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 15页)

合集下载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范本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范本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范本一、前言水库大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保障水源供应、防洪排涝、发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评估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以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为主题,提供一个范本供参考。

二、综合评价目标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大坝迄今为止的运行情况、结构状况、设计规范符合情况等各方面内容,从而确定水库大坝目前的安全状态,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三、综合评价内容1. 坝址选择评价:评估坝址的地质地貌特征、地震状况、水文气象条件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并分析坝址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2. 大坝设计评价:评估大坝的结构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包括坝体的稳定性、抗震性能、渗流控制等方面。

3. 施工过程评价:评估大坝的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土石方的压实密度、混凝土的质量等方面。

4. 监测数据评价:评估大坝的监测数据是否连续、准确,是否能够反映大坝的变形、渗流等情况。

5. 运行管理评价:评估大坝的运行管理是否规范,包括溢洪道、坝体检查、泄洪操作等方面。

6. 维修养护评价:评估大坝的维修养护状况,包括大坝的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等方面。

7. 突发事件应急评估:评估大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能力,包括洪水、地震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8. 安全管理评价:评估大坝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

四、综合评价方法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 实地调查:深入大坝现场,对大坝的各项情况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取现场数据。

2. 文件资料分析:收集和分析大坝的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了解大坝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数据。

3. 数学建模和仿真:利用数学建模和仿真软件,对大坝的结构和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评估大坝的安全状况。

某县高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某县高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某县高山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1. 背景某县高山水库大坝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位于县城西部。

大坝是由混凝土和土石料构成,总长约500米,最大高度约80米,拦河淤坝容积达5000万立方米。

大坝为下游地区提供了蓄水、供水和防洪保障。

2.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县高山水库大坝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其在长期运行中安全可靠。

3. 评估内容本次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大坝结构状况:包括混凝土、土石料、坝体等的检查和评估。

- 水文地质状况:对周边地质、地下水位、地震影响等进行分析。

- 设备设施状况:包括溢流坝、泄洪设施、泄水闸门等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情况。

- 安全管理情况:对大坝管理机构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进行评估。

4. 结论通过对某县高山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估,得出以下结论:- 大坝结构整体稳定,无显著的裂缝、渗漏、变形等现象。

- 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稳定,未发现较大的地质活动和地下水位升降情况。

- 设备设施保养维护较为及时,运行正常。

- 安全管理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能够应对不同情况的紧急事件。

5.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加强大坝结构的巡检和监测,确保大坝的结构安全。

- 加强对水文地质的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 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

- 持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水平。

总之,某县高山水库大坝经过本次安全评估,整体安全水平较高,但仍需要持续关注和加强管理,确保大坝长期稳定运行。

6. 对于大坝结构状况的评估,我们对混凝土和土石料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经过细致观察和测量,确认大坝结构整体稳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变形和渗漏迹象。

此外,我们还对大坝的坝顶、坡面和坝基进行了检查,发现整体完好无损,说明大坝的结构处于较好的状态。

7. 在水文地质状况的评估方面,我们通过对周边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论显示,大坝周边地质条件相对稳定,附近地质活动较少,地下水位水平也较为平稳。

某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总报告

某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总报告

某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总报告一、背景和概况某市峡口水库大坝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该市的峡口镇,主要用于防洪、供水和发电。

该大坝建于上世纪60年代,总长度为600米,最大高度为80米,是该市最大的水库之一。

随着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该大坝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二、评价范围和方法本次评价主要针对峡口水库大坝的结构安全、水位管理、危险源识别和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

评价采用了实地勘察、资料分析、专家评审等方法,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经验,对大坝的安全状况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大坝结构安全评价经过实地勘察和结构分析,大坝的混凝土结构整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无明显裂缝和变形。

然而,局部部位存在一些细小的开裂和渗漏情况,需要及时修复和加固。

另外,需要对大坝的排水系统和防渗墙进行进一步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水位管理和危险源识别在对水位管理进行评价时,发现大坝上游的河流水位监测系统存在一定的盲区,且监测设备有一定的老化和损坏情况,需要进行更新和维护。

此外,对于大坝的下游居民和农田,需要加强对洪水对策和风险沟通,确保其安全。

在危险源识别方面,对于大坝周边的地质情况和自然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存在一些可能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的隐患点,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

五、应急响应和管理建议针对大坝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需要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对于大坝周边的居民和企业,需要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

综上所述,某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隐患,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同时,大坝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周边居民和企业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抱歉,我无法完成您的要求。

水库大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库⼤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库⼤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录1 概述1.1鉴定⼯作概况1.2 ⼯程概况2 现场安全检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坝2.2 溢洪道2.3 输⽔洞2.4 ⾦属结构2.3 结论3⼯程质量评价3.1⼯程地质及⽔⽂地质条件评价3.2 ⼯程施⼯质量评价3.3⼯程质量检测3.4⼯程质量评价结论4 ⼤坝运⾏管理评价4.1⽔库⼤坝的管理机构、体制及规章制度4.2⼤坝运⾏4.3⼤坝维修4.4⼤坝安全监测5 防洪标准复核5.1设计洪⽔复核5.2调洪演算5.3⽔库抗洪能⼒复核6 ⼤坝结构安全评价6.1⼟坝结构安全评价6.2其他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价6.3结论7 渗流安全评价7.1现场检查情况、观测资料分析7.2基本资料分析7.3渗透变形型式判别7.4渗透流量及渗透坡降计算7.5渗流安全综合评价8 抗震安全评价8.1地质构造稳定性8.2地震烈度8.3地震安全评价9 ⾦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全评价9.1输⽔洞钢闸门9.2启闭设备9.3安全评价结论10.1⼤坝安全综合评价10.2建议1 概述1.1鉴定⼯作概况1.1.1⼯作安排和进度**⽔库始建于1958年,限于当时的条件,⼯程的设计施⼯都极不完善,后虽经⼀系列⼯程补救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库46年来,因为坝基渗漏严重和防洪标准偏低等原因,⽔库长期被列为病险库。

省、市、县有关部门对该⽔库的病险状态⼀直极为关注,⽔库管理部门也积极要求将⽔库列⼊除险加固⼯程项⽬,以便尽早结束⽔库病险状态,转⼊正常运⾏。

2003年7⽉**⽔库管理处委托**市⽔利勘测设计处、**省⽔利⽔电⼯程质量检测中⼼共同完成《**县**⽔库⼤坝安全鉴定报告》。

2003年7⽉20⽇~2003年8⽉13⽇,两受委托单位分别进⾏现场踏勘、检查、取样试验等⼯作。

2003年10⽉**省⽔利⽔电⼯程质量检测中⼼完成**⽔库⼯程质量检测报告。

2004年1⽉5⽇~1⽉15⽇**市⽔利勘测设计处进⾏⽔库淤积测量。

XX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XX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XX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工程基本情况1.1 工程概况1.1.1 基本情况原xxxx市城区地处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茨坪,城市建设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开发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

经市、县领导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组织专家评议论证,并报请上级批准,确定将xxxx市城区搬迁至夏坪xx一带,建立新城区。

现xxxx市政府机关已搬至新城区。

新城区为xxxx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xxxx市总体规划,到2005年城区规划人口约3万人,规划面积349.9万m2。

2020 年城区规划人口8万人,规划面积949.8万m2。

在新城区修建水厂,以满足新城区建设和经济发展,解决生产和生活用要求,改善城区人民的生活条件。

xx水支流库为水厂的供水水库。

xxxx市新城水厂工程位于xx乡西北面,距xxxx市约28km,距新城区约5km。

地理位置为东经114°20′59″,北纬29°61′40″。

xx 水支流库位于赣江牛吼河支流长路小溪中下游,xxxx市xx乡长路村境内,距xxxx市新城区约5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5.73km2,xx水支流库做为xxxx市新城水厂的水源,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的小(1)型水库。

xx大坝为C15混凝土变截面双曲拱坝,设计最大坝高42.9m,正常蓄水位为377.9m,总库容226.5×104m3;大坝于2002年9月开始动工兴建,2004年12月基本完建。

1.1.2 工程情况新城区供水工程是市政府搬迁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由水库大坝、供水厂房、供水管道三部分组成,xx水支流库大坝位于井冈山新城区以北的长路村,坝址距市中心5km。

xx水支流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5.73km2,水库总库容226.5万m3,兴利库容223.5万m3,属小(一)型水库,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379.9m,最大坝高42.9m。

防浪墙高1.2m,墙项高程381.1m。

坝顶弧长152.28m,坝顶中心角107.649°,坝顶厚度2.5m,坝底厚度7.6m。

某水电站大坝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某水电站大坝蓄水安全鉴定报告

某水电站大坝蓄水安全鉴定报告一、背景介绍某水电站大坝位于某省某市,为该地区主要的水电工程。

大坝自投产以来一直正常运行,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由于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大坝已经使用多年,蓄水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安全运行,对该水电站大坝进行了蓄水安全鉴定。

二、鉴定内容1.大坝历史和现状该大坝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一座混凝土双拱面重力坝,坝高66.5米,坝长235.5米。

大坝建成后,蓄水正常,未出现过重大事故。

根据现场勘查和监测,大坝保持了良好的状态。

周边环境变化较小,上游未发现任何明显的冲击,大坝表面也未发现明显的裂缝变化。

2.鉴定方法本次鉴定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现场勘察:详细了解大坝的基础情况、周边环境、地形地貌、上游水流情况等。

通过现场勘查,发现大坝表面没有明显的渗漏迹象。

•监测和分析:对大坝进行了多种监测方法,包括振动监测、渗流监测、水位监测等。

通过监测,发现大坝表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分析数据显示,大坝状态较为平稳。

•数值模拟:通过采用FLAC3D软件,对大坝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

结果显示大坝内部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结构较为稳定。

3.鉴定结论通过现场勘查、监测和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本次鉴定得出如下结论:•大坝目前保持较好的状态,没有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大坝基础坚实,不会因为地震、洪水等天灾导致滑动或者破坏。

•水位不超过正常蓄水位时,大坝表面没有明显的渗漏迹象,表明大坝拦截降雨流量的能力是可靠的。

三、建议为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建议:•继续加强对大坝结构、环境的监测,对渗流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查。

•提高对上游地质、地下水情况的观察和研究,加强预警、排除潜在安全风险。

•加强与管理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水文气象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特别是对于重大自然灾害,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四、结论综上所述,本次鉴定认为某水电站大坝目前的蓄水安全状况是比较好的,但是为了保持大坝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技术管理,分析风险,做好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工作,以期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

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估报告一、概述水库大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安全性对周边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报告对XXX水库大坝进行了全面的安全评估,旨在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为工程管理者制定安全维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信息1. 工程概况XXX水库位于XXX地区,主要任务为防洪、供水和农田灌溉。

大坝为XXX型式,采用XXX材料,设计高度XXX米,顶宽XXX米,坝顶长XXX米。

2. 工程年限XXX水库大坝于XXXX年开始修建,于XXXX年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已运行XX年。

三、评估内容本次大坝安全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1. 大坝结构安全性评估- 考察大坝的设计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测量大坝的沉降情况,排除大坝变形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评估大坝各部位的结构强度是否满足工程要求。

2. 大坝材料评估- 对大坝所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检测大坝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参数,验证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大坝技术状况评估- 评估大坝坝体、坝基等部位是否存在渗漏、渗水等问题,以及方案的有效性;- 检测大坝监测设备运行情况,确保预警系统有效,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 大坝环境评估- 评估大坝周边环境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分析大坝水质变化情况,评估其对大坝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四、评估结果通过对XXX水库大坝的全面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 大坝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和变形现象,但尚未达到危险程度,修复和加固措施可以解决现有问题;2. 使用的大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各材料承载能力满足设计需求;3. 大坝技术系统运行正常,监测设备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4. 大坝环境条件变化对大坝结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五、安全维护建议基于评估结果,针对XXX水库大坝的安全性维护,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大坝结构的定期巡视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2. 实施大坝修复和加固计划,保证大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定期维护和校准大坝监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4. 继续做好大坝周边环境监测,及时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1.1 综述1.1.1 工程概况罗竹山水库位于南流江流域武利江支流红岭河,距浦北县城65km,离白石水镇政府1.5km,地理位置东经109°17′40″,北纬22°06′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 15页)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

工程于1978年1月动工兴建,1983年5月大坝封孔蓄水, 1983年12月27日大坝全部浇筑到顶。

1985年9月,工程正式竣工验收。

坝后式电站位于14坝段下游,装有二台2MW和一台0.32MW的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270万kW·h。

电站于1982年1月开始动工,1983年1月投入试运行,1984年4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已运行二十年。

2.2 拦河大坝及工程地质(1)拦河坝坝型为砼重力坝,最大坝高76.5m,坝顶高程93.0m,坝顶长317m,坝顶宽6.0m,分18个坝段。

6、7、8坝段为溢流段,堰顶高程81.0m,设六扇宽8.0m,高10.5m的弧形钢闸门控制,鼻坎挑流消能。

9坝段有宽3.0m,高5.5~6.13m的泄洪放空洞,进口底高程43.0m,洞长36m,进口装有检修平板闸门和弧形工作钢闸门各一扇,弧形工作闸门后接明流泄水洞,最大泄量221m3/s,挑流鼻坎消能。

14号坝段设有直径Φ3.5m的圆形发电灌溉输水洞,全长52.6m,进口高程44.0m,进口处设有四道4m×4m取水钢丝网水泥平板门和3m×4m检修平板钢闸门。

7坝段~15号坝段为斜缝坝段,采用“斜缝不灌浆”型式。

大坝典型横断面详见附图2。

(2) XX水库坝区分布的基岩为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组,自下而上由层状蚀变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球泡、硅化流纹岩夹绢云母化脱玻珍珠斑岩和凝灰熔岩等组成,上复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卵石层。

坝基范围有断层29条,多数分布于10坝段以右,其特点是以顺河向为主,陡倾角。

破碎带一般较窄(0.05m~0.4m),个别断层达1.2m~2.0m,充填物质以角砾岩、糜棱岩为主,局部含断层泥。

节理主要有N70ºE、SE∠80º和N20ºW、NE∠80º两组,与坝轴线呈35º~55º交角。

2.3大坝施工中出现的问题(1)砼浇筑过程中坝体局部产生裂缝,其中缝宽大于0.2mm,缝长大于5m的裂缝129条。

(2)泄洪放空洞弧型闸门启闭室胸墙上出现一条长约3m的垂直裂缝,并伴有少量渗水。

(3)6坝段和7坝段、9坝段和10坝段间的伸缩缝有渗水,渗水量偏大。

(4)坝基排水孔中泡沫塑料过滤体出现脱胶问题。

3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情况1 拦河大坝拦河坝外观总体质量较好,未发现较大裂缝和渗水,坝体基本平整,两岸坝肩与山体结合部及下游坝脚未发现明显渗漏。

坝段之间没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及不均匀沉降位移、沉陷变形,坝顶伸缩缝开合正常。

上、下游坝表面已显得粗糙陈旧,坝面裂纹纵横,上游坝面有“砂化”现象,一些部位砼骨料裸露;坝顶建筑物破旧,挡浪墙碎石子抹面大面积破碎脱落,坝顶照明灯杆歪斜。

防浪墙和坝顶路面有多条细小裂缝,15~16坝段下游坝脚有水渍,水尺踏步和天桥等处无护栏。

2 坝体廊道经坝体廊道检查,发现有二十多条裂缝,多发生于廊道拱顶,有少量的裂缝有渗漏,渗水量均较小。

伸缩缝检查井的渗量有减少的趋势,布置在廊道内的观测设置多已老化损坏,有的已停测。

坝内渗漏集水井容积过小。

3 溢洪闸坝顶溢洪道未见表面剥蚀及明显裂缝,仅挑流鼻坎反弧段有细小裂缝,冲刷坑两岸护砌良好。

弧形闸门保养一般,有部分油漆脱落和部件锈蚀现象。

4 泄洪放空洞泄洪放空洞弧形闸门启闭室胸墙原有一条3m长的垂直裂缝,现已被游离钙充填阻塞,渗水减至接近于零,裂缝未见扩展。

泄洪放空洞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漏水情况依然存在,工作弧形闸门边缘止水橡皮存在一定的老化现象,整个闸门锈蚀严重。

5 输水洞四道分层取水钢丝网混凝土闸门在施工期即已在门槽内卡死,至今一直未用;洞口检修平板钢闸门在关闭后漏水量较大。

6 坝后式电站电站主机、控制和电气等设备均为过时产品,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低。

而电站管理规范,运行状态良好。

二 XX水库大坝安全分析评价1防洪标准复核1.1 防洪标准确定XX水库按库容属大(2)型水库。

原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设计时校核洪水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PMF。

本次安鉴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1.2 流域概况XX水库位于甬江流域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水库坝址位于溪口镇上游7km处,流域面积176km2,主流长度34.6km,河道平均比降8.13‰。

本流域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613.4mm。

流域内气候温和,植被良好,但覆盖层较浅。

水库坝址以上河道属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河谷切割较深,洪水暴涨暴落,天然河道对洪水调节能力很小。

坝址以下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流域面积164km2,河道比降较缓,但由于有支流加入,仍为山区性河流。

萧镇活动堰以下,河流进入宁奉平原,河床质为泥沙或淤泥,已有潮汐影响。

剡江上游原有马村、溪口两个流量测站。

马村站位于坝址上游约1km处,设立于1965年,1981年后停测,共16年流量观测资料;溪口站位于坝址下游约7km处,设立于1956年3月,1985年水库竣工后停测流量,开始观测水位,共有30年流量资料。

库区内及附近流域雨量站多数为50年代和60年代设立,少数站设立于70年代,有相量崗、XX、青岩、溪口、真诏、东岙、董家彦、六诏、岩头石门等。

流域内岩头石门年最大降水量是三单站1990年的2052.4mm,年最小降水量是1967年XX站的747.9mm。

1957~2002年流域梅汛期最大一日雨量165.4mm(1984年6月13日),最大三日雨量211.7mm(1997年7月7日~7月10日)。

台汛期降水主要为台风暴雨及局部雷阵雨,降水特点是总量大、来势猛、历时较短,雨强高,1957~2002年流域台汛期最大一日雨量330.4mm(1988年7月29日),三日雨量423.1mm(1981年8月31日~9月2日)。

1922年8月7日及8月29日出现了两次历史特大洪水。

台风暴雨是形成本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在这一季节又往往会遇到下游大潮顶托,易造成平原区内涝。

如无台风暴雨,则往往发生干旱。

1.3 设计暴雨复核1.3.1设计流域降水量选用XX、东岙、董家彦、栖霞坑、葛竹石门、六诏等站,资料来自浙江省水文勘测局(原为浙江省水文总站),经逐年整编、审核,较为可靠。

采用1957~2002年共46年实测资料通过频率分析求得设计暴雨。

设计暴雨成果见表1-1。

表1-1 XX水库设计暴雨成果表1.3.2设计雨型⑴日程分配: 统计水库流域39场次最大三日同场雨资料,最大一日暴雨发生在三日当中的第一日共有9场次,发生在第二日的有18场次,发生在第三日的共有12场次,因此将最大24小时雨量置于三日当中的第二日,其余两日雨量各占(H 三日—H 24h )的50%。

⑵时程分配:最大24h 暴雨时程分配按暴雨强度公式求得时段雨量分配系数。

暴雨衰减指数np 取值台汛期为0.60,梅汛期为0.55。

1.4 设计洪水复核 1.4.1产流计算本流域产流方式用蓄满产流(或称超蓄产流),产流计算采用简易扣损法,假定土壤最大含水量Imax 为100mm ,土壤前期含水量为75mm ,则初损为25mm 。

最大24小时雨量后损值1mm/h ,其余几日后损值为0.5mm/h ,潜流部分水量净雨开始后扣稳渗1.5mm/h 。

1.4.2 汇流计算采用浙江省瞬时单位线法。

计算时段 t 为1小时,瞬时单位线法临界雨强采用30mm/h 。

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2。

表1-2 XX 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1.5 洪水调节 1.5.1 洪水调度原则XX水库承担着水库下游的防洪任务,防洪控制断面为溪口水文站,溪口水文站断面安全泄洪量为393m 3/s 。

为了溪口城镇的防洪安全,水库泄流量与坝址至溪口水文站区间洪水进行补偿调节。

本流域的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台汛期,当水库坝址遭遇台汛期20年一遇洪水,库水位高于81.0m (汛前限制水位)时,按溪口水文站安全泄量393m 3/s 开一孔闸门进行补偿调节,在区间洪峰流量超过393m 3/s 时,水库关闸拦蓄洪水,调得20年一遇洪水位89.22m 。

当水库坝址遭遇20年一遇以上洪水,库水位达到89.4m 时,开启两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89.5m 时开启四孔泄洪闸泄洪,库水位超过91.0m 时,为了保证水库大坝安全,开启全部六孔泄洪闸泄洪,并打开泄洪放空洞泄洪。

1.5.2 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流能力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见表1-3。

表1-3 溢洪闸、泄洪放空洞泄洪能力复核成果表本次复核溢洪闸在设计洪水位与校核洪水位工况下,泄洪能力减少0.7%和1.3%,当水库水位在89.0m以下时,泄洪能力大于原设计泄流能力,因此可认为泄流能力满足泄洪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