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牛角坡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
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完整版)

四川省会东县********* 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建设监理中心二0一二年一月批准何健核定刘双美审查张晓波校核陈开武汇编卢喜平编写、计算魏广华郭翔宇何孟叶家付张子刚黄高翔张居东伊兵目录1 大坝安全评价综合概况 (1)1.1水库枢纽工程概况 (1)1.1.1 大坝工程 (1)1.1.2 溢洪道工程 (1)1.1.3 放水设施 (2)1.2枢纽工程安全鉴定的依据 (2)1.2.1 文件与资料 (2)1.2.2 鉴定的依据 (2)1.3大坝安全鉴定过程 (3)2 枢纽工程质量评价 (5)2.1工程地质质量评价 (5)2.1.1 地形地貌 (5)2.1.2 地质构造及地震 (5)2.1.3 地层岩性 (5)2.1.4 水文地质条件及物理地质现象 (5)2.1.5 地质质量评价 (6)2.2工程病害简述 (7)2.3水库枢纽工程现场检查 (7)2.3.1 大坝存在的病害 (7)2.3.2 溢洪道存在的病害 (8)2.3.3 放水设施存在的病害 (8)2.3.4 白蚁危害 (8)2.4工程病害原因分析 (8)2.5综合评价 (9)3 大坝运行管理评价 (10)3.2溢洪道运行与维修 (10)3.3放水设施运行与维修 (11)3.4观测设施及大坝维护、安全监测 (11)3.5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价 (12)4 防洪标准复核 (13)4.1流域概况 (13)4.1.1自然地理概况 (13)4.1.2气象特征 (13)4.2设计洪水 (13)4.2.1设计标准 (13)4.2.2设计暴雨 (14)4.2.3 设计洪峰流量 (14)4.2.4 设计洪水总量及设计洪水过程线 (15)4.3水库洪水调节计算 (16)4.3.1防洪标准 (16)4.3.2基础资料 (16)4.3.3调节方式 (16)4.3.4调洪计算 (16)4.4坝顶高程复核 (17)4.4.1基本参数 (17)4.4.2计算公式 (17)4.4.3计算结果 (18)4.5坝顶宽度复核 (18)4.6溢洪道泄流能力复核 (18)4.7防洪标准复核结论 (19)5 渗流安全评价 (24)5.1渗流安全评价的目的 (24)5.2.1 计算的目的 (24)5.2.2 渗透系数 (24)5.2.3 计算的工况 (24)5.2.4 计算断面、计算方法 (25)5.2.5 计算结果 (25)5.2.6 坝体、坝基及坝肩渗漏分析 (25)5.3其它建筑物 (26)5.4渗漏综合评价 (26)6 结构安全评价 (27)6.1工程结构概况 (27)6.2大坝坝坡稳定计算分析 (27)6.2.1计算分析资料 (27)6.2.2安全系数 (27)6.2.3坝体物理力学指标 (27)6.2.4 计算工况 (28)6.2.5计算方法及成果 (29)6.3其他建筑物 (29)6.3.1溢洪道 (29)6.3.2放水设施 (30)6.4结构安全评价 (30)7 抗震安全复核 (31)7.1地震基本烈度 (31)7.2抗震复核 (31)7.2.1计算工况 (31)7.2.2计算方法和计算指标 (31)7.2.3计算结果 (31)7.3抗震安全评价结论 (32)9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34)9.1综合评价 (34)9.2建议 (34)附图:*********枢纽平面布置图水库大坝横剖面图水库大坝纵剖面图水库溢洪道平面布置与剖面图水库放水涵管平面布置与剖面图1 大坝安全评价综合概况1.1 水库枢纽工程概况*********在会东县会东镇境内,位于会东镇参鱼河上游支沟,水库坝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02°30′02″,北纬26°37′00″,是一座小⑵型水利工程,总库容19.0万m3,水库上游集雨面积1.26km2,主河槽长2.52km,平均坡降127‰。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是指对水库大坝的各项安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安全状况和安全隐患,为水库大坝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水库大坝的结构安全、运行安全、土壤稳定性、洪水容减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一、结构安全评价:结构安全是水库大坝的基本保障,除了要满足建设规范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年龄、材料老化、温度、振动以及外力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通过检查大坝的各个构造部分,包括坝体、坝基、引水、泄洪等部分,评估其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完整性。
检查是否存在裂缝、变形、渗漏、冲蚀等问题,以及是否有松动、锈蚀、塌方等情况。
结构安全评价还需考虑大坝现有应力以及周围地质构造、地震震级等影响因素,确保大坝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运行安全评价:运行安全是指水库大坝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保持安全的能力。
评估大坝的运行安全需要检查大坝的运行设备、水位控制系统、监测预警系统等情况,评估其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检查水库大坝是否存在漏水、堆积、冲刷等问题,并评估是否有足够的设备和措施来保证其正常运营。
此外,还需评估大坝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团队配备情况,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减少安全风险。
三、土壤稳定性评价:土壤稳定性是评估大坝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稳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对大坝坝体、坝基、副坝、支承结构等土体部分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土壤力学性质、孔隙水压力、渗透性、土质类型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土壤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此外,还要结合地表沉降、滑动等变形情况,评估土壤的质量和稳固性,以确保大坝的安全性。
四、洪水容减能力评价:洪水容减能力是指大坝抵抗洪水冲刷和溃决的能力。
评估大坝的洪水容减能力需要考虑到设计洪水、最大可能洪水、一百年一遇洪水等情况,分析大坝的泄洪能力、排洪能力以及溢洪道的稳定性等因素。
通过模拟洪水过程、计算泄洪量、分析泄洪形态等方式,确定大坝对洪水的容减能力,从而评估其抵抗洪水的能力。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1.1工程概况XX水库地处XX市XX区XX镇XX村河段,距XX镇3km,距XX区约6.5km,有简易公路直达坝址。
XX水库属湘江水系,位于XX一支流上游。
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2km2,干流长0.8km,干流平均坡降6‰。
水库正常蓄水位250.25m,正常库容23×104m3,总库容29.32×104m3(本次复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利工程。
XX水库灌溉面积1200亩。
枢纽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252.33m,坝顶轴线总长90.0m,坝顶宽3.6m,最大坝高16.7m。
上游坝坡设有一级平台,平台高程245.4m,坝坡坡比:坝脚至一级平台1:3.35,一级平台至坝顶1:2.66;下游坝坡设有二级平台,一级平台高程246.8m,二级平台高程241.9m,坝脚至二级平台坡比1:7.5,为排水棱体,二级平台至一级平台边坡坡比1:2.15,一级平台至坝顶边坡坡比1:2.36,内外无护坡。
溢洪道位于右坝肩,为正槽式宽顶堰,堰顶高程250.25m,溢流前缘净宽3.0m,下游无消能设施。
灌溉输水设施位于左坝端,由输水卧管和涵管组成。
卧管为浆砌石结构,全长40m,直径Φ=1.0m,共有7个孔口直径为0.25m的放水孔,由铸铁翻板闸门控制放水。
涵管为浆砌块石圆形涵,直径为0.5m,全长75m,进口底板高程240.03m,出口底板高程237.44m,设计灌溉流量0.1m3/s。
水库自投入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防洪保安、灌溉、养殖等作用,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2现场安全检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XX水库于1958年开工, 1959年竣工并投入运行。
由于工程是当地数千村民集体填筑而成,属于非专业队伍施工。
施工队伍庞大,又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因此大坝填筑时施工质量无法控制,存在坝基清基不彻底、坝体填筑碾压欠密实等施工缺陷。
安全生产评价评估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报告名称:安全生产评价评估报告报告编制单位:[评估单位名称]报告编制时间:[报告编制日期]报告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等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报告编制目的:全面评估[企业名称]的安全生产状况,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二、企业概况[企业名称]成立于[成立年份],主要从事[企业主营业务],拥有员工[员工总数]人。
企业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
企业现有[生产线/项目]条,主要生产[产品名称]。
三、评价评估方法1. 文件审查法: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进行审查。
2. 观察法:对企业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检查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
3. 调查法:对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行为。
4. 评估法:根据评估标准,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进行量化评估。
四、评价评估内容1. 安全生产责任制(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健全;(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到各个层级、各个岗位;(3)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符合;(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3.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1)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2)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否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符合;(3)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4. 安全生产投入(1)企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2)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满足企业安全生产需求;(3)安全生产投入是否得到有效利用。
5. 安全生产设施(1)企业安全生产设施是否齐全、完好;(2)安全生产设施是否得到有效维护;(3)安全生产设施是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6. 安全生产培训(1)企业是否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是否全面、有效;(3)安全生产培训效果如何。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模版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模版一、项目背景在进行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之前,需要明确项目的背景和目的。
例如,评价水库大坝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状况,以及评估其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等。
二、评价指标体系1. 技术指标- 大坝结构和材料- 大坝设计参数和安全系数- 大坝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大坝抗震性能- 大坝溢洪道和泄洪设施- 大坝对洪水的响应能力- 大坝下游地质情况- 大坝的排水系统- 大坝的渗透和泄漏情况2. 运营管理指标- 大坝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情况- 大坝的巡视和监测系统- 大坝的应急管理和响应能力- 大坝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情况- 大坝的水文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大坝的善后处理和灾后重建能力3. 环境影响指标- 大坝对水体质量的影响- 大坝对上游生态系统的影响- 大坝对下游水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大坝湖区的水位和水质变化- 大坝对周边土地利用和生态景观的影响- 大坝对鱼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三、评价方法1. 数据收集和分析- 收集大坝的相关设计、施工和运营资料- 分析大坝的现状和历史数据- 对大坝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现场检查和测量- 收集大坝的巡视和监测数据2. 风险评估- 利用统计和概率分析方法评估大坝的风险程度- 分析大坝的潜在灾害风险和其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3. 综合评价- 将技术指标、运营管理指标和环境影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对大坝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进行总体评估- 提出改进和加强措施,以提高大坝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四、评价报告内容1. 项目背景和目的2. 评价指标体系介绍3. 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4. 风险评估结果5. 综合评价结果6. 改进和加强措施7. 结论和建议五、注意事项1. 评价过程中需要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2. 评价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专家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3. 评价报告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4. 评价报告应及时提交并进行意见反馈和修订六、参考标准和法规- 水库大坝设计规范- 水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水库工程定期检测评定办法- 大坝安全评估技术规范- 水库大坝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以上所述为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的模板,可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大坝安全评估报告评估时间:2022年10月评估单位:xxx安全评估中心概要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和电力需求的增长,在我国建设的大型水电站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大坝在长期运行中会遇到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和工程老化等,大坝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报告旨在对某大坝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1. 背景大坝背景介绍,包括地理位置、建设目的、投入使用时间、水库容量等相关信息。
特别关注大坝当前的安全状况,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2. 评估目的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确定评估报告的重点。
确保报告内容准确,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求。
3. 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勘察、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
通过多个角度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 大坝结构评估4.1 大坝结构材料与设计详细描述大坝的结构材料和设计参数,包括大坝堆石体、混凝土结构以及辅助设施等。
结合现场勘察和资料分析,评估大坝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4.2 大坝监测与维护分析大坝近年来的监测数据,评估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同时,考察大坝的维护情况,如防冻、防渗和防腐等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维护计划和记录。
5. 大坝水文学评估5.1 洪水频率分析基于历史洪水数据,对大坝所在区域的洪水频率进行分析,确定洪水设计标准和设计洪水位。
5.2 储水能力评估评估大坝的储水能力,并与水库汛限水位进行对比,判断超汛限水位时的安全性和防洪能力。
6. 地质与地震学评估6.1 地质环境评估分析大坝所在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质构造,评估地质环境对大坝安全的潜在影响,如地质滑坡、地下水位变化等。
6.2 地震影响评估研究大坝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可能发生的地震烈度,通过地震动力学分析,评估大坝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7. 应急管理评估分析大坝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大坝事故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潜在影响。
结论基于本次评估的结果,对大坝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结构安全性、抗震能力、水文学安全性、地质环境安全性和应急管理安全性。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
大坝安全评估报告书

大坝安全评估报告书
工程名称:
组织单位:
评估时间:年月日
小水电站名称
所在地点
库容(万m3)
工程等别
设计洪水标准
(如有)
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
(如有)
年一遇
设计洪水位(m)
(如有)
校核洪水位(m)
(如有)
正常蓄水位(m)
(如有)
汛限水位(m)
(如有)
主坝坝型
最大坝高(m)
工程概况
(小水电站大坝位置与功能、建筑物情况、建设与加固情况、下游影响等)
2.大坝渗流评价(如有)
(分别对坝基、坝体、坝下涵管及两坝肩、输泄水建筑物的渗流性态作全面评价;对局部渗流稳定作出评价,对排水体性能作出评价)
3.结构稳定评价(如有)
(对大坝结构稳定作出评价;对输水建筑物结构强度与稳定作出评价;对泄水建筑物的泄流安全、结构强度与稳定作出评价)
4.金属结构安全评价(如有)
运行管理情况
(运行情况、病险与处理、维修养护、管理设施、管护人员、管理制度等)
大坝安全现场检查
(挡水建筑物以及影响工程安全的泄水建筑物、水建筑物、岸坡及相应的金属结构等)
大坝安全现场检测(如有)
1.检测部位、检查内容、检测结果
2.结论和建议
专项安全评价
(如有)
1.防洪能力复核(如有)
(对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防洪标准、设计洪水、现有抗洪能力作出评价)
安全评估结论和建议:
(根据大坝安全类别,对大坝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正常运行、限制运行、除险加固、报废拆除等结论。)
专家组长签字(或评估单位盖章):
审定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名):单位(印章):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管理}牛角坡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湖南省赫山区牛角坡水库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审定稿)益阳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一一年九月设计单位:益阳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证号:A14(水利行业乙级)勘察证号:181147-ky(岩土工程乙级)院长:贾鹏辉总工程师:向新颜审查:庄稼项目负责:周益安参加人员:张群武周益安刘巧南陈跃清陈恒黎敏5、防洪标准复核5.1设计洪水复核5.2调洪演算5.3水库抗洪能力复核5.4结论6、渗流安全评价6.1坝体渗流安全评价6.2其他建筑物渗流安全评价6.3结论7、结构安全评价7.1大坝结构安全评价7.2其他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价7.3结论8、抗震安全复核9、结论与建议9.1结论9.2建议附图1、牛角坡水库枢纽工程平面布置图2、牛角坡水库大坝纵剖面图3、牛角坡水库大坝横断面图4、牛角坡水库溢洪道平面图、纵剖面图5、牛角坡水库涵管纵、横剖面图大坝运行管理评价为差,防洪安全性评价为B级,渗流安全性评价为C级,结构安全性评价为B级,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之大坝综合评价方法,牛角坡水库大坝评定为三类坝。
益阳市水利局组织专家对安全鉴定成果进行了核查,确定牛角坡水库大坝为三类坝。
1.2工程概况1.2.1水库工程位置牛角坡水库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高洞村,东径112°16′、北纬28°25′,位于资水一级支流志溪河流域,大坝下游距泥江口20km,距省道S308线4km。
该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0.56km2,干流长度0.82km,干流平均坡降33‰,库区风区长度为140m,水域平均水深为13m,多年汛期最大平均风速为12.0m/s。
1.2.2主要效益牛角坡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利工程。
水库设计总库容12.12万m3,正常库容11.64万m3,死库容0.75万m3,本次复核总库容11.98万m3;水库设计灌溉面积600亩,受益人口1200人;水库有可养鱼水面5亩;水库下游防洪保护面积4200亩,保护人口4500人。
1.2.3枢纽的主要建筑物及其特性参数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49.80m(相对高程,以溢洪道控制段进口处底板控制点高程为148.35m,下同),最大坝高15.50m,坝顶宽5.0m,坝顶轴线长80m。
大坝上游从上往下坡比为1:2.6、1:2.0,上游高程142.30m设有一级平台;大坝下游从上往下坡比为1:2.0、1:3.1、1:2.2,下游高程143.45m、138.20m处设平台,平台宽分别为3.0m、4.5m。
溢洪道位于大坝右岸山体,为岸边正槽式,控制段为矩形明渠,控制段长12m,底板宽6m,进口底板高程148.35m;泄槽段长68m,底板宽6~4m。
现状溢洪道未衬砌,经多年运行,毁坏严重,陡坡段两侧无导墙,另外,溢洪道控制段兼做建筑物连接通道,影响泄洪。
输水涵管距左坝端约27m处,净尺寸为0.45×0.8m碑石箱涵,设计最大放水流量0.2m3/s,全长85m,进口底板高程为137.20m,底板纵坡1/210,现状涵管四周渗漏严重。
1.2.4工程的简要建设过程牛角坡水库始建于1954年6月,1958年12月竣工,坝顶高程149.80m,可蓄水量11.64万m3,原设计灌溉面积600亩,现实际灌溉面积500亩。
牛角坡水库由原益阳县水电局设计并提供技术指导,由原岩子潭(公社)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及当地群众进行施工。
水库枢纽工程施工时就地取土、人工夯实,填筑土料多为两岸山坡残坡积物,大坝清基不彻底。
1.2.5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大坝坝基渗漏严重坝体渗漏:大坝为均质土坝,整体填筑质量一般,其土体土主要为残坡积土、粉质粘土和砾质重壤土组成,土体在长期的渗透水流作用下,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透水性也较强;为中等透水层,渗透系数不满足K<1×10-4cm/s规范要求。
大坝坝基泥质页岩夹变质板岩为中等风化程度,由于坝体填筑时对基础清除不彻底,从而导致其岩体与填筑土体接触不紧密,坝体与基岩接触面形成接触冲刷或接触流失出现渗漏。
现场压水试验表明,大坝下伏强风化岩石的透水率较大,表层岩石透水率为11.3~16.2Lu,渗漏现象明显。
大坝两岸山体出露基岩为石英砂岩,风化程度高,节理、裂隙发育好,岩石较破碎,通过现场压水试验查明,两岸山体上部岩体透水率为13.3~18.2Lu,透水率较大,为中等透水带,渗漏现象较为严重。
(2)泄洪设施配套不完善溢洪道位于右坝端,为岸边正槽式,控制段为矩形明渠,现状溢洪道控制段未衬砌,经多年运行,毁坏严重,影响泄洪;陡坡段两侧无导墙;出口无消能设施,另外,溢洪道控制段兼做建筑物连接通道,影响泄洪,危及大坝安全。
(3)输水设施不满足要求输水涵管为碑石箱涵结构,经过多年运行已部分损坏脱落,部分条石错位,造成涵管渗漏及堵塞严重,涵管周围土体已经空虚,四周渗漏严重,给大坝安全造成隐患。
(4)大坝坝脚无排水设施,渗透水流冲刷坝体带走泥沙。
(5)防汛通道不满足防汛管理要求水库现有建筑物连接通道长0.3km,其路面均为土质路面,未做加固处理,经多年运行,路面破坏严重,坑坑洼洼,无法满足防汛物质的及时调运,急需进行路面整修硬化,以利于水库防汛及管理。
(6)大坝目前无任何观测设施和设备,不满足《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的要求。
(7)水库管理所无值班室。
2.3输水建筑物现有输水涵管结构为三合土墓碑衬砌,距左坝端约27m处,净尺寸为0.45×0.8m碑石箱涵,设计最大放水流量0.2m3/s,全长85m,进口底板高程为137.20m,底板纵坡1/210。
当库水位较高时,沿涵渗漏较严重。
2.4其他附属建筑物大坝坝脚无排水设施,渗透水流冲刷坝体带走泥沙。
水库现有防汛通道路面为土质路面,未做加固处理,经多年运行,路面破坏严重,坑坑洼洼,防汛物质难以调运。
大坝目前无任何安全监测设施和设备,不满足《土石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的要求。
水库无防汛值班室。
2.5近坝库岸水库周围植被覆盖较好,库盆两岸无大的溪流,主要受上游汇水区降雨地表径流的季节性补给,固体径流来源较小,无大的淤积问题及滑坡、崩塌等库岸稳定问题。
库区地表分水岭宽厚,无低矮邻谷和垭口存在,封闭条件良好,因此,不存在库区渗漏问题。
2.6结论现场安全检查表明,大坝存在坝体、坝基渗漏。
其次,现状溢洪道未衬砌,经多年运行,毁坏严重,陡坡段两侧无导墙,不能安全泄洪。
另外输水涵管为三合泥砌条石箱涵结构,经过年运行,老化逐年加剧,导致管周渗漏严重。
根据检查所发现的问题,严重影响牛角坡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根据《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有关规定,专家组确定牛角坡水库大坝为三类坝。
库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和元古界板溪群(Pt)岩层。
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覆盖层①人工填土(Q s):红褐色,以残坡积土为主,主要由粉质粘土、粘土、粘土夹沙、砂卵石组成,沙为粗砂,卵石直径约3mm-8mm,极为疏松。
为坝体人工填筑土,分部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
②冲积堆积(Q4al):主要为粉质粘土层夹少量砂卵砾石,黄褐色,含黑色铁锰质结核。
结构较密实,含水量较低,可-硬塑状。
分布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差别不大。
③残坡积土(Q edl):黄褐色、红褐色,为砂质板岩的风化产物,主要以砾质粘土为主,局部呈粘土状,结构较紧密,分布较广。
(2)元古界板溪群(P t)岩层元古界板溪群岩层在该区域分布较广泛,坝区出露地层为主要为泥质页岩夹变质板岩,黄色、黄褐色,呈厚层块状,两岸山体风化程度较高,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
3.1.4地质构造坝区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东北转折端,受其影响,区域内褶皱构造发育,但运动年代久远,早已稳定,区内无新的构造活动,相对稳定。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相对稳定地区。
区内未见大的断裂或活动断裂通过,区域稳定性较好。
3.1.5水文地质条件坝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简单型水文地质条件。
基岩裂隙水储存运移于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上部松坝基接触不甚紧密,容易形成渗漏通道,整体工程质量较差。
(2)其他建筑物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坝端山体,型式为岸边正槽式,溢洪道底板及两侧基底均为基岩。
进口段为为上坝公路,控制段坡角较陡,边坡稳定性及抗冲刷能力差,且长年失修,严重冲毁变形,且淤积严重,杂草丛生。
影响大坝安全泄洪。
涵管为三合泥砌条石箱涵结构,涵管基础为基岩,受当时物质条件限制,块石易风化,砂浆的拌制质量较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构成涵管的条石中之间砂浆经过多年运行已部分损坏脱落,部分条石错位,造成涵管渗漏及堵塞严重,涵管周围土体已经空虚,存在渗漏通道,当库水位较高时,沿涵渗漏较严重。
3.3工程现状质量检测与评价(1)大坝渗漏严重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体填筑土料主要来源于附近山坡,为碎屑岩风化后的残坡积物,成分以含少量砾的粉质粘土和砾质重壤土为主,土体中杂质含量高,土料均一性差,填土性质不均一,孔隙率较大,透水性较强,导致大坝渗漏。
通过现场注水试验,填土渗透系数值为7.2×10-4~7.4×10-4cm/s,渗透系数不满足K<1×10-5cm/s规范要求。
大坝坝基泥质页岩夹变质板岩为中等风化程度,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由于坝体填筑时对基础清除不彻底,从而导致其岩体与填筑土体接触不紧密,当库水位较高时,坝体与基岩接触面形成接触冲刷或接触流失出现渗漏。
现场压水试验表明,大坝下伏强风化岩石的透水率较大,表层岩石透水率为11.3~16.2Lu,渗漏现象明显。
大坝两岸山体出露基岩为石英砂岩,山体外观为山舌状,向河床延伸较远,长期在水的作用下,风化程度高,节理、裂隙发育好,岩石较破碎,通过现场压水试验查明,两岸山体上部岩体透水率为13.3~18.2Lu,透水率较大,为中等透水带,渗漏现象较为严重。
大坝各区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推荐值见表3-4。
(2)其他建筑物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坝端山体,型式为岸边正槽式,溢洪道底板及两侧基底均为基岩。
进口段为为上坝公路,控制段坡角较陡,边坡稳定性及抗冲刷能力差,且长年失修,严重冲毁变形,且淤积严重,杂草丛生。
影响大坝安全泄洪。
涵管为三合泥砌条石箱涵结构,涵管基础为基岩,受当时物质条件限制,块石易风化,砂浆的拌制质量较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构成涵管的条石中之间砂浆经过多年运行已部分损坏脱落,部分条石错位,造成涵管渗漏及堵塞严重,涵管周围土体已经空虚,存在渗漏通道,当库水位较高时,沿涵渗漏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