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设计和开发
第四章催化剂的选择、设计和制备..

4.1 催化剂的选择分类 4.2 催化剂设计步骤 4.3 催化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催化剂的组分筛选、熟悉催 化剂设计的一般步骤。熟悉催化剂的制备过 程;
4.1 催化剂的选择分类
•4.1.2 催化剂研发的目的
不断改进现有催化剂的性能
利用现有廉价原料合成化工产品 为化工新产品和环境友好工艺的开发
镍/氧化铝-----重整催化剂—将甲烷或石脑油重整制合成气
Al2O3+铝酸钙水泥+石墨+水 成型16*16*6mm
预处理:120oC干燥、 1400oC焙烧,得载体
熔融浸渍硝酸镍10-20%
干燥、活化焙烧分解
熔融浸渍硝酸镍10-20% 干燥、活化焙烧分解 负载型镍催化剂
4.3.3 热熔融法
合成氨催化剂是采用热熔融法(melting)制成。将磁
分散性和均匀性较低
湿混法
固体磷酸催化剂(促进烯烃聚合、异构化、 水合、烯烃烷基化、醇类脱水)
100份 硅藻土 300份 正磷酸 石磨 30份
磷酸负载于 硅藻土
混合
烘 干
成型、焙烧
固体 磷酸
干混法
锌锰系脱硫催化剂(合成氨厂的原料气净化, 脱除其中含有的有机硫化物)
氧化镁
锌-锰-镁 脱硫催化剂
碳酸锌
二氧化锰
机混
350 oC分解 碳酸锌
焙 烧
喷球
焙烧
脱硫 催化剂
4.3.5 离子交换法
利用离子交换作为其主要制备工序的催化剂制备方
法
利用离子交换的手段把活性组分以阳离子的形式交
换吸附到载体上
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催化剂是一种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率的纯化合物或混合物。
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设计合成高效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选择性和经济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推动化学工业的进步。
一、催化剂的设计催化剂的性能取决于其结构和活性位点。
催化剂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1. 基底材料:催化剂的基底材料可以是金属氧化物、硅酸盐、氧化铝等,不同基底材料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2. 活性位点:活性位点是催化剂中最为活跃的部位,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活性位点的设计通常是通过表面改性、掺杂、复合等方法实现的。
3. 空间结构:催化剂的空间结构可以影响其催化反应机理和选择性。
催化剂的空间结构通常是通过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等方法实现的。
二、催化剂的合成催化剂的合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基底材料的制备:基底材料是催化剂的支撑物,其质量和性能对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基底材料的制备通常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方法实现的。
2. 活性位点的制备:活性位点是催化剂中最为活跃的部位,其制备方式对催化剂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活性位点的制备主要有离子交换、复合等方法。
3. 催化剂的载体设计和合成:催化剂的载体对活性位点的固定和催化剂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载体包括氧化铝、硅酸盐、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等。
4. 催化剂的修饰和表面改性:催化剂的修饰和表面改性可以改变其催化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氧化物分解、原位退火等。
5. 催化剂的测试和评价: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通常通过反应速率、产物分析等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价。
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TOF(反应速率常数)、Yield(收率)等。
三、催化剂的应用催化剂的应用涵盖了化学、环境、能源、材料等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示例:1. 化学领域:酶催化、有机合成、催化剂合成等。
2. 环境领域:汽车尾气净化、废水处理、垃圾焚烧、大气污染治理等。
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

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可以显著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和能量消耗。
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催化研究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和精密制备催化剂,提高其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在确定催化反应机理时,需要深入了解反应种类、反应条件和参与反应的物质。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可以确定反应的活性中心和催化反应的步骤,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依据。
选择合适的活性位点和晶体结构是催化剂设计的关键。
活性位点是指催化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原子或分子,需要具备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晶体结构是活性位点的载体,能够提供合适的结构环境和电子状态,以增强活性位点的催化性能。
因此,设计合适的晶体结构和活性位点是提高催化剂性能的重要一环。
调控催化剂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通过调控孔径、孔道结构和分布,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扩散性能和固体-液体相互作用能力,增强反应物的吸附和反应速率。
同时,通过调控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如酸碱性、电子状态等,可以调节反应中间体的生成和转化,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催化剂的制备主要包括:催化剂前体的选择,制备方法的选择和催化剂的后处理。
催化剂前体的选择需要考虑反应需要和催化剂的稳定性。
常见的催化剂前体包括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等。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前体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制备方法的选择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和反应需要。
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沉积-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
制备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催化剂的形貌和晶体结构,以及反应条件的要求。
催化剂的后处理是为了去除催化剂中的杂质和控制其表面性质。
常用的后处理方法包括焙烧、酸洗、还原等。
后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时间和处理条件,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总之,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是催化研究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合理设计和精密制备催化剂,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反应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筛选合适的活性位点和晶体结构,以及调控催化剂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
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从而使反应更加高效和经济。
因此,正确的催化剂的选择和设计,对于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阐述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的方法和技术。
一、催化剂的分类和应用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学、石油、煤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
按照性质分类,催化剂主要可分为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和氧化还原催化剂。
按照形态分为固定床催化剂、流态化催化剂和替代性催化剂等。
酸性催化剂一般用于裂解、酯交换、酰基化等有机合成反应中。
碱性催化剂则主要用于酯化、酰胺化、烷基化等反应,而氧化还原催化剂则适用于氧化、还原、脱氢、羰基化等反应。
固定床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例如,用于合成苯乙烯的催化剂是以氯化铝为主,将其催化合成苯乙烯。
对于氧化剂来说,固定床催化剂也应用得很多。
以铵金属盐为主,用于制备硝酸和氰化物等化合物。
二、催化剂的设计原则催化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
催化剂设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选择适当的活性成分活性组分是催化剂的核心,应该根据反应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活性成分。
常见的活性成分包括钯、铂、铜、镍、铁、钼等,其中钯和铂是常见的氧化还原催化剂的活性成分,铜则是一种催化裂化反应的优良催化剂。
2.确定适当的载体材料催化剂的载体材料主要是支持活性组分在反应条件下保持稳定性。
选取的载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机械强度和尺寸适应性等性质。
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活性炭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等。
3.优化催化剂结构催化剂的结构对其催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化催化剂结构可通过改变催化剂的形貌、晶体结构和孔道大小来实现。
例如,在合成铂催化剂时,通过改变碳^ 模板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制备具有不同孔径和形状的铂纳米催化剂。
三、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对催化剂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

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一、引言催化剂是化学反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物质,能够有效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
二、催化剂的设计原则1. 结构优化在催化剂的设计中,结构优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通过精确调控催化剂的纳米结构、晶体结构、孔道结构等,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表面积、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影响催化剂的表面原子结构和电子状态。
2. 表面改性表面改性是另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
通过调节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点和酸碱性,可以提高其催化性能。
例如,通过负载合适的助剂或改性剂,可以增加催化剂的表面酸碱位点,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三、催化剂的开发方法1. 高通量筛选法高通量筛选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催化剂开发方法。
通过将大量的候选催化剂材料合成成样品库,并利用高通量实验技术进行高效筛选,可以大大加快催化剂的开发速度。
此外,还可以结合计算模拟方法,进一步优化候选催化剂的性能。
2. 基于理论的设计基于理论的设计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开发方法。
通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力学、量子化学等计算方法,可以模拟和预测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
基于理论的设计可以为实验提供重要的指导,减少试错成本,提高催化剂开发的效率。
四、高效催化剂的应用高效催化剂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能源领域,高效催化剂可以在石油化工过程中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环境保护领域,高效催化剂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和废气净化,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
此外,高效催化剂还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五、挑战和展望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仍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如何设计和合成具有特殊形貌和结构的催化剂材料仍是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催化反应机理和活性位点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未来的研究应该集中于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催化剂设计和开发的进一步突破。
新型材料的应用——催化剂的设计和发展

新型材料的应用——催化剂的设计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型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催化剂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对其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型材料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其设计、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催化剂的定义和作用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
它可以在反应中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提高反应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
在现代化工和化学生产中,催化剂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工业原料,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牵涉到化学、能源、制药等很多领域。
二、传统催化剂的问题在传统化学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催化活性低,反应条件苛刻,催化剂稳定性差等。
这些问题造成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成本高昂,同时污染环境,影响健康。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稳定和环保的催化剂成为了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三、新型材料在催化剂中的应用随着研究深入,科学家们开始寻求新型材料在催化剂中的应用。
这些新型材料包括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纤维素和生物大分子等。
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催化剂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实现更高效率、更环保和更经济的工业生产。
1.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一种小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由于其大比表面积和量子效应等特性,纳米材料可以有效地催化反应。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可以作为氢化催化剂,在有机反应中催化碳氢键裂解,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种多孔的晶体材料,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组成。
这种材料具有高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例如分离、催化和传感等领域。
例如,MOFs材料可以通过控制孔径和表面性质等方面进行调控,用于工业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和去污等领域。
3.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多糖分子。
由于其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纤维素可以作为低成本、高效和环保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氧化和加氢反应等领域。
催化剂设计与制备

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催化剂是用于化学反应中加速反应速率的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催化、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设计和制备催化剂是催化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需要掌握多种化学、物理、工程学科知识。
本文将介绍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过程,包括催化剂的设计原则、制备方法以及表征技术等方面。
催化剂设计原则催化剂的设计是催化剂制备的第一步,也是其关键步骤。
催化剂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催化反应类型:催化剂的设计应基于催化反应类型,包括氧化反应、加氢反应、还原反应、环化反应等。
对于不同的催化反应,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成分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 调整催化中心:催化剂的活性主要体现在其催化中心上,因此在设计催化剂时应考虑催化中心的活性、稳定性、尺寸和柔软性等特性,以实现最佳的催化效果。
3. 选择载体:催化剂的载体可以提供催化中心的支撑和稳定,对催化反应的速率、选择性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载体包括氧化铝、硅胶、分子筛、碳等。
4. 优化组成比例:催化剂的成分也对其催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常用的催化剂材料包括氧化物、金属、纳米材料等,其组成比例的优化需要在实验中进行探索。
催化剂制备方法目前,常见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
不同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催化剂类型和催化反应类型。
1. 物理法制备:物理法制备催化剂主要是通过物理吸着、共沉淀、物理蒸发等方法将催化材料与载体结合。
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制备纳米材料类催化剂。
2. 化学法制备:化学法制备催化剂主要包括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热分解法等。
该制备方法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和适应性,常用于制备复杂催化剂。
3. 生物法制备:生物法制备催化剂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多肽酶、氧化酶等生物体催化剂原理,并以生物体的基因表达来获得新型酶。
该制备方法成本较高,但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催化效率,在药物制备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催化剂表征技术催化剂表征是为改良催化剂性能、提高催化效率提供先决条件。
新型高效催化剂材料的设计与开发

新型高效催化剂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催化剂是一种能够促进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对于许多工业和环境应用来说,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反应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新型高效催化剂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此,设计与开发这些催化剂材料成为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用的材料用于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即贵金属。
贵金属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汽车尾气处理、化工催化反应等领域。
然而,贵金属催化剂存在着产量有限、成本高昂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求替代贵金属的非贵金属催化剂。
一种备受关注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基于过渡金属氮碳化物(MXene)的材料。
MXene是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和金属-碳键合特性。
这种材料以其高电导性、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而备受青睐。
研究人员通过调控MXene的结构和表面功能化处理,可以设计并合成出具有高效催化性能的材料。
除了MXene,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也是一类在催化剂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
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簇)和有机配体组装而成的多孔晶体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高度可调性和可控性,可以通过调节金属离子和配体的选择、配比和功能化来实现特定的催化反应。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组合、调节晶体结构和孔径,可以设计并合成出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此外,以硅基材料为基础的催化剂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
硅是一种丰富的地壳元素,具有高度可调性和可控性。
硅基催化剂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活性。
研究人员通过合成和功能化硅基催化剂,可以调控其表面性质和孔径结构,从而实现特定催化反应的高效进行。
除了上述材料,还有许多其他材料也被用于设计和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
例如,氧化物、纳米材料、多孔材料等。
这些材料具有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能够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进行定制设计。
在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除了材料的选择外,还需要创新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不饱和烃分子的活化:依酸性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和碱
性催化剂而异。 1)酸性催化剂以H+与不饱和烃分子加成为正碳离子,后者在高 温下一般发生位置C-C键的断裂,生成裂解产物;也有可能发 生-CH3基的移动,进行骨架异构化。这两种都是以三元环或四 元环为中间物:
还有可能低温下进行烷基加成反应:
27
床层的压力降大小不能太小,以保证反应流体穿过 它时呈均匀的分布为宜,太大会造成压缩气流或者 循环气的消耗。
16
1-1
表
各 种 工 业 催 化 剂 的 形 貌
17
图 1-6 催化剂的颗粒层次面貌
已成型的催化剂颗粒,是由两种以上的不同层次的粒子构成的。 2次粒子聚集成不同形貌和大小的成型粒子,形成不同的孔径 分布和空隙,影响到反应物种的传递和内扩散,确定催化剂的 利用效率。
20
2.2 催化剂设计的科学方法
2.1.1 总体性的考虑
➢ 热力学分析
反应的可行性,对大平衡产率和最佳反应条件
➢ 考虑反应条件参数
温度范围、压力高低、原料配比等
➢ 副反应
主产物之外的副产物、目的产物的分解等
➢ 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设备材质对催化剂的要求、腐蚀问题
➢ 经济考虑
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经济性
21
原位红外技术:确定表面活性部位、动态吸 附过程。酸中心、碱中心,酸类型(Brönsted acid, Lewis acid),酸强度及分布,酸量。 金属催化剂:
利用探针分子CO, H2等化学吸附观察金属的 分散状态。与TPD结合,给出活性中心数目、能量 上的差别、金属在载体上的分散状态。
30
2.2.5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6. 形貌和粒度大小
工业催化剂的形貌与粒度大小,必须与相应的反应过 程相适应。 ➢ 移动床或者沸腾反应器(球形) ➢ 流化床反应器(微球型,良好流化的粒度分布) ➢ 固定床反应器(小球状、环状、粒状、条状、碎片)
15
各种催化剂按其对床层产生的相对压力降,可分 类成以下顺序: 环状<小球状<粒状<条状<压碎状
2.2.7 宏观结构控制对于催化剂设计的意义
在工业催化剂设计中,有效地控制催化剂 的宏观结构十分重要。 比表面、孔径和孔容、孔径分布、颗粒大小 与分布、物相的排列与聚集、颗粒的形貌和 凝结的程度等。
过对活性的要求,选择性的好坏是决定性的因素。
6
3.稳定性和寿命
稳定性是指催化剂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 乃至消失的速度很慢。
丧失活性的因素: ➢ 在某些催化剂的活性表面上,由于氢解、聚
合、环化、和氢转移等寄生反应的干扰,导 致表面沾污、阻塞、或结焦。 ➢ 活性表面因吸附原料中得杂质或毒性副产物 而中毒:吸附中毒。 ➢ 活性组分的挥发、流失,负载金属的烧结或 者微晶粒长大等。
60年代以前,丙烯晴的生产是以煤化工的乙炔为原料。 60代初,美国Sohio公司成功开发了以石油丙烯为原料, 以Mo12Bi9(P2O5)2为催化剂的氨氧化工艺,使丙烯晴的生产 转为石油化工路线。随着催化剂的改进,丙烯的转化率提 高到97%。 ➢ 受到政策的影响 ➢ 市场的需求
19
第二章 工业催化剂的设计方法与程序
工业催化剂设计与开发
1
第一章 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与特征
1.1 工业催化剂在经济上的重要性
工业催化剂市场有三大领域: ➢炼油催化剂市场; ➢化学品生产催化剂市场; ➢环保(汽车排气)催化剂市场。
2
1.2 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
所谓工业催化剂,是强调具有工业生产实 际意义的催化剂,它们可以用于大规模的 生产过程。 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 ➢ 活性 ➢ 选择性 ➢ 稳定性
唤 能有一个好的去处,足矣
六 当写诗的过程 藏不住一个人
逐渐的衰老 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而时光却总是斑驳一地
人世间
的苍白 回望踽踽走来的路 有希望的悲鸣 更有徒劳的等待
七
那些默默地守望 和痴心不改的热爱 早已在心中矗立成了一条
蜿蜒起
伏的钢铁长城 白昼里是坚定 黑夜里更是坚定
——日小草 编
辑
V、S、W分别表示固体催化剂的体积、表面积和重量。
物性、成型方法。 载体材料的稳定性,如: Al2O3不适合在酸性条件淤浆反应器使用; SiO2不适合氟化反应; 活性载体用于双功能催化剂,如催化重整用 Al2O3载体。
29
2.2.4深入了解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和体相的性质
了解正确的表面活性中心类型、迁移和扩散过程、 体相的热传导和电子传递性能。
化学吸附实验是传统有效的表征方法(稳态 法、动态法 TPD)。
熟; b. 代表起始活性不高,经一段时间诱导而趋
于成熟稳定。
10
图 1-3 催化剂的再生与运转时间和寿命的关系
11
4.机械强度
工业催化剂的抗张强度及其长径比,是应该优 化的重要参数。对于工业催化剂的设计,造型 是需要较好地考虑。
长形圆柱状的比较短的、厚球状的强度 要差;对大的强度要求最少的孔隙率,但是, 最好的孔隙率是最佳催化性能的本质条件,这 二者之间是有矛盾的。
2.1 引言
(1)工业催化剂与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相关联: ➢ 工业催化剂的材料多为无机材料,催化反应有无机的,
多数为有机的乃至高分子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热力学 上可行的反应,涉及物理化学的反应原理,故工业催 化剂的开发需较好地掌握无机材料、有机化学、物理 化学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 固体催化剂为多孔性材料,催化反应过程会涉及到流 体与固体之间乃至固体内的传热、传质等传递过程固 体化学与物理学; ➢ 催化剂作用属于表面现象,需要了解二维的表面情态。 (2)催化剂的开发正在由纯技艺性向“分子设计”水平 方向发展。
在H2O存在下还有可能反应生成醇: 2)金属催化剂活化主要起催化加氢反应。 3)碱性催化剂活化主要是使烷基芳烃进行侧链烷基化:
4)非典型酸碱性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不饱和烃的活化可能是 -键合型的络合活化。
28
2.2.3 最可几的催化剂
➢ 主要组分、次要组分、二者互相匹配: Bi2O3-MoO3体系:有效地增加了晶格氧的电子密 度,可生成三种钼酸盐: g-Bi2MoO5, a-Bi2Mo3O12, b-Bi2Mo2O9, 以b-Bi2Mo2O9活性最好。 ➢ 是否选择载体:活性组分分散情况、催化剂强度、
在金属氧化物上,如Cr2O3、Co3O4、NiO、ZnO等,在 400C下经真空干燥除去表面氧化物的羟基,使金属离子暴露,
常温下可使H2非解离吸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H -
Zn O 23
2、O2的活化:非解离吸附(O2-形式参与表面过程);解离
吸附(以O-和O2-形式参与表面过程)。 乙烯在Ag催化剂上的环氧化反应
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可分成四种: ① 抗磨强度 ② 抗冲击强度 ③ 抗变化或相变引起的内聚应力强度 ④ 抗床层气压降导致的冲击强度
12
图 1-4 无机固体的熔点、硬度和机械强度的关系
13
图 1-5 所需强度与颗粒空隙、成颗率的关系
14
5. 导热性能和比热
对于强放热或吸热反应的催化剂,需要考虑 催化剂的导热性能和比热。
2.2.5 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 金属微粒与载体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
TiO2, Nb2O5, Ta2O5, V2O5等可还原性氧化物上的金 属与载体之间的强相互作用, 使金属具有特殊的催化活 性和吸附性能。
3、CO的活化:CO解离能为1073kJ/mol,分子相对稳定。在
Pd、Pt、Rh上温度高达300C保持分子态吸附;若为Mo、W、Fe 在常温下也能使CO解离吸附。
4、饱和烃分子的活化:金属和酸性金属氧化物都可以活化。
由于金属M对H的亲和力强,可使饱和烃发生脱氢反应。有时在 相邻金属上吸附的C-C发生氢解。(加氢裂解生成小分子烃的化 学过程) 饱和烃分子在超强酸的金属氧化物作用下,脱出H-,自身以正 碳离子形式活化。
4
②转化率表示法:
③时空收率表示法:
单位时间、单位催化剂用量、所得到的母的产物 的摩尔数
5
2.选择性
使一种所希望的反应指向平衡,而对其他反应影响 很小、甚至毫无影响。这种特性属于催化剂的选择性。
反应的最终的平衡位置,只取决于总体反应的热力 学,而不受催化剂存在与否的影响。
对于工业催化剂来说,很多情况下选择性的要求大
7
图 1-1 烧结的聚集体的最小结晶粒度
8
④化学物种对载体的侵蚀和载体孔结构的 烧结,导致催化剂强度的丧失而失活。
工业催化剂要求载体的宏观结构适宜,除 表面外,孔径要求合适的分布,大孔有利 于传递,小孔有利于活性组分分散均匀。
9
图 1-2 催化剂的活性随运转时间的变化 a. 代表起始活性很高,很快下降达到老化成
催化剂组分至少有两种,承担活性和选择性的需要。
➢ 异构化、水合等催化反应
固体酸,如氢型的分子筛沸石、γ-Al2O3、H3PO4/硅藻土等。
22
(二) 根据反应分子活化方式进行评选
1、H2的活化
在金属催化剂上,在-50C--100C下,可按照LH机理进行解 离吸附。解离后的原子H可在金属表面移动,可以对不饱和化 合物加氢。
➢ 金属的可还原性取决于所用的载体。Fe3+(Fe2+) 离子负载于SiO2或活性炭上,极易还原为金属; 负载于Al2O3上用氢只能还原为Fe2+态。
➢ 金属粒子的大小、形态、分布随载体变化很大。 与金属对载体是否有润湿性很有关,载体的孔 结构、表面结构、金属在表面的流动性将影响 金属粒子大小和形貌。
产生的原子氧催化副反应 C2H4 6O 2CO2 2H2O 6C2H4 6O2 6C2H4O 6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