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周边关系

合集下载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中美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上个世纪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中美外交冷冻关系终结。

近四十年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明显增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两国的关系也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敌对关系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合作和对抗并存的复杂关系。

而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历风雨,迈过坎坷,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根本。

从这个方向来看,中美双方之间的合作和对抗关系还将长期存在。

本文首先对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现状做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因素,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做了讨论和阐述。

一、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现状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

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

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

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还将长期保持。

当前,虽然美国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

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

但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却仍是主流。

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频繁。

这也再次证明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互惠、互利共赢本质,说明了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和微妙关系。

因此中美关系可能会有摩擦和麻烦,但当前绝不会全面恶化。

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

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

以孙子兵法思想浅谈中国对付周边安全形势的策略

以孙子兵法思想浅谈中国对付周边安全形势的策略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的瑰宝,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实用的价值。

它所揭示的战略、战术迄今仍有着重要的价值,例如“有备无患”的备战原则、“非危不战”的慎战原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原则都能够就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实现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提出的新理念——和谐世界。

下面首先先分析一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然后就孙子兵法的部分备战思想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董临太平洋,其余分别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相邻,因而也使得我国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周边环境。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总体稳定的安全形势,但是仍然有着不利于和平稳定的不安全因素在萌发,并不时呈现出挑战的趋势。

从而敦促我国必须要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就中国东北部,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从古至今一直是影响中国东北部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末以来,俄国先后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至今许多地区的归属问题仍具有争议,例如黑瞎子岛,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被夺取,过了一百多年都没有归还,直到今天2月22日,中俄两国政府才达成共识,将共同开发黑瞎子岛。

再有朝鲜半岛问题,这个冷战的遗产,到了21世界后,局势仍然十分紧张。

去年“天安”号事件后,朝韩两国关系一度吃紧,美日等国都借天安号事件谋算自己的把戏,向中国施压,进一步巩固了美日韩三国军事联盟关系,之后美日韩三国频繁在我国东部海域开展军事演习,美国甚至派核动力航母参与,这让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一度达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中国东南部和南部,先有日本作为中国海上强邻,与中国在东海问题上有着尖锐的矛盾。

自从去年钓鱼岛中日撞船事件后两国的关系持续低迷,并且呈现着愈演愈烈的趋向。

再有,中国又与东南亚国家存在着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越南联合美国在南中国海领域进行军事演习,给中国无疑是一个危险对的信号。

而西南部的势力也不容小觑,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周边环境。

并且印度控制了印度洋,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波斯湾、地中海、中东等地的海上必经之路,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石油安全。

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

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

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重大战略,旨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合作,推动经济繁荣和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

该倡议的重点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自由化、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等。

“一带一路”的实施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促进了中亚、南亚、东南亚、东欧等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它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和交流机会。

同时,中国在这些国家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等,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其次,该倡议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加强了双方的联系。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对周边国家的引领作用。

同时,能源、贸易、投资、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使双方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同时也增加了双方的互信。

再次,该倡议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

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逐步加强,物流成本降低,增加了贸易和投资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国家之间的文化和人员交流。

这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但是,“一带一路”实施有一些风险和挑战。

实施“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亚和南亚等国家的安全和政治风险增加,这可能会对中国投资带来新的财政风险。

此外,在某些国家,这一倡议可能会与当地政治、社会和文化情况发生冲突,增加中国面对的挑战。

总之,“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倡议,其走向和结果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然而,该倡议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决策,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在区域和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地位,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

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

浅谈“一带一路”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倡议,它旨在建设一个由亚洲、欧洲和非洲组成的跨地区经济和文化联系,以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和互利共赢。

这个倡议不仅涉及到商业和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安全问题。

它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而有力的。

首先,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中国已经从一个低成本制造业的制造大国转型为以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为主导的制造业大国。

此外,中国还希望成为一个服务业和投资领域的重要国家。

通过扩大出口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可以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其次,这项倡议可以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经济联系和地区内的协调。

许多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

这些国家将成为中国的贸易伙伴,共同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和其它商业合作。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可以更好地在周边国家中发挥影响力,并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

第三,这项倡议可以改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

在历史上,中国周边地区的政治关系一直不稳定。

倡议将通过通过国际关系的方式,实现新的政治和安全关系。

第四,这项倡议可以促进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可以展示自己的全球领导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与发达国家展开更宽泛的对话和合作。

最后,这项倡议还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融合的亚太地区。

它可以促进亚洲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发展,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打破现有的地区分隔和政治阻碍,进一步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及周边国家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它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密切合作和全球领导力,中国可以引领区域发展,同时为全球贡献更大的力量和智慧。

09-军理论述题

09-军理论述题

论述题1、试分析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国家周边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包括与邻国的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

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

我国是陆海大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有2.2万千米的陆地边界线,1.8万千米的海岸线,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的三位,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海上邻国有8个,海陆邻国众多,周边安全环境复杂。

同时,我国安全环境受外部影响因素大,和平的周边环境对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和安全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一个相对和平稳定安全环境已经出现。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中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得到全面改善,与一些曾经关系紧张的国家也逐步建立起了相互谅解和信任的正常关系,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之一,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的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领土、领海争端、宗教民族纠纷等,有可能对我国周边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和平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世界大国与我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我国与邻国友好关系发展顺利,同时,我国周边“热点”逐渐降温。

第二,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安全环境影响深远,周边热点地区仍有发生情况突变的可能,边境和海洋权益尚存争端,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影响我国统一大业。

构建周边安全体制,营造睦邻友好环境,是我国安全政策的基本着眼点。

我国构筑软实力强化新战略安全观,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稳定周边,改善安全环境,重塑国家安全体制和区域合作机制,独立自治和平推进多极格局。

2、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应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统一,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同时,国防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保障,要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浅谈中日关系摘要:当今中日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日本邻邦的地理位置,和他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强势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但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看待并处理好中日关系,已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的共同疑问…… 关键词:中日;关系;和谐;战略现阶段,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不仅是两国政治家,而且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从这几个方面看待和处理好了中日问题,便会使得我国人民在看待和处理当前我国与日本关系的发展局势方面,有更为清醒和明晰的认识,从而,在与自身相联系的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前提。

“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

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

这样的理解中日关系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队立”。

浅谈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浅谈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92浅谈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文/罗岚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便与周边国家有一些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而关于音乐方面的可靠记载则要比其他方面要晚一些。

在清朝之前,中国相对开放,不仅在经济上发展可观,在音乐上更曾跻身于世界先进之列。

可以说,古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影响。

一、对日本雅乐的启示唐朝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及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向外国学习,并擅于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之处。

因而,唐朝的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空前的繁荣。

如此盛世吸引了众多国家派遣使者到中国来进行访问学习,其中要以与日本的交流最具规模和代表性。

中国与日本的交往由来已久。

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到达中国,经考证在唐朝时正式派出遣唐使便有13次。

日本对于中国的音乐非常推崇,当时中国高度发达的音乐理论和思想被日本当作学习的标榜。

中国的音乐在唐朝大量传入日本,据日本史书记载,当时传去日本的燕乐乐曲,多达一百多首。

也是在这些燕乐的基础上,日本创建了他们现在仍在演奏的雅乐。

虽然日本雅乐也采用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但它的内容却与我国的雅乐迥然不同。

日本雅乐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和乐、高丽乐以及唐乐。

其中的唐乐便是燕乐。

除了燕乐,日本雅乐中还可看到我国散乐的影子。

日本对散乐同样很重视,对于以演奏散乐为生的乐人,政府给予一定的保护和奖励。

随着日本雅乐的发展,散乐也从宫廷走向日本民间,而后更成为日本乐剧能乐①的源头之一。

“安史之乱”②时,日本停派遣唐使来中国,在国内实施了一系列乐制改革,将传入日本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音乐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点的音乐体系。

日本雅乐也以现存于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对高丽③宫廷音乐的影响中国与古代朝鲜国土相连,在12世纪之前,关于古代朝鲜音乐方面的记录,大多为中国记录。

不论是在古朝鲜的箕子时代还是后来百济、新罗、高句丽三国并立的时代,中国的音乐文化都对古代朝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形式与政治论文:中国与日本、俄罗斯及其东盟关系以我之见

形式与政治论文:中国与日本、俄罗斯及其东盟关系以我之见

中国与日本、俄罗斯及其东盟关系浅谈我国地处亚洲东方,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

可以说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

但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和平发展,与周边安全环境息息相关。

环视亚太,聚焦周边,中国既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又存在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神圣使命;如何因势利导,化解风险,趋利避害,赢得挑战,更考验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

睦邻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宗旨。

而中国与周边关系中,俄罗斯、日本和东盟可谓是比较有重量级的,所以我们在主要说明一下中国同这些国家和组织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革命与改革的大浪潮,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作为这一变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经历了一段曲折。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中国与周边国间的关系:中日关系中国和日本可谓是100年就要打一次仗,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日本的地理状况使得大和民族有着一种先天的危机感。

那种向往着过上安宁富足平和的生活的愿景长期以来被不断地的地震和匮乏的自然资源压抑成向外扩张侵略的野心。

中国对于日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目标。

从历史方面来看日本是一个很要强的民族。

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他们曾经不惜代价换取发展经济的原始资本;为了扩张疆土,他们不怕冒着民族战败的风险发动侵略战争;为了逆势发展,他们吞咽下向他们投放原子弹的美国驻扎兵力并携带毁灭性核武器的苦果一声不吭;为了使他们从战败的历史阴影里走出来,他们的政治领导人总是试图以祭拜战争亡灵的做法向亚洲人民示威;为了走进正常国家的序列,他们讨好美国、积极派兵海外、为争取拥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而努力;为了提高他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政治地位,他们想方设法鼓动西方把他们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里面拉;为了国家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占居优势地位,他们总是把自己的产品设计得最先进、生产得最好;为了获得全球性市场的最大利润,他们总要拧干企业毛巾里的最后一滴水;历史问题迄今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周边关系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以来的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期,平静的世界大关系,
内部经济环境的日益良好等因素都是中国能够重新屹立于世界大舞台之巅的必要条件,这
既是一个机遇时机、也是一个挑战时机,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我国能
否构建一个稳定的周边关系。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东联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南邻东南亚各国,北与俄罗斯外
蒙古国接壤。对于如此庞杂的一些直接接壤或是隔海相望的国家,如何处理好与他们之间
的周边形势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和利益,更是事关国家和平发展的实现。

下面,我就来仔细分析一下我国的周边关系。
我们就先从中日关系下手吧!
谈及中日关系,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个词便是战争,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
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的确,我们不能玩机历史,但
我们不能活下历史当中,我们力所能及的是珍爱和平,不让历史重演,毕竟战争是残酷的。

从历史走到今天。我们来看看中日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和日本的政治经济关系在不断
加强,尽管两国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争议,但两国的关系总体趋于稳定,在竞争与合作中不
断发展。但近几年尤其是日本核电泄露后,日本开始越来越频繁的骚扰我国钓鱼单海域,
严重影响我国的领土完整,至中国海洋主权于不顾,在不顾及中国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多次
登岛,并在国际场合发辫各种不遵从历史,不顾及邻国领土完整的谬论,这一系列动作,
公然将中日建交以来两国为和平发展所做出的各种努力化为乌有,也将中日领土争端推向
了二战以来的顶峰。可以说,中日关系的稳定与否,将影响到中国的整个大的周边关系。

所以说我觉得,中日应该在差异中克服、调整,在交流中相互理解、相互尊敬。进而
是两国达到双赢。但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我国绝不能拖鞋,这是一个准则,更是底线。

下面就来说一说我国和南亚各国的关系。
由于中国对美国还是有一定的戒心,而南亚国家又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一道屏障。因
此和南亚国家搞好关系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中国不想与美国直接联系。中国一直想与南
亚国家搞好关系。但是由于美国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其软实力比中国强,因此南亚民众普
遍对中国不太友好。表现在九十年代的一次对中国移民的大屠杀,和近年来对中国商人的
绑架。
马来西亚等国家有七成以上的民众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威胁。主要原因是中国大量的进
口这些国家的原材料,经过国内的加工这后在以高价钱卖给他们,这样就导致贸易顺差严
重,就感觉自己的国家就像以前的殖民地一样。
尽管如此,中国还是尽量以和谐的面目去面对这些“不友好”国家。中国给予他们大
量的无偿贷款和援助,因此近几年的关系有所缓和。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近来越南菲律宾等国公然对我国的南海主权发起挑衅,莫须有的
向我国声索南海主权,将稳定的东盟关系推向僵持,也使得我国政府对这一系列海洋争端
焦头烂额。不得不提的是,这些争端中都多少牵扯到中美两个大国的背后博弈,这也导致
我国在南海问题上有些放不开手脚,显得有点畏畏缩缩。至于要如何解决这一整段,由于
鄙人才疏学浅,尚且看不到任何方向,但我以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拥有足够的智慧去
解决,所以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接着我想谈谈中印两国的关系。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
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作为金砖四国的两个大国,有着这么长的边界的两个邻居势
必无法相安无事的长久下去。印度曾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
义国家,中国政府也给予了热情的回报。在抗美援朝最为激烈的1951年,毛泽东百忙之中
抽出时间亲自出席印度驻华大使的国庆招待会。好景不长,1951年之后,印度不断蚕食我
国领土,并在1962年,印度总统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
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虽然中印战争中印度彻底失败,但是中国单方面停战后印度又重
新强占中国领土,并向美国靠拢。以致后来中印关系一直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直至2003年6月23日,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印度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
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华政治活动,为重开对话开创了新的起点。
两国近年来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领导人互访不断。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越来越
多。中印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在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南南合
作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持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两国对维护亚洲和平、稳定与繁荣都负有重
要责任。此外,两国民间交往也在快速增长。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两国间近年来的合作有
了突破性进展。

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需要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
精神,照顾两国人民的民族感情,通过和平谈判,公平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近年来,两
国高层来往频繁。将中印关系提升到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
这为两国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以及在解决之前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构建了良好的
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最后我想说说的是海峡两岸关系。
其实之所以是最后一个谈海峡两岸关系是因为我考虑了很久,这到底算不算做是中国
的周边关系,毕竟台湾之于中国,到底是附属关系还是国与国关系大家都是各执一词。但
不可知否的是海峡两岸关系的确是中国之大国崛起道路上的不得不迈过去的一道坎。

先不说台湾的回归与否,作为曾经的东亚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经济
乃至战略地位,用以前人的话来说它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脸。然而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台湾领导人李登辉的各种极右翼思潮的引领,台湾已经一步步脱离大陆走向世界。而作为
大陆一方是绝不容忍这种主权的分裂行径。所以如何处置这种微妙的关系将制约着我国的
经济政治发展。不过好的一方面是近年来台湾在马英九的带领下,分裂行径已经收敛了许
多。但我想提醒,这始终是一颗定时炸弹,为了防范于未然,应该尽早解决!!!
由此看来,我国的周边关系总体良好,但是局部地区还是比较复杂。我们只有与周边
国家和睦相处,才能红铜繁荣发展,只有“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
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的稳定与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