加紧密。
通过阅读《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我也深深体会到,在生活中是值得珍惜和珍视的。
友情和家人的爱是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只有在亲情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愿我们都能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珍惜眼前人,珍爱身边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读《天堂的位置》有感

读《天堂的位置》有感读《天堂的位置》有感读《天堂的位置》有感1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间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善待他人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是社会交往的推动器,更是一种传统美德。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开启心灵之门,与自然万物沟通。
因为,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不仅以丰富的物产哺育着人类,还以秀丽的风光慰藉着人们的心灵。
我们要用心灵与人沟通,与自然沟通,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经历是很有限的,而心灵这块空间是无穷大的。
“天堂的位置”,顾名思义是对极乐世界的理解,而“位置”却让我捉摸不透,看到这个题目,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好离谱的题目,真的有极乐世界吗?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我片刻才缓过来,原来“天堂的位置”是你自己心灵的位置呀!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被震撼了。
这篇文章不像文言文一样难懂,而是平易淳厚,但又透露着浪漫情怀和感人的力量,不论是文章的标题,还是其内容,都是其它文章不可比拟的,因为在这期的《初中生之友》中脱引而出。
文章讲的是一位小学老师邀请“我”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作一次演讲。
其中有一段话让我铭记于心:“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住在地狱。
”是啊!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只有我们乐观面对生活时时刻刻都让自己充满爱,遇到事情往好处想,那么也许你将天天生活在“天堂”中。
“天堂的位置”总有一个是你的。
在这里,天堂不是迷信,更不是神秘,而是人们心灵的向往,它的存在在于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世界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但是我们可以靠心灵去让是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心灵会使人所生存的世界产生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那我们就该用心把自己留在天堂。
人们都有向往美,向往天堂的愿望,而心灵美就是通往天堂的阶梯,因为永远是为那些心中有天堂的人准备的,让我们也应该向《天堂的位置》作者一样“天天保有内在的美好品质。
”以一种友爱、光明和积极的态度生活,让我们永远地生活在天堂中。
读《天堂的位置》有感

读《天堂的位置》有感读《天堂的位置》有感读《天堂的位置》有感1我用心阅读了《天堂的位置》后,“人间不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
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这句话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它是短小的语言,蕴藏着大道理。
这句话使我感到天堂的美好,地狱的黑暗。
人间就处在这两者之间,如果人一直怀着坏脾气,住在肮脏的环境里,对未来毫无希望,就等于是地狱里的人;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想在天堂而不是地狱,因为人们认识到天堂的美好和地狱的丑恶。
但是,天堂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就是告诉我们每天要以一种友爱、光明的态度生活。
天堂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而地狱听起来异常恐怖!有一个故事,就讲述了住在天堂与地狱的不同:上帝领着一个人到地狱,这个人发现地狱的人都瘦骨嶙峋,他们都用一个特制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憎恨。
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地狱。
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天堂,他发现天堂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笑逐颜开,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盛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互相感恩,因为有了你才有了我的粥。
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天堂。
天堂地狱是人自己造的,上帝给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
一个喜欢与人为敌的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傅,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不配和我谈天堂。
武士被激怒了,嗖地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
”武士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磕头谢恩,决心以后不再与人为敌,保持好情绪。
天堂的位置读后感

天堂的位置读后感天堂的位置读后感读《天堂的位置》所感《天堂的位置》是台湾著名散文大师林清玄的大作,是我们六年级语文考试课外阅读题的阅读资料。
刚看到这篇文章,我就深深的被题目所吸引。
天堂的位置?读完后,我由衷感谢林大师给我的洗礼了。
他告诉我:“当我们心里充满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是的,天堂和地狱就在爱恨转念之间。
我的QQ网名就是“跟微笑赛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人们脸上的笑容都被岁月逐渐地吞噬了。
和微笑赛跑,才能让自己永远跑在微笑的前头,使自己的微笑永远挂在脸上。
而要想跑赢微笑,我们就得让自己充满爱,让自己身处天堂,“以一种友爱、光明的态度”着。
很庆幸自己这么多年来,还没跟微笑跑输过。
即使遇到挫折,我也会微笑面对着。
记得有次学校教研活动,好心好意给同事提了中肯的建议,背后却落个说我“鸡蛋里挑骨头”。
碰见那位同事,我仍然真心微笑着。
开阔的胸襟使我跑赢了微笑。
遇到开心的事,更要跟人分享。
去年转小高的理论考试,我的是塘下学区的并列第一,同事们纷纷向我祝贺,同事的祝福助我跑赢了微笑。
不久前的xx-xx的瑞安市教育教学叙事评比,我获得了市一等奖,当好友急切地将这个好消息向毫不知情的我传达时,辛勤的耕耘又让我跑赢了微笑。
不过跟人分享快乐的时候,一定要找对人。
要不一不小心,遇人不淑,人家来个嫉妒就有苦难言了!“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天堂,有谁不向往呢?可“人间既是天堂,又是地狱。
”就让我们“天天保有内在的美好的品质”,跟微笑赛跑,有自己确定天堂的位置吧!2.天堂与地狱之间是人间吗?不!不是的,天堂和地狱其实就处在同一地点,人间,当你心中充满美好时,你就身处在天堂,当你心中充满怨恨时,你就身处在地狱。
人的心态十分重要,如果你天天讨厌身边所有的一切的事物,那你整天都不会愉快,你仿佛就身处在地狱之中。
那相反,如果你天天都很喜欢身边所有的事物,那你整天都会很愉快,你仿佛就身处在天堂之中。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

《天堂的颜色》读后感《天堂的颜色》是一本由江宏声所著的哲学小说。
读完这本书后,我被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所深深震撼。
书中以一个虚构的天堂为背景,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自由选择和爱的力量等主题,引发了我对生命与幸福的思考。
小说以一个中年男人李杰的视角展开。
故事开始时,李杰安享富裕而平静的生活,但他并没有感到快乐和满足。
他开始思考自己活着的目的和意义,特别是在亲戚和朋友相继去世的情况下,对死亡和生命的轮回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渴望探索生命的价值和宇宙的秘密,于是他决定寻找天堂。
通过一次意外,李杰成功进入了天堂。
然而,他发现这个天堂并不是他曾经设想的那样完美。
相反,天堂被分成了七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和规则。
每个人在天堂中都需要选择一个区域,并且不能改变自己的选择。
这个设定强调了人生中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
每个区域代表了一种人生的理念和价值观。
例如,红色区域是热情和奋斗的象征,绿色区域是和平和安稳的代表。
李杰在天堂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断与不同区域的居民交流和思考。
他思考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和天堂中的各色人物交谈,他逐渐认识到幸福和满足不是来自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源于内心的思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与此同时,小说也展现了爱的力量和人性的弱点。
在某些区域中,人们追求名利和物质的欲望,导致了贪婪和犯罪的行为。
在蓝色区域中,人们被幸福自由的状态所吸引,但他们经常陷入空虚和无聊,缺乏创造力和情感的充实。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传达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需求和人性的复杂性。
《天堂的颜色》通过天堂的设定,将人生的探索与哲学思考结合起来。
我被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深深震撼。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天堂,每个人都要面对选择和困扰。
虽然每个人的天堂有所不同,但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是相通的。
无论我们选择了哪个区域,我们都需要意识到内在的思想和价值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堂。
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标。
天堂的位置读后感

天堂的位置读后感导语:天堂的位置读后感(一)我用心阅读了《天堂的位置》后,人间不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
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这句话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它是短小的语言,蕴藏着大道理。
这句话使我感到天堂的美好,地狱的黑暗。
人间就处在这两者之间,如果人一直怀着坏脾气,住在肮脏的环境里,对未来毫无希望,就等于是地狱里的人;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如果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洁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好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想在天堂而不是地狱,因为人们认识到天堂的美好和地狱的丑恶。
但是,天堂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就是告诉我们每天要以一种友爱、光明的态度生活。
天堂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而地狱听起来异常恐怖!有一个故事,就讲述了住在天堂与地狱的不同:上帝领着一个人到地狱,这个人发现地狱的人都瘦骨嶙峋,他们都用一个特制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互相抱怨,互相憎恨,读后感《读《天堂的位置》有感作文1000字》。
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地狱。
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天堂,他发现天堂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笑逐颜开,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盛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互相感恩,因为有了你才有了我的粥。
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天堂。
天堂地狱是人自己造的,上帝给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
一个喜欢与人为敌的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傅,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糙、卑鄙的人不配和我谈天堂。
武士被激怒了,嗖地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
武士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磕头谢恩,决心以后不再与人为敌,保持好情绪。
读后感用书信格式怎么写例文

读后感用书信格式怎么写例文尊敬的编辑,我是一位热爱阅读的语言学者,最近读完了不少好书,在这里想和您分享我的读后感。
文章采用书信格式,希望您能喜欢。
书信格式虽然有点古老,但作为一种传统的书写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读者和作者所采用。
尤其是在写作读后感这一类主观体验的文章时,书信格式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以下是我举出的5个写作例子:1. 《海洋天堂》(Oceanic Paradise)尊敬的编辑:我最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海洋天堂》。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海洋的魅力。
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无尽的海洋中,眼前是无数美丽的海洋生物,我仿佛能够听到波涛声和海风的呼吸,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慵懒的海龟,在海里悠游自在。
通过这本书,我进一步了解到了海洋底部的奇妙生态,对于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更加关注环保,也让我更加热爱生命。
总结:这种书信格式的写作方式更接近于读者与编辑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容易地表达感性和主观的体验。
2.《英语语法指南》(A Guide to English Grammar)尊敬的编辑:我最近读完了《英语语法指南》,这本书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
在阅读之前,我一直觉得英语语法很难学,但是这本书讲解的非常深入浅出,让我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语法。
书中的例子非常丰富,能够帮助读者轻松掌握英语语法的基础知识。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和难点,对于提高语法水平非常有帮助。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英语语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有信心与外国人交流。
总结:这种书信格式的写作方式适合对知识性、技能性书籍做出客观评价,多举例子说明书中的特点和要点。
3.《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尊敬的编辑:我最近读完了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这本书非常艺术,有着深刻的人性思考。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命运。
尤其是书中的女性形象,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女性智慧的赞赏。
爱与抱怨——读《天堂的位置》有感_读后感

爱与抱怨——读《天堂的位置》有感爱与抱怨——读《天堂的位置》有感
洛阳中心小学六(2)班陈美瑶
一所小学里有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常常询问老师天堂的位置在哪里。
为此,老师请来了莫迪神父。
莫迪告诉孩子们: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当我们充满爱时,就是天堂;当我们怀着抱怨时,就是地狱!
读着莫迪的话,我觉得他讲得太有道理了,因为我想起了自己。
生活中的我,常常埋怨自己怎么有这么一个严厉的妈妈。
记得有一次,因为赶时间,作业字迹稍微潦草了些,结果妈妈看了之后,当着我的面“嘶”的一声,作业被她给撕了,我还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当时,我怀着既委屈又生气的心情摔门而走。
我来到同学家和同学一起玩起了游戏。
玩着玩着,也就忘记了刚才的烦恼。
当我们正玩得有兴致时,妈妈焦急地赶来了:“哎呀,你吓死我了,我不知找了多少地方,就是找不到你,眼看天快要黑了,我想到了给你同学的妈妈打电话,还好,你就在这里。
”看着妈妈焦急的眼神,我想:虽然平时妈妈对我这也不满意,那也不满意,其实,妈妈是那么在意我。
而我却一直抱怨她对我的严厉,如果我换个角度想一想,每天不要生活在抱怨中,这样不是更快乐吗?
的确,如果人一直在抱怨生活,无论处在什么坏境,生活也是黑暗的,那么,就等于生活在黑暗中;反之,只要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中
充满爱,并且自己也要有着爱与善的品质,那你就会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天堂。
天堂、地狱,你选择哪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堂的位置》读后感范文格式
我用心阅读了《天堂的位置》后,“人间不是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
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就是身处天堂,当我们心里怀着怨恨的时候就是住在地狱!”这句话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它是短小的语言,蕴藏着大道理。
这句话使我感到天堂的美妙,地狱的黑暗。
人间就处在这两者之间,假如人一直怀着坏脾气,住在龌龊的环境里,对将来毫无希望,就等于是地狱里的人;假如一个人内心经常欢喜,住在干净的住所,有爱与美妙的向往,那就是天堂里的人。
当然,每个人都想在天堂而不是地狱,因为人们认识到天堂的美妙和地狱的丑恶。
但是,天堂里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就是告诉我们每天要以一种友爱、光明的态度生活。
有一个故事,就讲述了住在天堂与地狱的不同:上帝领着一个人到地狱,这个人发现地狱的人都瘦骨嶙峋,他们都用一个特制的勺子喝粥,勺子的把很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最后桶里没粥了,大家互相埋怨,互相憎恶。
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地狱。
上帝又把这个人领到天堂,他发现天堂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笑逐颜开,他们用的是同样的勺子,吃的是同样的粥,但是他们是把粥盛出来喂别人,你喂我,我喂你,结果大家都吃到粥了,互相感恩,因为有了你才有了我的粥。
上帝告诉这个人,这就是天堂。
天堂地狱是人自己造的,上帝给人的条件都是一样的。
一
个喜欢与人为敌的日本武士问一个老禅师:“师傅,请问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老禅师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这种粗拙、卑鄙的人不配和我谈天堂。
武士被激怒了,嗖地拔出刀,把刀架在老禅师的脖子上,说:“糟老头,我要杀了你!”老禅师平静地说:“这就是地狱。
”武士明白了,愤怒的情绪是地狱,把刀收回,磕头谢恩,决心以后不再与人为敌,保持好情绪。
老禅师又平静地说,这就是天堂。
武士听明白了,心情好就是天堂,马上跪下说谢谢师傅。
回想起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天堂与地狱,而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么?在生活中,你美妙乐观的面对生活,不做亏心事,就问心无愧;也正是在生活中,你黑暗的面对每一天,而且诅咒着眼前的环境,肯定会心虚,这样做,没有带来什么,只是自己出卖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