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5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形与地势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山区: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2、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面积仅占1/10多一点。
3、我国地形的特征:。
2.1 地形与地势教案1
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我国主要山脉
★山脉的走向:是指山脉总体延伸的方向。
※阅读教材图2.6,P25活动题1、2,完成下面内容: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弧形山脉:
※阅读教材2.2图,完成填充图册P15,P26活动题3
2、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三、地形的影响
※阅读教材图2.4、2.5、阅读材料
※思考: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每堂一清:课时精练P16,8
序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八年级
学科:地理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势(1)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感知我国的地形,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
我国山脉的分布与走向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复习回忆:
1、地形与地势的含义?
2、地形都有哪几种?
观赏我国主要地形区景观图,了解我国地形类型
一、地形特征
※阅读教材图2.3,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2.1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我国的长江、黄河,播放歌曲——好汉歌,请同学们在歌词中感受大江大河奔涌东区的气概,激发学生探究大河东流背后的原因,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哪些要素相关,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地势主要特征活动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活动2:比一比对比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图A中,地势西部高缓缓向东部倾斜;图B 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知,三级阶梯分布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图B正确。
活动3: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展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1: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并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地势和地形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提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熟记较多的地形区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地图册、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引入:幻灯片投影出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图片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二、新课教学(一)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设疑导读(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
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看图学新知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请对照图2.2)。
(1)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
(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
山巔白雪皑皑,冰川广布。
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
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形和地势,属于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地形的分类、特点及分布,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分类、地形特点、地形分布、地势特点、地势分布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分布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感兴趣,可以结合户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掌握地势的特点和分布,能运用地形和地势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分类、特点和分布。
2.地势特点和分布。
3.地形和地势在实际应用中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实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形和地势特点。
2.实践教学法:结合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和地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素材。
2.户外考察和实践活动的安排。
3.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和地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以及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通过实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建筑、交通等。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讲解,其他组进行评价。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十、作业评价
1.认真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和思路。例如,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分析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通过批改,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通过对不同地形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后续学习地理其他章节奠定了基础。
(5)地形地势与建筑风格:介绍地形地势如何影响建筑风格,如山区多采用石头、木头等天然材料,沿海地区多采用防水、抗风的建筑材料等。
2.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家乡的地形地势如何影响农业、交通等。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区的农业种植、沿海地区的水产养殖等。
2.点评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的点评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对于正确理解地形地势概念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解答错误的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答方法。通过点评和反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八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地形和地势
我国山区
有利条件(优势) 不利条件(劣势)
(3) 人们在开发利用山区时,除了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要预防和避免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当堂训练
1.山区常见自然灾害有()
A.崩塌、滑坡、泥石流
B.泥石
流、洪涝、寒潮
C.干旱、洪涝、崩塌
D.台风、
滑坡、崩塌
2.下列关于山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3.下列和开发、保护山区不适应的做法是
()
A.陡坡耕种
B.植树造林
C.
1.岭
2.平原
3.盆地
4.山脉
5.高原
6.高原
7.盆地 8.平原
合作探究一、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讲
解,
组
织、
讨
论
完
成
培养学生
结合课本
的自学能
力,。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形和地势,属于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地形的分类、我国主要地形的特点、地势的特点及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实例的呈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的分类,掌握我国主要地形的特点;理解地势的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例,学会分析地形和地势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特点。
2.我国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3.地势对我国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地形和地势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实例资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和评分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和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实例,呈现地形的分类和我国主要地形的特点。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形和地势的区别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势的特点及对我国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主要内容包括:
1. 地形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 地势的概念: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3. 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 利用多媒体资源: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这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和地势的特点。今后,我会继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形和地势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理解不深。
2.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我会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比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会寻求同事的建议和帮助,共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加强学生反馈:我会更注重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5. 网络资源:提前查询并准备相关网络资源,如地形地势相关科普文章、视频等,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6. 教学软件: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软件,如PPT、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用于展示地形地势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及进行地形地势模拟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
节
三
互动(三)
1、读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图,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请生在台前指出。)
课中作业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巫山
太行山脉
大兴安岭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课后作业设计:
1)知识梳理(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
二、互动
互动(一)
1、教师引导学生读地形景观图、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归纳我国地形类型的特点。
2、生分组讨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利与弊。
请生展示,对手号补充、质疑。
课中作业
学生展示
环
节
二
互动(二)
阅读图 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及其走向。请生归纳,并反复记忆。
不足之处:在制作立体图时,比较浪费时间。
2)达标测评——练习册
(修改人:)
板书设计:
地势特征: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学反思:
地势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一江春水向东流”、“百 川东到海”等诗句及谚语“水往低处流”可以比较好的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我一步一步教学引导,先是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海拔,对我国地势“呈阶梯状”有了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利用橡皮泥制作立体地势阶梯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题
第
课程标准
P14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归纳我国地势特点及三大阶梯的分布。
2.知道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评价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归纳我国地势 对其他自然因素及经济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能源、交通 等的影响。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读图找规律、探究讨论
教学准备
中国立体地形图或课件
课前作业
1、我国主要有哪几种地形类型?
2、我国主要有哪些地形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