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社区工作者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判断四种论证方式

合集下载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解题方法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解题方法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解题方法一、逻辑判断“全面原则”(解加强削弱题)在加强削弱时,考虑得越全面,力度越强。

如果指出论证不够全面,就能够削弱,反之则加强。

【例题】20 世纪 90 年代初,小普村镇建立了洗涤剂厂,当地村民虽然因此提高了收入,但工厂每天排出的大量污水,使村民们忧心忡忡:如果工厂继续排放污水,他们的饮用水将被污染,健康将受到影响。

然而,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 1994 年对小普村镇的村民健康检查发现,几乎没人因水污染而患病。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A. 1994 年,上述洗涤剂厂排放的污水量是历年中较小的B. 1994 年,小普村镇的村民并非全体参加健康检查C. 在 1994 年,上述洗涤剂厂的生产量减少了D. 合成洗涤剂污染饮用水导致的疾病需要多年后才会显现出来【解析】材料的论据是“1994 年对小普村镇的村民健康检查发现,几乎没人因水污染而患病”,论点是洗涤厂排放污水对人们的健康没有影响。

A项表述得比较模糊,1994年排放的污水量较小,是多小?即使很小,如果几乎没人因水污染而患病,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排放污水危害并不大。

B项,不需要全部参加检查,抽样调查即可。

C项说的是生产量,材料说的是污水排放量,话题不一。

D项如果正确,就说明1994年的抽样调查没有考虑污水排放的长远影响,考虑得不够全面,能够质疑材料的论证,故答案为D。

二、排除他因解因果论证加强题题干说A是导致B的原因,如果某选项能够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那么只剩下原来的原因,则加强了A和B的因果关系,从而加强了因果论证。

【例题】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其主要证据是,美国的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在就业和住房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欧洲央行启动了融资运作计划,用比较低的利率贷款,为更多的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市场树立了足够的信心。

因此,这都是非常好的迹象。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有可能成为上述论证前提的是( )。

社区社会工作者招聘考试答题六大技巧

社区社会工作者招聘考试答题六大技巧

社区社会工作者招聘考试答题六大技巧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

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

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

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

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

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入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

逻辑判断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序,直接将先期带到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

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

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 论证类题目形式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 论证类题目形式

201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论证类题目形式每年无论国考还是省考,逻辑判断都固定为10道题目,而在这10道题目中,必定有6或7道论证类题目,这类题目在逻辑判断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也是我们考生必须要拿下的部分。

但是这类题目由于文字较多,并且有的题目内容较为复杂,往往让我们的考生感觉很头疼。

所以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下论证类题目如何更快速地解题。

要做论证类题目,当然需要研究题目的内容,通过分析内容来决定到底这个题目考的加强方法或者削弱技巧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进行选择,这是根本上必须学会的。

而除了关注内容之外,其实考生也可以通过分析论证类题目的出题形式来前瞻性地预测到,这个题到底考什么方法,或者换句话说,这种形式的题一般考的就是什么方法,从而揣摩到出题人的思路,即和出题人保持同样的思维。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不进可以大大提高大家的做题效率,并且能够保证准确率。

接下来,就和大家进行分享,论证类题目到底有哪些出题形式。

论证类题目可以有如下几种出题形式:一、题目中只给出论点,没有论据。

即整段话翻来覆去就说了一件事,直截了当地说明论点;二、题目中既有论点,也有论据。

在考试中,以第二种形式居多。

当然在第二种形式中,又有多种分类。

有些是直接给出论点和论据,而有些则是以做实验的方式来给出论点和论据,这两种也是各有各的特点。

不同的出题形式,其实有针对性的论证方式。

如果考生能够掌握这些形式,进行有针对的理解和练习,相信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自如地应对论证类题目。

这篇文章中,先和大家分享第一种形式,即当题目中只给出论点时,我们只需要掌握的方法有如下:加强型-重复论点和增加新论据;削弱型-否定论点和增加反向论据。

下面结合具体的题目和大家进行分析。

【例1】(国家-2013-113)在不同语言中,数字的发音和写法都不一样。

一些科学家认为,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会对人们大脑处理数学信息的方式产生影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 相比欧洲,亚洲地区的人们在进行数量大小比较时,大脑中个别区域的活跃程度有所不同B. 在同一国家,不同方言区的人们进行数学运算时,大脑语言区的神经传递路线并不十分一致C. 研究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心算时主要依赖大脑的语言区,而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主要动用了大脑的视觉信息识别区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D. 研究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们在计算数学题时会选择不同的思考方法,但都会不同程度地依赖大脑的语言区【答案】C。

(完整版)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完整版)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分为三种题,形式推理、分析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形式推理考查基本的命题特点和推理规则,这种题的难点是理解这些推理规则。

切莫死记硬背,因为很容易忘记、混淆,我觉得应该举生活中最常见的,自己能够理解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推理规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做题时直接运用推理规则,就无需纠结了。

分析推理可以说是逻辑判断中最难的,因为它不考知识,只考分析推理能力,能力的培养要比知识学习难得多,实在不能掌握复杂的技巧,那就学会代入法、排除法、假设法三大万能利器,学会借助列表、假设和列不等式做题。

具体技巧一、当题中已经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这个既定的条件就是切入点,继续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关联推演。

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推演,直到完成求解。

这样的方法称做“关联推演法”。

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

口: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

凡属假设的■ 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

女口: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

(假设的条件未确定)上海人不是医生。

(否定的条件未确定)例: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

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A.甲不是湖北人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C.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D.湖北人年龄最小答案:D解析:(1)先根据两个与“河南”相关的条件: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推断:甲和乙都不是河南人,继续推断:丙是河南人。

(2)通过题干中两个“否定的条件”,推断出确定条件“丙是河南人”。

再从这个确定的条件入手,找相关的条件推演。

(3)已知:丙比湖北人年龄大,比乙年龄小,可推出D:湖北人年龄最小。

如图:湖北人丙乙T右侧为年龄大者(甲)(河南人)(山东人)以上排列可见,甲是湖北人,年龄最小。

提示:关联推演法在逻辑推理中是最基本的方法,是解决分析问题从哪里入手的重要思路。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解答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解答技巧
【例题】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
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①O从来不说谎;
②P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
③Q在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
根据以上条件,今天是星期几?
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四D.星期天
【解析】将A项代入,假设今天是星期一,那么P说假话,而昨天是周日,P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但Q今天说真话,昨天也说真话,不符合题意,排除。同理,将B项代入也不符合题意,排除。将C项代入,假设今天是星期四,P今天说真话,昨天说假话,Q今天说假话,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对在这些作坊工作的手工艺人,考古学家在论断时做的假设是( )。
A.他们住在作坊附近
B.他们不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
C.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富有的中等阶级的成员
D.他们的产品原料与供贵族享用的珠宝所用的原料不同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因此得出结论”,其前后分别为题干论证的论据和论点。题干论证为:“作坊所在地离贵族居住地有一定的距离”→“作坊制作的珠宝是供给一些中等阶级而不是供给贵族的”

行测判断推理题有什么论证类型

行测判断推理题有什么论证类型

行测判断推理题有什么论证类型行测判断推理题的论证类型在公务员行测考试的判断推理题目中论证类型的题目每年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可观的,论证类型的题目想要做的得心应手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论证体系及加强削弱知识点之外,将题目做详尽的分类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来探讨其中一类论证题目——含有比较型的论证题目。

我们不妨先来举个例子:在得知了这次考试的最终成绩之后,我认为小明的成绩比小红的成绩高。

这句话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论证,证据是“考试最终成绩”结论是“小明高于小红”。

但是它与普通的论证的区别就在于它的论点中含有一个比较,具体来说是小明和小红在成绩高低上的比较。

那么在对这个论证进行加强或削弱时我们就要注意一定也是需要进行比较的,不含有比较的语句是不能对其起到加强或削弱的作用的。

例如“小明考了一万分”,乍一看好像小明考的很高,但因为论点中是提到了比较,所以单纯的提到小明是无论如何不能加强论证的。

因为万一小红考的比一万分还多呢? 同样“小明只考了十分”,乍一看好像小红考的很低,但仍然不能以只提到小明的成绩没有提到与小红的对比来削弱论证。

因为很有可能小红考的比十分还低。

总之,不管是加强还是削弱,既然题目中论点有比较,那么选项中也需要有比较才可以加强或削弱。

【例题】2009年,我国国产手机的销售量3200万部,几乎是2007年销售量的3倍,市场占有率也从10.6%上升至17.3%,而平均成本却从每部2400元下降到1500元。

于是,有专家预计,到2011年,国产手机的销售量最终会超过进口手机的销售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专家的预测?()A.国产手机价格相对进口手机较便宜,市场对国产手机的需求仍将持续上升B.我国人口将达到13.9亿,这个庞大群体是手机的主要消费者C.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某新型智能手机即将投放市场D.品牌已成为影响国产手机销售的重要因素【答案】A【解析】此题的论点是“国产手机的销量最终会超过进口手机的销量”,是一个典型的含有比较型的论证论点。

行测答题技巧:判断推理之条件论证

行测答题技巧:判断推理之条件论证

行测答题技巧:判断推理之条件论证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题一般由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和逻辑判断四部分组成。

其中逻辑判断部分,如果考生可以适当掌握一些逻辑学公式,相信对于考试会有很大帮助的。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就条件论证的相关知识做介绍。

条件论证与条件命题密不可分,条件命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条件命题包括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和充要条件命题;狭义条件命题仅仅是充分条件命题。

在多数逻辑学教科书中,条件命题往往指的是后者,在这里,我们也以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来举例,其中,符号“→”表示逻辑联结词“条件”。

条件论证是指前提或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条件命题的论证,这类论证有5个基本有效形式和2个基本无效形式。

其论证如下图所示:
【真题链接】某市要建花园或修池塘,有下列4种假设:修了池塘要架桥;架了桥就不能建花园;建花园必须植树;植树必须架桥。

据此不可能推出的是:
A.最后有池塘
B.最后一定有桥
C.最后可能有花园
D.池塘和花园不能同时存在
【解析】C。

本题属于翻译推理题型。

先将提干“修了池塘要架桥;架了桥就不能建花园”翻译成“池塘→架桥→花园”,“建花园必须植树;植树必须架桥”翻译成“花园→植树→架桥”。

最后可以得到“花园→植树→架桥→花园”,简化为“花园→花园”为归谬法,所以可以得到“花园”,因此选C。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基本题型及解题技巧

2015国考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基本题型及解题技巧

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题型语义推理型语义推理型的特点是:题干给出一些前提和条件,要求考生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根据它们之间的语义关联,推知可以得出的结论。

语义推理与逻辑推理不同,它不依靠严格的逻辑推理形式,而是主要通过揭示前提和条件之间的语义关联。

这是逻辑判断题的最常见命题思路。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语言的歧义或者人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一句话、一段话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受语义关联和逻辑关系的制约,一句话、一段话的含义却必须是确定的,其前后语句之间、前提与结论之间,必然存在着确定的语义关系。

要求考生通过一定的语义分析,确定题干陈述的真实含义,包括揭示其隐含的语义。

在这种试题中,揭示隐含起十分关键的作用。

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语义关联往往不明显,所以必须借助于关键词或者逻辑连接词,揭示出其中的隐含语义和隐含关联。

解答这类题目的步骤是:第一,明确是要寻找“可以推出”的项,还是“不能推出”的项;第二,借助于关键词或逻辑连接词,明确题干陈述的中心语义;第三,明确备选项的语义(特别是隐含语义);第四,建立或排除备选项与题干陈述之间的语义关联。

逻辑推理型逻辑推理型的特点是:题干给出若干前提,要求考生根据演绎推理的规则,从前提推出结论。

涉及的演绎推理包括:关系推理、对当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负命题推理等。

解答这类题目的步骤是:第一,明确题目涉及哪些推理;第二,用题干所给的前提(许多时候需要揭示隐含的前提)组成推理形式;第三,根据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如果对有关的推理及其规则不熟悉,建议适当补习演绎推理知识。

支持型支持型逻辑判断题的特点是:由于题干所给的前提条件不够,不足以得出结论,所以需要为它补充一个前提,从而使推理或论证的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解答这类题目的步骤是:第一,明确题干所支持的结论是什么?现有已经有哪些前提;第二,把与题干结论正相关的备选项(排除不相关、甚至互相矛盾的干扰选项)放在现有前提和结论之间;第三,如果添加的前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注意:只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就行,可以是充分条件,也可以是必要条件或者其他条件),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的支持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判断是每年社区工作者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今天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大家讲解的是逻辑判断中的削弱类型的题目。

削弱类型题目的题干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能(或最不能)反驳或削弱题干论证或观点的选项。

问题中经常出现“削弱”、“质疑”、“反驳”等字样。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削弱论点、论据或论证方式的角度来考虑。

一、论点和论据
(一)题干的特点
1.题干一般先给出一段背景材料后表达论点或者说明其是对论据的简单概括;
2.题干中表达的论点是为了说明一些手段或是用某些办法达到一个目的。

(二)做题关键
1.直接的指出论点或是论据错误;
2.说明措施无法实行或是不能达不到目的。

【例题1】科学家最新发现被命名为“郑氏晓廷龙”的小恐龙是始祖鸟的“亲戚”,与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亲缘关系非常近,通过分析始祖鸟的形态,并对似鸟恐龙和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

即始祖鸟是迅猛龙的祖先,而不是鸟类的祖先。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

A.恐爪龙类是一类与恐龙亲缘关系很近的鸟
B.恐爪龙类是一类与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
C.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成植食性恐龙,再演化成鸟类
D.始祖鸟标本被命名后,一直被认为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鸟类
【解析】:本题在题目中设置了陷阱,问的是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

快速阅读后可以发现其实题干就是说明了一个观点,即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

A选项否定了这一观点,削弱了推测;B选项与题干要说明的意思相同,加强了题干推测;C选项肯定了兽爪类恐龙最后演化成鸟类,削弱了推测;D选项对始祖鸟的认识也与题干推测矛盾。

因此答案为B。

【点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阅读完问题后在开始做题,对于此类“最不能质疑”的题目,要求排除削弱的选项,一般正确的答案都是加强项。

二、常考的四种论证方式
第一种:归纳论证
(一)题干的特点
题干是基于选取一些样本或是对某一部分来进行调查、研究、问卷或实验,最终得出针对整体的结论。

(二)做题关键
1.说明题干中选取的一些样本或某一部分不具有代表性,十分的特别,不能表示全部;
2.说明还有其他可以影响整体的事情,并且这个事情与整体有关。

【例题2】一位博士生导师说:现在的博士生论文,语句越来越难读懂,本届学生交给我的博士生论文都写得很差,句子不通,还有不少错别字。

下列哪一个选项最能削弱这位大学博导的论证?
A.上述论证没有证明博士生导师能够判断博士生的写作水平
B.这位博导的学生水平是否能够代表所有博士生的水平尚需得到证实
C.上文的论证并没有排除这位博士生导师不是一个好老师的可能性
D.在上文论述中没有提供反面的论点
【解析】:快速阅读后发现,本题中导师通过自己学生表示了全部学生,根据我们介绍的做题方法,其实只要说明他的学生不具有代表性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下面观察选项,B 选项正好说明了这位博导的学生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博士生,即题干论证是“以偏概全”,从而削弱了这位博导的结论。

A选项“没有证明能判断”并不代表“不能判断”,削弱程度有限;C选项的“好老师”和D选项的“反面的论点”与博士生的论文水平无关。

因此答案为B。

【点拨】:这类题型的做题思路基本固定,只要说明样本不能代表整体,也就是以偏概全,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