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疾病的穴位贴敷治疗课件

PPT学习交流
12
湿疹 方药:黄连、黄柏各30g,硫磺5g,冷霜100g 取穴:阿是穴 方法:取黄连、黄柏各30g,加水200ml,文火煎40分钟,滤过去渣 加入硫磺5g搅拌,再加入冷霜100g,加温调糊状,涂抹患处,每日 2~3次。
PPT学习交流
13
风湿痹症 方药:川草乌、威灵仙、乳没、肉桂、南星、羌活、独活、桑寄生 取穴:阿是穴
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治疗
PPT学习交流
1
呼吸系统疾病(三伏贴) 方药:白附子、白芥子、细辛、元胡 姜汁调 取穴:大椎、肺俞、肾俞、命门、定喘、天突
PPT学习交流
2
咳嗽 方药:大蒜适量 取穴:涌泉穴(双侧)
PPT学习交流
3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白芥子、荆芥、苍耳子、辛夷花、细辛 用穴: 大椎、肺俞、迎香、肾俞、命门
PPT学习交流
14
谢谢!
PPT学习交流
15
姜汁调
PPT学习交流
4
口疮、咽喉肿痛: 方药:吴茱萸、胆南星 醋调 取穴:涌泉
PPT学习交流
5
便秘
方药: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厚朴、陈皮、槟榔、木
香、桃仁、红花
醋调
取穴:神阙穴、天枢
PPT学习交流
6
腹泻 方药:车前子、丁香、肉桂 姜汁调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天枢
PPT学习交流
7
消化不良 方药:吴茱萸子30g,丁香6g,胡椒30粒。醋调 取穴:神阙穴、足三里、天枢、中脘
PPT学习交流
8
盆腔炎 方药:川椒、大茴香、乳香、没药、降香末。 姜汁调 取穴:阿是穴
PPT学习交流
9
乳腺炎 药物:升丹、生石膏、青黛 取穴:乳根穴源自PPT学习交流10
中药敷贴的适用症及使用技巧是什么

中药敷贴的适用症及使用技巧是什么中药敷贴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很长时间。
它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那么,中药敷贴到底适用于哪些病症?又有哪些使用技巧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药敷贴的适用症1、呼吸系统疾病中药敷贴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特别是在疾病的缓解期,通过敷贴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敷贴的穴位通常选择肺俞、膻中、定喘等,药物多为温阳散寒、化痰平喘的中药。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胃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中药敷贴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中脘、神阙、足三里等,药物以温中健脾、理气止痛为主。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中药敷贴可以起到缓解疼痛、消肿散瘀的效果。
敷贴的部位一般在病变关节周围或相应的穴位上,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中药。
4、儿科疾病小儿由于体质较弱,容易患上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等疾病。
中药敷贴对于小儿的这些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小儿皮肤娇嫩,药物吸收效果好。
常用的穴位有神阙、肺俞、脾俞等。
5、妇科疾病中药敷贴对于宫寒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等妇科疾病也有一定的帮助。
穴位可选气海、关元、子宫等,药物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
二、中药敷贴的使用技巧1、选择合适的药物中药敷贴的药物选择非常重要,应根据病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中药配方。
一般来说,常用的中药有白芥子、细辛、延胡索、肉桂、生姜等。
这些中药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化痰平喘等功效。
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保药物的选择准确无误。
2、准备敷贴工具中药敷贴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如纱布、胶布、保鲜膜等。
将调配好的中药敷在纱布上,然后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再用保鲜膜覆盖,以防止药物挥发和弄脏衣物。
3、找准穴位穴位的选择是中药敷贴的关键。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6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穴 位 敷 贴 治 疗 慢 性 呼 吸 系统 疾 病 4 6例 疗 效 观 察 与护 理
徐 永红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 ( 新 区医院)呼吸科 ,江苏 常熟 2 1 5 5 0 0
【 摘
要】 目的 :观察 穴位敷贴 治疗慢性呼 吸系统疾病 的临床疗效 。方法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9 2例随机分成两 组 ,均给 以抗 感
高 、社会经济负担 沉重 等特点 ,近年来 已经 成为 全世界 各 个 国家所面对 的重要 的公共 卫 生问题 … ;此 类疾 病反 复发 作 ,缠绵 难愈 ,一般 治疗 上应 用祛 痰剂 、镇 咳 、平 喘药 或 抗胆碱药 、1 3 受体激 动剂 、激素 等对 症 处理 ,但 临床 上存 在疗效不显著 、耐 药 和毒副 反应等 不足 。穴位敷 贴疗 法 已 经得到众 多 研 究 证 实 ,能 够 很好 的治 疗 慢性 呼 吸 系统 疾 病 。故 本研 究应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 吸系统疾 病患者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医 疗 论 坛
Me d i c i a l r r e a t me n t F o r u m
6 4・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染 、解 痉平喘等对症处理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穴位敷贴治疗 。结果 : 治 疗组总有效 率为 8 0 . 4 % ,对照组总有效率 为 6 0 . 9 % ,两组 间疗 效 比较具 有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在具体呼吸 困难评分方面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 呼吸系统疾 病临床疗效 满意
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疗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整理课件
主讲人:
1
一、穴位贴敷的适应症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流病,功能性消化不 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整理课件
5
三、注意事项
4.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生冷、海鲜、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5.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 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 发红、起疱,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谨防儿童误食中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4小时。
整理课件
6
三、注意事项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 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 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疗。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 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碘伏等 消毒,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整理课件
4
三、注意事项
1.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 2.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 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3.对于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同时注意 使用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 良反应。
穴位敷贴年度总结

穴位敷贴年度总结简介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敷贴药物或贴敷物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内脏功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在过去的一年中,穴位敷贴在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过去一年中的穴位敷贴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穴位敷贴的应用领域穴位敷贴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应用领域:1. 疼痛管理穴位敷贴在疼痛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贴敷药物来提供镇痛效果,有助于减缓疼痛感受。
此外,穴位敷贴还可以改善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愈合过程。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中,使用穴位敷贴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消化系统疾病穴位敷贴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也表现出色。
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提高消化功能,改善胃肠道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穴位敷贴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敷贴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显著的作用。
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治疗中,运用穴位敷贴方法取得了积极的疗效。
穴位敷贴技术改进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致力于改进穴位敷贴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舒适度。
1. 考虑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差异,我们采用更加个体化的穴位敷贴方案。
通过全面的体检和问诊,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其特定需要选择最合适的穴位敷贴方案。
2. 选择合适的敷贴材料我们积极寻找和测试不同的敷贴材料,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尝试了各种材料,包括药材敷贴、温热敷贴等,从而找到最适合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的敷贴材料。
3. 引入电子穴位敷贴技术我们也开始尝试使用电子穴位敷贴技术,通过电子脉冲刺激来达到治疗效果。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穴位敷贴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摘要:目的: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探讨应用穴位敷贴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跨度为2019年2月-2022年2月;在该阶段对研究样本进行明确,主要来源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选取典型代表90例进行具体分析,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分组。
其中接受治疗(抗感染、解痉平喘)治疗的45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另外45例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治疗的视为研究组。
对两组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进行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进行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对治疗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敷贴;临床效果引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死亡率较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领域的不断扩展,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这种情况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2]。
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言,其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中常采用平喘、镇咳、祛痰等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还包括激素、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等,虽然上述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应用后会导致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具有局限性[3]。
因此,临床中需要对新型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当前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关于穴位敷贴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且多发布报道证实,该方法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并根据研究结果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于2019年2月-2022年2月将其纳入本研究,并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共收集90例。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引言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对穴位贴敷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穴位贴敷原理穴位贴敷治疗是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系统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经络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具体的脏腑器官相连。
通过在这些穴位上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穴位贴敷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疼痛病:对于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疼痛病,可以选择贴敷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穴、太冲穴等。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病、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梁门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太渊穴、风府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4.睡眠障碍: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可以选择贴敷神门穴、心脾两俞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贴敷的操作步骤穴位贴敷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确定治疗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见的穴位可以参考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医师。
2.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一般可使用透气性好的胶布,也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
3.清洁穴位: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贴敷药物或贴敷方式: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贴敷方式进行贴敷。
可以将药物直接敷于穴位上,也可以将药物涂抹于贴敷材料上,然后将贴敷材料贴于穴位上。
5.固定贴敷材料: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以确保贴敷效果。
6.定期更换: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贴敷材料,一般每天更换一次。
穴位敷贴知识点

穴位敷贴知识点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使用特定技术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穴位敷贴是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穴位敷贴的原理、适应症、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穴位敷贴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信息传导和能量运行的通道,在身体的各个穴位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穴位是经络系统上的特定点位,与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施以刺激,可以调整气血运行,活化经络,促进病理因素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二、穴位敷贴的适应症穴位敷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1.外伤与运动损伤:如扭伤、挫伤、骨折等,通过敷贴药物在伤处,可以减轻疼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
2.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3.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调理女性内分泌系统,缓解症状,促进健康。
三、穴位敷贴的常用方法穴位敷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几种方法包括:1.药物敷贴法:选择适合的药物,加工成贴剂,敷贴在特定穴位上。
常用的药物有中草药、贴剂、膏药等。
药物的选择和药性的刺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
2.温热敷贴法:使用温热的物质,如温水袋、温热贴等,敷贴在特定穴位上。
温热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适用于寒性疾病和痛证。
3.穴位按摩法: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刺激穴位,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按摩穴位可以手法柔和,也可以使用按摩器具辅助,但需要注意力度和方法的正确性。
四、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穴位敷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穴位选择: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敷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因此选择正确的穴位非常重要。
2.药物选择: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敷止咳散(白芥于,甘谨,细辛,延胡索等药物)取适量,生姜汁调,适用于幔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攫性咽炎、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辩证使用。
舒肺贴外敷技术是我们在40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COPO稳定期主要表现为肺肾气虚、痰浊阻肺,或兼血脉瘀阻,其中尤以肺气不振,常兼痰浊或痰瘀互结阻塞肺系为关键的病机特点,按照中医传统整体观和脏腑经络理论、“内病外治”理论,并结合现代药物制备工艺技术开,成的-种治疗COPD的有效措施。
.成分:白芥子、延胡索、芫花等。
.性状:本品为黄色或褐色软膏
.功能主治:温振肺气、遂痰活血、止咳平喘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长期咳嗽、咯痰、气喘患者。
.规格:20g/支
.用法用量:外用,用于穴位贴敷,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膏15g注入贴膜凹陷处敷于穴位上,于612h后取下即可每10天为一疗程。
.禁忌: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皮肤为过敏体质者,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
1贴后可能会出现较大水泡,如果有大水泡可先用消毒毫针将泡璧刺一针孔,放出泡液,再涂龙胆紫药水。
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摩擦,防止感染。
2外敷治疗后皮肤可暂有色素沉着,一般会消退且不会留有疤痕。
.常用贴敷穴位
1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2膏盲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3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4陶道:在背部_当后正中线上r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5肾俞:在腰部,旁开15寸。
当第2腰椎棘突下
6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7膪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洼线的中点。
8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滕州市木石镇财政所csjdkvekhrff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