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三 温度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物质各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2、知道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3、知道什么是熔点和什么是凝固点。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5、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解读目标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规律。
难点:正确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规律。
学法指导定向自学定向自学定向自学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性质制成的,摄氏温度中,将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_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
(2)使用时应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方可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__________,视线必须与温度计的___________相平。
知识准备一、物态变化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2、我们把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
3、一般情况下,当变化时,物质会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二、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熔化。
熔化时要热量。
2、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凝固。
凝固时要热量。
阅读课本上53---55页,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该实验在课堂上完成,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并思考:(1)实验中温度计的作用是:(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3)实验中把试管放在烧杯中加热的原因是:实验结论(实验后填写)海波(晶体)在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
石蜡(非晶体)在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
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如、、等。
2、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如、、、等。
3、晶体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固定的熔化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液态和固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学案导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3第一段,回答:1.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熔化,从_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凝固。
2.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海波蜡1.请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图线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对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海波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蜡烛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3.固体熔化的条件是:① ②练习:1.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______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 状态,CD段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48℃表示该晶体的______。
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用了 min的时间.阅读《熔点和凝固点》,回答: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_____,这类固体我们称为____,如_____、____等等。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的_______,这类固体我们称为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非晶体(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4.查表说出下列物质的熔点:钨,金,水银,冰。
5.如图所示是某固体发生物态变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像回答在下列问题:由图像可知该固态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此图像为该物质的______图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掌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知道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实验现象,组织教学【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多媒体课件,海波,石蜡,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铁架台,火柴,秒表【教学过程】【播放课件】: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40℃之间发生物态变化,把它掺在水泥中,制成墙壁和地板,可以使房间“冬暖夏凉”。
例如北京奥运会著名场馆水立北京水立方方,你想知道这种新型材料调节温度的奥秘吗?2(设计意图:以高新科技材料应用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物态变化【引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自然界里的水都有哪些存在形式呢?分别是什么状态?它们之间能否转化呢?生1:水、雨、雾、露水---液态冰、冰雹、雪、霜---固态水蒸气--------气态生2:冬天,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到了春天冰融化成水。
生3:扫地时,我们往地面撒一水,一会儿,水就不见了,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形成云,又会形成雨降落下来,或形成雪飘落下来生4:……(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从生活走进物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概念。
)【播放视频】:燃烧的蜡烛、钢铁熔化和固态氮燃烧的蜡烛 钢铁熔化 固态氮【师生总结】: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
【流程设计】1、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举例巩固。
2、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活动二)[提出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曲线。
分析不同线段物理意义。
教师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晶体、非晶体、熔点的概念;常见的晶体、非晶体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回答:哪种晶体熔点最高?是多少?哪种最低?是多少?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活动三)[交流与合作](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列表对比。
(2)晶体熔化的条件有哪些?(3)你的实验结果如有偏差,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3、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活动四)[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冰和松香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指导学生与熔化过程类比,思考讨论作图推理出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异同点;晶体凝固的条件。
4、熔化凝固的应用【化解重难点】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净的碎冰,不用酒精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
【典型例题】〖例1〗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导致温度普遍上升, 即全球变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一、课前预习学案1、什么是溶化?什么是凝固?2、你能各举一个溶化和凝固的例子吗?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什么地方?4、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二、合作探究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2.3 熔化和凝固举例巩固(1)师介绍长江源头是谷拉丹冬雪山的冰雪熔化形成的等事例(2)学生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投影:活动二[提出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39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得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进程培育观看能力.2.通过探讨固体熔化时温度转变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转变的条件.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3.通过探讨活动,培育学生熟悉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切,产生乐于探讨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育学生擅长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教学重点通过观看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进程培育观看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看,分析归纳,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转变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方式观观点、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什么缘故吗?咱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转变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伙儿回答地专门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转变,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转变.一般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一般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进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进程叫做熔化(melting).[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进程[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进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生丁]水结成冰是凝固进程.[师]咱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转变规律.1.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进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进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探讨]固体熔化时温度的转变规律[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进程中,温度的转变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仍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生丁]熔化进程中必然要加热,因此物质必然要吸收热量[生戊]熔化进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仍是不变?[师]此刻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如何转变的问题,大伙儿彼此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讨实验来解决.先制订打算和方案.[方案一]播放动画:海波的熔化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注意观看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转变,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注意观看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转变.当温度达到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专门好,且可行.咱们可依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咱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利用方式.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忙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窗们依照海波和石蜡加热进程中温度随时刻转变的情形,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进程有什么特点?从中能够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进程中尽管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维持48℃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慢慢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进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生丙]从咱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以为那个现象说明,海波在必然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进程中吸收热量,温度维持不变.[生丁]咱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以为那个现象说明,石蜡没有必然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进程中吸收热量.[师]同窗们回答地专门好,实验观看很认真,每组同窗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猛烈.我很快乐,看来大伙儿对学物理很感爱好.此刻咱们打开讲义,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刻,请自己写上,依照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滑腻曲线连接,便取得熔化时温度随时刻转变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窗们依照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时期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时期的温度都在上升.[师]此刻咱们回忆实验进程,有无可能在什么地址发生错误?彼此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依照充分吗?实验结果靠得住吗?并与同窗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若是不同,如何说明?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彼此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咱们还能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进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维持不变,这种固体有确信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进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师]晶体除熔化时有必然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必然温度,那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必然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必然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生甲]晶体的熔点一样是不同的明白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师]那你们想一想:“什么缘故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太低.[想一想议议][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生乙]B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数变成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生丁]CD段为液态,温度升高[生戊]EF段为液态,温度下降[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数变成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刻下降.[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这时不能利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师]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进程和温度转变,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不管温度是不是改变都需要加热.[生乙]在凝固进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生丙]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进程中要吸热[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进程中要放热.[师]北方的冬季,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可不能太低,菜可不能冻坏.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二、小结本节课咱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转变规律的探讨.咱们明白了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三、布置作业四、板书设计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必然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必然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2

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通过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学习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训练动手能力2.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海波、松香的熔化特点,知道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不变。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实验探究【自主学习】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 ,随着的变化,物质会在、、之间发生变化.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熔化时要 (吸热或放热)凝固: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时要 (吸热或放热)3.固体可分为和 ,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 ,这类固体熔化时要不断 ,但温度始终 .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熔化时只要 ,温度 .4.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 .【合作探究】一、探究固体(海波和松香)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实验所需器材: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适量的海波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
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直到海波全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5.分析论证: 如图所示,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标出记录的各个时刻的温度值,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数据点,得到海波的熔化图象。
(1)AB线段:表示物质处于体热温的阶段;BC线段:表示物质处于共存阶段,CD线段: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阶段。
(2)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松香熔化时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3.2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3.2熔化和凝固一、知识点概述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熔化和凝固这两个物质变化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1.熔化: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由固体态变为液体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在冷却的过程中由液体态变为固体态的过程。
3.熔点:物质从固体态转变为液体态的温度。
4.凝固点:物质从液体态转变为固体态的温度。
5.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实验材料•烧杯•具有较高熔点的固体物质(例如:蜡烛)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2.待固体物质完全熔化后,停止加热,观察物质的变化。
3.再次加热,待物质完全熔化后,停止加热,观察物质的变化。
4.将加热后的烧杯放到冷却器中,观察物质的变化。
实验现象解析1.在加热初期,固体物质逐渐变软,然后开始熔化,变成液体。
这是因为加热使固体内部分子热运动能量增加,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小,导致固体结构松散,从而熔化成液体。
2.在停止加热后,液体逐渐冷却。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开始凝固,从液体变为固体。
这是因为冷却使液体内部分子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导致液体结构重新排列成固体。
3.在继续冷却的过程中,固体物质逐渐变硬。
三、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际应用熔点和凝固点是物质的重要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1.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热力学熔化和凝固是热力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可以了解物质的热力学性质,例如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晶体结构等。
2.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冶金学在冶金学中,熔化和凝固是金属矿石加工和造型的关键过程。
通过控制金属矿石的熔点和凝固点,可以实现矿石的提炼和形成所需的各种形状。
3.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熔化和凝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巧克力的制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加热使巧克力融化,然后通过冷却使其凝固成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三温度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一、熔化和凝固一节主要内容导学1、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做物态变化。
2、知道下列基本概念的含义。
(1)熔化;(2)凝固;(3)晶体;(4)熔点;(5)非晶体;(6)凝固点。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4、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能列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事例,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二、熔化和凝固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
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_有关。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__。
(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______,要____热;它的相反过程叫______,要____热。
(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______。
同种物质的____和_____是相同的。
(4)海波、水晶、玻璃、蜂蜡、石英等物质中,___________是晶体,________是非晶体。
(5)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通过实验探究):熔化规律凝固规律不同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相同三、熔化和凝固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1、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通过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搞清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完成上面表格)。
能总结出下面给出的三条规律、掌握两项基本技能和一个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方法。
三条基本规律:(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吸热,二是温度达到熔点。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
两项基本技能:(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A、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如图甲):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注意事项:① 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② 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
③ 拿掉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 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灯,否则容易着火。
⑤ 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要迅速用事前备好的湿抹布盖灭。
B、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图乙):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
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如下图所示)。
一个基本方法: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将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填入表格后,画出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坐标原点表示开始计时时物体温度。
把表格中各个时刻对应的温度在坐标系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或者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特征阐述熔化或者凝固过程特点。
2、本节难点是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呈现出的物理意义。
以晶体、非晶体熔化曲线为例,说明一下图线展示出的物理意义(O为坐标原点)。
图线甲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其中:(1)OB段物质处于固态,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图线乙表示非晶体熔化过程:图线乙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四、熔化和凝固一节三维目标同步典型例题导学1、知识与技能目标类问题【例1】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则()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B、冰一定不会熔化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熔化D、冰将全部熔化[解析] 冰是晶体,它的熔化需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0℃,还要继续吸收热量。
0℃的冰不能从0℃的环境里吸收热量,不能熔化。
【答案】B【易错点处理办法】要分析各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变化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变化后又处于哪种状态。
其次,要注意有些物态变化需要具备的条件。
如,晶体的熔化:①需要温度达到熔点;②要继续吸收热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类问题【例2】某种晶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就此变化曲线试分析:(1)这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3)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易错点处理办法】本题能够了解图线上各段的物理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类问题【例3】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根据对本题的解答,请你针对如何解决物质熔化和凝固问题,给出合理化的意见。
(1)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2)纯金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3)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答案】(1)√(2)(3)√(4)√。
给出的科学意见是:(1)判断一个物体能否熔化,要先看这个物体是否达到熔点,若达到熔点,再看是否继续吸热,若继续吸收热量,物体就会熔化;不吸收热量就不熔化。
如物体处在高于熔点的环境,物体就熔化,直到继续升温。
(2)对于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在比测温物质凝固点小的温度环境下使用温度计是不可以的。
【解析】(1)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发热温度在2000℃左右,而钨丝的熔点是3410℃,所以用钨制成灯丝,不会熔化。
(2)纯金的熔点是1064℃,而铁的熔点是1300℃,显然钢水的温度在1300℃以上,而纯金的熔点小于1300℃,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会熔化。
(3)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40℃时,水银将会凝固成固态,这时,温度计就不能使用了。
(4)固态氢的熔点是-259℃,因此在-265℃时,氢气仍然是固态。
【易错点处理办法】本题要求对负数大小的比较要熟练;对熔化和凝固的条件要了如指掌;领会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熔化和凝固课节原创(含改编)题同步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是酒精温度计没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A、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低B、酒精的凝固点低于-88、3℃C、酒精的密度较水银小D、酒精对温度变化敏感3、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继续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冰不再熔化,因为冰不能从周围吸热C、因为冰熔化时,温度高于0℃,所以冰不再继续熔化D、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低于0℃,所以冰将继续熔化4、在北方寒冷冬天,往往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也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了一些不便,为了不便人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下面方法和原理不正确的是()A、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来降低冰的熔点,使其熔化B、洗涤沾满油污的盘子时,用温度较高的热水效果好C、化解冻柿子用热水效果比冷水效果好D、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来降低凝固点二、填空题5、炎热的夏天,动动的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坐垫,动动发现坐垫里面填充的不是棉花,而是一种液体,坐起来很舒服,并且动动在说明书上发现,坐垫的液体中有一种叫做冰沙的固体小颗粒,他用手一摸,果然有颗粒状的沙粒。
动动坐上去后发现坐垫明显的比普通坐垫要凉爽得多,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坐垫里的小颗粒不见了,于是动动把坐垫放在阴凉处不久发现冰沙又出现了很多,此过程中涉及了______和________的物态变化,并且冰沙在这里根据______原理,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6、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
7、小春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
当这种物质的温度达到36℃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42℃、45℃、48℃、48℃、48℃、51℃、54℃、57℃这种物质是:______体,这种物质是:________。
三、探究题8、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
下表是明明同学的记录:时间/min0246温度/℃0009现象较多的冰,少量的水少量的冰,较多的水冰完全融化,只有水全部是水分析上表可知:(1)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2)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答出两点: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地沟油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阿呆找到了家庭简易鉴别地沟油的方法。
他查找资料发现地沟油因反复使用,其中动物油含量高,凝固点为8℃ (油丧失流动性的最高温度叫做凝固点)。
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提出的问题:?(2)猜想与假设:不同食用油的凝固点不同。
(3)所用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地沟油、橄榄油、普通食用油,半导体制冷片(降温作用),温度传感器(能显示温度)。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等量的地沟油、橄榄油、普通食用油,用半导体制冷片进行降温,分别观察三种油的状态变化,分别记录三种油的。
(5)实验结论:地沟油在8℃即凝固,橄榄油凝固点-10℃以下,普通植物油凝固点也要0℃。
(6)实验推论:如果放入冰箱,在8℃ 左右凝固的即为地沟油。
提供资料:植物油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都在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时会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
(5)小崔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非晶体◆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节原创(含改编)题同步课时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 B3、 B4、 C二、填空题5、熔化;凝固;熔化吸热;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