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和作业

例题和作业
例题和作业

【例题3-2】钢筋混凝土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3-13所示,层高均为4m ,重力荷载代表值G 1=450kN ,G 2

=G 3=440kN ,G 4=380kN 。体系的前三阶自振周期为:T 1=0.383s ,T 2=0.154s ,T 3=0.102s 。体系的前三阶振型见图3-13。结构阻尼比ξ=0.05,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s)。试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分别确定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最大底部剪力。

(a )体系简图 (b )第一振型 (c )第二振型 (d )第三振型

图3-13 例题3-2图

【解】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由表3.2查得,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s),在多遇地震时,αmax =0.16;由表3.3查得,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时,T g =0.25s 。

当阻尼比ξ=0.05时,由式(3-32)和式(3-33)得γ=0.9,η2=1.0。

因T g <T 1≤5T g ,故109.016.00.1383.025.09

.0max 21=????? ??=???

? ?

?=αηαγ

T

T g

0.1s ≤T 2,T 3≤T g ,故α2=α3=η2αmax =0.16。

(2)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2

2221

211

111380)782.0508.0(440238.04501

380)782.0508.0(440238.0450?++?+??++?+?=

=

∑∑==n

i i

i

n

i i

i

X

m X

m γ=1.338

同理,可计算得γ2=-0.462,γ3=0.131 (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第一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1i :

F 11=α1γ1X 11

G 1=0.109×1.338×0.238×450=15.62kN F 12=α1γ1X 12G 2=0.109×1.338×0.508×440=32.60kN F 13=α1γ1X 13G 3=0.109×1.338×0.782×440=50.18kN F 14=α1γ1X 14G 4=0.109×1.338×1.0×380=55.42kN 第二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2i :

F 21=α2γ2X 21

G 1=0.16×(-0.462)×(-0.605)×450=20.12kN F 22=α2γ2X 22G 2=0.16×(-0.462)×(-0.895)×440=29.11kN F 23=α2γ2X 23G 3=0.16×(-0.462)×(-0.349)×440=11.35kN F 24=α2γ2X 24G 4=0.16×(-0.462)×1.0×380=-28.09kN 第三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3i :

F 31=α3γ3X 31

G 1=0.16×0.131×1.542×450=14.54kN F 32=α3γ3X 32G 2=0.16×0.131×0.756×440=6.97kN

F 33=α3γ3X 33

G 3=0.16×0.131×(-2.108)×440=-19.44kN F 34=α3γ3X 34G 4=0.16×0.131×1.0×380=7.96kN (4)计算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底部剪力 V 11=F 11+F 12+F 13+F 14=153.82kN V 21=F 21+F 22+F 23+F 24=31.49kN V 31=F 31+F 32+F 33+F 34=10.03kN (5)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底部剪力

222103.1049.3182.153++=V =157.33kN

若只取前两阶振型反应进行组合,则

22149.3182.153+=V =157.01kN

只取一个振型:153.82/157.33=97.77% 只取两个振型:157.01/157.33=99.80% 补充:

二层剪力:

V 12=F 12+F 13+F 14=138.2kN V 22=F 22+F 23+F 24=12.37kN V 32=F 32+F 33+F 34=-4.51kN 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二层剪力

2222)51.4(37.122.138-++=V =138.83kN

若只取前两阶振型反应进行组合,则

22137.122.138+=V =138.75kN

只取一个振型:138.2/138.83=99.55% 只取两个振型:138.75/138.83=99.84% 三层剪力:

V 13=F 13+F 14=105.6kN V 23=F 23+F 24=-16.74kN V 33=F 33+F 34=-11.48kN

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底部剪力

2222)48.11()74.16(6.105-+-+=V =107.53kN

若只取前两阶振型反应进行组合,则

221)74.16(6.105-+=V =106.92kN

只取一个振型:105.6/107.53=98.21% 只取两个振型:106.92/107.53=99.43% 四层剪力:

V 14=F 14=55.42kN V 24=F 24=-28.09kN V 34=F 34=7.96kN

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底部剪力

2222)96.7()09.28(42.55+-+=V =62.64kN

若只取前两阶振型反应进行组合,则

221)09.28(42.55-+=V =62.13kN

只取一个振型:55.42/62.64=88.47% 只取两个振型:62.13/62.64=99.19% 2.底部剪力法

(1)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由前可知,α1=0.109 (2)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n

i i G G 1

eq 85.0=0.85×(450+440+440+380)=1453.5kN

(3)计算底部剪力

eq 1Ek G F α==0.109×1453.5=158.43kN

(4)计算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

因T 1=0.383s >1.4T g =0.35s ,所以需要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由表3-5得:

δn =0.08T 1+0.07=0.101

则: ΔF n =δn F Ek =0.101×158.43=16.0kN

(1-δn )F Ek =(1-0.101)×158.43=142.43(kN)

又已知H 1=4m ,H 2=8m ,H 3=12m ,H 4=16m , 则作用在结构各楼层上的水平地震作用为:

则结构各楼层上的水平地震剪力为:

V 4=F 4+ΔF n =51.92+16.0=67.92kN V 3=F 3+V 4=67.92+45.09=113.01kN V 2=F 2+V 3=113.01+30.06=143.07kN V 1=F 1+V 2=143.07+15.37=158.44kN 或者用表格计算如下:

由公式(3-79)和(3-77)计算各层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计算结果列于表3-7。

可见,底部剪力法的计算结果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是很接近的。

【例题3-3】试求图3-18所示两层框架的基本周期。质点重力荷载G 1、G 2集中在楼层处。G 1=400kN ,G 2

=300kN ,层间侧移刚度K 1=14280kN/m ,K 2=10720kN/m 。

【解】1.能量法(图3-18a ) (1)计算各层层间剪力:

首层层间剪力:V 1=400+300=700kN ;二层层间剪力:V 2=300kN 。 (2)计算各层楼层处的水平位移u i :

第一层:u 1=V 1/ K 1=700/14280=0.049m ;

第二层:u 2=u 1+V 2/ K 2=0.049+300/10720=0.077m 。 (3)计算基本周期:由式(3-102)得:

∑∑==≈n

i n

i i i i

i u G u G T 11

2

1/2=2

077.0300049.0400077.0300049.04002

2?+??+?=0.507s 2.折算质量法(图3-18b )

(1)计算各层在单位力F =1作用下的侧移:

x 1=F /K 1=1/(14280×103)=7.00×10-8

m/N ; x 2=x 1+F /K 2=7.00×10

-8

+1/(10720×103)=16.33×10-8m/N ;

x m =δ=x 2=16.33×10-8

m/N 。 (2)计算折算质量M eq :

21

2

eq

/m

n

i i

i x x m M ∑==3

2

8282810)1033.16(80.9)1033.16(300)1000.7(400?????+??=---=38112kg (3)计算体系的基本周期

8eq 11033.163811222-??==?πδπM T =0.495s

3.顶点位移法

由能量法已经求得在重力荷载当作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为u T =0.077m ,且本例为剪切型结构,由式

(3-115)计算结构基本周期为:

T 18.1u T ==077.08.1=0.499s

(a ) (b )

图3-18 例题3-3图

(a )能量法;(b )折算质量法

1.已知某两质点弹性体系如图3-21,层间刚度k 1=k 2=21600kN/m ,质点质量为m 1=m 2=60×103

kg ,试求该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2.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 =0.496s ,质点质量G =260kN ,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Ⅰ类场地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习题1图 习题3图

3.三层框架结构如图3-22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s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及质量如图所示,结构的自振周期分别为T 1=0.467s ,T 2=0.208s ,T 3=0.134s ,各振型为:

??????????=??????????334.0667.0000.1111213X X X ,??????????--=??????????667.0666.0000.1212223X X X ,??

????????-=??????????019.4035.3000.1313233X X X 分别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该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各层层间地震剪力。并求出框架的顶点侧

移。

层高取以下两种:

1)一层6.5m ,二层6.0m ,三层5m ; 2)一层、二层、三层均为4m 。

4.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下图所示三质点体系在多遇地震下的各层地震剪力。已知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 ,三

类场地第一组,m 1=116.62×103kg ,m 2=110.85×103kg ,m 3=59.45×103

kg ,T 1=0.716s ,δn=0.063。

习题4图

5.试计算图所示六层框架的基本周期,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为: G 1=10360kN, G 2=G 3=G 4=G 5=9330kN, G 6=6950kN, 各层层间侧移刚度为:

K 1=583982kN/m , k 2=k 3=583572kN/m, k 4=k 5=474124kN/m, k 6=454496kN/m 。 分别用能量法、折算质量法(折算到每一个质点处)、顶点位移法计算。

习题5图

2020继电保护作业模拟题库(含答案)【2020年最新】

第1题、【判断题】|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系统按其作用分为一次系统和和二次系统。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2题、【判断题】一般将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整定原则称为阶梯时限原则。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3题、【判断题】一般把继电保护动作值、动作时间的计算和灵敏度的校验称为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4题、【判断题】三段式电流保护中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构成线路的后备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5题、【判断题】三段式电流保护中瞬时电流速段保护及限时电流速段保护构成线路的主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6题、【判断题】三段式电流保护加装功率方向元件后即可构成三段式方向 电流保护。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7题、【判断题】三段式电流保护对双侧有电源的线路或环网线路通过动作 电流、动作时限整定任何时候都不能保证保护的选择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8题、【判断题】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中第III段为限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9题、【判断题】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中第II段为零序过电流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0题、【判断题】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中第I段为瞬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1题、【判断题】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加装正序功率方向元件后构成三段式零序方向电流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2题、【判断题】上下级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按照选择性要求上级线路比下级线路动作时间大。 正确答案:A 第13题、【判断题】上下级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灵敏度配合时上下级动作电流整定值相等。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4题、【判断题】不同原理的微机保护可以采用通用的硬件。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5题、【判断题】中央事故音响信号利用“不对应”原则起动即断路器合闸相应的控制开关在“合闸后”位置时启动事故音响。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6题、【判断题】中央事故音响信号利用“不对应”原则起动即断路器跳闸

例题和作业

【例题3-2】钢筋混凝土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3-13所示,层高均为4m ,重力荷载代表值G 1=450kN ,G 2 =G 3=440kN ,G 4=380kN 。体系的前三阶自振周期为:T 1=0.383s ,T 2=0.154s ,T 3=0.102s 。体系的前三阶振型见图3-13。结构阻尼比ξ=0.05,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s)。试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分别确定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最大底部剪力。 (a )体系简图 (b )第一振型 (c )第二振型 (d )第三振型 图3-13 例题3-2图 【解】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由表3.2查得,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s),在多遇地震时,αmax =0.16;由表3.3查得,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时,T g =0.25s 。 当阻尼比ξ=0.05时,由式(3-32)和式(3-33)得γ=0.9,η2=1.0。 因T g <T 1≤5T g ,故109.016.00.1383.025.09 .0max 21=????? ??=??? ? ? ?=αηαγ T T g 0.1s ≤T 2,T 3≤T g ,故α2=α3=η2αmax =0.16。 (2)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2 2221 211 111380)782.0508.0(440238.04501 380)782.0508.0(440238.0450?++?+??++?+?= = ∑∑==n i i i n i i i X m X m γ=1.338 同理,可计算得γ2=-0.462,γ3=0.131 (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第一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1i : F 11=α1γ1X 11 G 1=0.109×1.338×0.238×450=15.62kN F 12=α1γ1X 12G 2=0.109×1.338×0.508×440=32.60kN F 13=α1γ1X 13G 3=0.109×1.338×0.782×440=50.18kN F 14=α1γ1X 14G 4=0.109×1.338×1.0×380=55.42kN 第二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2i : F 21=α2γ2X 21 G 1=0.16×(-0.462)×(-0.605)×450=20.12kN F 22=α2γ2X 22G 2=0.16×(-0.462)×(-0.895)×440=29.11kN F 23=α2γ2X 23G 3=0.16×(-0.462)×(-0.349)×440=11.35kN F 24=α2γ2X 24G 4=0.16×(-0.462)×1.0×380=-28.09kN 第三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3i : F 31=α3γ3X 31 G 1=0.16×0.131×1.542×450=14.54kN F 32=α3γ3X 32G 2=0.16×0.131×0.756×440=6.97kN F 33=α3γ3X 33 G 3=0.16×0.131×(-2.108)×440=-19.44kN F 34=α3γ3X 34G 4=0.16×0.131×1.0×380=7.96kN (4)计算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底部剪力 V 11=F 11+F 12+F 13+F 14=153.82kN V 21=F 21+F 22+F 23+F 24=31.49kN V 31=F 31+F 32+F 33+F 34=10.03kN (5)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底部剪力 222103.1049.3182.153++=V =157.33kN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操作题解析

11、设置行高、列宽: 选中行(列)――格式――行(列) 12、工作表得添加、删除、重命名 添加:插入――工作表 删除、重命名:选中工作表——右击――删除(重命名) 模块三:FrontPage 1、网页背景:在页面上右击――“网页属性”――格式——“背景”――设置背景颜色或背景图片。 2、网页背景音乐:在页面上右击――“网页属性”――常规——设置背景音乐――然后根据要求设置播放次数还就是循环。 3、网页标题:在页面上右击――“网页属性”――常规——标题——然后根据要求设置网页标题。 4、设置表格宽度:移动鼠标到表格中――右键――“表格属性”――布局——在对话框中根据要求设置宽度(一般为象素)。 5、表格居中:移动鼠标到表格中――右键――“表格属性”――布局——在对话框中设置表格对齐方式。 6、表格背景:移动鼠标到表格中――按右键――“表格属性”――背景——选择相应得颜色或者图片(把鼠标放到色块上,会有色彩提示)。 7、如何设置表格边框:移动鼠标到表格中――右键――“表格属性”――边框。 8、单元格中内容得对齐:移动鼠标到相应得表格中――右键――“单元格属性” 9、插入图片:“插入”菜单――选其中得“来自文件”――选取所要插入得图――插入(根据题目要求,可能所需得图不在默认处,通过改变路径就能找到)。10、改变图得大小:选中图片——按右键-- “图片属性”――“外观”――然后钩选指定大小复选框,再把下面得“保持纵横比”前得钩去掉――再进行长与宽得具体得数值得设置。 11、文字得字型、字号与字体:先要选中相应得文字,然后再格式工具栏设置。 12、插入水平线:选中要插入得位置——“插入”菜单――“水平线”。(★注意:不要选中其她内容,只要让光标在如位置闪烁即可!)修改水平线属性:在水平线上右键→水平线属性 13、建立超链接(web):选中要建超链接得对象(文字或图)――在选区上按右键―――“超链接”――在随后出现对话框中选择相应得网页即可。

继电保护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继电保护原理第二次作 业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继电保护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条件是( C ) A.M ≥M m dc B. C.M dc≥M th? D.M dc?≥M m+ M th E.M dc≥ M m+2M th 2.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是指返回电流和动作电流的比值。为保证电流保护较高的 动作( C ),要求有较高的返回系数。 A.选择性 B.速动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3.电流保护进行灵敏度校验时选择的运行方式为系统( B ) 4. A.最大运行方式 B.最小运行方式 C.正常运行方式 D.事故运行方式 5.灵敏度过低时,则在最不利于保护动作的运行方式下,可能使保( B )。 A.误动 B.拒动 C.速动性受影响 D.可靠性受影响 6.Y/-11变压器后( D )相故障时, 三继电器方式动作灵敏度提高1倍。 7. A.BC B.ABC C.CA D.AB 8.电流速断保护定值不能保证( B )时,则电流速断保护要误动作,需要加装 方向元件。 9.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10.大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由 其(B)零序阻抗角决定,与故障点位置无关。 A.线路的 B.背侧的 C.相邻变压器的 D.相邻线路的 11.一般零序过电流(零序III段)保护的动作时间( A )单相重合闸的非同期时 间,因此可以不考虑躲非全相运行时的最大零序电流。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接近 12.在给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电流、电压线圈接入电流电压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接错 极性,如果接错极性,会发生方向阻抗继电器(C )的后果。 A.拒动 B.误动 C.正向故障拒动或反向故障误动 D.损坏 13.距离 III 段的灵敏度校验应按分支系数K fz为最大的运行方式来确定,目的是 为了保证保护的(C)。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14.反应接地短路的阻抗继电器,如果U J =U A,则 I J=(C )。 A.I A B.I A-I0 C.I A-K3I0 D.3I0 15.对于三段式距离保护,当线路故障且故障点位于保护 I 段范围内时,阻抗元 件的启动顺序是(C)。 A.Ⅰ段Ⅱ段Ⅲ段 B.Ⅲ段Ⅱ段Ⅰ段 C.Ⅰ、Ⅱ、Ⅲ段同时

作业2题目及答案

第三章 1.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参考要点: 资本总公式即为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要求不等价交换至之间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按等价的原则进行。流通只会引起商品价值形态变化,并不改变商品的价值量。在任何商品经济社会里,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然而在资本流通公式中,资本不仅保存了自身价值,而且带来了剩余价值,这显然是同价值规律相违背的。 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即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形成。首先商品生产者在流通之外不可能与其它商品生产者接触,也就不可能增殖,所以价值增殖必须在流通中形成;其次,在流通中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所以价值增殖必须在生产中产生。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由于流通领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那么价值变化只能发生在总公式的第一阶段所购买到的商品——劳动力上。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出价值,并能创造出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2.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及其关系。 参考要点: (1)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第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是使劳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已使劳动者实际上隶属于资本。第四、资本主义早期经常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发展到一定时期,多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事实上两种方法是经常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多的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试述生产劳动的内涵。 参考要点: 劳动创造价值,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这里所指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1)从一般劳动过程来理解,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只在于是否直接、间接创造物质产品有关。马克思认为,从劳动过程本身来看,只有以产品为结果的劳动才是生产的。因此这里所指的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 这种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其外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扩大。 (2)从商品生产过程考察,又可这样规定,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科学方面的劳动)。这是适用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 (3)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只在于是否为资本家生产或者带来剩余价值,对于资本家来说,只有生产或者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这反映劳动从属于资本,是直

计算机操作题与详解

1.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进入考生文件夹】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注 意:以下的文件必须都保存在考生文件夹下。销售部助理小王需要针对2012 年和2013 年 的公司产品销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制订新的销售计划和工作任务。现在,请按照如下需求完成工作: 1.打开“Exce1一素材.x1sx”文件,将其另存为“Exce1.x1sx”,之后所有的操作均在“Exce1.x1sx” 文件中进行。 2.在“订单明细”工作表中,删除订单编号重复的记录(保留第一次出现的那条记录),但须保持原订单明细的记录顺序。 3.在“订单明细”工作表的“单价”列中,利用V1OOKUP公式计算并填写相对应图书的单 价金额。图书名称与图书单价的对应关系可参考工作表“图书定价”。 4.如果每订单的图书销量超过40 本(含40 本),则按照图书单价的9.3 折进行销售;否则按 照图书单价的原价进行销售。按照此规则,计算并填写“订单明细”工作表中每笔订单的“销售额小计”,保留 2 位小数。要求该工作表中的金额以显示精度参与后续的统计计算。 5.根据“订单明细”工作表的“发货地址”列信息,并参考“城市对照”工作表中省市与销 售区域的对应关系,计算并填写“订单明细”工作表中每笔订单的“所属区域”。 6.根据“订单明细”工作表中的销售记录,分别创建名为“北区”、“南区”、“西区”和“东区”的工作表,这4 个工作表中分别统计本销售区域各类图书的累计销售金额,统计格式请参考“Exce1一素材.x1sx”文件中的“统计样例”工作表。将这 4 个工作表中的金额设置为 带千分位的、保留两位小数的数值格式。 7.在“统计报告”工作表中,分别根据“统计项目”列的描述,计算并填写所对应的“统计 数据”单元格中的信息。 题目详解我的答案:未作答参考答案: 1.【解题步骤】 步骤:启动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Excel素材.xlsx”文件,将其另 存为“Excel.xlsx”。 2.【解题步骤】 步骤:在“订单明细”工作表中按Ctrl+A 组合键选择所有表格,切换至【数据】选项卡,单 击【数据工具】选项组中的【删除重复项】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全选”,单击“确定”按钮。 3.【解题步骤】 步骤:在“订单明细”工作表E3 单元格输入“=VLOOKUP([@图书名称],表2,2,0)”,按 Enter 键计算结果,并拖动填充柄向下自动填充单元格。 4.【解题步骤】 步骤:在“订单明细”工作表I3单元格输入“=IF([@销量(本)]>=40,[@单价]*[@ 销量(本)]*0.93 ’ [@单价]*[@ 销量(本)])”,按En-ter 键计算结果,并拖动填充柄向下自动填充单元格。 5.【解题步骤】 步骤:在“订单明细”工作表的H3 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MID([@发货地址],1,3), 表3,2,0)”。按Enter 键计算结果,并拖动填充柄向下自动填充单元格。 6.【解题步骤】 步骤1:单击“插入工作表”按钮,分别创建 4 个新的工作表,如图 3.13 所示。移动工作表 到“统计样例”工作表前,分别重命名为“北区”、“南区”、“西区”和“东区”。 步骤2:在“北区”工作表中,切换至【插入】选项卡,单击【表格】选项组中的【数据透 视表】下拉按钮,在弹出的【创建数据透视表】对话框中,勾选【选择一个表或区域】单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题目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 填空题 1.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四项基本要求是( )性、( )性、( )性和( )性。 2.继电保护装置组成部分一般包括(),(),()。 3.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将()部分切除,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 4.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不应动作时()。 5.输电线路的短路可分为()、()两类。 6.电力系统的三种运行状态()、()、()。 7.按继电保护所起的作用可分为( )保护、( )保护,其中后备保护又可分为( )保护和( )保护。 8.能满足系统稳定及设备安全要求,有选择性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全线故障的保护称为( ).若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 )。 9.保护装置的灵敏性,通常用()来衡量,灵敏系数越大,则保护的灵敏度就越()。 10.最常见的不正常运行状态是(),最常见的故障类型是()。 11.继电保护装置有按反应电流增大原理而构成的( )保护,有按反应电压降低原理而构成的( )保护,有按反应电流与电压比值及相角变化原理而构成的 ( )保护等。 12.反应于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时所发生气体而构成( )保护;反应于电动机绕组的温度升高而构成( )保护。 二.选择题 1.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正确地切断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是继电保护( )的体现. A.速动性 B. 选择性 C. 灵敏性 2.为了限制故障的扩大,减轻设备的损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具有(). A.速动性 B. 选择性 C. 灵敏性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 2.对继电保护有哪些要求?各项要求的定义是什么? 3.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什么是主保护?什么是后备保护? 5.何谓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 填空题 速动性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 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故障发出信号 不拒动,不误动 相间短路,接地短路 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故障状态 主保护后备保护近后备远后备 主保护后备保护 灵敏系数高 过负荷单相接地故障 过电流低电压差动 瓦斯过负荷 二.选择题 1. B , 2. A 三.问答题 1.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速动性:短路时快速切除故障,可以缩小故障范围,减轻短路引起的破坏程度,减小对用户工作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灵敏性:是指对于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其他不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 3.基本任务:(1)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受破坏,保证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对不正常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且能与自动重合闸相配合。 4.所谓主保护是指能以较短时限切除被保护线路(或元件)全长上的故障的保护装置。考虑到主保护或断路器可能拒动而配置的保护,称为后备保护。 5. 当电气元件的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起后备作用,称为近后备。当主保护或其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上一元件的保护起后备作用称为远后备。 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

作业题及例题

《成本管理会计1》作业题 材料按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习题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费用10 500元。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甲产品15千克,乙产品12千克。产量:甲产品100件,乙产品50件。[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习题2: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A原材料16 800千克,每千克元,费用共计210 0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2 000件,乙产品1 600件,丙产品1 2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甲产品3千克,乙产品2.5千克,丙产品5千克。[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甲、乙和丙三种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习题3: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A、B原材料,费用共计231 9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200件,乙产品200件,丙产品50件。单件产品A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甲产品10千克,乙产品8千克,丙产品4千克;单件产品B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甲产品12千克,乙产品8千克,丙产品10千克。A材料单价17元,B材料单价20元。[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乙和丙三种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低值易耗品摊销 习题4:[资料]某企业对于某些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一批工具,计划成本2500元;本月报废以前月份领用的另一批工具,计划成本为1 000元,残料计价60元,已验收入库。该月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差异率为节约4%。[要求]编制低值易耗品领用、报废和调整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习题5:[资料]某企业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本月某生产车间领用专用工具一批,计划成本12 000元,本月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为超支2%;本月报废另一批专用工具,计划成本为8 000元,回收残料计价400元,以验收入库。[要求]编制领用、报废、调整成本差异和摊销的会计分录。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习题6:某企业本月共耗电42 000度,每度电的单价元,应付电力费16 800元,未付。该企业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4 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4 0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用8 000度。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 两种产品,A产品生产工时26 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34 000小时。[要求]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编制分配电力费用的会计分录。 按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工资费用 习题7:某厂本月份应付工资50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共计47 6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 400元。甲产品完工10 000件,乙产品完工8 00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小时,乙产品3小时。[要求]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甲、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编制工资分配的会计分录。 习题8: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甲产品35 000小时,乙产品21 000小时,丙产品34 000小时。根据工资结算凭证汇总的工资费用为: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45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3 5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4 00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3 000元。与此同时,企业根据以往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预计本月应计提的其他职工薪酬为9 17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其他薪酬6 300元,车间管理人员其他薪酬1 89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其他薪酬56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其他薪酬420元。[要求]按实际工时分配甲、乙、丙产品的生产工人应付薪酬费用,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的核算 习题9:假定某工厂1月初通过银行转账预付保险费6 3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4 800元,行政管理部门1 500元,分3个月摊销。[要求]编制预付和摊销保险费的会计分录。 习题10:某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采用分月预提、季末结算的方法。第四季度按计划每月预提6 000元,12月份银行通知从该企业银行存款中支付全季度利息费用17 000元。[要求]编制10、11、12三个月预提和实付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辅助生产费用发生的核算 习题11:某企业辅助生产车间自制包装物一批。为了简化核算,不单独核算辅助生产制造费用。本月发生费用如下:1.加工过程中领用原材料7200元,车间一般性耗料800元。2.生产工人工资6 400元,其他人员工资600元,并根据以往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预计本月应付职工福利费为980元。3.燃料和动力费用3 800元,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3 220元。5.以银行存款支付修理费、水费、办公费、劳动保护

Word操作练习题(解析和答案)教学教材

W o r d操作练习题(解 析和答案)

Word操作练习题 操作题例题与解析 【例1 】:将以下素材按要求排版。 (1)、将标题字体设置为“黑体”,字形设置为“常规”,字号设置为“小初”、选定“效果”为“空心字”且居中显示。 (2)、将“陶渊明”的字体设置为“楷体”、字号设置为“小三”,文字右对齐加双曲线边框,线型宽度应用系统默认值显示。 (3)将正文行距设置为25磅。 【素材】: 归去宋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暑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解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定“归去来辞”,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将“中文字体”下拉框设置为“黑体”,“字形”选择框设置为常规,“字号”选择框设置为“小初”,选定“效果”框中的“空心字”复选框。

(2)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居中”按钮,将文字居中显示。 (3)选定“陶渊明”,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将“中文字体”设置为“楷体”,“字号”设置为“小三”。 (4)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右对齐”按钮,将文字右对齐显示。 (5)再次选定“陶渊明”,单击“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设置”中选定“方框”;在“线型”下选择双曲线,单击“确定”按钮。 (6)选定正文,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单击“行距”框右端的下拉按钮,打开下拉列表,选择“固定值”,然后将后面的“设置值”设置为25磅。 【答案】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暑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例2 】将以下素材按要求排版。 (1)设置第一段首字下沉,下沉行数为2行。

2019年继电保护作业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9年继电保护作业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微信也可以搜索小程序或者公号“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进行全部题库练习和模拟考试,错题练习,成绩测评。 第1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2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变压器接地保护,零序电流取自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3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变压器接地保护通常采用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4题、【判断题】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零序网络按接入3倍中性点电阻计算。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5题、【判断题】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促进电弧自行熄灭,避免发展成相间短路或烧断导线。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6题、【判断题】中性点采用电阻接地时可以避免中性点接消弧线圈带来的谐振过电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7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一般带有多付触点,且触点容量较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8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可增大保护固有动作时间,避免避雷器放电造成保护误动。

正确答案:A 第9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可用于增加触点容量、接通断路器的跳闸回路。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0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在继电保护中主要实现动作信号。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1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的文字符号表示为KT。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2题、【判断题】为了保证电气作业的安全性,新入厂的工作人员只有接受工厂、车间等部门的两级安全教育,才能从事电气作业。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3题、【判断题】为保证内部短路故障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采用动作圆特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4题、【判断题】为保证内部短路故障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采用比率制动特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5题、【判断题】为保证电流互感器的综合误差满足小于10%的要求,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二次负载阻抗要大于限制值。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6题、【判断题】为保证电流互感器的综合误差满足小于10%的要求,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二次负载阻抗要小于限制值。

例题和作业

例题和作业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例题3-2】钢筋混凝土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3-13所示,层高均为4m ,重力荷载代表值G 1=450kN ,G 2=G 3=440kN ,G 4=380kN 。体系的前三阶自振周期为:T 1=,T 2=,T 3=。体系的前三阶振型见图3-13。结构阻尼比ξ=,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试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分别确定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最大底部剪力。 (a )体系简图 (b )第一振型 (c )第二振型 (d )第三振型 图3-13 例题3-2图 【解】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由表查得,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在多遇地震时,αmax =;由表查得,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时,T g =。 当阻尼比ξ=时,由式(3-32)和式(3-33)得γ=,η2=。 因T g <T 1≤5T g ,故109.016.00.1383.025.09 .0max 21=????? ??=??? ? ? ?=αηαγ T T g ≤T 2,T 3≤T g ,故α2=α3=η2αmax =。 (2)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2 2221 211 111380)782.0508.0(440238.04501 380)782.0508.0(440238.0450?++?+??++?+?= = ∑∑==n i i i n i i i X m X m γ= 同理,可计算得γ2=,γ3= (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第一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1i : F 11=α1γ1X 11G 1=×××450= F 12=α1γ1X 12G 2=×××440= F 13=α1γ1X 13 G 3=×××440= F 14=α1γ1X 14G 4=×××380= 第二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2i : F 21=α2γ2X 21G 1=×××450= F 22=α2γ2X 22G 2=×××440= F 23=α2γ2X 23G 3=×××440= F 24=α2γ2X 24G 4=×××380= 第三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3i : F 31=α3γ3X 31G 1=×××450= F 32=α3γ3X 32G 2=×××440= F 33=α3γ3X 33G 3=×××440= F 34=α3γ3X 34G 4=×××380= (4)计算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底部剪力

Word操作练习题(解析和标准答案)

Word 操作练习题 操作题例题与解析 【 例1 】:将以下素材按要求排版。 (1)、将标题字体设置为“黑体”,字形设置为“常规”,字号设置为“小初”、选定“效果”为“空心字”且居中显示。 (2)、将“陶渊明”的字体设置为“楷体”、字号设置为“小三”,文字右对齐加双曲线边框,线型宽度应用系统默认值显示。 (3)将正文行距设置为25磅。 【 素材 】: 归去宋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暑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解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定“归去来辞”,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将“中文字体”下拉框设置为“黑体”,“字形”选择框设置为常规,“字号”选择框设置为“小初”,选定“效果”框中的“空心字”复选框。 (2)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居中”按钮,将文字居中显示。 (3)选定“陶渊明”,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将“中文字体”设置为“楷体”,“字号”设置为“小三”。 (4)单击“确定”按钮,然后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右对齐”按钮,将文字右对齐显示。 (5)再次选定“陶渊明”,单击“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设置”中选定“方框”;在“线型”下选择双曲线,单击“确定”按钮。 (6)选定正文,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打开“段落”对话框。单击“行距”框右端的下拉按钮,打开下拉列表,选择“固定值”,然后将后面的“设置值”设置为25磅。 【答案】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

表上作业法

第三章 运输问题 主要内容 运输问题的模型、算法 讲授重点 运输问题的模型、算法 讲授方式 讲授式、启发式 第一节 运输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一、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设某种物品有m 个产地A 1,A 2,…,A m ,各产地的产量分别是a 1,a 2,…,a m ;有n 个销地B l ,B 2,…,B n ,各销地的销量分别为b l ,b 2,…,b n 。假定从产地A i (i =1,2,…,m)向销地B j (j =1,2,…,n)运输单位物品的运价是c ij ,问怎样调运这些物品才能使总运费最小? 这是由多个产地供应多个销地的单品种物品运输问题。为直观清楚起见,可列出该出该问题的运输表,如表3-1所示。 设 ij x 表示从A i 运往B j 的物品数量, ij c 表示从A i 运往B j 的单位物品的运价。则对于平 衡运输问题( ∑∑=== n j j m i i b a 1 1),其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 n j m i ij ij x c s 11 min ()()()????? ???? ==≥====∑∑==n j m i x n j b x m i a x ij j m i ij i n j ij ,2,1;,2,10 ,,2,1,,2,11 1 (3.1) 二、运输问题数学模型的特点 对于平衡运输问题( ∑∑=== n j j m i i b a 1 1 ),可以证明其有如下两个特点: (1)矩阵A 的秩R(A)=m+n-1。 (2)问题必有最优解,而且当j i b a ,皆为整数时,其最优解必为整数最优解。 第二节 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 一、给出运输问题的初始可行解(初始调运方案) 1、最小元素法 解题步骤: ⑴在运价表中找到最小运价c 1k ; ⑵将的A L 产品给B k ;

[全考点]继电保护作业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继电保护作业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第1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2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变压器接地保护,零序电流取自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3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变压器接地保护通常采用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4题、【判断题】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零序网络按接入3倍中性点电阻计算。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5题、【判断题】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促进电弧自行熄灭,避免发展成相间短路或烧断导线。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6题、【判断题】中性点采用电阻接地时可以避免中性点接消弧线圈带来的谐振过电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7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一般带有多付触点,且触点容量较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8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可增大保护固有动作时间,避免避雷器放电造成保护误动。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9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可用于增加触点容量、接通断路器的跳闸回路。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0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在继电保护中主要实现动作信号。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1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的文字符号表示为KT。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2题、【判断题】为了保证电气作业的安全性,新入厂的工作人员只有接受工厂、车间等部门的两级安全教育,才能从事电气作业。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3题、【判断题】为保证内部短路故障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采用动作圆特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4题、【判断题】为保证内部短路故障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采用比率制动特性。

作业与习题

期末复习与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关系 一个关系即一张二维表,如student(sno,sname,sex ,age) 2.主码 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如SNO 3.元组 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4.属性 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如SNO 5.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如人的年龄一般在职~150岁之间 6.元组 关系表中的一行 7.联系 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联(或实体间的关联) 8.实体 客观存在并可互相区别的事物。 9.实体集 同型实体的集合。 10.DBA 数据库管理员 11. X封锁

如果事务T对数据R实现X封锁,那么其他的事务要等T解除X封锁以后,才能对这个数据进行封锁。 12. 非码属性 包含在任何一个非候选码中的属性。 13.部分函数依赖 关系模式中,如果X→Y, 且X存在真子集X',使X'→Y也成立, 这时称X→Y为部分函数依赖。 14.参照完整性 若属性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另一个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或取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15.一级封锁协议 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事务结束才释放。 典型习题 2、分析题 1.学生与教师教学模型 (1)有若干班级,每个班级包括:班级号、班级名、专业、人数、教室 (2)每个班级有若干学生,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班,学生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3)有若干教师,教师包括: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4)开设若干课程,课程包括:课程号、课程名、课时、学分 (5)一门课程可由多名教师任教,一名教师可任多门课程。 (6)一门课程有多名学生选修,每名学生可选多门课,但选同一门课时,只能选其中一名教师。 解题要求: (1)画出每个实体及其属性关系、实体间实体联系的(E-R)图。 (2)根据试题中的处理要求:完成数据库逻辑模型,包括各个表的名称和属性。 (1)

第五章 例题与解析(操作题)

5.3.2 操作题例题与解析 【例5-11】在第1张幻灯片中后插入一张指定文件夹中的图片A1.jpg,作为背景。 【答案与解析】 打开PPT文件,选择第1张幻灯片。 单击“设计”菜单下的“背景样式”命令,弹出图5-49设置背景样式对话窗,在其中选项中选择“插入自文件”。也可以在背景空白处用鼠标右键单击,在快捷菜单下选择“设置背景格式”。 “插入图片窗口”中选择指定文件夹,然后选择A1.jpg文件,按“打开”按钮,最后单击“关闭”按钮或“全部应用”按钮完成操作。注意“全部应用”按 钮作用的不同之处。 图5-49 设置背景样式 【例5-12】用“样本模板”方式新建幻灯片文件,要求选择样本模板中的“PowerPoint2010简介”样式。 【答案与解析】 单击“文件”菜单下的新建,选择“样本模板”命令; 在样本模板窗口中出现多种内容向导; 在其中选择“PowerPoint2010简介”选项,直接双击即可默认完成。 【例5-13】新建空演示文稿,然后连续插入3张新幻灯片,并将全部4张幻灯片的设计模板选择设置为“龙腾四海”。 【答案与解析】 单击进入“文件”菜单下的新建,选择单击“空白演示文稿”菜单; 连续按3次“Ctrl + M”组合键,完成插入3张新幻灯片; 选择“设计”菜单,工具栏出现多种不同名称和风格的设计模板,选择“龙腾四海”即可完成。注意当鼠标指向某一设计模板时,稍停即可出现该设计模板的名称,如“龙腾四海”、“跋涉”等。 【例5-14】自行新建3张幻灯片的空演示文稿,在第1张幻灯片中插入默认的“组织结构图”。在第2张幻灯片中插入默认的“饼图图表”。在第3张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输入自己的姓名,艺术字样式不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