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疗法之镜像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2)运动想象筛选试验(MIST)
让受试者想 象迈步运动
比较
让受试者在同 样时间内进行 实际上台阶运 动
对非瘫痪侧下肢进 行试验,想象运动 在实际运动前进行
①记录上台阶的系数 ②记录每一次上台阶的时间
1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动想象疗法的适应证
患者应具备一定的 想象能力,运动想 象问卷(KVIQ)积
分>25分
依从性好
①评定想象后的清晰度(视觉评分) ②感受到的运动程度(运动觉评分)对自己诱导的运动想
象能力进行评分(分为 5级,1分为低想象力,5分为 高想象力)。
11
运动姿势包括: 头部运动(屈曲一伸展)、肩部运动(上抬)、躯干运 动(屈曲)、上肢运动(肩关节屈曲、肘屈曲一伸展、 对指)、下肢运动(膝伸展、髋外展、髋内旋、足拍 打地面)
20世纪30年代,学者就发现想象做某一种动作可以 提高简单运动的功能水平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运动想象技术开始逐渐 应用于功能训练,由原来体育心理学领域扩展到康 复医学领域,尤其对因各种原因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者,确有临床疗效
4
运动想象疗法的作用
“运动想象”和身体训练相结合具有改善肌力、耐 力和活动的精确性,促进运动的或新技巧的学习, 改善生活能力
17
让患者移至安静的房间听10min“运动 想象”指导语录音带(头两次治疗可有 人陪伴)
患者闭目仰卧于床上,用 2~ 3min进行全身放松
用5~7min提示患者进行间断的“ 运动想象”
最后2min让患者把注意力重新集 中于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
18
运动想象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有3种方式:听录音指令、 自我调节及观察后练习
有利于提高患者手、踝、坐一站、日常生活活动能 力(ADL)和功能性任务再学习(家务、做饭、购物等) 等能力
镜像疗法的基本原理

镜像疗法的基本原理
镜像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镜子的反射效应来帮助人们发现
自己的问题,并逐渐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心理疗法。
它的基本
原理是通过观察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反映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为
模式,从而调整自我认知和情感状态,促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改变。
镜像疗法的核心是自我观察。
在自我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
以了解到自己的外在形象,还可以通过对自己表情、姿态、动作等微
小细节的观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比如,一个人在
镜子前看到自己双手紧握、眉头紧皱,可能就意识到自己很紧张,需
要采取一些放松的行为来缓解压力。
镜像疗法还可以帮助人们逐渐调整自己的自我认知。
通过不断观察、反思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特点、长处和不足,从而减少自我批评和否定,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镜像疗法的实践,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也可以逐
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感状态,从而达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目的。
比如,一个人发现自己经常面带愁容,就可以通过反复观察自己在镜
子里的表情,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态,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
质量。
总的来说,镜像疗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心理疗法。
通过观察自
己在镜子里的形象,并逐渐改变自己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状态,人们可
以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如果你感觉自己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可以试试镜像疗法,或者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
《2024年镜像疗法与虚拟现实技术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范文

《镜像疗法与虚拟现实技术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平衡功能的丧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在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功能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镜像疗法与虚拟现实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技术对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二、镜像疗法1. 定义与原理镜像疗法是一种基于神经可塑性的康复治疗方法。
它通过刺激患侧肢体,使其在视觉、触觉和运动等方面与健侧肢体产生联系,从而促进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
2. 实施方法在实施镜像疗法时,治疗师首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然后,通过特定的训练任务,如镜像手部运动、镜像腿部运动等,帮助患者建立患侧与健侧之间的联系。
此外,治疗师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训练难度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对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镜像疗法可以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通过促进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身体的重心偏移,提高患者在站立和行走时的稳定性。
同时,镜像疗法还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康复治疗。
三、虚拟现实技术1. 定义与原理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三维虚拟环境。
通过头戴式显示器、手柄等设备,患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各种虚拟场景中的活动。
在康复治疗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各种日常活动场景,帮助患者进行平衡、协调、反应等方面的训练。
2. 实施方法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康复治疗时,治疗师会先为患者设置一个适合其身体状况和需求的治疗方案。
然后,通过头戴式显示器等设备,将患者引入到一个三维虚拟环境中。
在虚拟环境中,患者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如行走、拾取物品等。
通过不断练习和挑战,患者的平衡功能会得到提高。
3. 对平衡功能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高度仿真的训练环境,使患者在模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训练。
镜像反馈治疗

镜像治疗(mirror therapy),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VF)或平面镜疗法,最早由 Ramachandran等于1995年提出,用于康复医学实践及神经科学研究.最初用于治疗截肢后的幻 肢痛与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现在多用于单侧肢体受累的患者。
在镜像治疗中,患者看到完好侧肢体运动的镜像,就可以激活相应皮层的镜像神经元, 脑电图证明,其放电形式与实际执行动作时的脑区电活动一致,因此有助于恢复受累侧肢体 的运动功能。正是由于视觉反馈可以影响中枢感觉、运动区的皮质电活动,同时中枢又是具 有部分可塑性,因此,通过视觉反馈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也就有了可行性。
使得在感觉反馈与运动活动之间的无痛联系重新建立。 Moseley 2004年做的一项临床随机研究得出了结论:包括镜子治疗的运动想象方案可以有效地减
轻CRPS的疼痛和改善功能限制。 Rosen and Lundborg, 2005应用镜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疼痛 Gruenert-Pluess et al., 2008年将镜子治疗应用于外科手术后治疗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Brunnstrom stages for the hand and upper 上 extremity and the FIM self-care score improved more in the mirror group than in the 肢 功 control group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by 0.83, 0.89, and 4.10, respectively; all 能 P<.01) and at the 6-month follow-up (by 0.16, 0.43, and 2.34, respectively; all P<.05).
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摘要:中风的特点是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很高。
据报告约85%的中风患者都具有上肢功能障碍。
中风病人的功能障碍包括上肢、手和手指的行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下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给病人、他们的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临床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不理想。
特别是上肢和手臂的康复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康复研究的深入,研发了一些新的康复技术,这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动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
本文概述了功能性残疾上肢和下肢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中风是由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脑损伤引起的神经疾病,一般分为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和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前者主要是脑梗塞所致,后者多由颅内出血引起。
中风是世界上第二大致人死亡的常见病,这也是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中风患者的生存率明显的提高。
但是大多数病人都会存在轻微或严重的后遗症。
在积极治疗后有80%的病人仍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
将近三分之一的中风患者在六个月康复后仍有严重的上肢功能障碍,其中大多数表现为局部瘫痪、抽搐、协调不良、肩关节半脱位。
这严重影响了病人日常活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额外负担。
因此,促进中风病人的功能康复已成为临床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总结中风患者上下肢体功能障碍的一般康复治疗,并为临床康复护理和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1运动想象疗法(MIT)MIT是指一个由心理医生指导的患者大脑中犹如电影场景的精神模拟。
但是事实上没有明显的体育活动。
根据诱导想象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视觉运动的想象。
当病人想象自己代表第三视角时,观察自己或他人完成某一目标动作。
另一种动作是想象病人从第一视角表达自己,从而执行指定的身体动作。
这两种动作都是由不同的神经系统驱动所引起的。
相关研究人员指出,视觉运动主要是激活枕骨区域和顶上小叶的活动,而动态运动则更多地与运动相关结构产生更多的活动相关。
镜像治疗

镜像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神经元,它们不仅在个体执 行特定动作时兴奋,在观察其他同类个体执行相同或 相似动作时也兴奋。分布于不同脑区的所有镜像神经 元构成了——镜像神经元系统 镜像神经元系统提供了一种能很好地统一动作感知与 动作执行的“动作观察——执行匹配机制”。有研究表 明,这种“观察——执行匹配机制”在“动作理解”、 “动作模仿”、“运动想象”及“运动学习”等重要 的神经生理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上述过程正是神 经康复中“动作观察疗法”、“运动想象疗法”、 “镜像疗法”、“虚拟现实疗法”和“脑机接口技术” 等的重要理论基础。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镜像治疗
康复治疗师 杨建华
1.镜像治疗介绍 2.镜像治疗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3.镜像神经元的作用 4.镜像治疗的应用范围 5.镜像治疗的作用机制 6.镜像治疗的设备 7.镜像治疗的应用方法 8.镜像治疗的视频 9.镜像治疗的注意事项
镜像治疗(mirror therapy)又称平面镜疗法,或 者镜像视觉反馈(mirror visual feedback MVF) 镜像治疗最早于1995年由Ramachandran和 Rogers-Ramachandran提出,起初用于治疗截肢手 术后的幻肢痛。治疗时患者将双上肢均放入“镜 箱”中,活动健侧上肢,使患者在镜中看到健侧上 肢的影像,利用视错觉“欺骗”大脑是患侧上肢在 活动,并通过视觉想象使得患者感觉到其患肢在与 健肢进行相同的动作。Altschuler等将镜像治疗用 于治疗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障碍,取得良好效果。
1.解释说明 2.健侧、患侧情景相同 3.镜前无干扰(他人、自己) 4.随时提醒 5.光线充足 6.安全问题
镜像疗法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镜像神经元· 的功能
6.其他功能
→镜像神经元系统还在语言理解、 语言进化、 交流和社会认知 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闭症——碎镜之困
自闭症患者缺失的功能,基本上就是镜像神经元的“职责范围”。
该系统的神经回路一旦出现故障, 自闭症患者就表现出最显著特征 →缺乏社交能力,缺乏感情、
沉默寡言、不善模仿等等
缓解的中枢性疼痛→习得性疼痛.
错配
2.大脑向肢体发出的动作指令
肢体得到的视觉反馈、本体觉
相符合
视觉反馈
幻肢的动作指令
错配纠正
患者对幻肢的控制重新 回到意识水平,疼痛消除
镜像疗法的应用
二.脑损伤(脑卒中偏瘫等)
1.脑卒中初期,白质水肿、皮质信号转导暂时受阻 →大脑动作指令与肢体执行动作反馈联系丧失 →水肿消失后,肢体运动仍不能康复 →习得性瘫痪
镜像神经元的康复意义
1.动作观察疗法→通过观察来学习动作; 2.运动想象疗法→借助想象来改善运动能力; 3.镜像疗法→综合了观察、 想象和模仿进程; 4.虚拟现实疗法→在虚拟情境中进行动作的观察、 想象、
模仿和学习; 5.脑-机接口技术→利用运动想象等生理过程中产生的神经生
理学信号(如脑电波)来进行运动功能重建。
减轻疼痛的镜像治疗
1.健侧肢体执行运动(运动观察)或被触碰 2.患侧肢体放置在舒适的位置 3.想象镜中的患侧运动或被触碰无疼痛的假象 4.较高的治疗频率(至少2次/天,每次15min)
家庭训练计划பைடு நூலகம்
1.每天在家训练,20min/次 2.制订个体化时间表 3.实践的指导和每周的监测 4.注意不良反应 5.想象训练→作为镜像之类的补充,保持大脑的结构
镜像疗法的操作
镜像疗法的概念

镜像疗法的概念镜像疗法是一种心理疗法,通过将自己的内在世界投射到外在镜像对象上,来寻找并认识自己的内在冲突、需求和感受。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并改善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
镜像疗法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他认为个体在初期阶段会形成对外界的投射图像,即在心理上形成反映自我形象的外界镜像。
这个外界镜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映像,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人物和环境。
根据鲍尔比的理论,我们在童年时期会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自我形象,并将这种关系模式引入到其他人和环境中。
镜像疗法关注的重点是个体对自己形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在与他人互动中所表现出的自我认同。
通过观察和分析与外界镜像的互动,人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并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扰。
镜像疗法通过自我投射,将内在世界呈现在外部镜像对象上,帮助个体观察和感知自己的情绪、需求和冲突。
在镜像疗法中,临床医师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镜像技术来帮助个体观察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双人镜像”,即临床医师扮演镜像对象的角色,与个体进行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医师的姿态、表情、言辞等来认识自己的内在感受和情绪反应。
个体和临床医师在互动中形成的对话,有助于个体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
镜像疗法的目的是使个体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情感。
它可以帮助个体改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并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通过镜像疗法,个体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疗法还可以促进个体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改善人际关系的质量。
镜像疗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自我认同不明确或自信心不足的人。
它可以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如社交焦虑、身体形象困扰、人际冲突等。
此外,镜像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训练各类心理专业人员,帮助他们提高对患者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3/2015 6/13/2015
20
如何判断想想过程是有效的
• 运动想象和运动实际执行时心率和呼吸频率都是增加的, 且正常情况下运动完成时间也十分接近。因此,在临床实 践中还可通过两种途径初步判断运动想象疗法是否适用: ①自主调节的改变情况。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想象治疗时 心率或呼吸频率的增加程度进行简单评估:②心理测时法。 通过想象动作和实际身体动作完成时间的差值评估,但此 法存在较多局限和争议。
6/13/2015 6/13/2015
9
•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往往是康复治疗的重 点,患者常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这与 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和伸肌功能强弱有关,偏瘫中有 部分患者即使患侧上肢潜在的功能完全丧失,治疗 师也应在训练健侧手代偿能力的基础上,训练躯干 及上肢的双侧活动。其目的是让患者在初期建立患 肢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的意识,无论何时都要将患 肢放在自己的前面,而不是忽略在身边,不予顾及。 防止运动模式异常和患肢损伤。针对有潜在功能的 训练,应重点考虑丰富多彩的运动模式与多种选择 性活动的组合。
6/13/2015 6/13/2015
19
影响因素
精确性 及时性 顶叶具有产生和保留运动模式的功能,顶叶损伤的患者 实施运动想象疗法的精确性会受到影响;干扰初级运动皮 质(the primary motor cortex)的功能会延长运动想象的 反应时间;顶叶或额叶损害也会影响运动想象的精确性和 及时性。脑卒中后患者仍具备一定的运动想象能力,但精 确性和及时性都受到了影响,即混乱运动想象(chaotic motor imagery),表现为不能够进行精确的运动想象。或 者可以进行精确的运动想象而不能在时间上配合。
52
6/13/2015 6/13/2015
13
• 运动想象疗法治疗时间应短于物理疗法一般12~15min为 宜。 • 一般操作是在每次功能训练后。让患者移至安静的房间听 10min“运动想象”指导语录音带(头两次治疗可有人陪 伴)。患者闭目仰卧于床上,用2—3min进行全身放松。指 导患者想象其躺在一个温暖、放松的地方,让其先使脚部 肌肉交替紧张、放松,随后是双腿、双上肢和手。 • 接着用5—7min提示患者进行间断的“运动想象”,想象 的内容应集中于某项或某几项活动,以改善某种功能,同 时强调患者利用全部的感觉。最后2min让患者把注意力重 新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告诉患者回到了房间, 让其体会身体的感觉,然后让其注意听周围的声音,最后 解说者从10倒数至1,在数到1时让患者睁开眼。想象内容 主要包括: 如肩外展、内收、伸肘、曲肘伸指和伸腕动作, 日常生活中上肢常见活动,如想象用偏瘫手去取桌上的杯 子,用手拿梳子梳头,用筷子夹食物送至嘴边等,每个动 作想
38
6/13/2015 6/13/2015
39
6/13/2015 6/13/2015
40
6/13/2015 6/13/2015
41
6/13/2015 6/13/2015
42
6/13/2015 6/13/2015
43
6/13/2015 6/13/2015
44
6/13/2015 6/13/2015
45
6/13/2015 6/13/2015
46
6/13/2015 6/13/2015
47
6/13/2015 6/13/2015
48
6/13/2015 6/13/2015
49
6/13/2015 6/13/2015
50
6/13/2015 6/13/2015
51
谢谢!
6/13/2015
6/13/2015
6/13/2015 6/13/2015
6
原理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psychoneuromuscular theory, PM 理论)。PM理论是基于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已储 存了进行运动的运动计划或“流程图”(schema) 这一概念,假定在实际活动时所涉及的运动“流 程图”,在“运动想象”过程中可被强化和完善, 因为想象涉及与实际运动同样的运动“流程图”。 想象通过改善运动技巧形成过程中的协调模式, 并给予肌肉额外的技能练习机会而有助于学会或 完成运动。脑损伤患者尽管存在身体功能障碍, 但运动“流程图”可能仍保存完整或部分存在。
6/13/2015 6/13/2015
8
对于完全瘫痪的患者,通过运动想象,可促使 受损运动传导通路的修复或重建,这也支持中枢 神经损伤后有部分休眠状态的突触能苏醒并起到 代偿作用,其阈值随频繁的使用而降低的理论。 较之被动活动肢体,运动想象可能更符合正由大 脑到肢体的兴奋传导模式,从而更能有效地促进 正常运动反射弧的形成。
Imagery,MI)是指在没有实际肌肉 活动的情况下,在脑海中重演一些 感受过的动作和行为,从而提高运 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这种方法 是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运动心理 学工作者通常采用的一种训练方法。
临床应用 自 2000 年后,运
动想象用于脑卒中患者,显示了独 特的疗效,其能充分发挥患者在疾 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可在 脑卒中的任何阶段使用,已逐渐被 医务工作者熟悉并应用到临床实践 中。
脑卒中康复的新方向— —运动想象疗法
6/13/2015 6/13/2015
1
6/13/2015 6/13/2015
2
6/13/2015 6/13/2015
3
6/13/2015 6/13/2015
4
6/13/2015 6/13/2015
5
运动想象疗法的定义和应用
定义 运动想象(Movement
6/13/2015 6/13/2015
11
间联系加强须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完成。 想象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被训练者的肢 体运动功能。脑卒中偏瘫肢体在运动时也总是先有 运动意念,然后才有肌肉收缩和肢体运动,康复治 疗的作用之一是重建这一从大脑至肌群的正常运动 模式,运动想象疗法则能有效地强化这一正常运动 传导通路。强化运动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 者大脑中环路重组并提高突触训练效率,因此偏瘫 患者一旦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就必须反复训练, 强化维持这种模式。
6/13/2015 6/13/2015
21
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步骤
6/13/2015 6/13/2015
22
6/13/2015 6/13/2015
23
6/13/2015 6/13/2015
24
6/13/2015 6/13/2015
25
6/13/2015 6/13/2015
26
6/13/2015 6/13/2015
27
6/13/2015 6/13/2015
28
KVIQ
① 颈前屈或后伸 ② 耸肩 ③ 肩前屈 ④ 肘屈 ⑤ 拇指与手指对指 ⑥ 躯干前屈 ⑦ 髋外展 ⑧ 足拍地 ⑨ 足外旋
6/13/2015 6/13/2015
29
6/13/2015 6/13/2015
30
6/13/2015 6/13/2015
6/13/2015 6/13/2015
16
运动想象疗法的缺点
临床应用时可能因患者急于求成出现焦虑, 导致痉挛加重,可能因错误想象导致错误 运动,也可能因想象能力差异出现不同的 运动表现力。另外,运动想象还存在想象 的属性、想象的观点、运动的种类等尚需 解决的问题。
6/13/2015 6/13/2015
6/13/2015 6/13/2015
14
象 2 ~3 遍,在上述任务中,强调患者注意力集中于自 身,调动全部感觉,每日 1 次,每次约 15 分钟,治 疗 6 周。在患者进行运动想象期间,治疗师要密切监 测。
6/13/2015 6/13/2015
15
运动想象疗法的优点
1.不需要特殊设备、特殊场地, 2.不依赖于患者的残存功能, 3.投入成本少、实践机会多, 4.简单易学,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的优点, 5.适用于脑卒中的任何阶段。
31
6/13/2015 6/13/2015
32
6/13/2015 6/13/2015
33
6/13/2015 6/13/2015
34
6/13/2015 6/13/2015
35
6/13/2015 6/13/2015
36
6/13/2015 6/13/2015
3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2015 6/13/2015
6/13/2015 6/13/2015
10
运动想象疗法是一种将运动情景在大脑中演练 而不伴有实际运动的方法,它是一种利用感觉和知 觉的复杂的认知操作过程,能够重新激活工作记忆 中的特定运动行为。 研究显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 患者的运动功能和 ADL 能力。这提示脑损伤患者尽 管 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但运动“流程图”可能保存 完整或部分存在,通过运动想象可能活化损伤的运 动神经网络。能够改善运动技巧形成过程中的协调 模式,并给予肌肉额外的技能练习机会,脑卒中后 早期进行强化运动可更有效并更快地提高运动能力, 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中枢神经系统损 伤后功能恢复的基础,神经环路的再生重组及突触
17
分类
A以第三人称想象:作为一名观察者,想想别人在运动, 只能进行视觉想象。 B以第一人称想象:想想自己在运动,可以进行视觉和运 动想象。 视觉想象 : 适合进行闭链运动。
运动想象适合进行开链运动,精细运动。
6/13/2015 6/13/2015
18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运动想象能力的常用评估工具有三种,即 运动想象问卷(MIQ)、 运动想象清晰度问卷(VMIQ) 运动觉一视觉想象问卷(KVIQ) 运动想象控制能力量表 是一种常用的替代评估方法。 在实际应用时,还要求患者能听懂指导语,故有学者提出 治疗时应除外明显的智力障碍、感觉性失语及不能进行运 动想象(MIQ评定积分<25分)的患者,也应排除混乱运动想 象者,并尝试排除依从性较差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