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家妇女品格风貌及其形成探源
调查报告客家民风

调查报告客家民风调查报告:客家民风一、引言客家民风是指客家人民的习俗、风尚和价值观念。
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他们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客家民风独特而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本文将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深入探讨客家民风的特点和影响。
二、客家民风的特点1. 勤劳朴实客家人民以勤劳朴实著称。
他们注重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认为劳动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在农田里耕种,还是在工厂里劳作,客家人民都表现出极大的勤劳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态度。
2. 孝道传统孝道在客家民风中占据重要地位。
客家人民传承着“孝道至亲”的传统观念,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节日里,客家人都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意。
孝道观念的传承,使得客家人民形成了深厚的家族情感和亲情纽带。
3. 重视教育客家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他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实现自我价值。
因此,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客家人都会尽力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他们注重培养子女的学习能力和品德修养,鼓励他们追求知识和追求卓越。
三、客家民风的影响1. 社会和谐客家民风的特点使得客家社会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勤劳朴实的精神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孝道传统使得家庭关系更加融洽,重视教育的观念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客家社会的和谐面貌。
2. 文化传承客家民风的独特性也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客家人民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自己的习俗、风尚和价值观念传承下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以其独特性和丰富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3. 经济发展客家民风的特点也对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勤劳朴实的精神使得客家人民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孝道传统使得客家人民形成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习惯。
这些因素为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客家妇女装扮

客家妇女装扮梅州地区的客家妇女历来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崇尚俭朴。
过去曾代代相传着古老的装饰:凉帽、银簪、围身裙,而且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些都是客家妇女之生活必需品,现在有些仍在流传,有些已被淘汰。
凉帽:客家人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从中原地区避战乱迁徙而来。
在未迁徙之前,女人很少抛头露面。
到了南方后因土地与气候的差异,在北方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无法再保持了,为了生存,女人不能呆在家里坐享其成,但是按规矩妇女抛头露面是有伤风化的。
于是妇女们想出办法,在男人们戴的斗笠上加以装饰,罩上一块黑布以遮住自己的面容,不让人随便看见,变成一种独特的斗笠。
这种斗笠用薄薄的篾片或麦秆编织成,顶部缝有布装饰,并绣上各种花边图案,在四周垂挂着约五寸多长的折叠均匀的各色花布,人们称之为“凉帽”。
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又把“凉帽”进行改革,成为“布笠”,将罩着的布帽下进一步改成缝在斗笠边缘的布,让它在四周垂挂,别有一番情趣。
这样既能遮容挡风,又美观大方,演变到后来干脆把垂挂在前面的部分剪去,保留两边和后面的垂挂布,成了“布笠”,这样的布笠在梅州大部分地区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是遮阳“草帽”,但是在边陲偏僻山区还偶有所见,妇女们还是喜爱它。
银簪:在农村至今仍有极少数的老妇女,在脑后还会盘发髻插上银簪。
这种银簪顾名思义是用银所制,长约10厘米,精巧玲珑,是南迁后妇女来到异域他乡所随身携带的一种防身的短小锋利的工具,后来加以巧制刻上各式花纹,插在脑后盘曲结实的发髻上。
它看似一种装饰物,其实不然,它是一物多用,既是束发的簪子,又是防身自卫的一件不很惹眼的小工具,相传是夫妻间行房事时偶遇中风的急救物。
围身裙:这是从中原迁徙后的产物,妇女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干活或劳动需要而佩带的护身物,在家庭中主妇入厨干活保持身体卫生而围在身上的保护物,故叫“围身裙”,又叫“围腰裙”,很受家庭主妇们的欢迎。
客家传统女性的生活习俗及其文化

从 这 个 角 度 理解
、
,
从 客 家 传 统 女 性 的 世 界 声 誉 和 学 术 界逐 渐 形 成 的 研 究 热 点
,
女 户 主形象 的 形成
,
客 家 传 统 女 性 的 文 化 地位 相 应 提
”
=
可 以 看 出 客 家 传 统 女 性 在 客 家 民 系 形 成 与客 家 文 化 发 展 中
日
也禁 锢 了
。
客 家传 统 女 性 因 劳 动 在 下 衣 的 穿 着 上 有 了 与 男 性
。
样
。
客 家 传 统女 性 的
,
常 生活 却 打破 了
,
的 等 级地 位
再看 服 装 色 彩 的 使 用
,
,
我 国 封建 王 朝 服 色 的
。
她们 既 主 内
“
:
又主 外
,
既耕种
,
又
绩织
。
使用礼 制 森严
动
、
因 力它 有 裤腰 高 宽松
,
、
裤裆 大 宽
在农 耕 时 代 汉 族 有
、
男 耕女 织
日
”
的传 统
,
,
这
一
传
裤 脚 直 宽 松 和 布 带 系 腰等 造 型 特点
宽大舒适 易 于 劳
一
统 也 划 分出 了 男 主 外
女 性 走 出 家 门 的思 想 这种 千年格 局
:
女主 内的
常生活 格 局
众 不 同 的标 志
本性
,
,
既 不 是他的 形 而上 学本 性 也 不是他 的 物理
。
关 于 客 家 传 统女 性 的 研 究 成 果 却 不 是 很 丰 富
客家文化特质探析

客家文化特质探析客家文化特质探析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特质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客家人的背景、家庭观念、民间艺术和传统节日等方面对客家文化特质进行探析。
一、客家人的背景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江苏、海南、台湾等省份和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
他们追溯到宋朝时期,当时南方地区战乱频繁,大量人口迁徙。
客家人凭借着勤劳、善良、坚忍不拔的品质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逐渐繁衍壮大。
二、家庭观念客家人非常重视家庭观念,传统的家庭结构一般以父母为主导,崇尚"三从四德"。
"三从"即妇女要顺从父亲、丈夫和儿子,而"四德"则是妇女要德行良好、言行端庄、勤俭节约和服服帖帖。
这一观念在客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对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关注。
三、民间艺术客家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山歌、弦子曲、刻字、刺绣等。
其中,山歌是客家文化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它以自由朴实的曲调和深情颂唱家乡、家人、祖国等内容,表达了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此外,客家人的刻字和刺绣技艺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传承了几百年的历史,是客家文化的瑰宝。
四、传统节日客家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知名的是春节、中秋节和重阳节。
在这些节日里,客家人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放鞭炮、贴年画、赏月等。
春节是客家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他们会合家团圆,共同享受美食和亲情;中秋节则以月饼和赏月为主要活动;而重阳节则以登高、插茱萸为主,表达对长寿的祝福。
五、宗族文化客家人信仰宗族文化,十分注重家族的渊源和互助合作。
在客家文化中,家族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尊敬、互助互励,形成了一个强大而紧密的群体。
家族祭祀是客家文化中的重要仪式,每当过年或祭祀活动,家族成员会聚集在一起,共同祭祀祖先、交流感情、增强凝聚力。
综上所述,客家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质和价值观念。
论客家女性的精神品格与家国情怀

论客家女性的精神品格与家国情怀【摘 要】客家女性从小学习各种劳动技能,长大出嫁后勤劳刚毅、独挡一面,从事着繁重的“田头地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河头溪尾、枕头乳尾”劳动。
在长年累月的社会实践中,客家女性锻炼出了温柔顺从、吃苦耐劳、刚毅勇敢的性格,并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客家女性 精神品格 家国情怀随着客家研究成为一门显学,客家研究的领域逐渐从最初的客家源流扩展到客家建筑、客家方言、客家民间信仰、客家服饰、客家民间文学等等。
近年来,对客家女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如谢庐明从人类学的视角1对客家女性丰富多样的生命礼俗分析,杨玉2琪从客家女红出发探讨客家女性的生活,钟庆3禄对客家妇女的梳妆打扮进行了深入研究等。
本文试图分析客家女性内在的精神、品格、特质等特征。
一、温柔顺从的性情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后,优质资源尽被土著居民和其他先迁来的族群占据,作为后来者,只能往更原始的山区进发。
生存环境艰苦,许多客家男子不得不远走他乡谋生求仕,一走多年,赡养家庭的重担基本落在了客家妇女身上。
她们独当一面,从事着繁重的“五头五尾”劳动,但她们却任劳任怨,把所有的一切,都看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孝敬公婆是客家妇女的一个特点,日常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的生活。
遇到公婆生病,虚长问短,上山采药、捣汁煎汤,若久不见好,还会求神问卦、化符驱灾。
若遇婆婆单寡,一般每隔十天半月,陪伴老人睡上一夜,说说话,以驱逐老人的孤独与冷清。
等孩子大一点,便会安排孩子与老人同睡,为老人暖床暖被。
当公婆与晚辈意见相佐时,一般不顶撞、不反驳、不争吵。
客家妇女也非常尊重和支持丈夫。
一旦结为夫妻,她们便会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当丈夫遇到困难时,会主动查原因、找办法、出主意、分压力。
生活上,细心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
丈夫外出时,虚寒问暖,生病时陪伴看护,请医拿药,无所不管。
有些客家男子出洋谋生几十年不回来,或参加红军不知生死,妻子会一直在家守候,等待郎君平安归来,被形象地称为“等郎妹”。
客家妇女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

一
村妇
客 家妇 女 是 客 家 人 中
分 有特 色 的 群 体
、
一
个 很 重要 并 且 十
。
在她 们
,
身上 集 中体 现 了客
自力 自强
.
家人 勤 俭 朴 实 善 良贤淑
、
、
坚毅 果
敢 聪 明 进 取 等优 秀品 质 与 精 神 塑造 了客 家
人 的形
象和 精 神风 貌
。
英 国 学者 爱德 尔 在 他
,
”
留 就 是 远 徙 四 川 乃 至 海 外 的 客 家妇女
,
.
给 丈 夫 支持 在 生活 上 也 善于 体贴 丈夫
。 。
,
有 如此 才 女 可 算仅 见
,
。
亦如此
。
时刻 照 顾 丈 夫 的 饮 食起 居 客 家妇 女 贞
,
客 家妇 女 聪明好学 并 特 另 重 和 lI看
。
正 因 如此
致 使 中外 国人 士 对 客 家
,
,
挑 担 佣 工 等 多种 经 济活 动 她 们 不 是 被
力支 持 丈 夫 的事 业 毕 生 辛 苦 而 毫 无 怨 言 真可 谓
, . “
别人供养 的弱 者
庭 的强 者
。
,
而 是 赚 钱 种 粮供 养家
贤 内助
”
。
当 丈夫 碰 到 困难
、
时 做妻 子 的 便 主 动 为丈 夫 出主 意 想 办
生的
。
客 家妇 女 的 社
,
会 形 象 主要 体 现 在
客家妇女
“
以下 几 个方 面 :
瞅
刍议旧志《列女传》中的客家妇女形象——以乾隆《汀州府志》为研究视角

、
形象 之一 : 贞守节 。 一而终 操 从
客 家妇 女崇敬 丈 夫 的贤淑 品格 历来 为世人 所赞
誉 。在 《 妇女 共 鸣》 月刊 中有 一篇 文 章 描述 道 : 半 男
子“ 在家 庭 中则 如 处 于 客 卿 的地 位 , 女 待 之 如 上 妇
宾, 服务 周全 , 使男 子 之 衣 食 均能 感 觉 舒适 。 _( ”2H J 客家妇 女不仅 对丈 夫敬 重有 加 , 服待 周全 , 而且 在丈 夫 死后 , 能 忍 辱 负 重 地 恪 守 “ 节 ” 建 伦 理 规 仍 贞 封
许 莹 莹
( 建 社 会 科 学 院 历史 研 究 所 , 州 福形象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 高度 赞 赏。列女 , 客 作为封 建社会 中妇女 的楷模 , 则集 中、 型地 典
体现 了客 家妇女的传统 美德 。本文 着重考察乾 隆《 汀州府志 》 中的《 列女传 》 试 图从 列女 这一特 殊女性 群体视 角 , 来加深对客 家妇女形 象的认识 。 关键词 : 列女传》 客 家妇女 ; 象; 《 ; 形 乾隆《 汀州府 志》
性 的封 建教 化 而编 写 的 , 内容 表现 到 编 撰 方 式 都 从 表现 出对 女 性 的歧 视 。传 记 中介 绍 女 性 的文 字 极
短, 且极少直书传主姓名 , 而简单称之 “ 某妻 ” “ 、 某 氏” “ 女 ” 、某 。尽 管 如 此 , 于 地 方 志 记 实 性 的 特 由
作者简介 : 许莹莹 (9 2一 ), , 18 女 福建 莆田人 , 福建社会科学 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 , 硕士 , 主要从事福建地方史研究 。 ① 本文研究清乾隆《 汀州府 志 ・ 女传》 列 主要 出于 以下原因 : 清乾隆《 汀州府志》 是现存 旧汀州府郡志 中最为完整详尽 的一部 旧志 , 与该
客家妇女因何有“大脚蛮婆”的称号

客家妇女,在中国,堪称最吃苦耐劳、最自重自立、最重人伦教化、团结互助,于家、于国均最有贡献的。
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出了客家精神,更完整、更充分与典型地塑造出客家人的形象与风范。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束胸缠足的陋习,在汉族中,惟独客家女没有。
而女性被锁在深闺不见天日,再加上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中国古代女子的命运便可想而知,可客家妇女却反其道而行之。
她们走出家门,承担了比男子更为繁重的农耕。
在家中,纺织、下厨等等,无一不精通,不少客家女亦知书识礼。
光举出这两点,便可以窥见客家女的全貌了。
同中国妇女一样,客家妇女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备受摧残,但她们仍以不屈不挠的意志,争取自身的权利与声望。
童养媳、等郎妹,乃至“隔山娶亲”,都留下沉重的历史创伤,可她们却以山歌宣示自己的反抗:“十八娇娇三岁郎,睡目爱捱揽上床。
唔系看你爷娘面,三拳两脚打下床。
”当客家人以太平天国起义,向世界宣布自身的存在与崛起之际,太平天国的领袖,也就依着其反封建剥削、追求人人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组建了第一支以客家妇女为主的娘子军,推出了第一位客家女将洪宣娇,由于客家女没有后来汉人缠足的陋习,女兵打起仗来,疾行如风,以至被清兵惊呼为“大脚蛮婆”。
客家人中,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才在明清之间,涌现了一批客家女诗人,清中期的范荑香,有《化碧集》行世。
另一位女诗人叶璧华,更透出一股男子气,当可与后来的秋瑾相媲美:“河山久壮蛟龙气,风鹤旋惊草木传。
听到鸣鸠一洒泪,中流谁着祖先鞭。
”美国人罗伯史密斯在《中国的客家》有评语:客家妇女,对于她们的丈夫,都是非常尊敬和服从的,单就这点来说,与原始社会,便有很大的差异,换句话说,即男子仍旧是一家之长。
……客家妇女,除了刻苦耐劳和尊敬丈夫以外,她们的聪明热情和在文化上的进步,也是很使我们羡慕,因为需要劳动,所以客家妇女,自有历史以来,都无缠足这一陋习,她们的迷信程度,也远不及其他地方的妇女。
她们的向神祈祷,多是以敬重祖宗为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 ,海拔 约 80 l0m左右 ,汉唐 以前 ,率 以荒服视之 ; 0 ̄ O0
而且相对较为优越 的平盆地 区都被 早期来 此的旁系汉人 占
金 时代” 。唯客家妇女始终秉承唐魏之风 ,崇尚 自 ,谓之 然 “ 天足” ,却脚步 自然、稳重、坚定 ;当然也不束胸,不以
据, 即使 山岭地带也有畲瑶等土著民族居住 , 自 和社会 其 然
VO .7 No 6 1 . 2
J n2 o u .o 6
中国客家妇女品格风貌及其形成探源
邓运员 杨载 田
( 衡阳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 南 衡 阳,4 10 ) 208
摘 要: 客家民系是中国汉民族衍生出来的六大民系中最富有特色的一个民系, 尤以中国客家妇女 自 然质朴、 勤劳节俭、
民间普通老百姓 , 国外传教士 到世界著名 的专家学者, 从 对
其品格风貌都是倍 加赞赏称绝 。因此 。 她们在客家社会中有 着很 高地位 。
族的品性》中肯定:“ 客家妇女没有缠过脚,特别受到男人
的尊敬”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家朱德 , 东韶关客籍人 , 广 在 ( <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说 :“ 母亲 因身材 高大 ,还能 挑水 挑冀 ,整天忙碌” 。如 此,从 多方面印证 了中国客家妇女 的 美是一种 自 的美 , 然 质朴 无华, 她们 身上体现出了真、 在 善、
在梅州传教十多年的英国传教士肯贝尔 ( er m e) G o e pl 。 gG 1
以其确切见 闻在所著 ( < 客家源流与迁移 一书 中亦说 :“ 客 家妇女不缠足 , 通常 体健而 轩昂, 惟其如此 , 故能过其 户外
甲、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邹鲁,以及朱德、叶剑英、 肖向荣、胡文虎、曾宪梓等,乃至毛泽东l 2 0 都是客家人中的
作者简介 :邓运员 (9 3 ) 17 (8810 )在 ( 弟诗》 14-95 < 女 中说 :“ 原 有 旧族 ,迁徙名客人。……就 中妇女劳 ,尤见 中
典型代表 , 这个庞大的客家群 体已引起 了世人 的高度关注和
赞美。 尤其是客家妇 女,从中国古代 的官吏和近代学者乃至
生活, 乡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能勇敢 自 , 主 彼等具备全世界
山居者最好 自由之特征” ;世界 著名人文 地理 学家美国耶鲁 大学教授亨廷顿 ( ・u e qa) 在其 12 年所著的 E H ni en , n 94 种
劳任怨、贤良慈善的品格, 以及胜于男人的持家乃至社会参
与能力 。
1 自然质 朴 的 外在 美 、
在阶级社会里 , 一般妇女都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 , 任其 摆布 。 如严重摧残妇女身心健 康的缠足之风 , 始于南唐, 至
宋代 竞风行 “ 三寸金莲” ,清代 已发展成 为妇 女缠足的 “ 黄
各地及世界 8 国家和地 区…,有 “ 5个 客家人遍 天下”之说。
插花朵者 ” ;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韩索英亦 曾称许 “ 客家妇
女不缠足, 也不扎胸, 一般体壮高大, ……她们用自己的奶
喂孩子 ,轻视虚饰 的美” (客家人的起源及其迁徙经过 ); ( < ) )
文天祥、洪秀全、曾国藩、刘永福 、冯子材 、黄遵宪、邱逢
客家民系是 中国汉民族衍生的六大 民系 ( 北方主体系、 越海系、湘赣系、 闽海系、南海 系和客家 系)中形成最晚、
而又最富特色 的一个民系 。南岭 山脉与九连 山、武夷山、玳 瑁 山、彩眉 山、博平岭等 山脉交错的闽粤赣边 三角地 带,是 其最早、最集 中的中心聚居 区域。这一带 山岭纵横、地形复
贤良慈善、 精明能干等品格和风貌最受世人关注和称赞。中国客家妇女高大完美的形象特质是在改造和利用闽粤赣边山区艰
险的 自然、社会 、经济环境 中逐 步形成 的 在 当代社会主义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 明建设 中仍具重要意义 ,应该发扬 光大. 关键词:客 家妇女;品格风 貌;成 因 中图分类号:K 5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7- 2 2 0 )0- 0 6 0 321 6 9( 0 6 6 0 5 - 4
融磨合 , 最终在继承中原汉文化古风的同时, 形成有共同生
活地域、 共同方言风格、 同心理文 化特质 和 习 的客家 民 共 俗
系 ;并反客为主 ,积极开拓了外部世界 ,至今 已在福建、广
东、江西、广西、湖南、四川、贵州、海南、台湾、香港等 l O个省区 20多个县市有其聚居区域, 5 还零散分布于全国
美 的统一 。 2 温良恭俭让”的 内在 美 、“
一
众 口一 词 齐赞 客家妇女 的 品格风 貌
中国古代客家妇女 有着 自 质朴 的仪态 , 然 勤劳节俭、 任
收稿 日期 :2 o 一o 一l o6 2 0
基金项 目:国家社 会科 学基金项 目 (3 Z 05 。 0 B S 3 )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6期
20 0 6年 6月
湖南科技学 院学报
J u  ̄ o n n Un v ri fS in e a d En i e rn om f Hu a i e st o c e c n g n e i g y
环境极为艰险。 但客家人家族血缘群体精神, 艰苦奋斗求生
存, 开拓进取求发展 , 生存空间和生存条 件的长期而激烈 在 的斗争中,既与艰险的 自然环境协调和谐 ,又与 当地土著交
束缚身体 自 然的发育来换取虚饰的美 ; 客家妇女的穿着妆束
也 自然朴素 。梅州客家人 曾为之呕歌 “ 指船大如许 , 伸脚笑 欲颠 ” 半是赤足仙” 、“ ;河南阳武进 士蔺涛于清乾隆年间在 主修 的( < 县志》 大埔 中说客家妇女“ 妆束淡素 , 椎髻跣足 , …… 不论 贫富皆然 ” ;浙江杭州人徐柯在 其所编 清稗类钞 中 评价客女 “ 向不缠足 , 身体硕健而运动 自由,且无施脂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