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优秀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教案标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国文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 帮助学生明白国文老师对他们学习国文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尊重和感激国文老师的辛勤付出。

教学内容:
1. 国文老师的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内容。

2. 国文老师对学生学习国文的重要性和影响。

3. 学生对国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尊重之意。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国文老师的工作内容和
责任。

2. 激发兴趣: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国文老师的看法和感受,引发学生对国文老师
的兴趣。

3. 讲解:老师介绍国文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以及对学生学习国文的重要性
和影响。

4. 讨论:学生讨论国文老师的重要性,分享自己对国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尊重
之意。

5. 总结:总结国文老师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以及学生对国文老师的感激和尊重。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启发学生对国文老师的认识
和理解。

2. 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国文老师的看法和感受,促进学生对国文老师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国文老师的认识和理解是否符合教学目标。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感激国文老师的辛勤付出。

2. 组织学生为国文老师写感谢信或制作感谢卡,表达对国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和尊重之意。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华文化的魅力——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国文,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中文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习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传统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文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料,包括中华文化的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选读等。

2. 教师准备相关课堂活动和讨论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3. 教师准备评价学生作业和表现的标准,以便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符号等内容,以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教师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讲解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精髓和思想内涵。

三、阅读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阅读一篇中华文化相关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提出问题和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四、写作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写作。

2.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中华文化,提出相关阅读和研究的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通过阅读更多的中华文化相关的文章和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展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第一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江苏省如皋中学王学东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充分预习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不知大家预习得怎么样了,现在我来提几个常识性的问题来考考大家:(回答时不得翻看课本)1.“国文老师”我们现在称之为什么老师?(语文老师)(这里教者可顺便引导学生比较一下“国文”与“语文”的区别:“国文”顾名思义是祖国的文字和文章,而“语文”的涵盖面要广得多,“语”是“语言”、“口语”,“文”是“文字”、“文章”,因前面无“国”限制,中外的语言文字作品都可囊括其中)2.题中的“国文老师”姓甚名谁?(徐锦澄)3.作者写作本文时大概是多大岁数了?(“十八九”+“五十”,应该在接近七十岁的时候)(开始设计这样几个简单的问题,一是检查预习情况,二是活跃课堂气氛,三是引出下一环节)(二)整体感知(10分钟)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竟然还记得自己十八九岁时候的老师,可见这位老师给他留下的印象之深。

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后,对这位国文老师印象如何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印象。

可以就一点说,也可以综合起来说。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逐步形成以下板书(破折号前的内容):脾气暴躁——绰号是“徐老虎”、凶、老是开口就骂人像(相)貌古怪——脑袋有棱有角头尖、秃、亮脸形方方的、扁扁的鼻尖红习惯有趣——戴一副墨镜、两肩高耸、鼻涕吸溜、长袍油渍斑斓、仰头迈八字步、狞笑、爱骂人敬业——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满、自己选编教材、讲课亲切投入爱生——敢于批评学生、耐心指导学生请同学们在题目的“国文老师”前加一个修饰语,来概括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总体印象:示例:我的一位脾气暴躁、像貌古怪、习惯有趣但却敬业、爱生的国文老师(这个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同时训练学生归纳分析概括的能力,一举两得)(三)词语理解(5分钟)在现代散文的阅读中,有些词语有着特殊的含义,必须把它放到它所在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_我的一位国文老师_教学简案_曹勇军

_我的一位国文老师_教学简案_曹勇军

/ 可敬 0的一 面 , 语言 比较 典雅 " 作 者为什 么先 写
徐 老师 / 可恶 . , 的一面 ? 这样 写有什 么好处 ?
五 !作 者 是 怎样 写徐 老 师 给 / 我 . ,批改作文
的?

丰富 的情感 体验 与更多 的审 美可 能 " 六 !请 以 本 文 为例 , 说 说 你对 徐 老 师 作文 写 作者 的构 思运笔 极 富匠 心 , 遣 词造 句精 雕 细
本文学 生读 后可 能 觉得 比较 浅 , 已 经懂 了 , 没什 么可学 " 教学 拟采 用浅文 深教 的方法 , 变 学 生 / 一 望 而 知 0为 / 一 望 无 知 0 , 通 过 问 题 , 纠 正 学
生肤 浅 的理解 , 深 入研 读 , 学会 现 代 文 质疑 研 习
的基本 方法 "
化的长 城 "
这一中国文
(4 ) 徐 老 先 生 之 所 以 凶 , , 我 想 大概 是 由 于
正 当防卫吧 " ( )
余先 生在 5 逍 遥游 6后记 里 曾说 : / 我 倒 当真 想在 中国文字 的风火 炉中 , 炼 出一颗丹 来 " 在 这
一类 的作 品里 , 我尝 试把 中国文 字压 缩 , 捶 扁 ,
引导 学 生 感 受 ! 体 认 这 种 语 言 魅 力 与 表 达 特 点 , 形成 一定 的理 性 认 识 , 积 累相 关 的语 言 , 有 助 于 提 高学 生的 语言感 受 力 " 然而 , 教学 的关 键在 于 教师 的 体验 如 何转 化 到教 学 中去 , 唤起 学 生 的共 鸣 , 引发 学 生 自己的
得无 比的郑 重 与深沉 " 课 文, 营造 出 一 个 平 凡 而 又 神 圣 的 世 界 :母 慈 子 孝 , 妻 贤 儿 慧 , 彼 此 体 谅 , 相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学设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教学设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2.学习文本抓住典型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典型特征与人物形象、人物品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幽默风趣语言的品读与探究。

【教学方法】点拨法、讲授法、探讨法【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一组人物图片,让大家用文字描述了其中的一个人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

在我读的同时,大家想一想写的是谁。

教师读。

一号作品……二号作品……三号作品……学生一起回答各作品写的是谁。

师:都写得很形象吗?回答:“像”或者“不像”。

教师点评。

有的作品能让我们一眼判断出是谁,因为“很像”,有的却判断不出是谁,因为“不像”,你们说说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下面让我们来领略梁实秋笔下的一位特殊的国文老师的风采。

他的绰号叫作“徐老虎”。

二、找一找说一说1.为什么叫徐老虎呢?生:凶。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凶”?生1:长相凶恶:夜叉狞笑,样子很凶……生2:开口骂人……生3:足足骂了我一个小时……总结: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这位国文老师长得凶恶,喜欢骂人,一骂就是一小时,看来“徐老虎”名副其实。

2.徐老虎除了凶,还有什么独特的外貌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A邋遢穿着吸溜鼻涕(其实还有什么地方反映出这个特点的呢?)B古怪长相(长个…….不为奇,长个…….不为奇,都长在一个人身上就很特别了)师:长相是天生的,无法改变,可是一位国文老师,而且是大学里的国文老师为什么是如此的邋遢呢?(想一想,如果你不能确定的话,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师:为什么不在乎呢?是不是能反映这位老先生的某种品格呢?率真生:……师:……3.刚才我们说“凶”还表现在“爱骂人”,老先生爱骂人仅仅是因为他脾气不好吗?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好好研读第三小节的最后一句话。

一起读一读。

生读。

思考两个问题:(1)这句话中的“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是指什么情形?(用自己的话概括) (2)徐老先生正当防卫实际指什么?换句话说,徐老先生在保护什么?生回答。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国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国文老师需要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一种情感的力量,能够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喜欢阅读,才能在教育上起到更好的作用。

在我的中学时代,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国文老师,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让我深受启发,这篇文章便是对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体验和评价。

一、教学方法我的国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组织我们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而不是纯粹的讲授,她认为只有学生在互动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学习《西游记》时,她会引导我们自己来判断孙悟空是人还是神,还是妖怪;在学习唐诗宋词时,她会让我们背古诗,然后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这句诗的含义。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更有兴趣和动力。

二、教育理念在我的国文老师看来,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她每次在课堂上都会强调语文教学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聊斋志异》时,她会给我们介绍张小泉的生平和文化背景,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背后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思想。

此外,她也非常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适时地激发和发掘这些优势,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深度和成效。

例如,她会经常让我们做一些写作练习,让我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和创意,从而激发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我的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更加热爱语文学习,也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语言和文化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传承和表达文化的基础通过我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我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门学科,更是为了传承和表达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案简介上大学之后,我曾经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国文老师,她的名字叫做李老师。

李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她的教学方法非常新颖,备受我们学生的喜爱。

我们选读的教材就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分发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教材和相关的辅导材料,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和准备相关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现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现代散文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步:教学重点教师介绍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散文的特点和魅力,重点讲解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第三步:教学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地讲解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和作者的风格特点,逐一剖析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第四步:课堂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和互相学习。

•第五步:教学总结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对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并进行评价和展望,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现代散文,并为未来的阅读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作为一位优秀的国文老师,李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是我人生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导师。

在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学习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现代散文的魅力和生命力,也极大地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考能力。

我相信,这份珍贵的经历将永远伴随着我,并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财富。

2012苏教版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word教案1

2012苏教版选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word教案1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深情。

2、分析文章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点把握文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三、学习难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善抓人物特征等写作手法四、学习疑点:作者笔下的国文老师相貌丑陋,性情暴躁,但真正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什么?五、知识链接1、梁实秋,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梁实秋出生于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旧式官僚家庭,父亲是前清秀才,他曾入同文馆攻习英文。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

第一篇作品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

第一篇创作、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2,比他高两级的清华同学闻一多写了长文《〈冬夜〉评论》,他随之写了《〈草儿〉评论》,合为《冬夜草儿评论》自费刊印出版,这是他最初的作品集。

在清华的最后一年担任《清华周刊》文艺栏编辑,同时常在《晨报副镌》和创造社的刊物发表诗与评论。

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

第二年到上海编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

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

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的影响较深,文学观有很大变化。

他的有代表性的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刊》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的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

后来他更竭力反对文学文学的阶级性。

这些观点受到鲁迅和左翼作家的批评,由此引发出一场关于文学阶级性的激烈论战。

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

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

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学校:枣庄八中北校备课组:高二语文主备人:贾璐
(二)理解本文似贬实褒的写法
作者极尽调侃之词,把他的老师写得既丑又凶,是否有损徐老师的形象?
(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实际上是作者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为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学生形成反衬,表达对老师的钦佩,令人印象更为深刻。

五、布置作业
完成自主学习丛书“过关检测”和“阅读与鉴赏”
板书设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人物形象:写作特点:
不雅的绰号欲扬先抑似贬实褒
古怪的相貌抓住特征描画细腻
不良的习惯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教后记:
这篇写人散文内容比较简单,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就能架构全篇。

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内容和散文艺术风格把握较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写人散文的手法,在指导阅读时还要注意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