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新铁德奥道岔培训-转换装置
道岔转辙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

道岔转辙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一、介绍道岔转辙装置是铁路交通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切换列车行进方向。
它包括道岔心、控制杆、转辙机构等组成部分。
正确的安装道岔转辙装置对于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将介绍道岔转辙装置的安装流程和注意事项,请严格按照本指导书进行操作。
二、安装前准备工作1. 确认安装位置:在道岔设计图纸的基础上,确定转辙装置的具体安装位置,并进行测量。
2. 检查材料:检查所需安装材料的完整性和质量,确保没有缺损。
3. 准备工具:准备常用的安装工具,如扳手、锤子、螺丝刀等。
三、安装流程1. 清理施工场地:清除安装位置上的杂物和污物,保持场地清洁整齐。
2. 定位固定基座:根据道岔设计图纸,将基座准确放置在安装位置上,并用水平仪进行水平校正,确保基座的水平度。
3. 安装道岔心:将道岔心按照设计要求放置在基座上,并用螺栓将其固定在基座上。
4. 安装控制杆:将控制杆与道岔心连接,并根据需要调整控制杆的角度和位置,确保其连接紧密且灵活运动。
5. 安装转辙机构:根据设计图纸,安装转辙机构并进行连接调试,确保转辙机构的运行正常。
6. 调整道岔位置:根据道岔设计要求,调整道岔的位置和角度,确保转辙装置能够平稳地切换列车行进方向。
四、安装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安全,严禁与电力线路接触,并注意防止跌落和物体坠落。
2. 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安装:在安装过程中,务必按照道岔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
3. 控制杆和道岔心连接紧固:确保控制杆与道岔心之间的连接紧固,但灵活运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阻力。
4. 转辙机构调试:安装转辙机构后,进行连接调试,确保其运行正常,切换方向灵活准确。
5. 道岔位置调整:在道岔安装完成后,要进行位置调整,确保道岔转辙装置能够顺利切换列车行进方向,避免发生脱轨等安全事故。
五、安装验收1. 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验收,确认道岔转辙装置安装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铁路道岔安装、作业培训教材(最新)

道岔安装培训技术资料第一部分:ZD6型转换装置一、ZD6型转辙机(如下图):二、结构电动机:为转辙机提供动力,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减速器:降低转速以换取足够的转矩,并完成传动.由第一级齿轮、第二级行星传动式减速器组成。
摩擦联结器:用弹簧和摩擦制动板,组成输出轴与主轴之间的摩擦连接,以防止尖轨受阻时损坏机件。
(如下图):主轴:由输出轴通过起动片带动旋转,主轴上安装锁闭齿轮、由锁闭齿轮和齿条块相互动作,将转动运动变为平动,通过动作杆带动尖轨运动,并完成锁闭作用。
动作杆:与齿条块之间用挤切削相连,正常动作时,齿条块带动动作杆,挤岔时,挤切削折断,动作杆与齿条块分离,避免机件损坏。
表示杆:由前后表示杆以及两个检查块组成。
随着尖轨移动,只有当尖轨密贴且锁闭后,自动开闭器的检查柱才能落入表示杆的缺口之中,接通表示电路。
挤岔时,表示杆被推动,顶起检查柱,从而断开表示电路.移位接触器:监督挤切削的受损状态,道岔被挤或挤切削折断时,断开道岔表示电路。
自动开闭器:由动静接点、速动爪、检查柱组成,用来表示道岔尖轨所在的位置.安全接点(遮断开关)用来保证维修安全.外壳:固定各部件,防止内部器件受机械损坏和雨水、尘土等的侵入。
三、ZD6型转辙机各主要部件及作用1、、电动机要求具有足够的功率,以获得必要的转矩和转速。
电动机要有较大的起动转矩,以克服尖轨与滑床板之间的静摩擦.同时,道岔需要定反位转换,要求电动机能够逆转。
通过改变定子绕组中或电枢(转子)中的电流的方向来实现。
两个定子绕组通过公共端子分别与转子的绕组串联。
额定电压160v;额定电流2。
0A,摩擦电流2。
3—2。
9A;额定转速2400r/m;额定转矩0.8826N,单定子工作电阻(2.85±0。
14)×2Ω,刷间总电阻4.9±0.245Ω。
(如下图):电机接线图2、减速器为了得到足够的转矩要求将电机的高速旋转降下来。
其由两级组成:第一级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减速比103:27,第二级为行星传动式,减速比为41:1,总的减速比为103/27×41/1=156.4行星减速器中内齿轮靠摩擦联结器的摩擦作用“固定”在减速器壳内,内齿轮里装有外齿轮。
道岔知识培训PPT学习教案

第56页/共82页
护轨尺寸
第57页/共82页
第五部分
钢轨轨型介绍
第58页/共82页
60kg/m 钢轨断面尺寸及技术参数
第59页/共82页
60AT钢轨断面尺寸及技术参数
第60页/共82页
60D40钢轨断面尺寸及技术参数
第61页/共82页
60TY钢轨断面尺寸
第62页/共82页
UIC33槽型护轨断面尺寸及技术参数
④半割线型尖轨
曲线尖轨工作边与基本轨工 作边相割,在尖轨某断面处作 切线,将尖轨前部取直。割距 和割点处的轨头宽应使冲击角 小于或等于容许值。这种尖轨 一般是受条件限制,要求道岔 长度尽量缩短或导曲线半径尽 量加大时采用。我国各工矿企 业需要的小号码道岔,为了走 大型机车,就采用了割线型道
第34页/共82页
第40页/共82页
▲扣件 ※75型以前道岔采用钩头道钉直接扣压轨肢。
第41页/共82页
※92型道岔采用刚性可调扣件扣压轨肢
第42页/共82页
※提速型以后道岔采用弹性分开 式可调扣件扣压轨肢
第43页/共82页
▲轨底坡、轨顶坡
当道岔直向容许通过速度 ≤120km/h时,道岔一般不设置 轨底坡或轨顶坡。为了增强轨 件的稳定性,转辙器基本轨外 侧(部分小号码道岔导曲线部 分)部分设置轨撑。
尖轨曲线的理论起点与基本 轨工作边相切,在尖轨某断面 (轨头宽25mm左右)作切线, 将尖轨前部取直,切点处轨头 宽度值应满足车轮逆向进岔时 对尖轨的冲击角小于或等于容 许值的要求。半切线型尖轨与 切线型尖轨一样,可显著地增 加导曲线半径和缩短道岔全长。
第32页/共82页
且尖轨强度较切线型为大。我 国各种曲线尖轨主要采用此种
铁路道岔安装、作业培训教材(最新)

道岔安装培训技术资料第一部分:ZD6型转换装置一、ZD6型转辙机(如下图):二、结构电动机:为转辙机提供动力,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减速器:降低转速以换取足够的转矩,并完成传动。
由第一级齿轮、第二级行星传动式减速器组成。
摩擦联结器:用弹簧和摩擦制动板,组成输出轴与主轴之间的摩擦连接,以防止尖轨受阻时损坏机件。
(如下图):主轴:由输出轴通过起动片带动旋转,主轴上安装锁闭齿轮、由锁闭齿轮和齿条块相互动作,将转动运动变为平动,通过动作杆带动尖轨运动,并完成锁闭作用。
动作杆:与齿条块之间用挤切削相连,正常动作时,齿条块带动动作杆,挤岔时,挤切削折断,动作杆与齿条块分离,避免机件损坏。
表示杆:由前后表示杆以及两个检查块组成。
随着尖轨移动,只有当尖轨密贴且锁闭后,自动开闭器的检查柱才能落入表示杆的缺口之中,接通表示电路。
挤岔时,表示杆被推动,顶起检查柱,从而断开表示电路。
移位接触器:监督挤切削的受损状态,道岔被挤或挤切削折断时,断开道岔表示电路。
自动开闭器:由动静接点、速动爪、检查柱组成,用来表示道岔尖轨所在的位置。
安全接点(遮断开关)用来保证维修安全。
外壳:固定各部件,防止内部器件受机械损坏和雨水、尘土等的侵入。
三、ZD6型转辙机各主要部件及作用1、、电动机要求具有足够的功率,以获得必要的转矩和转速。
电动机要有较大的起动转矩,以克服尖轨与滑床板之间的静摩擦。
同时,道岔需要定反位转换,要求电动机能够逆转。
通过改变定子绕组中或电枢(转子)中的电流的方向来实现。
两个定子绕组通过公共端子分别与转子的绕组串联。
额定电压160v;额定电流2.0A,摩擦电流2.3—2.9A;额定转速2400r/m;额定转矩0.8826N,单定子工作电阻(2.85±0.14)×2Ω,刷间总电阻4.9±0.245Ω。
(如下图):电机接线图2、减速器为了得到足够的转矩要求将电机的高速旋转降下来。
其由两级组成:第一级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减速比103:27,第二级为行星传动式,减速比为41:1,总的减速比为103/27×41/1=156.4行星减速器中内齿轮靠摩擦联结器的摩擦作用“固定”在减速器壳内,内齿轮里装有外齿轮。
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维护实训内容

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维护实训内容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是铁路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列车在不同轨道之间的切换和锁定。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本文将介绍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的维护实训内容。
一、道岔转换设备的维护道岔转换设备是铁路线路中用于实现列车在不同轨道间切换的重要设备。
为了保证道岔转换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
1. 清洁和润滑:道岔转换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会积累灰尘和污垢,影响正常的运行。
因此,需要定期对道岔转换设备进行清洁工作,清除灰尘和污垢,并对关键部位进行润滑,保证设备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 检查和调整:道岔转换设备需要经常检查和调整,确保各个部件的连接紧固,保证转换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道岔的固定螺栓和连接销钉,定期检查并紧固。
3. 防腐蚀处理:道岔转换设备常处于室外环境,容易受到雨水和阳光的影响,导致设备产生锈蚀。
因此,需要对道岔转换设备进行防腐蚀处理,采用合适的涂层或防锈剂进行保护。
二、锁闭设备的维护锁闭设备是用于锁定道岔和保证列车行驶安全的重要设备。
为了保证锁闭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
1. 检查和清理:锁闭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并清理,确保各个部件的正常运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锁闭机构和锁闭电路,检查是否有松动或腐蚀现象,并及时清理。
2. 调整和校验:锁闭设备需要经常进行调整和校验,以保证锁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锁闭的力度和行程,确保与道岔的转换相匹配。
3. 维护和更换:锁闭设备的零部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会出现磨损和老化,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换。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锁闭机构的弹簧和传动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换。
三、实训内容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维护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理论知识培训:学习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维护的重要性和要求。
2. 操作规程培训:学习道岔转换与锁闭设备的操作规程,熟悉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道岔知识

道岔安装培训技术资料第一部分:ZD6型转换装置一、ZD6型转辙机(如下图):二、结构电动机:为转辙机提供动力,采用直流串激电动机减速器:降低转速以换取足够的转矩,并完成传动。
由第一级齿轮、第二级行星传动式减速器组成。
摩擦联结器:用弹簧和摩擦制动板,组成输出轴与主轴之间的摩擦连接,以防止尖轨受阻时损坏机件。
(如下图):主轴:由输出轴通过起动片带动旋转,主轴上安装锁闭齿轮、由锁闭齿轮和齿条块相互动作,将转动运动变为平动,通过动作杆带动尖轨运动,并完成锁闭作用。
动作杆:与齿条块之间用挤切削相连,正常动作时,齿条块带动动作杆,挤岔时,挤切削折断,动作杆与齿条块分离,避免机件损坏。
表示杆:由前后表示杆以及两个检查块组成。
随着尖轨移动,只有当尖轨密贴且锁闭后,自动开闭器的检查柱才能落入表示杆的缺口之中,接通表示电路。
挤岔时,表示杆被推动,顶起检查柱,从而断开表示电路。
移位接触器:监督挤切削的受损状态,道岔被挤或挤切削折断时,断开道岔表示电路。
自动开闭器:由动静接点、速动爪、检查柱组成,用来表示道岔尖轨所在的位置。
安全接点(遮断开关)用来保证维修安全。
外壳:固定各部件,防止内部器件受机械损坏和雨水、尘土等的侵入。
三、ZD6型转辙机各主要部件及作用1、、电动机要求具有足够的功率,以获得必要的转矩和转速。
电动机要有较大的起动转矩,以克服尖轨与滑床板之间的静摩擦。
同时,道岔需要定反位转换,要求电动机能够逆转。
通过改变定子绕组中或电枢(转子)中的电流的方向来实现。
两个定子绕组通过公共端子分别与转子的绕组串联。
额定电压160v;额定电流2.0A,摩擦电流2.3—2.9A;额定转速2400r/m;额定转矩0.8826N,单定子工作电阻(2.85±0.14)×2Ω,刷间总电阻4.9±0.245Ω。
(如下图):电机接线图2、减速器为了得到足够的转矩要求将电机的高速旋转降下来。
其由两级组成:第一级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减速比103:27,第二级为行星传动式,减速比为41:1,总的减速比为103/27×41/1=156.4行星减速器中内齿轮靠摩擦联结器的摩擦作用“固定”在减速器壳内,内齿轮里装有外齿轮。
4铁路信号基础_转辙机_2011_(4)

二、ZD6---A型转辙机各主要部件及作用 电动机采用直流串励电动机为电动转辙机提供动力。
额定电压160V;额定电流2.0A,摩擦电流2.3—2.9A;额定转速 2400r/min;额定转矩0.8826N,单定子工作电阻(2.85±0.14)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Signal ×2Ω,刷间总电阻4.9±0.245Ω BJTU-SEIE2009-11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Signal
BJTU-SEIE-
2009-11
二、ZD6---A型转辙机各主要部件及作用 摩擦连接器由弹簧和摩擦制动板组成,构成输出轴与主 轴之间的摩擦连接,当道岔转换过程中尖轨遇阻时,能够保 护电动机。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Signal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Signal
BJTU-SEIE-
2009-11
2、可动心轨外锁闭装置
由锁闭杆、锁钩、锁闭框 、锁闭铁组成。
心轨可以在锁钩在槽内自由伸 缩,使心轨的爬行不影响外
锁闭装置的锁闭,但锁钩较
长,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Signal
BJTU-SEIE-
2009-11
(2)外锁闭:依靠外锁闭 装置直接将基本轨与尖 轨密贴,将斥离轨锁于 固定位置。直接锁闭方 式。锁闭可靠,列车对 转辙机几乎无冲击。 5、按是否可挤,可分为可 挤型和不可挤型转辙机 : 可挤型:设有道岔保护( 挤切或挤脱)装置,道 岔被挤时,动作杆解锁 ,保护整机。 不可挤型:道岔被挤时, 挤坏动作杆与整机的连 接结构,应整机更换。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Signal
道岔基础知识PPT课件

②道岔转换过程 锁闭杆继续运动,带动两侧锁钩运动,从而带动两根尖
轨继续活动,(如上图d)。当锁闭杆动作160mm时,锁 闭杆凸块与右侧锁钩的缺口脱离,并抬起锁钩的燕尾部, 使其沿锁闭铁的斜面上升,该锁钩后部锁闭(如上图e)。 ③道岔锁闭过程
虽然右侧尖轨已密贴,但锁闭杆继续运动,带动左侧锁 钩及左侧尖轨继续移动。当锁闭杆动作220mm时,右侧 尖轨由于锁钩及锁闭框的作用,使该锁钩固定在不变的位 置,有足够的锁闭量,实现了锁闭。这时左侧锁钩的缺口 与锁闭杆的凸块相咬合,由于转辙机具有内锁作用,使锁 钩处于不动位置,有足够有开程,对斥离轨也实现了锁闭, (如上图f)。
尖轨钩式外锁闭装置模型图
• (3)尖轨用钩式外锁闭装置动作原理
•
当转辙机动作杆带动锁闭杆移动,密贴尖轨
处的锁钩缺口随之入槽并移动,当动作到另一侧
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时,锁钩沿锁闭杆斜面向上爬
起,锁钩升至锁闭杆凸块顶面时,锁钩同时被锁
闭铁和锁闭杆卡住不能落下,实现了锁闭。本侧 锁钩的缺口下在锁闭杆的凸起处不能移动,保持 尖轨与基本轨的开口基本不变。其解锁、转换、 锁闭过程如下图所示。(设左侧原处于密贴状态)
a b c d e
f
• ①道岔解锁过程
• 开始转换前,左侧处于密贴锁闭状态(如上图a)。 转辙机动作杆带动锁闭杆运动,左侧尖轨(原密 贴尖轨)的锁钩缺口与锁闭杆凸块接触,锁闭量 逐渐减小,但该尖轨不动。而锁闭杆凸块带动右 侧尖轨(原斥离尖轨)的锁钩运动,道岔开程逐 渐减小,(如上图b)。运动至60mm时,锁闭杆 左端凸块移动至锁钩块口内,两根尖轨处于解锁 状态,(如上图c)。
电气特性
(1)额定工作电压:直流160V (2)摩擦电流: ➢ 正反向摩擦电流相差应小于0.3A ➢ ZD6-A、D、F、G、H、K型转辙机单机使用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拆下排气管保存备用,将液压驱动器侧面开关打至正常ON状态,电 动操作测试下拉装置功能
2011-10-25 Rev 2.0
59
15
42号岔下拉装置
• 根据德国标准,仅在尖轨一动和心轨一动处测试4mm,其它为5mm
2011-10-25 Rev 2.0
44
2011-10-28
下拉装置
Wheel Wing Rail
Tip of frog nose
2011-10-25 Rev 2.0
45
2011-10-25 Rev 2.0
46
Revision 2.0
Basic position: wing rail / Frog nose = one Unit
52
18号岔下拉装置
2011-10-25 Rev 2.0
54
Revision 2.0
18号岔下拉装置
2011-10-28
2011-10-25 Rev 2.0
53
基本下拉状态
0 mm
3 mm
6 mm
2011-10-25 Rev 2.0
13
2011-10-25 Rev 2.0
14
Revision 2.0
2011-10-25 Rev 2.0
15
4
2011-10-28
2011-10-25 Rev 2.0
16
2011-10-25 Rev 2.0
17
2011-10-25 Rev 2.0
18
Revision 2.0
2011-10-25 Rev 2.0
锁闭量
[mm] 73 73 73 73 75.5 53.6
转换速度
[mm/s] 38 38 38 38 38 26-38
转辙机转换力
[N]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公差
尖轨(心轨)行程 锁闭量 * 转辙机转换力
±10 mm ±10 mm +10/-5 mm + 500 N
翼轨
心轨
翼轨
弹性基板
2011-10-25 Rev 2.0
47
12
2011-10-28
2011-10-25 Rev 2.0
48
2011-10-25 Rev 2.0
49
2011-10-25 Rev 2.0
50
Revision 2.0
2011-10-25 Rev 2.0
51
13
2011-10-25 Rev 2.0
55
14
解锁状态
3 mm
2011-10-25 Rev 2.0
56
18号岔下拉装置调整要求
2011-10-25 Rev 2.0
58
Revision 2.0
0 mm
3 mm
油缸顶起3mm状态
2011-10-28
3 mm
0 mm
0 mm
2011-10-25 Rev 2.0
57
18号岔下拉装置调整步骤
1. 紧固底部六角螺栓,扭矩700Nm
截流阀VA: 控制是否回流
止回阀VDr: 控制回流速度
限压阀VD: 控制油压
2011-10-25 Rev 2.0
65
下拉装置常见问题
故障:连接杆固定螺栓断裂 原因:紧固螺栓时连接杆没有 保持水平导致螺栓受力不均!
17
下拉装置常见问题
下拉装置常见问题
Revision 2.0
故障:排气嘴变形漏油 原因:油缸转动导致排气嘴 和机械部分接触受力
• 为保证功能,每6年必须更换液压油
2011-10-25 Rev 2.0
64
下拉装置功能测试
• 电动转换道岔,观察油缸能 正常顶起,心轨转换到位后 能正常拉下
• 断开下拉驱动器的电动开关, 电动转换道岔,心轨应无法 转换
2011-10-25 Rev 2.0
66
Revision 2.0
2011-10-28
上部偏心螺栓 跟部支撑块
≈0.3 mm
下部偏心螺栓
1. 调整上部偏心螺栓使跟部支撑块恢复到初始零位置 2. 调整下部偏心螺栓使跟部支撑块和辊轮间隙为0.3mm
2011-10-25 Rev 2.0
38
Revision 2.0
2011-10-28
锁闭量调整
锁闭状态
20 10 0
• 调整动作杆长短使两侧锁闭量均匀(±2mm)
2011-10-28
下拉装置常见问题
• 清远#5
故障:夹持装置连接螺栓断裂 原因:紧固螺栓时螺母没有对准 平口槽,导致夹持装置没有紧固, 在高速震动下对螺栓造成剪切力!
工电联调
信号 系统
电力 系统
道岔系统
2011-10-25 Rev 2.0
71
18
工电联调流程
分析原因,如有必
要更换跟部支撑块
是
清
检
• 动作杆螺纹螺距为3mm
• 动作杆上检查孔内应能看到螺纹,保证最小搭接长度
2011-10-25 Rev 2.0
37
锁闭量
锁闭装置调整
千分表
≤0.3mm
3. 调整上部偏心螺栓使基尖轨(心轨和翼轨)间隙不大于0.3mm 4. 调整上部偏心螺栓,通过千分表控制跟部支撑块往外移动1.5mm
2011-10-25 Rev 2.0
41
H1 H2 220 150 78 38 52 33* 38 26-38 4000 6000
HRS工具箱
2011-10-25 Rev 2.0
43
11
4mm测试
• 锁闭装置调整完成后,应进行4mm测试:在锁闭装置处的基尖轨之 间、心轨翼轨间或相邻的顶铁处插入4mm厚铁板并电动扳岔,若锁 闭装置不锁闭则4mm测试成功,说明锁闭装置功能正常
锁闭位置编号.
Z1 Z2 Z3
动程
[mm] 220 220 150
尖轨(心轨)行程 [mm] 120 114 72
锁闭量
[mm] 72 74 53
转换速度
[mm/s] 38 38 26-28
转辙机转换力
[N]
4000 4000 4000
公差
尖轨(心轨)行程 锁闭量 * 转辙机转换力
±10 mm ±10 mm +10/-5 mm + 500 N
2011-10-25 Rev 2.0
0
尖轨辊轮
2011-10-25 Rev 2.0
2
Revision 2.0
目录
尖轨辊轮 HRS锁闭装置 下拉装置 工电联调介绍
2011-10-25 Rev 2.0
1
尖轨辊轮
2011-10-28
根据尖轨移动量的不同,辊轮分三种
• CZr 1ev
(2 辊轮) – 在尖轨跟端,位移小于60mm的区域
2011-10-28
挤岔事故
• 转辙器和辙叉状态不同步 • 道岔处于曲股状态,施工车辆从岔后直股驶入 • 道岔处于直股状态,施工车辆从岔后曲股驶入
2011-10-25 Rev 2.0
73
Copyright © 2011 CNTT. All rights reserved.
2011-10-25 Rev 2.0
39
10
2011-10-25 Rev 2.0
40
1-42号道岔主要电务参数
VRC60–10119/4100/∞–1:42 fb
锁闭位置编号.
Z1 Z2 Z3 Z4 Z5 Z6
动程
[mm] 220 220 220 220 220 150
尖轨(心轨)行程 [mm] 120 120 120 120 114 72
2011-10-25 Rev 2.0
60
42号岔下拉装置
2011-10-28
2011-10-25 Rev 2.0
61
2011-10-25 Rev 2.0
62
Revision 2.0
2011-10-25 Rev 2.0
63
16
液压下拉驱动器
• 额定油压为15±0.5MPa
• 只能使用规定的Renolin MR 520 TT液压油,不能混用
2011-10-25 Rev 2.0
42
H1 H2 H3 240 220 150 94.6 71.1 37.1 51.2 50 34.5* 38 38 26-38 4000 6000 6000
Revision 2.0
2011-10-28
1-18号道岔主要电务参数
2011-10-25 Rev 2.0
VRC60–1100–1:18 fb
2. 检查下拉装置翼缘与连接杆之间的间距为6mm(上图Y),拉紧螺 栓和下拉夹具的翼缘之间的间距约为3mm(上图X)
3. 如间距不合格,拆卸下拉夹具,更换调整衬垫直至间距合格,调整 偏心螺栓Ebo 5(第11项)使连接杆和弹性辊轮之间的间距为3mm+/0.5(上图Z)(紧固扭矩 400 Nm)。
4. 连接下拉装置和液压驱动器油管
Revision 2.0
• 当尖轨打开时,轨底 与滑床板间隙应大于 0.7mm
• 当尖轨闭合时,与滑 床板间隙应不大于 0.5mm
6
2011-10-25 Rev 2.0
• 辊轮固定螺丝只需要两个, 取掉被尖轨盖住的一颗螺丝 便于辊轮的拆卸和调整
• 辊轮只有在正确的位置才能 发挥作用
5
辊轮调整步骤
1. 将两侧尖轨均摇到中间位置,用塞尺检查辊轮处尖轨轨底与滑床板 间隙是否大于0.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