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卖炭翁》中考题汇编

合集下载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卖炭翁》杜甫【原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习题】1、下列对《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分析: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2、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卖炭翁》中考试题汇编

《卖炭翁》中考试题汇编

《卖炭翁》中考试题汇编整理编辑: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记忆性默写(1)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2015年上海市)(2)卖炭得钱何所营? 。

白居易《卖炭翁》)(2019 年广州市)(3)可怜身上衣正单, 。

(白居易《卖炭翁》)(2019年镇江市)『参考答案』(1)晓驾炭车辗冰辙(2)身上衣裳口中食(3)心忧炭贱愿意天寒■理解性默写(4)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运用肖像描写,表现出卖炭翁劳动艰辛的诗句是“,。

”(2019年营口市)(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白居易《卖炭翁》)(2019年百色市)(6)学者张潮有言,“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意为关心人民与社会,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妙语。

白居易力倡新乐府“规讽时事”,关心民生疾苦,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2014年长春市)(7)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而在他的《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这一“热”一“冷”,异曲同工,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009年河南省)『参考答案』(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5)(6)(7)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诗歌赏析(二)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诗,完成第(1)-(2)题(6分)(2018年遵义市)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绢一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1)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3分)(2)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卖炭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卖炭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卖炭翁》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3、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4、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下列对《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卖炭翁》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7题)

《卖炭翁》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7题)

《卖炭翁》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27题)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主旨、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掠夺,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赏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答:开篇直接交代人物,介绍卖炭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的伐薪烧炭的生活,“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写出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4.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答:地点在长安城南的终南山。

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为下文艰辛赶路埋下伏笔。

5.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表达效果。

答:外貌描写。

(1)反映了卖炭翁艰辛的劳动和困苦的生活,塑造了一个独自长期艰难地砍柴烧炭的年迈老人的形象;(2)为下文老人的家幸遭遇作铺垫,反衬封建剥削的残酷,人民生活的痛苦;(3)卖炭翁的辛劳穷苦与下文“翩翩两骑”“黄衣使者白衫儿”的不劳而获、巧取豪夺,形成鲜明对比。

卖炭翁中考试题及答案

卖炭翁中考试题及答案

卖炭翁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满面尘灰烟火色(颜色)B. 心忧炭贱愿天寒(希望)C. 黄衣使者白衫儿(儿子)D. 半匹红纱一丈绫(丝绸)答案:C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腰白玉之环C. 朝服衣冠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案:B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系向牛头充炭直”中的“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京中有善口技者B. 腰白玉之环C. 一狼洞其中D. 妇抚儿乳答案:B4. 翻译下列句子。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翻译:可怜他身上的衣服单薄,心里担心炭的价钱低贱,希望天气寒冷。

(2)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翻译:那轻快地骑着马来的是谁?是穿着黄衣的使者和穿着白衫的随从。

5.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

诗中卖炭翁辛苦劳作,却因为宫使的强取豪夺而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体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和上层统治者的贪婪。

同时,诗中也表现了卖炭翁对炭价的担忧和对寒冷天气的期盼,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八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卖炭翁

八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鉴赏必会——卖炭翁

卖炭翁一、原诗与节奏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文常填空。

1.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题材上属于关注民生诗。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朝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三、解词。

1.薪:木材。

2.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谋求。

3.翩翩:轻快的样子。

4. 敕:指皇帝的命令。

5. 叱:吆喝。

6. 系:挂。

7. 直:同“值”,价钱。

四、解读诗意: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那骑着轻快的两匹马的来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他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公文,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掉转炭车吆喝着牛朝宫廷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夺走,吝惜不得。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五、理解默写。

1.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运用肖像描写,写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表现出卖炭翁劳动艰辛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出卖炭翁极度反常、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悲惨境遇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原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一、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主题思想《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

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写作特色在表现手法上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四、知识梳理(一)通假字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钱五、练习题(一)填空题1.“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体现了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长宁一模卷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何所营:做什么用 B.翩翩两骑:轻快洒脱的两位骑兵 C.驱将:赶着走
D.充炭直:抵充一车炭的价格 1、B
2、作品描述了卖炭翁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揭露了 ________的弊端,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 的深切同情。(3分)
2020年春统编版八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试卷
(诗歌节选了“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一段)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_______和________。(2分) 1. 身上衣(1分) 口中食(1分)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 C(2分) A(1分) 分析:A错在后文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才是具体表现了其劳动生活的 艰辛。B错在“何所营”之问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身上衣裳口中食” 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才能体现其生活的穷困不堪。D 错在“愿天寒”表现的是迫于生计的苦痛,而非勇敢的精神。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 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 奈何和百般不舍。
23.C
【上海市】(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 天寒。
2、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 宫市 劳动人民 )
三、中考真题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 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 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 丈续,系向牛头充炭直。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 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 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 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 残掠夺的面目。
7.(2分)C
一、精编习题:【第一组】 1.白居易, 朝诗人, 运动的倡导者。(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尘灰”、“烟火色”、“黑”写出了烧炭的辛劳,“苍苍” 则以鬓发的灰白表现了卖炭翁的年迈。
B.“两骑”指的是皇宫内的太监,“翩翩”则描写了他们得意洋 洋骑马而来的样子。
C.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 这几个情节。
D.这首诗直抒胸臆,揭露了统治者残酷掠夺底层人民的丑恶行径, 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1.唐;新乐府。 2.A 分析:B错在“两骑”指宫内太监及其爪牙。C错在没有写到 “卖炭”。D错在“直抒胸臆”,本诗是借故事来揭示主题即“讽喻”。
1.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2.C 分析:首先这句不是神态描写,其次它表现的是卖炭翁无法反抗的悲 愤和辛酸。
2012届黄浦(B)一模卷 1.“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骑”应解释为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
神。
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012届黄浦(B)一模卷 1.骑马的人 2.A 分析:应是通过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卖炭翁极其困 苦的生活处境。
2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3分) 22.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1分),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 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2分)。 (如果只答到“表现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1分)
2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二组】
1.“翩翩”在诗中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表 现了他的辛苦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翁的心理描写,表 现了他的悲惨境遇。
C.“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 的蛮横凶残。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2分)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答案】6.(2分)身上衣 口中食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 无奈与悲愤。
1.得意忘形的样子。 2.D 分析: D错在“来表现卖炭翁的无奈与悲愤”,这句表现的应是 宫使的凶残掠夺。
【第三组】
1.本篇作者是 ,号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身上衣裳口中食”反映出卖炭翁辛苦劳作仅仅是为了最基 本的生存所需。
B.“牛困人饥日已高”写出了运炭路途的遥远与艰辛。 C.“宫使驱将惜不得”刻画了卖炭翁想要反抗而不能的软弱性 格。
D.本诗以叙事结尾,与直接议论相比,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思 索空间。
1.白居易;香山居士。 2.C 分析:C错在“软弱性格”,应是刻画了卖炭翁无法反抗 的悲愤与辛酸。
二、中考模拟题 1.“手把文书口称敕”中“敕”的含义是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