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21年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32: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复习课件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复习课件 浙教版
4.生态系统的层次性 较小的生态系统组成较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 生态系统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 统是生物圈。
练习:
当有毒农药进入一湖泊时,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一定会受到破坏吗?
答:有毒农药进入湖泊生态系统后,在一定的程 度内,其毒性可以通过稀释、沉淀、氧化分解、微 生物的分解等作用而除去,湖泊这个生态系统可以 因此而继续维持其生态平衡。也就是说生态系统有 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保 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1、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占有的能量多。
调节能力强
调节能力弱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
调节能力强
调节能力弱
2、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物质循环与能 量流动的渠道多。
调节能力强
调节能力弱




能量(KJ) 2.8×10 1.3×10 9.1×107 2.9×107
9
8
DDT浓(ppm) 0.04
0.35
0.39
3.4
请分析说明:
(1)甲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生产者 )
(2)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 营养级)越低, 生物体的DDT浓度越高。
2.物质循环
物质的流动循环不息
化学物质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由于
食物链 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
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交错分布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之间关系:
动动脑
请写出谚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 蝉提-示螳啷:-食黄物雀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答案:树叶 蝉 螳螂 黄雀

初中九年级科学课件: 生物与环境复习 浙教版

初中九年级科学课件: 生物与环境复习  浙教版
(如飞蝗、鱼类、鸟类、草食性动物 等)
那么这种同种生物个体间又是一 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对生物有 什么意义?
种内斗争: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 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 活条件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不同种生物个体间有哪些关系? 下图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 或一方就不能独立生存。两种生物 的这种共同生活关系就叫共生。
例:在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km2还不足两头,
。 在相同的面积内,灰仓鼠则有数十万只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例: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
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则降低。
2、年龄结构 概念: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3、性别比例 把男性和女性人口的组成状况为人口的性别结构。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主体当然是生物。 生物的生命活动必须要有水,要有空气,还 要有构成生物体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
物质:水、空气、矿物 质等
能量:阳光、热能等
构成生物体和进 行新陈代谢都少不了 有机物,而有机物都 是自养生物通过光合 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制造的。这样,生态 系统就必须有进行自 养的生物!
种群和生物群落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 群
1、一个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小则一块小小的土地,大则 一个海洋、一大片土地。
2、种群中所有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分、雌雄之分 但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物种,能相互交配繁殖后代。
3、同一区域的不同生物,不同区域的同一种生物都不属于 种群的范围。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本章本章回顾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生物与环境本章本章回顾新版浙教版

本章回顾专题1 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适应它所生活的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同样是适应四季更替,有些树在气温下降时进行“落叶”,而有些树却可以四季常青,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四季常青者”比“落叶者”更适应环境,只能说明不同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暂时适应,不是永久性的。

如生物适应了一定环境条件,但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可能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

例1 现存的生物基本上都能适应环境,但有些生物却面临灭绝的危险,这说明( D )A.物种是不变的B.生物进行新旧更替C.生物的寿命是有限的D.适应是相对的专题2 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所有能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都是环境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光、温度和水等。

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影响如下表。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会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前者主要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后者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例 2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可以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这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以是( C )A.维持生态平衡B.对植物生活造成危害C.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专题3 种群与群落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而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也叫生物群落。

2.种群和群落都是生物群体,种群内生物必须同种,群落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3.种群和群落的区域是没有特别规定的,可大可小。

( C )例3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 B .乔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 C .在第1年时只有草本植物,不能称之为群落D .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专题4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生物和环境 (共37张PPT)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生物和环境 (共37张PPT)

等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
(1)实验假设:

(2)实验步骤:
①在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左半侧盖上黑纸板,右半侧
,并将硬纸盒置于手电筒的光照下。
②在硬纸盒右半侧的湿泥土上放入10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
热点实验梳理
|实验梳理|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
(1)设计思路:要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关键是要设置
实验。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
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①对照实验的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
5.生物能 生长 和 繁殖
生物的生长是指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的繁殖是指生物体能
产生新的个体,繁殖后代的行为,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考点知识聚焦
6.生物都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特性 遗传指生物体 亲子 间的相似性,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 异指生物体亲子间和 子代个体 间的差异,如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考点知识聚焦
【点拨】
①合作与共生的区别:共生是指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分开,则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呈
“同生共死”变化。合作关系中,双方只是通过合作谋取最大利益,不会“同生共死”。
②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曲线图:
图甲表示捕食关系,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变化。
图乙表示竞争关系,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人体内红细胞增多;大雨过后,蚯蚓爬 出地面呼吸;土壤板结,植物生长缓慢

2021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6 生物与环境

2021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总结 专题06 生物与环境

专题06生物与环境模块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分布、形态和生理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阳光: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作用;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

温度:温度对生物分布有重要作用;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②生物之间的关系(1)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如蚂蚁、蜜蜂等)和种内斗争(如农田中相邻的水稻争夺阳光、水分等)。

(2)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适应。

{保护色:动物体色→背景色彩(相似)警戒色:动物体色→背景色彩(鲜明对比)拟态:生物形状、色泽→背景(模拟)②生物适应化境的相对性(1)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2)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模块二种群1.种群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1)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的特征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生物种群中增加(或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繁殖(或死亡)。

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性别比(%)=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出生率= 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 ;死亡率= 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

模块三生物群落1.群落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种的所有生物种群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1)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2)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优秀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课优秀课件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新课导入
一、新课导入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什么是环境?
一、新课导入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c
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鱼能离开这种环境吗? 鱼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 把大小两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
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属于( )
A、合作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有害影响两个方面。
六、典型例题
例1.下列现象中,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C)
A.小麦田间的杂草 B.管理小麦田的农民 C.麦田上空飞过的大雁 D.小麦田里的害虫
六、典型例题
例2.下列几种生物现象,主要受温度影响的是( A )
A.寒冷地带的森林中针叶林较多 B.人参、三七适宜在密林下生长 C.小麦、玉米在强光下才能长得旺盛 D.仙人掌适宜在沙漠干旱地区生长
显微镜下的体表寄生虫
共生关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
海葵和小丑鱼的互利共生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
种内互助
种内竞争
不同的生物种之间
1.狐狸捕食老鼠
3.
2.海葵和蟹的互利共生





争 空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课件42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课件42张)
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叫非生 物因素。
你还能举例说明环境中的非生物 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吗?
温度对植物的散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国 南方
北方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苔原
针叶林
阳光能影响植物的_形_态, 阴生叶大而薄,阳生 叶厚而小;
阳光能影响植物的开花期,长日照植物如牡丹 夏季开花.短日照植物如菊花在秋季开花;
请说明以下各图中的生物怎么样的形态和结 构结构特点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
•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类似
竹节虫
绿叶虫
枯叶螳螂
拟态
生物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 物或非生物特殊类似的状态。
利于避敌、捕食
枯叶蝶
兰花螳螂
——
拟 态
尺 蠖
huo
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 和斑纹 。(示警,自我保护)
A. 骆驼刺喜欢沙土
B.
C. 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 D.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比较一下:这四种种间关系有 何区分?
互利共生:双方有利
寄生:
一方有利 一方有害
捕食: 一方有利 一方致死
竞争:往往排除一方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影响生物的散布、形态和生理等因素叫 气候 生态因素。
2、由于受_温__度__非生物因素限制,苹果、梨 等不宜在_热__带__ 种植。
3.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如 植被的散布受气_候_的影响,动物的散布又往 往取决于_植_被。
4、下列不属于拟态的是( D ) A.枯叶蝶似枯叶 B.有的无毒蛇具有毒蛇的鲜艳体色。

2021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专题突破”讲义(十五)生物与环境

2021年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专题突破”讲义(十五)生物与环境

2021浙教版科学“中考二轮突破”讲义(十五)生物与环境一、生物与环境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包括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如阳光、水分、温度等,都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蚯蚓能松土等。

3.生态因素指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等的因素,分为__生物__因素和__非生物__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除自身个体以外的其他所有生物,如食物关系等。

(1)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互助、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寄生、共生等。

(2)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并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_同种生物__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包括__种群密度__、__年龄结构__、__性别比例__、出生率与死亡率等。

2.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__所有生物种群__的总和。

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植物__。

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__植物群落__。

3.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三、生态系统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级生物全球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反复出现联系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__稳定__。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__稳定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