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教案 5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有修改痕迹)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面积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体现这一思想,本单元安排了两个情境活动:在“组合图形面积”中,重点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在“探索活动”中,主要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与计算。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原来这些内容都不安排在教材中,而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
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掌握解答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能力。
教学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方法计算面积。
重点难点正确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具学具直尺、三角板、方格纸、小黑板。
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教学准备一些基本图形学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的课上所用的主题图形。
教学过程一、拼图活动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1、让学生叙述各种图形的特点。
2、组织学生用这些基本图形拼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3、全班交流、讨论拼好的图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感受组合图形特点)二、自主探索组合图形面积1、出示计算客厅面积问题:智慧老人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6单元15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认本课“吾、弗”等生字,会写“矛、盾”等生字,学习一个多音字“夫”,理解“鬻、陷”等字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猜测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3.情感与价值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含义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化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就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骄傲、自豪的语气,声音要大,声调要高。
2.有层次地指导学生用夸大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指导写字规范书写“矛、盾、誉、吾”4个生字。
五、课堂巩固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1)誉.之曰。
(2)其人弗.能应也。
(3)不可同世而立.。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学间相互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六、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生:楚国人同时卖矛与盾而产生的尴尬。
苏教版《交流》优秀教学设计1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1交流《大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指挥中心的作用2.知道大脑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
3.体验到大脑在人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保护大脑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借助图片认识大脑的特点和构造。
难点:了解大脑的功能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什么?谁机器人还是电脑······?二、新授(一)了解大脑的质量、大小、软硬、形状、颜色等特点。
师:好,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
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教材的方法先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师出示课件,生阅读教材,师巡视。
生汇报,教师指导、点拨。
(二)认识、了解大脑的表面。
1、师:同学们说大脑的表面像核桃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你能在图中标出沟和回吗?师课件出示大脑的图片。
生在图中标出沟回。
师讲解。
2、师:人的大脑有这么多的沟回,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人的大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沟回?3、师:出示纸制大脑模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刚才的问题。
老师把它打开。
现在你能解答刚才的问题吗?生答。
4、师:大脑长得凹凸不平,就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
沟回越多,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就越大,就越聪明。
(三)大脑的功能1、功能1)师:大脑虽然不好看,但是它对于我们来说却非常的有用。
大脑究竟有哪些功能呢?生猜。
2)师板书:功能:语言、运动、思维、感觉、情绪、记忆……3)师:科学家通过研究不但发现我们的大脑具有这些功能,而且准确地找到了掌管这些功能的位置。
2、大脑的分工1)师:通过观看短片我们知道,原来大脑还有许多综合性的功能。
2)师:早在17世纪前,我们所说的这些功能,人们都认为是由心脏来控制的,后来,通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发现这些功能都是由大脑控制的。
现在的研究人员用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研究人的病例。
你想不想也来研究一下?3)师:请各组组长组织组员一起结合病人主要症状和医生诊断结果,认真阅读并分析病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生分组讨论交流。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以“八一壮歌”为主题,安排了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
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壮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江保卫战》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口语交际:影视剧评说。
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习作教学: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课时安排:《七律长征》2课时《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课时《大江保卫战》 2课时练习六 3课时习作六 4课时总计 13课时河西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案A、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
苏教版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 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一、基础知识部分1.交流是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
2.其他的交流形式还有(电话)(书信)(照片)(模型)(电子邮件)等。
3.进行口语交流时,耐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虚心、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同样也很重要。
4.质疑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5.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描述、讨论、辩论),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图表、海报、图画)。
6.除教材介绍的之外,还有更多的交流形式,如:(参加讨论会、刊物交流、电子邮件、书信)等。
7.科学家不只是埋头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时还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来进行交流。
8.因为事物的复杂性,使得人们的看法往往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科学家经常开展(科学辩论)。
9.科学注重(事实与证据),容不得(虚假和轻信)。
10.我们应该去质疑别人,也应该接受别人的质疑。
11.质疑的对象:质疑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可行);质疑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质疑一些流行的说法(是否正确);质疑收集证据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规则)。
二、应用题部分1.人们通常都有哪些不同的交流方式?答:生活中要想交流,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概括一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口语的方式进行交流,如描述、讨论、电话、辩论等;另一方面是用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如图表、海报、图画、书信、照片、模型等。
2.调查时,怎样做能使结果更加科学、准确?答:调查样本数量要大;记录一天内学生饮水次数要多;时间间隔要均衡;记录天数要多,再计算平均值。
3.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质疑的?答:质疑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可行;质疑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质疑一些流行的说法是否正确;质疑收集证据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规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写景段落、写景作文中,在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板块中,学生练习了通过给出关于不同场景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教师也指导学生从“有没有围绕关键句来说”,大家在交流中对关键句的理解更深刻了,为本课时的写景段落以及本单元的写景作文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活动一:回顾选段,探究效果。
(指向目标1)1.学生回顾概括段意的方法,和班级同学交流。
学生读第5自然段,其余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
2.学生结合“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句话谈谈自己概括段落大意的的感受,思考关键语句的好处,自由发言、交流。
3.结合大家的发言,一起总结关键语句的好处,在书中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部分进行补充。
1.孩子们,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
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特点的风光,还接触到了一种概括段意非常有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孩子们请看。
(1)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请一位孩子为大家读一读吧!其他孩子请思考:我们从这个自然段学到了什么方法?(2)读选段,回顾关键句这个自然段讲了岛上有种类繁多的海鸟,有遍地分布的鸟蛋,还有厚厚的鸟粪,从这儿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鸟真多的啊,简直就是——鸟的天下。
这不正是在围绕第一句描述吗?因此,我们知道“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正是本段的——关键语句。
2.出示去掉关键句的部分,孩子们请思考一下:没有这个关键语句,你有什么感受?这个关键语句有什么好处呢?3.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泡泡:能够较完整地说出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能够独立思考并和同学们说说自己对关键语句在理解段意时的感受和好处。
对大家总结出的关键语句的好处在段首,也可以在末尾,还可以在段落中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教案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教案篇一《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童年》。
简介你认识的高洪波。
师导语: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高洪波的《童年的水墨画》。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1、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2、说说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1、从学生摘录的词句入手,引导品味一节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并进行朗读。
2、提炼欣赏方法。
3、学生自己按方法欣赏其它诗节。
4、交流,师引导点拨,并指导朗读。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1、说说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再小组合作,模仿诗歌,试编诗歌。
2、交流所编的诗句。
七、总结,布置作业1、补充采蜜本。
2、继续阅读儿童诗。
2.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剃头大师》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秦文君小说《调皮的日子》,有改动。
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
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
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
教学时,应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1、运用猜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2、朗读课文,比较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不同,感受人物特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2024新教材:三上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新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活动意图:学生读文后,对西沙群岛有了整体的认知,与文本产生共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③思维能力: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5.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4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两段,更为精彩。
2、体会出西沙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意图:创设情境,多媒体的音画渲染与教师声情并茂的导课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作了精彩的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
1.学习生字词
2.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1.学习第三自然段
现在我想请三位同学把你们在海底看到的珊瑚、海参和大龙虾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指名读)
学生活动:
1.根据图片猜地方。
2.书空课题,齐读。提出质疑
3.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4.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度。全班齐读
5、先观察,在书写
活动意图:以图片入题,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生字、生词、多音字,为学习课文打基础。
环节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教师活动:
③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并积累好词好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交流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参与辩论活动,能写出一篇辩论稿。
2.能够正确理解统计图表。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
2.知道选择交流方式的标准是符合科学事实、方便别人理解。
3.知道用文字、图表、模型和进行辩论是常见的科学辩论方法。
4.知道怎样辩论和写辩论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向科学家学习。
2.愿意就科学问题展开辩论。
3.以中立的客观立场倾听和记录正反两方的意见。
二、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1.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
2.知道怎样辩论和写辩论稿的方法。
三、学习成果评价
(一)概念发展
层次1:不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 理解交流的含义,不会写辩论稿。
层次2: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不会写辩论稿。
层次3:了解科学家采用的多种交流活动,理解交流的含义,会写辩论稿。
(二)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够在辩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层次2:能够在辩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不够充分。
层次3:能够在辩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效 果
一、集中话题 1.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辩论的资料,辩论的题目是:对于已经确诊的“植物人”,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放弃救治。 二、探索和调查 1.对于“对于已经确诊的“植物人”,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放弃救治。”这个题 目进行辩论。 2.让每组都选择学生做记录。 3.结束辩论,双方各自整理辩论的资料。 4.教师讲怎样写辩论稿。 5.小组完成辩论稿。 6.科学家也经常为了一些话题进行辩论。这是他们交流自己想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7.科学家为了进行想法的交流,还有其他的交流方法。还有哪些呢? 8.阅读P66。 9.汇报。 10.讲解几种图表的注意事项。 三、回顾和解释 课后尝试再利用其他的方式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