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 村居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清平乐 村居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村居
班级姓名
一、解释词语。

村居:()。

醉里:()。

吴音:()。

茅檐:()。

翁媪:()。

无赖:()。

低小:()。

相媚好:()。

二、背诵并默写《清平乐村居》。

三、填空。

1.这首词通过对农村环境描写以及翁媪及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2.上阙写农家老年夫妻在茅檐下喝酒谈天的情景,下阙采用自描的手法,直陈人,事物,直接写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3.作者将等人等景色巧妙结合在一幅画面中,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

恰似一个桃花源,令人神往。

四、拓展练习。

古诗文赏析(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清平乐村居》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清平乐村居》课件

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欣赏。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
改写《清平乐· 村居》
词和词牌
•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 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 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 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 牌。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wēnɡ
chú
lián

老翁

锄头

莲花
茅檐低小, yán
溪上青青草。
清 平 乐 宋 村 辛 居
mèi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ǎo 大儿锄豆溪东,
·
[ ]
弃 中儿正织鸡笼, 疾 最喜小儿无赖, wúlài
bāo 溪头卧剥莲蓬。péng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学习目标
1.认识“媪”、“剥”2个生字,会写 “醉”、“媚”、“锄”、“剥”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 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 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和快乐。
26、清平乐 村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语文教案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请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词(学生接着说)。

是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师提供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

3、这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驻足于农村,寄情于田园,用诗词表达自己对农村那份浓浓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板书:清平乐村居。

乐这个字读yue,一起读课题。

4、清平乐,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

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

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或者用间隔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一起再读课题。

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

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读正确预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谁来读一读这个剥字?请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苏教版语文五上26清平乐村居

苏教版语文五上26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 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 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清平乐 村居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bāo
yán
wú lài
péng
解释词语
• • • • • 注释 ①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 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②茅檐:指茅屋。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 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 的方言为吴音。
• • • • • • • • • •
茅檐:指茅屋。 溪上:溪边。 醉里:酒后微醉。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媚:柔媚;好:美好。互相说喜 爱要好的话。 翁媪:老年夫妻。 锄豆:给豆子除草。 织:编织。 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指的是小儿。 卧剥:躺卧着剥。
译义: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赏析: 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 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大儿”锄豆,俨然一位懂事的大哥哥;“中儿”织鸡笼, 正认真地学哥哥做事。
后退
回首页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剥:身体伏着剥东西。
无赖:顽皮。
译义: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赏析:这里,词人善于抓住切合人物年龄、身份的特征,用寥寥数语,活灵活现地 描绘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只是那“小儿”顽皮好玩,在两个哥哥劳动的时候,躲在一 旁,剥着莲蓬吃莲子。一个“卧”字传神地写出“小儿”活泼天真的面貌形态,情趣盎 然,读之便感到那顽皮小儿瞒人的举动,天真的心思实在逗人喜爱。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朗读《清平乐·村居》;•学习词语“垂钓”、“系缆”、“鱼篓”、“菱花”等的意思并背诵;•培养学生的合理运用词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和词语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如个人、小组、全班等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启发好奇心等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悉和理解《清平乐·村居》;•掌握生字词,如“垂钓”、“菱花”等。

2.教学难点•学习并背诵生字词,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三、教学准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教材;•预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的教师;•讲台和黑板,笔,橡皮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课前准备:课文的导入、预告本课目标;•引出主题,提问学生们,谁去过乡间,看到过什么美丽的景致。

2.新课教学(35分钟)•朗读课文;•在黑板上画出渔夫垂钓、捕捞鱼篓等情景,让学生理解文章核心内容;•词语讲解:强调一些生字词的意思、用法,例如“垂钓”、“系缆”、“鱼篓”、“菱花”等;•随堂测试:编造句子使用新学的词汇。

3.课堂练习(25分钟)•学生个人总结;•小组内讨论,课文背诵;•合作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

4.反思(5分钟)•联系课文,再次理解内容,整理思路;•概括新学内容,回答问题;•总结学习心得。

五、作业任务•整理归纳本节课中学习的生字生词;•背诵本课课文;•完成练习册作业。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习题答题和板书记录等渠道对学生进行评估;•对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评价;•整理学生的作业,从中了解目标完成度,并在后续教学中做出调整。

七、教学反思这是一堂重点在于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并且掌握生字词的教学,希望能够将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和词语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6《清平乐·村居》ppt课件3公开课优质课件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6《清平乐·村居》ppt课件3公开课优质课件精品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剥wú
【宋】辛弃疾媚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宋] 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

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导读准“翁媪”(wēng ’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 “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

谁能告诉我?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 …)2、相媚图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课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课件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表达了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 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 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 一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
26、清平乐 村居
wēnɡ chú
lián
翁锄莲
老翁
锄头
莲花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
26 清平乐 村居
檐 溪上 醉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大儿 锄豆 溪东 中儿 织鸡笼 无赖 溪头 卧剥莲蓬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
解释词语
• 注释 ①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 • 清平乐,词牌名。 •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 ②茅檐:指茅屋。 •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
苏低小,
①清平乐 村
平 乐
溪上青青草。 居:清平乐, 醉里吴音相m媚èi好,词牌名。村居,
·
ǎo 这首词的题目,
村 辛 白发谁家翁媪。 意为乡村生活。

弃 疾
大儿锄豆溪东,
“乐”在此处 yuè
中儿正织鸡笼,
wú lài
最喜小儿无赖,
bāo péng
溪头卧剥莲蓬。

看看这两首诗的有哪些地方不同?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
小结
• 题目不是连在一起的 • 《清平乐 村居》每行字数不一样多,有4、5、6、
7个字,而《村居》每行都是7个字。 • 《清平乐 村居》有八小句,分两段
• 这两首诗都是压韵的。这就是诗和词的不同的地 方。词是诗的一种,因字数不相同,所以,又叫 长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插图、卡片、投影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

词有各种格式。

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

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
1、老师范读,指导读长句。

2、学生自读。

3、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词的意思。

示插图,问:图上画了什么?
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释疑。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渎生字词
2、分析字的结构。

3、老师重点指导。

4、学生描红临写。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默写生字词,互相指正。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生再读课文,了解课文意境。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

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

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

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词也一样。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附板书:
26.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吴音相媚好醉
大儿中儿小儿无赖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

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