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第二章(1)

合集下载

浙江版2013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2.2等差数列(一)课时训练 新人教A版必修5

浙江版2013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2.2等差数列(一)课时训练 新人教A版必修5

一、选择题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a n +1=0,则数列的通项a n 等于 ( )A .n 2+1 B .n +1 C .1-nD .3-n2.等差数列20,17,14,11,…中第一个负数项是( )A .第7项B .第8项C .第9项D .第10项3.若5,x ,y ,z,21成等差数列,则x +y +z 的值为( ) A .26 B .29 C .39 D .52 4.{a n }是首项a 1=1,公差d =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 011,则n 等于 ( ) A .671B .670C .669D .668 5.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a 9=16,a 4=1,则a 12的值是( )A .15B .30C .31D .64 6.一个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的等差数列,第7项开始为负数,则它的公差是 ( )A .-2B .-3C .-4D .-6二、填空题 7.已知a =13+2,b =13-2,则a 、b 的等差中项是________. 8.一个等差数列{a n }中,a 1=1,末项a n =100(n ≥3),若公差为正整数,那么项数n 的取值有________种可能.9.若m ≠n ,两个等差数列m 、a 1、a 2、n 与m 、b 1、b 2、b 3、n 的公差为d 1和d 2,则d 1d 2的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10.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13,a 2+a 5=4,a n =33,求n 的值.11.若1b +c ,1c +a ,1a +b 是等差数列,求证:a 2,b 2,c 2成等差数列.12.甲虫是行动较快的昆虫之一,下表记录了某种类型的甲虫的爬行速度:时间t (s) 1 2 3 … ? … 60 距离s (cm)9.819.629.4…49…?(1)你能建立一个等差数列的模型,表示甲虫的爬行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吗? (2)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甲虫1 min 能爬多远?它爬行49 cm 需要多长时间? 四、探究与拓展13.已知等差数列{a n }:3,7,11,15,….(1)135,4m +19(m ∈N *)是{a n }中的项吗?试说明理由.(2)若a p ,a q (p ,q ∈N *)是数列{a n }中的项,则2a p +3a q 是数列{a n }中的项吗?并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D 2.B 3.C 4.A 5.A 6.C7. 3 8.5 9.43 10.5011.证明 ∵1b +c ,1c +a ,1a +b 是等差数列,∴1b +c +1a +b =2c +a. ∴(a +b )(c +a )+(b +c )(c +a )=2(a +b )(b +c ), ∴(c +a )(a +c +2b )=2(a +b )(b +c ),∴2ac +2ab +2bc +a 2+c 2=2ab +2ac +2bc +2b 2, ∴a 2+c 2=2b 2,∴a 2,b 2,c 2成等差数列.12.解 (1)由题目表中数据可知,该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9.8,所以是一个等差数列模型.因为a 1=9.8,d =9.8,所以甲虫的爬行距离s 与时间t 的关系是s =9.8t .(2)当t =1(min)=60(s)时,s =9.8t =9.8×60=588(cm).当s =49(cm)时,t =s 9.8=494.8=5(s).13.解 a 1=3,d =4,a n =a 1+(n -1)d=4n -1.(1)令a n =4n -1=135,∴n =34, ∴135是数列{a n }中的第34项. 令a n =4n -1=4m +19,则n =m +5∈N *. ∴4m +19是{a n }中的第m +5项. (2)∵a p ,a q 是{a n }中的项, ∴a p =4p -1,a q =4q -1. ∴2a p +3a q=2(4p -1)+3(4q -1) =8p +12q -5=4(2p +3q -1)-1∈N *,∴2a p +3a q 是{a n }中的第2p +3q -1项.。

第二章整式除法1

第二章整式除法1

糜杆桥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编号006第一节)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主备人:石巧荣审核:关亚兵课题:第二章两条直线位置关系1【三维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教学难点】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判断是否是对顶角。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导学流程】一【课前自主预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独立预习课前完成1.已知:∠1=34°,∠1和∠2互为余角,∠1和∠3互为补角,则∠2= ();∠3= ().2.已知锐角∠1,则∠1的余角可表示成();∠1的补角可表示成()评价:等级()评价人()二【课堂合作探究】---------小组学习加强交流积极发言勇于展示例题1.小组讨论概括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提醒学生: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仅仅表明了两个角之间的度量关系,并没有对其位置关系作出限制。

2、想一想:在图2-1中(1)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2)∠ADC与∠BD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ADF与∠BD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余角、补角的定义。

①互为余角:②互为补角:③邻补角:4.余角、补角的性质()的余角相等;()的补角相等。

特别注意:(1).互为余角,互为补角都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位置无关(2).对顶角出现的前提条件是两直线相交。

例题2:(1)用剪刀剪东西的时候,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2)如果将剪刀简单的表示为图2-3,那么∠1和∠2有什么位置关系?(3)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试着说明理由吗?(4)小组讨论得出: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归纳小结:(1)余角、补角的概念。

第二章 高分子化学(2013)

第二章 高分子化学(2013)

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
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可概括为:慢 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引发速率是控制 聚合率的关键;聚合体系中通常只有单体 和聚合物组成;延长反应时间可提高单体 转化率,对分子量影响不大;少量阻聚剂 即可终止自由基聚合反应。
自由基聚合产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是鉴定聚合物的重要指标。自 由基聚合过程中,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 有: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温度。 在没有链转移反应和除去杂质的条件下, 自由基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与单体的浓度成 正比;与引发剂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温 度升高,分子量下降;因此在较低温度下, 可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常见聚合物制备方法
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 (bulk polymerization )、溶液聚合(solution polymerization )、悬浮聚合(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 )、界面聚合(Interfacacial Polymerization)和辐射聚合(irradiation Polymerization)等方式。缩聚反应一般则选 择本体聚合(熔融缩聚)、溶液缩聚和界 面缩聚的方式。
逐步聚合反应反映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逐步 性。反应初期单体很快消失,形成二聚体、三聚 体、四聚体等低聚物。随后这些低聚物间继续反 应,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在整个 聚合反应中,体系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一系列 中间产物所组成。绝大多数的缩聚反应属于逐步 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除了上面所叙述的类型外,随着 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聚合反应, 例如:开环聚合、异构化聚合等等。
加聚反应是指小分子单体经过加成聚 合形成高聚物的反应。此类反应所得产物 的元素组成与所用单体相同,加聚物的分 子量是单体的整倍数,二者只是电子结构 有所变化。 通过这种反应所生成的聚合物 被称为加聚物。烯类、炔类、醛类等含不 饱和键的单体,通常发生加成聚合反应。例 如:药用辅料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制备。

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

铁路动车组运用维修规程
第五章 动车组质量 ........................................................ 20
第一节 质量标准 ........................................................................ 20 第二节 质量监督 ........................................................................ 20 第三节 检测监控 ........................................................................ 21 第四节 质量分析 ........................................................................ 21
第八章 基础工作 ............................................................ 37
第一节 安全管理 ........................................................................ 37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38 第三节 配件管理 ........................................................................ 38 第四节 置场管理 ........................................................................ 39 第五节 档案管理 ........................................................................ 39 第六节 信息化工作 .................................................................... 40 第七节 售后管理 ........................................................................ 40 第八节 标准化工作 .................................................................... 41

【高考调研】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调研】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课件 新人教版

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用稀氯化铁 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但是 一种元素不一定只能形成一种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 (C)、石墨、C60等,它们之间具有同素异形体关系,不 是同一种分子,应属于混和物。所以该说法不正确。
①交叉 ②树状 ③纯净物 ④金属 ⑤非金属 ⑥ 氧化物 ⑦酸 ⑧碱 ⑨盐 ⑩置换反应 ⑪分解反应 ⑫化合反应 ⑬复分解反应 ⑭离子参加或生成 ⑮电子 转移 ⑯可逆 ⑰不可逆 ⑱放热
(5)戊同学将Fe(OH)3胶体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 电极,接通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 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
解析 (1)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把饱和FeCl3 溶液逐滴加在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立即停
止加热;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①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区分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间的分散系为胶 体,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 ②根据有无丁达尔效应来区分
2下列几个方面不能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①是否均一、透明。因为胶体和溶液通常都是均 一、透明的分散系。 ②是否通过滤纸。因为胶体和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 能通过滤纸。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版毛概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理论

2013年版毛概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理论

2、20世纪前期世界格局与中国的政局
国际: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 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实际 上是帝国主义国家 共同宰割中国的盟 约。这样,中国又 回到帝国主义列强 共同支配的局面。
关于《九国公约》
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 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 、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 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 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 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 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 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 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 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惊奇地 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 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 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 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
领导力量的变化——五四运动的后期,中国无产
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 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它所表现出的高度自觉的 爱国主义精神、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坚决 性和彻底性、特有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说明中国 无产阶级已经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国内 军阀 混战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转变的历史前提 实践表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可能救中国, 要想改变中国的现实,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的历史前提。

2013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最新第二章浩瀚的大气练习及答案

2013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最新第二章浩瀚的大气练习及答案

2013上教版第二章浩瀚的大气练习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是()A.21% B.23% C.71% D.78% 2.下列气体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氖气3.下列物质中,既有游离态氧,又有化合态氧的物质是()A.二氧化碳B.水C.空气D.液氧4.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都离不开空气。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化合物。

B.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新鲜的空气是纯净物。

D.空气是几种元素的混合物。

5.下列情况下,对空气不产生污染物的是()A.吸烟后吐出的气体。

B.煤燃烧后产生的气体。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6.地球大气层中有一层臭氧层,臭氧(O3)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成氧气。

对此,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以上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以上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臭氧和氧气都是单质。

D.臭氧和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

二.连线题把下列稀有气体的用途与其相应的性质连接起来:灯泡中充入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稀有气体用于制造霓虹灯密度很小电焊时用氩气作保护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将氦气填充气球或气艇难溶于水三.填空题1.被列为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的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主要是、、等。

氮氧化合物和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碳是引起的主要物质。

2.从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气、氮气、氦气六种气体中,按题意选择适当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3)可填充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成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设计实验1.怎样鉴别三瓶无色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2.用家里的脸盆、蜡烛、玻璃杯等物品设计一个简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2013年人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第1节

2013年人教版生物必修1全册精品课件 第二章 第1节

要点突破 组成细胞的元素
生物体的含量分为:
(1)大量元素: 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 一以上的元素.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2)微量元素: 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
一以下的元素.
2.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其分类(如图所示)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3.鲜重和干重元素含量的差异
(1)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氧元素占细 胞鲜重的百分比最大. (2)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碳元素占细 胞干重的百分比最大.
不需混合, 但也要现配现用. 实际上, 该实
验中有许多可对比记忆的知识点, 同学们 在平时学习中要善于归纳总结.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易错警示
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和所发生的颜 色反应
例1
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 将淀
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 小麦种子萌
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此时产生淀粉 酶的速度最快). 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 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 作如下处理:
葡萄糖等还原糖比甲试管中多, 所以甲的 颜色较乙浅. (2)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 认为丙中没有发 生反应, 就是没有颜色, 而忽略了斐林试
剂本身呈蓝色.
【正确答案】 D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中元素“含量”与“数量”辨析 例2 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中, 占细胞鲜
重的百分比最多的元素和数量最多的元素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流程图示 先根据选材预测实验结果, 然后再实验验 证, 因此本实验属验证性实验.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方程组数值解
线性方程组
若非奇异,即,
方程组有唯一解。

Cramer法则
�当大时,个行列式计算量相当大,
实际计算不现实。

直接法(Gauss消去法)
, Gauss-Seidel, SOR)
迭代法(Jacobi
Jacobi, Gauss-Seidel, SOR
基于变分原理的方法(最速下降法、共轭梯度法)

Gauss 消去法
第1次消去:


进行k-1步后,得

以上完成了消去过程,A非奇异
倒着求解称为回代过程。

顺序Gauss消去法
()n LA =
Gauss消去能进行下去的条件:
定义1. 设
称为A的顺序主子式。

定理1. 全不为0的
充分必要条件是
( )
证明:
(1) 必要性。

""⇒设
进行消去过程的
k-1k-1 步,每步(1,2,1)m k =−⋯由A 逐次施行 的运算得到,这些运算不改变相应顺序主子式的值,即有
(2) 充分性
""⇐
设命题对于k-1成立,现设
由归纳假设,
Gauss 消去可以进行k-1步。

化为
,其中 是对角元为
的上三角阵,
且A的k阶顺序主子式等于的k阶顺序主子式,即
Gauss消去A LU
=
定理2. 非奇异矩阵,若其顺序主子式
则存在唯一的单位下三角阵L和上三角阵U,
使得A=LU。

Gauss消去过程已给出L,U,
证明: Gauss
下面证明唯一性。


A非奇异均可逆,
可以证明,当A为奇异阵时,定理仍成立。

A的Doolittle分解
其中D为对角阵,为单位上三角阵
A的Crout分解
A LDU

A的LDU分解
定理3. 非奇异阵有唯一的LDU分解(D为
对角阵,L为单位下三角阵,U为单位上三角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的顺序主子式皆非零。

如果A奇异,上述定理也成立。

列主元Gauss消去�例1用三位十进制浮点运算求解
解:用(顺序)Gauss消去法
在3位十进制运算的限制下,得
代回第一个方程得
此解不对,求解不对的原因是:
用小数作除数,使是个大数,
在计算的值完全被掩盖了。

如果对方程组先作变换
再用Gauss消去法可以得
例2. 用列主元法解方程组Ax=b,计算过程取5位数字,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