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生角度谈高校“学生评教”的优化

合集下载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优化近年来,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

因此,如何建立和优化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了一个紧迫的任务。

一、评价体系的构建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其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科研成果等。

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来探讨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点之一。

教学管理需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效保证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时,教学管理应该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2. 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只有懂得管理、热爱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

因此,在评价体系中需要包括教授、讲师等职称人员的数量、学历和学术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3. 学生素质学生素质是评价高校教育质量的另一重要方面。

学生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内容。

在评价体系中需要设置多个指标,在不同专业中进行评价,评价内容需要与专业特点相匹配。

4. 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本身是一个科研机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中,需要重点关注高校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内容。

二、评价体系的优化评价体系的优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优化评价体系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评价体系的优化措施进行交流和探讨。

1. 针对性定位在优化评价体系时,需要根据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特点,确立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重点关注重要的方面,避免浪费资源。

针对性定位对各个高校和专业的评价都能够更加准确,也更能体现出优劣势的明显差异,并推动各高校不断发展和提高。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缺失与优化路径探讨——以F大学为例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缺失与优化路径探讨——以F大学为例

( 三) 参 评学生 的心理背 景等非测 评 因素 影响数据 的客
观- 眭
评 价包含 着复杂 的认识 、 判 断的过程 , 教 师教学质 量受
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制约 , 让学生对教 师教 学质量作出客观而
公正 的评价不是一件轻 而易举的事 。研究发现 : 参评学生 的 心理背景和其他非测评 因素影响评教 的质量 。首先 , 参评 的 动机影 响学生评 教 的质 量 ; 其次, 参评学 生的价值 观念影 响
普通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 堂教学质量 ( 简称 学生评教 ) , ( 二) 高校评教 中“ 管理一 技术主义” 取向
是指普 通高校 组织本校学 生对教 师课堂 教学质量在 事实判 断基础 上做 出价值判 断的活动 。 目前学 生评教 已成 为一项 反映教师教学 质量的常规性制度 , 并以学生评教结果作 : 勾对 教师 晋级 、 加薪 、 降级 、 解 聘等奖励或 惩处 的重 要参考依 据 。 学生 评教制度 在上个 世纪 8 O 年代引进 到 中国 , 已有 3 0 多 年 的历史 , 在 促进教 学和完善 高校管理 的同时 , 所带来 的争议 也越来越 大。笔者结合从事教学管理 的工作实践 , 分析 当前 高校学生评 教制度 的缺失 , 在此基础上提 出可行性 的优 化路
意遮 了。
径, 以期对高等 院校 的学 生评教管 理工作有 所借鉴 , 促进 高
校学生评教 的科学发展 。


目前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存在 的问题
( 一) 评教标 准单一 , 评价指标晦涩难以把握
目前 , 教 育部没有相关指导文件涉及 高校应如何制定学
生评教标准 , 我 国高校现行 的评教量表 一般 是 由教务部 门制

2024评教活动总结及改进措施

2024评教活动总结及改进措施

2024评教活动总结及改进措施
如下:
总结:
1. 评教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在2024评教活动中,我们注意到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很多学生未能积极参与评教,这可能是因为评教过程繁琐,学生对于评教的重要性不清楚,或者是缺乏奖励机制。

2. 评教结果的真实性有待提高:有些同学可能没有真实地反映个人对教学情况的认知。

这可能是因为对结果的保密性不够,学生担心对教师产生不良影响,或者是因为评教过程中存在评分不准确的情况。

改进措施:
1. 简化评教过程:我们将努力简化评教过程,减少学生的工作量,提供使用友好的评教平台。

可能的改进包括提供在线评教选项,通过简洁明了的问题使学生能快速完成评教。

2. 提高评教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将推广评教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参与评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可以通过在教学材料或学生手册中强调评教的意义,以及将评教结果用于教师评定等方式来实现。

3. 增加奖励机制:我们将考虑设置评教奖励机制,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教。

这可以是一些小额奖金、学分或提供其他福利,以便激励学生完成评教任务。

4. 加强评教结果的保密性:我们将制定严格的保密政策,确保评教结果只对教师和相关教务部门可见。

通过这样的措施,我们希望能
够消除学生对评教结果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促使他们真实地反映对教学质量的意见。

5. 定期审查评教系统:我们将定期审查评教系统,确保评教结果准确可靠。

这包括审核评教问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监测评分的准确性,并对评教系统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提高评教活动的参与度和真实性,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学综合评价的改进与优化措施

大学综合评价的改进与优化措施

大学综合评价的改进与优化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大学综合评价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和评估,也是大学选拔人才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现实中,大学综合评价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改进与优化来完善和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综合评价的改进与优化措施。

一、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评价指标是大学综合评价的核心要素,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可以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改进评价指标:1. 调整指标权重:评价指标的权重应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进行调整,以更公平、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如对于文科专业,可以适当增加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权重;对于理工科专业,可以增加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权重。

2. 引入新指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兴的能力要素也需要被纳入评价体系中。

比如,信息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该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定期更新指标:综合评价指标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更而及时更新。

通过与行业、社会的紧密联系,及时发现、引入新的评价指标,以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大学综合评价应更加注重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改进与优化的措施:1.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评价方式应包括书面考试、实践操作、课堂参与、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表现。

2. 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特长进行设定,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不同专业和学科可以设定相应的个性化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自己的领域中展示自己的特长。

3. 引入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高校学生评教

浅谈高校学生评教
立 进 行 学 生评 教 的正 确 目的 学 生 评 教 最 终 目的 是 为 . 了提高教 师的教学质量 ,所以在开展学生评 教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其 1学 生 评教 出 发 点和 主要 目的 , 学 生真 正 认 识 学 生评 教 、 让 了解 学 生评 教 。 学 生 学生 评 教就 是 学 生 对教 师的 教 学 态度 、教 学 方法 、教 学 组织 安 评 教 的 出 发点 和 目的都 是 为 了让 教 师 改善 教 学 , 高教 学 质 量 , 以 提 所 排 、 学 效 果 、 言 表 达 、 书 、 态 、 改作 业 、 导情 况 等 进 行 评 教 语 板 教 批 辅 我 们 学 生在 评 教 的 过程 中不 应 单 单只 根 据 教 师 的人 为 和 表 面现 象 来 价 , 每 一 项 内容 打 上 相 应 的 等 级 , 9 以上 表 示 优 ,0以上 表 示 给 如 0 8 平 出 发 , 进行 学 生 评 教活 动。 加 强 师 生 沟通 , 进 师 生和 学校 的 共 来 促 合计 成 明确 的 分数 , 反馈 给 任课 教 师。 个结 果 往 往会 被 作 为评 估 与 这 同 发 展并 引导 教 师 正确 对 待 学 生 的评 价 和 意 见。 考核 的重 要依 据 , 同教 师的 评优 、 职 、 级都 有 着 直 接 关 系。 评 晋 42 加 强 对 评 教 学 生 的指 导 与培 训 学 生 的 积 极 参 与和 认 真 评 . 2 学 生 评 教 的优 势 价是评教工作取得成功 的关键 。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树立客 学生 评 教 使得 教 师 的考 核 和 评 价 更具 有 全 面 性 、 实性 、 确 性 真 准 观、 公正 的态度 ,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教 育教学活动 的规律 , 认识不同 和 完 整性 。 “ 水 不腐 , 流 户枢 不蠹 ” 生 评 教 这种 新 的 教 学评 价 方式 , 学 班 级 或 学 科 的 特点 , 认识 教 师 年龄 、 别 和 性 格 等 方面 的差 异 , 性 认识 给 教 育注 入 了 新 的活 力 , 如 在 一潭 死 水 里注 入 了新 鲜 活泼 的流 水 , 犹 教 师 教育 教 学 风格 的 多样 化 ,这样 才 能 尽 可 能减 少 学 生 因个 人 主 观 自然 有许 多值 得提 倡 之 处。 的好 恶来 评 价 教 师 , 少评 教 的 随 意性 和 误 差 。 减 首 先 , 生 评 教体 现 了“ 人 为 本 ” 念 , 强 了 教 师 的 服 务 意 学 以 观 增 43 建 立 科 学 、合 理 和 规 范 的学 生 评 教 体 系 在 建构 评 价 体 系 . 识。让学生参 与教 师教学考核测评, 是激励教 师上好每一 堂课、 教育 时 , 科 学 地 设 计调 查 问 卷 , 分听 取 教 师 乃至 学 生 的意 见 和 建 议 , 要 充 好每一位学生的方法 , 动教师积极性、 是调 增强教 师责任心和使命感 还 应该 注 意 针 对 不 同学 科 或 不 同年 级 学 生 的特 点 提 出 客观 、 学 、 科 系 的 有效 途 径 。在 教 师评 价 学 生 的 同 时 , 学 生 参 与评 价 教 师 , 现 了 让 体 统的看法, 形成一套有效的评教体系。 师生之间的地位平等 , 尊重 了学生主体对教师主体的价值评 判。 44 要 科 学 地 分析 评 教 结 果 一 方 面 要 运 用 科 学 的 方 法统 计 并 . 其次 ,学生评教促进 了教师的教学 民主 ,加快 了师生的和谐发 分 析评 教 结 果 , 意具 体 而 明确 地 分析 结 果 。 如 , 同 一教 师任 教 的 注 对 展 。 生评 教 有 利 于促 进 师 生 之 间 的交 流 沟通 , 有利 于 建 立起 平 等 学 更 不 同班 级 , 分 析评 教 结 果 时 要 避 免 混 杂 在 一 起 分析 同 一 班 级 , 在 对 和谐 的师 生 关 系。 而 良好 的师 生 关 系是 和 谐 发展 的前 提 , 了 和谐 , 有 也 要注 意 分 析 不 同性 别 、 同基 础 学 生 的意 见 和 建议 。 另 一 方面 , 不 要 我们 的教 育教 学 才 能真 正 向健 康 的轨 道 发 展 ,创 新 型 的人 才观 才 能 及 时 向有 关 教 师反 馈 信 息 、 出 建议 , 督促 教 师 接 受 学生 的合理 化 提 并 真正 成 为 现 实 , 学 民主 才 能实 现 。 教 建议 。 再 次 , 生评 教 促 进 了 教 师 的专 业成 长 , 学 能直 接 或 间接 地 反 映 教 45 正确 对 待 评 价 结 果 就 教学 管 理 部 门 而 言 , 能 以一 次评 价 . 不 师 的世 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 岗敬 业精 神 、 业 道 德 、 学 能 力 、 人 价 爱 职 教 心 结果 作 为 惟 一依 据 来 判 断 每位 教 师的 教 学水 平 。 应 仔细 分 析评 价 结 理素 质 、 识 经验 等各 方面 的’ 。 因此 学 生 评 教 , 帮助 教 师 正 确 知 情况 能 果 , 要 充 分 肯定 被 评 教 师的 成 绩 , 要 正 视被 评 教 师 的 不 足 , 助 既 又 帮 地 认 识 自己 、 提高 自 己 : 了解 自己在 教 育 教学 上 的成 功 之 处和 不 足 之 分析 不 足 之 处 , 出 改进 的 办 法 。 于被 评 教 师提 出 的争 议 、 虑 , 找 对 疑 要 处 ; 过 学 生评 教 , 师可 以 及 时调 整 、 进 自己 的教 学 行 为 , 化 教 通 教 改 优 共 同探 讨 解决 的途 径 。 只 有这 样 才 能达 到教 学 评 价 的 目的 。 学过程 , 改变不符合学生特点 的教育教学 方式。 46 建 立 健 全 学 生评 教 的 制 度 规 范 学 生评 教 作 为 一 项 具 有 价 . 3 学 生评 教 的 弊端 值 的课 堂 教学 质 量 监控 活动 , 能没 有 规 范 的 管理 和 制度 的保 障 。 不 明 31 从 学 生 角度 来 看 首 先 , 生评 教具 有局 限性 。 学 生 社 会 阅 . 学 确 学 生评 教活 动 的 组织 管理 机 制 , 保评 教 活 动 定 期 、 常开 展 。 确 正 历较少 , 识层面也较浅, 知 因此 对 一 些 问题 的看 法 和 理 解 难 免 片 面 , 结束语 : 学生评教如果能合理地运用 , 势必会取 得良好 的效果 。 在评教过程中甚至还会出现情绪化。这也决定 了他们对评教缺乏客 实 践 证 明 , 生评 教 方式 运 用得 当 , 以有 效地 促 使 教 师和 教学 管 理 学 可 观 、 事 求是 的态 度。 实 单 位 积 极 改进 教学 设 计 、 合理 安 排 教 学 内 容 , 高教 学 质 量 , 进 教 提 推 其 次 , 生 评 教具 有 主 观性 。 由于 评 教是 匿名 的 , 以 存在 学 生 学 所 育 创 新 与进 步 。 而 高校 管理 部 门 在 学生 评 教 结 果 的认 识和 应用 上 的 在 点评 时 漫 不 经 心或 言 语 偏激 的情 况 。 不是 所 有 的学 生 对 评 价 的 目 误 区 , 不 能 得 到及 时 纠 正 , 将危 及 我 国 高 等教 育 的 健康 发 展 。 评 如 必 的 、 义 都 很 明确 , 不 是所 有 的 学 生 都 能 够; 确 地 把 握评 价 标准 、 意 也 隹 教 很 重要 , 重要 的是 要 帮助 老 师正 确地 认 识 自己 , 识 自 己的 工作 更 认 掌 握评 价 技 能 。学 生 评教 , 的是 教 师 教 学质 量 , 的 是 教 师职 业 操 评 评 所 需 , 不是 简 单 的 得 出谁 好 谁 劣 的结 果 。 而 高校 管 理 部 门应 该 明 确 评 守 , 非相 貌 或 性格 等 。 而 教 的 目的 , 该 尊 重 每 位 老 师的 隐 私 , 老 师 带着 自信 走进 自己的 岗 应 让 最后 , 学生评 教具有偏差性。各个学生评教的方式不 同, 给出的 位, 带着 对 自己 的要 求 走上 自 己的 岗位 , 老 师坦 然 、 然 、 然地 工 让 安 欣 分数 更 是 千奇 百 怪 。 而且 ,我们 也 不 能 绝对 地 肯 定 一 个学 生 给 打 了 作。 只有这样 , 才会让教师们越走越有劲 , 越走越 自信 的, 我们的教育 9 O分 的 教 师 的课 堂 教学 质 量 一定 比只 打 了 8 9分 的教 师 的课 堂 教 学 才能 更 好 地 进 行下 去 。 质量好。微小 的误差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是合理 的、 允许存在的, 不 参考文献 : 影 响数据 的有 效 性 , 对 于评 教 结 果 的 排序 和 质 量 等级 的确 定 , 有 但 却 着 不 同寻 常 的意 义 。 20 3 0 4() 32 从 教 师 角度 来 看 从 积 极 影 响 来 说 ,年 轻 教 师更 能 从 中 受 _ l】 2张俊豪 坚持学生评教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民族教育研究 2 0 3. 0 4《) 益, 比如通过考核结果找出自己的��

谈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谈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谈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学生评教是目前大学教育中进行质量保证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评教结果不准确、评教内容不全面等。

以下是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影响因素:
1.学生个体因素:学生个体差异会影响其对教学的感受和评价。

2.课程难易程度:课程难度过大或过小,都容易影响学生的评价。

3.教师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同,会影响评教结果。

4.评教工具:评教工具的编制不当、评分指标的不合理等都会影响评教的结果。

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加强学生对教学的认识,提高其对教学质量的判断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责任有所认识。

2.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应该自我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降低学生的负面评价。

3.完善评教工具:评教工具的编制应该经过科学的研究和测试,评分指标合理、明确。

4.严格把握评教标准:根据实情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教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进行量化、定量化的管理,避免过度个人化的评价。

学生评教的利弊及除弊方略-文档资料

学生评教的利弊及除弊方略-文档资料

学生评教的利弊及除弊方略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学生评教作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有利有弊,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兴利除弊。

一、利在哪里1.学生评教能反映教师是否爱岗敬业。

学生可从教师授课的流畅、逻辑的严密程度中,感觉出教师是否认真钻研了教材,备课了;可以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觉出教师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及岗位;还可以从教师批改作业的及时、认真程度上,感觉出教师是否对工作敷衍塞责等。

2.学生评教能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是否高尚。

教师只有爱护、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感到教师可敬可亲,铭记教师的教诲,形成良好的习惯,教育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对其评价就高。

反之,经常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其评价就较差。

3.学生评教能反映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

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学生最有发言权,学生评价的材料显示:教师授课时,绝大数学生能听懂,而且教师语言流畅,逻辑严密,形式活泼,那么这位教师必受学生欢迎,评价就高。

反之,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或者是不愿意听,感到老师上课语无伦次,枯燥无味,呆板单调,那么必不受学生欢迎,评价自然就低。

4.能反映教师管理学生,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双边的活动,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教师在授课时,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课堂“活”而不“乱”,便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反之,只管教,不管学,把教学搞成“一言堂”,教法守旧且枯燥的,学生评价也就会较差。

5.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评教有利于改变“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模式,推动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有利于推动教师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6.能使学校基本掌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优评模等评比表彰活动提供一定的依据,也为学校制订相关的教学教改制度提供一定的参照。

二、弊在何处我们不能只看到学生评教的“利”,而忽视它的“弊”,综而观之,我认为:学生评教之“弊”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评教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如何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更加积极

如何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更加积极

如何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更加积极引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师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的学生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更促进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然而,如何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更加积极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给出一些建议和方法,以帮助教师赢得学生积极评价。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基础。

教师应积极与学生相互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会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馈,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关注。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支持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积极评价。

2. 创设互动和积极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对教师的积极评价。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创设富有互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环境。

例如,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相互促进。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体验到积极的学习氛围,进而对教师产生积极评价。

3. 鼓励学生尊重和合理评价教师教师应鼓励学生尊重并合理评价教师的工作。

要求学生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并提供具体而有建设性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接受他们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做出改进。

同时,教师还应提醒学生,评价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个人发展,而不是简单批评或攻击。

通过鼓励学生尊重和合理评价教师,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师的积极评价。

4. 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奖励机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奖励是促进学生对教师积极评价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课堂讨论和作业批改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和具体的反馈。

反馈应包含学生的优点和改进的地方,同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和优异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 及 国外 的成功经验
“学 生 评 教 ”f T ) 即 Su et S E, R tdn
R t g ec i f c vn s,是 学 生 ai s f ahn Ef te es n oT g ei
学 的试 行性调 查 的基础 上确定 下来 的。
经过 新的修订后 , 在 C Q的指标共有 现 E
在 国外 ,学生评教” 已取得一些成 “ 功经验 , 中包括 : 大利 亚的 c Q 其 澳 E —— 全 国 水 平 的 “ 生 评 教 ” 和 日本 的 学 SC SS F — F —— 院校水平 的“ 学生评 教” 。
澳 大利 亚 的课 程 经 验 调查 (or C us e
非公开原则 ” 其二是调查结果不 直接与 ; 教师 的人事考核挂 钩 , 人事考 核不利 即“
从师 生角度谈 高校“ 生评教 " 学 的优化
陈 婷 杨 朝 燕
( 华中农 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7 ) 3 0 0
摘 要 : 通过 介 绍 高校 “ 生评 教 ” 学 的缘 起 及 国 外 的 成 功 经 验 , 者 肯 定 了“ 生 评 教 ” 教 学 的 积 极 作 用 , 从 师 生 角 度 出发 , 笔 学 对 并
校 于 20 0 3年 3月 将 原 有 的 纸 质 问 卷 改
对 教 师 课 堂 教 学 效 果 进 行 评 价 的活 动 。

例如 :0 1 9月, 20 年 浙江某重点大学
其 初衷是帮助教 师改 进教学 ,提 高教学 质量 , 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及互动 。学生 评教肇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 的哈 佛 大 学, 兴盛于美国高等教育 大众化后期 。 在
已为大多数高等 院校接受并应用。
由 于 知 识 、 能 和 经 验 上 的差 异 , 技 师
为 网上 问卷 , 从而形 成了学生 、 教职员交
流 机 制 (i o o m nct na n — St Fr m u i i e C a o mog t S u et F cl n t , 称 S C S S 。 d ns auyadSa 简 t f F — F )
原则” 其一是 公布调查结果时不 以即 个
等息息相关 ,这也使 得教师 的心 理发生
了 极 大变 化 。 项 调 查 显 示 : 过 8%的 一 超 0 被 调查 教 师 反 映 压 力 较 大 ;近 9 %的 被 0
提供 了一个 信息交互平 台 ,在师生 间建 立顺畅 的信息沟通。
调查教师存在一定 的工作倦怠 ,其 中近
3 %存在严重 的工作倦 怠 ;近 4 %的被 0 0
用” 原则 。
体教师 的支持是有效 开展
学生评教 的前提 。 以上两个“ 学生评教” 目中的“ 项 教” 指 的是 “ 教学 ” E 。C Q通过“ 学生 评价教 学” 映学校 的教育教学 整体 状况 , 而 反 进
针 对 实际 运 用 中 出现 的 问题 . 出 了几 点优 化 策略 。 提 关键词: 学生 评教 : 问题 ; 化 策 略 优


引言
围绕 学生评 教是 否符合 教育 发展 规律 , 学生评教 的内容体系 、方式方 法及结果 的运用该如何准确定 位。
生 的调 查 ,来 进行 各大 学之 间的 比较 。
了。 自从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学生评 “
教 ”3益普遍 , 至愈 演愈烈 , 1 甚 相关 报道 不 断见诸媒 体。各大学 的管理层 越来越 重 视“ 学生评 教” 的结果 , 为其是 真实 认 地反映课 堂教学质量水平 的重要参数之

二 、 校 “ 生评 教 ” 高 学 的缘
1 大项 4 1 9个子项 目, 各个高校可根据 自 己的实际情况 , 选择相应 的项 目。当前 , C Q已经成为政府 、 E 大学 、 民间机构 以及 学生 了解大学质量 的主要依据。 3 1本庆 应 义塾 大学 湘 南藤 泽校 区 ( U — C 是 实施 “ 生 评教 ” 史最 长 K SF ) 学 历 的学校 。 在实施“ 学生评教 ”2年之后 , l 该
我 国从 2 纪 8 代 萌 芽 , 展 至 今 , 0世 0年 发
就 明确规定 ,对本科课堂教 学质量 的评 价要 以学生为 主 ,学生 的评 价在最终评 价 中占 8 %。… 0 另外 ,学生评教 ” “ 作为评 价老师教学水平 的重要手段 ,也得 到充 分运用 , 而且 , 在对老师 的整体 评价 中 其 所 占比例越来越 大 ,甚至对教 师的职称 晋升具有一票否决的威力 。如 : 上海某大 学 的几名教 师由于在学校实施 的网上评 教 中,被学生打 了最 低分而失去 了晋 升
C Q的指标是 由受联邦政府委托 的绩效 E 指 标 研 究 团 体 ( e om neIdct s Pr r ac n i o f ar
R sac r p 简 称 PR 在 对 多 所 大 eerhGo , u I G)
作为高校管理的一项长效机制 , “ 学生评教 ” 已经存在相 当长的一段 时间
生 间可能会对课堂上 组织的教学 内容 和
选 择 的 教学 方 法 等存 在 信 息上 的 不对 称 。这 种信 息不对称将会妨 碍教师对 自
己的教学情 况做 出科学诊 断 ,无法帮助
教 师 改 进 教 学 ,进 而 影 响 到 教 学 质 量 与 教 学 效 果 的提 高 。 “ 生 评 教 ” 为 师 生 学 则
与澳 大利亚 的 C Q不 同,F — F E S C S S主要
是针对教师个 人的教学评价 。为了得到
高级职称 的资格 。1学 生评 教” [“ 2 已经与高
校 教 师 的 切 身 利 益 , 职 称 、 入 、 修 如 收 进
全体教师 的支持 ,F — F S C S S确立 了“ 两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