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
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清平乐村居》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并背诵诗歌,学会正确朗读和默写。
2.通过分析诗句,让学生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学会用诗词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4.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环境,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诗句,提高语文素养。
3.小组合作,提升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使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和视频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村居之中,从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同时,我还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回忆和分享自己对于乡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词。
第26课《清平乐村居》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教学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旨在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本案例将围绕这一目标,设计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和人性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清平乐 村居∣苏教版(共22张PPT)

品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品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再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清平乐 村居
南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再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精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清平乐 村居
南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通过这个“卧”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 你想起了哪些学过的诗句?
精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清平乐 村居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 剑,梦醒时听到军营 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 321.8.3 Tuesda y, August 03,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1: 48:1211 :48:121 1:488/ 3/2021 11:48:12 AM
五年级语文上册7.26清平乐(1)

清平乐·村居一、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分析:我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能静心读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表达能力较好。
学生大多能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使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四、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
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六个环节进行。
1、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清平乐·村居》课件 (3)

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 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村居
(清) 高鼎
2.多种形式诵读,读出词的音律美。
清平乐 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 溪上 青青草。 醉里 吴音 相媚好, 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 中儿 正织鸡笼。 最喜 小儿无赖, 溪头 卧剥莲蓬。
清平乐 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活动二:结合插图,想象词的画面美
1.自己尝试独立说说词的意思,将自己 不理解的字或词语在组内交流,尽可能互助 解决。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词中最令你陶 醉的是哪一幅画面,试着写下来。
隐藏画面:
锄豆图 织笼图 相媚图 剥莲图 ……Fra bibliotek写作秘诀
拟人的手法 排比的句式 经典的诗句 ……
课外链接:
阅读辛弃疾的另外一首词《破阵子》,比较它与本文 的不同之处。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 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课《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课《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遵循并凸显词的诗性、意象和共感,澄心直观得其象,会心吟诵得其韵,潜心涵咏得其意。
关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地位,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在有滋有味、情趣盎然的诵读表达中引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在图文对照初步推测词语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工具书,引导学生确切理解“相媚好”、“无赖”、“翁媪”等词语的意思,大体把握整首词的词意。
3.扣住词眼“喜”、“醉”,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受词中乡村人家宁静优美、平和幸福的田园生活,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领悟作者对安宁美好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4.在入境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有序地描述村居生活情景。
教学重点:感受并描述田园生活情趣,领悟作者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相媚好”和口语词“无赖”的理解。
教学准备:《村居》教学光盘、字典词典、小作文本、三个生字的田字格。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初识词牌,正确朗读课文1.揭题,读题,认识课题特点。
同学们,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一颗是唐诗,一颗是宋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宋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乐”是多音字,在这里读“yuè”。
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往所见的课题不太一样,有什么不同?词的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照这种格式写出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上下两阕。
“村居”是词的题目。
因此在词牌和词题之间空一格,读的时候要做适当的停顿,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初释词题,扣题激疑。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42页,把这首词多读几遍,力争读得正确,流利。
读后能够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题目“村居”的意思。
(1)三个生字谁会读?看142页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读,齐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6清平乐 村居

阅读感悟
1. “ , 。”这一句写了村 居优美的环境, 居优美的环境, “ , 。” 这一句描写了老 夫妻亲热、悠闲的生活。 夫妻亲热、悠闲的生活。 • 2.《清平乐村居》是 朝词人 写的一首描 清平乐村居》 的有名词作。 清平乐” 写 的有名词作。“清平乐”是 ,“村 ’’是 居’’是 。词中描写了 、 、 这些 平常的农村景象, 、 、 农村生 平常的农村景象,还写了 活景象, 的思想感情。 活景象,抒发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
•
看看这两首诗的有哪些地方不同? 看看这两首诗的有哪些地方不同?
小结
• 题目不是连在一起的 • 《清平乐 村居》每行字数不一样多,有4、5、6、 村居》每行字数不一样多, 7个字,而《村居》每行都是7个字。 个字, 村居》每行都是7个字。 • 《清平乐 村居》有八小句,分两段 村居》有八小句, • 这两首诗都是压韵的。这就是诗和词的不同的地 这两首诗都是压韵的。 词是诗的一种,因字数不相同,所以, 方。词是诗的一种,因字数不相同,所以,又叫 长短句。 长短句。 • 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有“唐诗”“宋 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 唐诗”“ ”“宋 ”“元曲 之称。 元曲” 村居》 词”“元曲”之称。《清平乐 村居》中,“清平 是词牌名, 村居”才是题目。 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题目。而唐诗一般 是五言或者是七言的两种。 是五言或者是七言的两种。 •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是压韵的,这样读起来朗朗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是压韵的, 上口,很有韵味。 上口,很有韵味。
<<清平乐 村居>>是反映田园生活的, 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辛弃疾写的:
•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 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 茅檐 溪上 醉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大儿 锄豆 溪东, 溪东, 中儿 织鸡笼 无赖 溪头 卧剥莲蓬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26 清平乐村居

26、清平乐 村居
(2)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 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 吗?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 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 谈,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 而打断他们交谈,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情 景,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26、清平乐 村居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字的短文。
26、清平乐 村居
我向他们的周围看了看,猜到了他们交谈的 内容。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 的景色却非常美丽。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 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 我呆呆地望着……
请》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欣赏。
26、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 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 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 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 有3个韵脚字。“村居”—— 是这首词 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 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 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 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 短句》。 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 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 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 闲居。
26、清平乐 村居
26、清平乐 村居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 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 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 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 江月”“清平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清平乐村居 苏教版

26.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茅檐、吴音、翁媪、醉、相媚好、无赖、卧”等词的意思。
对比诗词的形式,了解词的基本常识,能有节奏、有韵味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2.过程与方法联系词句的意思,展开想象,构建画面,理解词描绘的内容和情感,并用一段话具体、生动地写出这首词描绘的情景。
3.情感与价值透过画面,抓住“醉、喜”等关键字,感受词中饱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联系词句的意思,展开想象构建画面,理解词描绘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词描绘的情景,注意环境衬托、具体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围绕教学需要,搜集作者的背景资料及其他诗词作品。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1.板书“村居”,这个题目让你想到了哪首诗?出示: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指名诵读这首诗,你能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吗?(2)诗人高鼎看到这幅情景,吟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请你读出这种情感。
2.今天学习的课题中也有村居,板书(清平乐),题目的形式和我们学习的古诗有什么异同?(1)了解词牌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简介:“乐”在这里读yuè,是因为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清平乐”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2)词题是词作内容的体现,和我们现在写文章的题目是一样的,从题目看,你可以了解词作的内容是描绘什么的?(乡村生活)3.同是《村居》,一首是诗,一首是词,表现的形式、描绘的情景、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呢?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
二、学习字词,读懂词意1.朗读这首词,检查能否读正确、读流利。
(1)出示生字,检查读正确,并组词理解字义。
(要注意关注组词是否正确,要区分同音字的意思)(2)指名读课文,先看看有几句,要读正确。
注意纠正字音不正确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仿佛看到(听到) _____________。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
在表现手法上与国画有许多相似之 处,比如,古诗词语言含蓄,给读 者留下许多空白,也就有了许多想 象的空间。你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有 情趣的句子,通过你的想象使它变 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 肚,老两口的话也多了起来,老爷 爷笑着对老奶奶说:……”当然, 你也可以写乡村的景色,还可以写 大儿、二儿、小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灵宝市第二小学 雷茹霞
1、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能较好地读通课文,初步做到有情感。 3、课文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茅檐 相媚好 翁媪 醉 哪合 些插 字图 、, 句说 的说 意你 思已
经
.
多美的意境啊!这宁静 悠闲的生活的确让人向往。 愿不愿意当当老公公、老婆 婆,体会一下真正的田园生 活?想象一下,带着酒意操 着吴语的老夫妇会亲热地聊 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