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体系制度20140409
全面的计划管理体系

里程碑 关键控制点
工程前期进度 计划管理
设计采购 计划管理
前期进度 前期设计
工程监造L1
工程重大LCB
工程年度 里程碑
工程 控制点
各类合同 里程碑
前期L1 前期L2 前期设计L1 前期设计L2
设计L2 采购L3 设计L2 采购L3 设计IED 发货3MRS 设备FSS
NI BOP CI
土建 系统
工程监造 计划管理
工程监造L2 工程监造L3 工程监造L4 工程监造L5 工程监造L6 接口计划SJK
调试投产 计划管理
调计调试划试投 管L2产理
NI BOP CI
专项进度 计划管理
专项进度 协调委员会管理
进度统计 报表管理
进度控制经验 数据库管理
土建形象进度 安装点
进度曲线
调试L3
单系统调试L4
调试告出版计划 调试运行 结构计划
穹顶整体吊装 1CFT
大件运输 ……
会议行动跟踪单 专项进度计划
NI BOP CI
经验数据库
企业计划体系

企业计划体系企业计划体系是指企业在制定和执行战略、经营和管理计划时所采用的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方法。
它包括了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战略目标、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指导和保障。
一个良好的企业计划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企业计划体系的核心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初心和目标所在;愿景是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愿景,是企业对未来的期许和展望;价值观是企业所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计划体系的基础和起点。
其次,企业计划体系应当包括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指标,是企业战略的具体体现;发展规划是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需要与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相一致,相互促进,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企业计划体系还应当包括了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
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框架和支撑;管理流程是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具体流程和方法,是企业管理的手段和工具。
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和高效管理,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最后,企业计划体系还需要包括了绩效评估和调整机制。
绩效评估是企业对各项计划和目标实施情况的评估和反馈,是企业管理的闭环和调整的依据;调整机制是企业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是企业持续改进和提高的保障。
绩效评估和调整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挑战,及时调整策略和措施,保持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企业计划体系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它包括了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战略目标、发展规划、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绩效评估和调整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计划体系的具体内容

计划体系的具体内容The planning system i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that encompasses various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d operational management. At its core, it involves setting clear objectives, developing strategies,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establishing timelines to achieve desired outcomes.计划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框架,涵盖了组织管理和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其核心在于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战略,分配资源,以及设定时间表,以实现预期的结果。
Within the planning system, the first step is to identify the organization's long-term goals and objectives. These goals should be 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and time-bound (SMART) to ensure clarity and focus. Once the goals are established, strategies are developed to outline the courses of action needed to achieve them.在计划体系中,第一步是确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和任务。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且有时间限制(即SMART原则),以确保清晰和专注。
一旦目标确定,接下来就制定战略,明确实现目标所需的行动方案。
Resource allocation is a crucial aspect of the planning system. It involves assessing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such as personnel, financial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nd determining how they shouldbe distributed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es. Effec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ensures that the organization can efficiently utilize its resources to meet its goals.资源分配是计划体系的关键环节。
计划体系管理实施细则

1.目的规范公司各项目开发计划的编制、审核、发布及变更的流程,协调、监控计划实施,促使公司项目产品的顺利实现。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属项目的开发计划管理。
3.术语和定义3.1无。
4.职责4.1公司运营管理部/项目公司运营部4.1.1负责组织编制项目里程碑节点计划。
4.1.2负责组织完成项目开发总体计划的编制、评审、发布。
4.1.3负责根据项目开发总体计划协调各部门项目开发专项计划的编制。
4.1.4负责各类项目计划的发布。
4.1.5负责对项目开发总体计划及项目开发专项计划的执行进行监控,并将监控结果纳入月度工作计划总结。
4.1.6审核项目开发总体计划和项目开发专项计划的变更申请。
4.2各部门4.2.1参与项目开发总体计划的编制、评审。
4.2.2负责编制本部门承担的项目开发专项计划。
4.2.3负责将本部门的项目开发专项计划分解到本部门月度工作计划予以执行落实。
5.工作程序5.1项目开发节点计划5.1.1《项目里程碑节点计划》、《项目一级节点计划》、《项目开发总体计划》的编制,按照《项目计划管理流程》执行。
5.2项目开发专项计划5.2.1公司各职能部门依据审批通过的《项目开发总体计划》,组织本部门人员编制本部门承担的项目开发专项计划。
5.2.2项目部/项目公司总经理负责根据《项目开发总体计划》协调各项目开发专项计划的编制。
5.2.3各项目开发专项计划由相关专业分管领导审批,审批后需在项目公司总经理、公司运营管理部备案。
5.2.4各类计划的编制依据、时机及责任部门:5.3计划执行与落实5.3.1按组织权责手册审批通过的各项目开发专项计划,由各部门将本部门负责计划内容分解到本部门月度工作计划予以执行落实。
5.4计划调整与控制5.4.1公司运营管理部负责跟踪监督项目一级节点计划的完成情况。
5.4.2项目公司运营部/办公室负责跟踪监督《项目开发总体计划》的执行情况,对达到预警条件的应及时提出预警,必要时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项目开发总体计划》的落实。
国家计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综合指标体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计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综合指标体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计划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3.08.01•【文号】•【施行日期】1993.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家计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综合指标体系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83年8月1日)自1981年以来,我委对建立和完善计划综合指标体系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论证,并在多次计划会议上征求过各省、市、自治区计委的意见。
今年又根据4月南宁计划体制方法座谈会上的意见作了修改。
现将《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综合指标体系的暂行规定》及其附件发给你们,请在编制1984年计划和“七五”计划中照此执行。
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诉我委国民经济综合计划局。
附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综合指标体系的暂行规定建立和完善计划的综合指标体系,对制定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加强国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指导,改进计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暂行规定如下:一、关于反映经济发展规模的综合指标长期以来,我们主要采用“工农业总产值”来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工农业总产值”指标,可用以反映工业和农业两大部门生产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研究两大部门之间的物质联系和比例关系,计算净产值等。
但是,这个指标没有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且工业总产值按工厂法计算,有很多重复,容易造成速度的“水份”,因而不能全面地确切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规模。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和再生产理论,决定采用“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作为反映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综合指标。
“社会总产品”,是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价值的总和(c+v+m)。
“国民收入”,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新创造的价值(v+m)。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来反映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
计划部门规章制度

计划部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计划部门的工作行为,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计划部门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计划部门是负责组织和制定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生产计划、投资计划等工作,支持公司实现发展目标的部门。
第四条计划部门的工作宗旨是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全力支持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专业的规划、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
第五条计划部门的工作原则是客观、公正、科学、始终站在整体利益的高度上进行建议和决策。
第六条计划部门的工作任务是定期完成各项经济计划、技术计划、资产计划等工作,并对公司进行绩效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第七条计划部门领导应具备较强的战略眼光和业务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决策,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工作的开展。
第八条计划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应坚持学习、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九条计划部门领导应积极引导和激励下属,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
第十条计划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围绕公司的年度计划和目标,规划和分解各项任务,梳理工作流程,保证任务的准时落实。
第十一条计划部门下设若干工作岗位,包括计划分析岗、预算控制岗、数据统计岗等,各岗位的职责和权利应当明确。
第十二条计划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员工的工作成绩和工作态度,进行绩效评定,奖励优秀员工,惩罚拖延工作的员工。
第十三条计划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传递各种信息,保证工作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第十四条计划部门应加强对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分析研究,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十五条计划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实现各项计划的有机衔接。
第十六条计划部门应定期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十七条计划部门由部门主管负责管理,并设置若干个固定岗位,包括但不限于计划分析员、数据统计员、预算控制员等。
企业计划体系

企业计划体系企业计划体系是企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战略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各个方面。
一个完善的企业计划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首先,战略计划是企业计划体系的核心。
战略计划是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它包括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的确立,以及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重点的确定。
通过战略计划,企业能够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市场定位,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其次,营销计划是企业计划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营销计划包括市场分析、竞争分析、目标市场的确定、营销策略和营销预算的制定等内容。
通过营销计划,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销售目标。
财务计划也是企业计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财务计划包括资金需求的预测、资金筹集的计划、资金使用的安排、财务指标的制定等内容。
通过财务计划,企业能够合理安排资金运作,保障企业正常经营,降低财务风险,实现财务目标。
此外,人力资源计划也是企业计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计划包括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人才招聘和培训计划、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等内容。
通过人力资源计划,企业能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凝聚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企业计划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它涵盖了战略、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是企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一个完善的企业计划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因此,企业在制定计划体系时,应该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保各个计划之间的协调一致,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计划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计划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一、引言。
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我们制定了本计划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旨在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计划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目标。
1. 建立健全的计划管理体系,确保各项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监控能够有序进行;2. 提高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率;3. 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计划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首先,我们将成立由高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负责制定计划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工作组将对企业的现行计划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深入了解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计划管理体系建设规划。
2. 完善计划管理制度和流程。
在建立规划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将对现行的计划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
通过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完善各项计划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其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
3. 建立信息化支撑系统。
为了更好地支持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我们将建立信息化支撑系统,包括计划管理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以提高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4.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在实施计划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对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对计划管理体系的认知和理解,确保各项计划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5. 监控和评估。
为了确保计划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我们将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计划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四、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计划管理体系实施方案,我们将达到以下效果:1. 计划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各项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监控有序进行;2. 计划管理效率大幅提高,管理风险降低;3. 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有力保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五、总结。
计划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目的 (2)二、范围 (2)三、定位与主要岗位职责 (2)四、全过程计划管理 (3)五、项目经营目标管理 (6)六、项目运营管理的细化规定 (9)七、附则 (13)计划运营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证集团整体运营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与推进、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与监督、明确单位职责、规范执行步骤、建立健全运营管理计划体系及有效的管控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鑫苑(中国)臵业有限公司,及所属各全资、控股子公司。
三、定位与主要岗位职责(一)定位1.项目开发及建设的牵头部门;2.参与项目自摘牌至经营期结束运营管理的主管部门;3.统筹全过程开发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督办各项经营指标顺利实现的业务实现部门。
(二)主要岗位职责1.集团层面:协调各业务部门、统筹调配资源2.项目层面:对城市公司下达各项工作指令,过程中督办落实、跟踪考核四、全过程计划管理集团全过程计划管理包含全景计划、专项计划及消项计划三个管理层级。
以全景计划为管控核心,专项计划、消项计划对全景计划层层分解、细化落实,系统形成有效的计划管控体系。
(一)全景计划:9个阶段,1-3级节点,216个业务事项1.目的:为保证集团整体运营工作的有序推进、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与考核、促进项目全周期的工作衔接及资源整合,提高各开发环节的工作效率及产品品质,建立权责明确、执行规范的业务流程,以实现集团科学、规范、标准的高效运营管控;2.定位:考核计划(关门时间);3.编制:所有项目须根据全景计划模板,以项目摘牌日、开工日作为全景计划起始时间的参照标准,以项目交付日作为全景计划结束时间的参照标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地质情况、严寒冬施、超高层等)编制。
分期开发的项目,分期编制全景计划。
考虑到地下及地上层数、开工时间、交付时间、施工节奏、开发部署等边界条件的差异,项目全景计划宜分楼栋单独编制(边界条件相同的,可以合并编制)。
集团投资发展部在项目摘牌后3日内主持召开项目交底会;计划运营部在项目交底会后5日内组织项目班子及集团各职能部门召开项目启动会,形成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计划,标志着新项目正式启动。
计划运营部牵头组织项目全景计划的编制工作,并根据全景计划节点的紧迫程度,分三批依次上线运行考核。
摘牌日后10日完成第一批上线26个节点;摘牌日后45日完成第二批上线57个节点;摘牌日后90日完成第三批上线133个节点。
(协议地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上线时间)4.模板:划分为“营销、设计、五证、运营、成本、招标、工程、验收、交付”9个阶段,共216个业务事项;5.调整:项目全景计划原则上不得调整,但在发生以下几种情况下经批准后做后台计划变更处理:1)因土地拆迁导致的计划变更;2)因集团开发策略、产品定位、开发节奏调整导致的计划变更;3)因集团其他单位前序节点滞后(出现红灯)导致的后续节点无法按时完成;(各单位自身红灯节点导致本单位后续节点无法按计划完成的,不得调整)4)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原定计划无法继续执行或完成。
6.考核:1)全景计划上线后即正式执行考核;2)每个一级节点总分3分,每个二级节点总分2分,每个三级节点总分1分,标准模板节点216个,计算总分312分;3)单一节点实际得分:(1)如节点按期或提前完成,该节点得分为标准分值;(2)如节点延期完成,该节点得分为:【1-(实际完成时间-计划完成时间)/节点周期】*标准分值,节点延期完成最低得分为0分;4)集团将运用信息系统自动进行节点跟踪、提示、考核,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全景计划考核得分与项目奖金考核挂钩。
(二)专项计划:13个阶段,不少于2000个业务事项1.定位:执行计划2.编制:城市公司根据签批的项目全景计划编制专项计划(按照建设阶段分期编制);计划运营部审核后上线运行;3.调整:每一业务事项允许调整三次,调整时间须经计划运营部确认;4.考核:计划节点一次完成率计入项目经营考核计划评分系数。
(三)消项计划:计划节点数量随现场情况调整,动态消项1.编制:项目交付前2个月开始编制;每周至少召开3次专题消项会,根据会议内容增加消项计划,并逐日逐条消项;交付前1周全部消项完成;2.考核:执行情况由计划运营部跟踪、督办,原则上不计入考核。
五、项目经营目标管理为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工作,推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保证为前提,以规范运作为基础,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建立并完善有效的经营目标管理体系及措施,全力保障各项经营目标的顺利达成。
项目经营目标管理成果文件分别为《项目现金流分析》、《项目经营决策文件》、《项目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经营目标分析1.《项目现金流分析》是集团对开发项目进行经营分析和策划的基础文件;计划运营部牵头组织城市公司、集团成本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和营销管理部进行以项目现金流为主线的开发经营统筹分析与决策,具体要求如下:新建项目:摘牌及总图指标确认后45天内(收购项目按照股权转让日后30天内),城市公司负责根据批准的可研目标成本、规划方案、市场调查分析及销售指标要求等内容,拟定《项目现金流分析初稿》,由集团相关部门联合审议后,报首席执行官批准后形成《项目现金流分析阶段审核稿》,下发执行;在建项目:城市公司每季度初10日前对《项目现金流阶段审核稿》进行修编,并报计划运营部、营销管理部、成本管理部、财务管理部核准,如经营思路调整或其他原因造成《项目现金流分析阶段审核稿》发生较大变动,经集团各部门会审后报首席执行官批准;每年第四季度,计划运营部牵头组织城市公司与财务管理部、成本管理部共同梳理核定各项目现金流,由财务管理部负责形成集团《资金计划汇总表》,报首席执行官批准后执行。
2.《项目经营决策文件》是集团项目经营决策的指令性文件;编制:计划运营部牵头,财务管理部、营销管理部、品质监管部等部门配合,成本管理部编制,在项目首次开盘前30天完成。
工作分工:成本管理部—项目成本支出测算及决策文件编制;营销管理部—项目销售收入指标的确定、项目年度回款指标的确定;财务管理部—项目POC净利润指标的确定、项目融资计划的确定;设计管理部—项目主要建筑技术指标的确定;品质监管部—项目质量安全目标的确定;计划运营部—项目经营期的确认、项目开发计划关键节点的确定、项目决策文件基础奖金的测算;确认:计划运营部组织集团各部门对《项目经营决策文件》进行会审,定稿后报集团首席执行官审批下发。
(二)经营目标落实《项目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是集团规范和激励城市公司及项目的执行性文件。
编制:决策文件批准后,城市公司负责拟订《项目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计划运营部复核;确认:首席执行官、城市公司签订《项目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决策文件签批30日内完成);落实:城市公司总经理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将各项管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部门。
(三)项目经营目标监控与调整1.计划运营部负责跟踪城市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如实际经营情况严重偏离经营目标时,应及时要求城市公司总经理提出书面报告,分析原因、明确改进时限、措施和责任,上报集团相关部门及首席执行官批准;2.如项目开发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经营策略进行重大调整时,可对项目经营目标进行相应调整。
调整建议由城市公司提出,并以书面形式报计划运营部;3.所有经营目标的调整,必须以《决策文件》为前提,对不突破原《决策文件》规定的经营目标调整,计划运营部组织《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的修订,并组织集团相关部门联合会审;4.对突破原《决策文件》规定的经营目标调整,计划运营部牵头组织集团相关部门根据项目变化情况对《决策文件》进行修订,并重新报首席执行官批准,计划运营部依据修订的《决策文件》重新组织《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的修订;5.修订后的《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仍须履行签署手续,由首席执行官与城市公司签订。
(四)项目经营目标考核按照《项目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约定的经营目标考核办法对经营成果进行考核和奖罚。
考核流程及节点如下:六、项目运营管理的细化规定(一)运营管理的强条规1.项目未获取四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前,不得举行开工仪式;如项目需提前开工,必须获取当地政府相关许可文件,并冠以奠基仪式;2.项目未获取《预售许可证》前,不得开盘销售、不得公开认购;3.项目交付前,必须取得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四方验收合格等手续,并完成竣工备案;4.项目交付时间,原则上不得安排在冬施期间,以每年的5至10月为宜;5.项目交付后,3个月内遗留问题整改完成90%,4个月内完成移交。
(二)关于各项目土地证等四证办理的工作要求1.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城市公司应尽快制定融资贷款方案,并报集团财务管理部批准,根据融资贷款方案制定土地证分拆方案;2.针对不同业态,按业态划分分别办理土地证;住宅物业土地面积较大时尽量分拆办理;3.无法按业态划分分别办理土地证时,应考虑将可售、不可售物业搭配办理土地证;商业塔楼项目,尽量按业态划分分别办理土地证(裙楼及塔楼分拆办理);4.带单建设或单独成立资产持有公司的,土地证应办理至对应的资产持有公司名下;5.项目竣工验收后,产权证应按分拆后的土地证对应办理;6.要求土地证等四证的办理工作,由城市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计划运营部指导、监督,确保按要求如期完成。
(三)业务协调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当项目地方政策、重大影响事项、市场、招商或工期要求的边界因素矛盾,影响项目按期交付及开业时,由计划运营部总经理根据需要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业务协调会。
协调会决议内容在不突破项目决策文件的情况下,由首席执行官批准下发,作为各部门执行依据;如突破决策文件或矛盾较大,可经计划运营部核准、由首席执行官请示董事长后决策,各部门按请示后意见执行。
此类事项如在决策文件签订前发生,亦可采用业务协调会等类似的工作形式,以对经营目标要求为导向进行决策,确保项目科学、快速地推进。
(四)保证回迁房标准的要求1.关于回迁房的建造标准,必须严格按协议执行;没有约定建造标准的,执行集团建造标准;2.回迁房(含回迁公建)的设计图纸必须进行公示,且取得回迁人(政府、回迁单位)签字盖章的确认文件,并妥善存档保管;3.回迁房的建设过程监督和竣工验收手续等,与商品房一样,必须按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和当地政府要求严格执行,并妥善留存所有签确文件;4.回迁房须按协议约定时间按期移交回迁人,并取得回迁人的签确文件。
(五)办公室租赁、装修事宜对于新成立的城市公司,办公室租赁及装修标准(租赁面积、价格、地点)需报集团审核,具体合同审批、招标等事宜按制度相关规定权限执行。
新成立的城市公司办公区必须经过品质监管部检查、验收,通过后才可入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