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合集下载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

信息管理复习重点第⼀章信息与信息资源1、信息的层次(⼀)本体论层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式。

(⼆)主体论层次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该主体所感知的或该主题所表述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式的形式、含义和效⽤。

2. 数据、信息与知识(区别与联系)——数据:反映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始数字和事实。

有四种基本形式:数字、词汇、声⾳和图象。

数据是离散、互不关联的、没有明确⽬的的客观事实。

——信息:有意义的数据,是⼈依靠⾃⾝的认知能⼒对数据进⾏系统组织、整理和分析形成的。

——知识:是指有价值及效⽤的信息,或者揭⽰了事物的本质,或者能够⽤来解决某⼀问题。

3、信息的分类4、信息的特征(⼀)主要特征(理解每⼀个的含义)⼴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性可处理性和再⽣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献半衰期)有机性和差异性5、信息资源概念狭义信息资源:指信息本⾝。

即⼈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处理有序化并⼤量积累后的有⽤信息的集合。

⼴义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也就是泛指信息本⾝、技术、设备、资⾦和⼈等各种要素。

信息是核⼼资源;⽽技术、设备、资⾦和⼈等为⾮核⼼要素,属⽀持性资源。

6、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信息技术,⼈ 7、信息资源的特性独有特征: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性,驾驭性,成本⼀致性 8、信息的度量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 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基本原理:某个信息源发出的消息可能反映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设某⼀事件x ,其结果有多种不确定的可能性x1,x2,…xn ,其概率分别为P1,P2,…Pn ,当第i 种可能性出现时,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Ii = -log Pi (I =1,2,3,4,。

,n )则该信息源发出的消息的信息量为:3)基于经验的信息度量主要⽅法:信息计量⽅法,社会调查⽅法,评估研究⽅法,层次分析⽅法 9、⼴义信息资源的测度⽤R 表⽰某⼀国家或地区的信息资源丰裕度,则有:R=R1+R2其中R1表⽰该国家或地区基本信息资源的⽣产能⼒,R2表⽰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

新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指导提纲

新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指导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复习提要题型:一、单选15题每个1分共15分二、多选5题每个2分共10分三、名词5题每个3分共15分四、判断2题每个6分共12分五、简答4题每个6分共24分六、论述2题每个12分共24分重点在一、二、五章单选、多选、判断全面复习,名词、简答、论述红色为重点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一)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对社会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从不同角度了解信息化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信息的本质、性质、分类;了解信息功能、信息过程和基本的信息测度方法;理解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特点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本章重点:信息的概念、性质、分类与信息过程;信息资源内涵及其分类;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本章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二)考核内容1.1信息革命与信息化1.2信息的概念、性质、分类、测度、功能与过程1.3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内涵、特点和意义(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的趋势;信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或趋势:○1数字化○2小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5系统化过去几十年间,微电子技术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信息技术应用,把它概括为”3C”革命,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自动控制(Control)领域的革命。

三者相互联系、不断发展,集成应用,使整个社会普遍实现了自动化——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即”3A”革命。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1。

1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一、信息资源的涵义(P1—P2)1、资源:一个个人或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必须具备且经过努力获取的物质、非物质条件,统称为这个个人或这个组织的资源。

2、战略资源: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关键、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的资源称为这个组织的战略资源。

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第一资源(可再生资源)、第二资源(非再生资源)、第三资源(信息资源)二、信息及载体(P2—P4)1、信息资源2、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3、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内容描述.4、载体:又称媒体,是信息从信源(信息发送者)到信宿(信息接收者)的传递者。

5、信息是指描述的内容,以什么形式描述则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信息借助于载体,可以脱离信源而运动或存储,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的是物理符号或信号,在信息处理中称为数据。

数据的物理物征与载体的性质有关,信息的内容与载体的性质无关,因而信息有传递过程中可以改变载体而不影响信息内容。

6、根据信息对信息接收者活动的影响程度,信息的内容分四个层次:迹象、事实、知识、智慧。

7、按照信息的载体特点,狭义的信息资源分类:(1)媒体的物理介质:书写介质、磁介质、电介质、光介质、实体介质、气态介质(2)媒体的运动形式:文本信息、声信息、电信息、光信息、磁信息、形态信息、气味信息(3)载体运动时人的器官的作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触觉信息。

以上三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密切相关的.三、广义的信息资源(P4)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1)信息及其载体;(2)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3)制造上述硬、软件的关键设施;(4)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5)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四、信息资源的度量(P5—P9)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看书)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 (看书)3、信息资源的度量:(看书)1.2 信息化一、信息化涵义:信息化:信息化是指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是继工业化之后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二、信息化与物质生产活动:工业化为信息化准备了必要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信息化又把工业化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2.试述信息的功能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2.试述信息的功能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定性标准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提纲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提纲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信息资源的构成:(1)信息内容。

人类感知、识别并表达的事物状态,以及再现的客观事物状态,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本质内容。

(2)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

包括信息表达的符号和方式以及信息组织的方法和过程。

它们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如实地反映和揭示客观事物的状态及变化,以及他人能否获取到所需信息内容的主要因素。

(3)信息表达所依附的载体和传递的媒介。

包括信息表达符号赖以存在的“载体”和与之相适应的传播设备及手段。

它们是关系到已表述和组织的信息能否得到及时而有效利用的主要因素。

2、网络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信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信息内容的集合。

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3、网络信息资源按信息资源的媒体形式分类:(1)文本信息。

这是最为基本的一种媒体存储形式。

(2)图片信息。

指GIF、JPEG等文件格式存储的信息。

(3)音频信息。

主要指W A V、AIFF、MIDI、MP3等文件格式存储的信息。

(4)视频信息。

主要指以Quick Time、A VI以及MPEG等形式存储的信息。

(5)三维虚拟影像。

信息模型是以VRML组织,以立体三维形式呈现的信息。

4、按网络信息资源层次分类:(1)指示信息。

指示信息单元的地址,如一个超文本链接等。

指示信息由信息的实际地址和有关信息的标识、注解等内容构成。

(2)信息单元。

可以指信息表达的最小信息单元,如文献的某一行、某一段等,一个信息单元由一个文本组成,该文本可以具有或不具有的特定的指示信息。

(3)信息集合。

指相互关联的信息集合,是由若干相关信息及其中特定的信息单元和指示信息组成的,如网页、数据库的记录等,文献由若干信息以及一些指定的指示信息构成。

(4)信息资源系统。

指一组相关的、经过标引和建立了交互参见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草稿)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草稿)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名词解释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和不确定性的东西。

【申农】信息资源管理:p20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完成组织内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支持组织的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

信息采集:信息资源采集是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或管理工作规划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相关信息的过程。

(广义上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和取两部分)信息化:是指人们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填空1、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度量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

2、信息资源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性【最重要】、生产和使用的不可分性、时效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种。

4、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诺兰阶段模型包括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6个阶段。

5、在工商领域,最早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是梅迪克(W.D.Maedke)6、信息系统学派是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以霍顿(F.W.Horton)《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1979、《信息资源管理手册:是信息资源管理变为易事》1982、《公共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10年的进展》1985、《信息资源管理》1982 马钱德(D.A.Marchand)《信息趋势:从信息资源中获利》(1986与霍顿合著)、《信息管理:过渡期的策略与工具?》1985 史密斯(N.Smith)、梅德利(B.Medley)《信息资源管理》1987博蒙特(J.R.Beaumont)、萨瑟兰(R.Sutherland)《信息资源管理》1992 D.胡赛因和K.M.胡赛因《信息资源管理》1984等为代表。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文档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文档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2.信息资源有哪些特征?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 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又有诸多的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包括: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 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1.可以根据哪些标准来划分信息资源类型?一,二,三次信息资源之间有何联系?(1)按信息载体划分(按载体材料和存储技术分)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2)按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联系:一次信息是指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者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的,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又称为原始文献或者第一手资料。

二次信息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的信息,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大量的,分散的,无序的一次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编辑,出版或者积累起来的工具性信息资源,又称为二手资料。

三次信息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的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信息。

2.文本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文本类信息资源按出版形式划分,可分为:1. 图书2. 期刊3. 会议文献4. 学位论文5. 专利文献6. 研究报告7. 政府出版物8. 标准文献9. 产品资料10. 文书档案3.数据类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资源的来源。

经济数据资源,科学数据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4.简述数据挖掘的过程,方法,应用领域。

过程:数据集成→数据简约化→实施挖掘→评价→表示方法:采用较多的技术有决策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归纳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绪论(基本概念)1、信息定义(判断)是用于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3、信息的性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会用来分析问题)1)普遍性 2)客观性 3)动态性 4)可识别性 5)可传递性 6)可处理性(变换性) 7)可度量性 8)可共享性 9)依附性 10)时效性 11)转化性 12)可伪性13)无限性 14)层次性 15 )相对性 16)知识性 17 )转移性4、知识定义:P287知识是经过人得思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5、知识的基本特征P287(7+3 增值性、非遗传性、依附性)1 )隐含性6)复杂性2 )实体性7)变化性3 )共享性8 )增值性4)主观性9 )非遗传性5 )价值性10)依附性6、知识的分类(按载体):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7、资源定义:窄派定义: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资源。

宽派定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8、资源的分类(分类准则很多)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划分(1 )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类比人的体质)( 2 )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类比人的体力)(3 )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类比人的智力)9、信息资源(广义,简答)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

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的集合、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信息技术的集合。

10、信息资源的特征(3+6个)(简答、选择)P7-11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4 )共享性5 )时效性6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7 )不同一性 8)驾驭型9 )累积性与再生性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背景(1 )信息经济的崛起(2 )信息观念的转变(3 )信息技术的发展(4 )企业的根本转变12、信息资源管理(概念 P15 )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分、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本章内容以概念为主,考试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要形式,建议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1.【识记】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什么?(P15)[201104单选] (1)材料 (2)能源 (3)信息 2.【识记】信息技术的定义是什么?(P16)[201104多选](名词解释)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3.【识记】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P16)[201107单选] (1)计算机技术 (2)通信技术 (3)传感技术 (4)控制技术 4.【识记】微电子技术的定义?(P16) 微电子技术是指在几平方毫米的半导体材料上,用微米及亚微米刻蚀加工技术,制作由成千上万的晶体管构成的微缩单元电路,并应用这些电路装配成各种微电子设备的技术。 5.【识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的特点或趋势有哪些?(P16)(简答) (1)数字化 各种文字的、图形的、图像的、声音的信息被进行二进制编码即数字化,它是一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 (2)小型化 正如Intel公司创始人摩尔(Moore)和原DEC公司副总裁贝尔(Bell)等专家所预测的那样:在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间,微处理器芯片大约每18个月集成度翻番,处理能力提高一倍,体积和价格减半。 (3)网络化 从局域网到广域网,从有线到无线网,从传感器到物联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使得网络成为名副其实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4)智能化 从人们常见的手写输入、搜索引擎、智能比价等软件,到指纹识别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硬件,再到复杂的智能交通管理等应用系统,用智能技术开发的软件、硬件和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业务活动的高效化乃至自动化,提高人们信息处理和管理的效率。 (5)系统化 将分散的信息产品(如功能不同的硬软件)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产品,方便使用,提高效率,消除信息孤岛,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另一个趋势。 6.【识记】“3C”革命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P16) (1)计算机(Computer) (2)通信(Communication) (3)自动控制(Control) 7.【识记】“3A”革命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P16) (1)工厂自动化(FA) (2)办公自动化(OA) (3)家庭自动化(HA) 8.【识记】信息革命具有哪些特征?(P17)[201107单选] (1)与依赖经验完成纺织机械革新不同,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信息技术发明和发展过程中,科学理论与实验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2)随着人们改造自然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愈加深化,所面临的问题就愈带有综合性,涉及范围广、难度大,绝非单一技术所能胜任,必须依赖多学科、多技术所形成的技术群解决。 (3)信息革命更强调智能化。比如,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机器人;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涉及的语音处理、图像识别、软件代理、搜索引擎技术等,无不带有智能色彩。 (4)信息技术具有高技术的特征 a.高驱动,信息技术相当大程度上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几乎可以渗透应用于各个领域,带动各行各业技术进步,它的应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b.高增值,它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倍增器。 c.高智力,信息技术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技术,其发展主要依赖于智力,其次才是资金。 d.高战略,信息技术是以科学技术形式表现的战略实力,直接关系到一个组织、区域或行业乃至国家的社会经济地位。 e.高风险,信息技术的探索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任何一项开创性构思、设计和实施都具有风险,要么获得巨大成功,要么造成严重损失。 f.高时效,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快,市场竞争激烈,时间效益特性突出。 9.【识记】如何正确理解信息化的含义?(P19) (1)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2)信息化是续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3)信息化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多个层面。 (4)信息化是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10.【识记】本书的信息化的含义是什么?(P19)(名词解释) 本书主要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认识和使用信息化,即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 11.【识记】国家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定义?(P19)[201207名词解释]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6大要素。 12.【识记】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它包含的主体有哪些?(P19)[201204单选] (1)信息技术制造 (2)信息内容生产 (3)信息服务 13.【识记】试举例阐述信息社会的特点?(P20)[201104简答] (1)非物质性 数字化把社会带入涅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所描述的“比特时代”。 (2)超时空性 由于信息网络的存在,到处都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的没有重量的比特,它们无视空间和地域,时空距离被消除,地球变成了“村”。 (3)可扩展性 因为比特可以共享且便于传播,所以信息社会具备某种“无限可扩展性”,传统的生产观念、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等都受到重要影响。 14.【识记】试以“烽火台”通信系统为例,解释Hartley信息量测度公式?(P21)[201204简答] 信息量公式:H=N*log(S) “烽火台”是发信方,“远处后方的人们”是收信方。有烟表示1,无烟表示0.只传输2种信息。所以S=2,他是通信符号集{1,0},1个烽火台的N=1。则1个烽火台传输1条信息的信息量H=1*log2 15.【领会】如何正确理解信息的概念?(P22) 钟义信首先把信息的概念分为两个层次——无约束的本体论层次和引入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层次。 (1)从本体论客观意义上看,信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 (2)从认识论主观意义上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16. 【识记】理解全信息的概念?(P23)(注意区分)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认识论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在全信息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另外三类信息: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 17. 【识记】语法信息可细为为哪三类(P23)[201207单选] 随机(统计)信息、模糊信息、偶发信息。 18.【识记】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是什么?(P23)[201104单选] (1)物质 (2)能量 (3)信息

19. 【领会】信息、物质、能量三者之间的关系?(P23)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既相关联又有区别。 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非物质性);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另外的物质中,相对独立地存在。承载信息的物质被称作媒体或介质。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但“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并不是物质本身,信息不等于物质。 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获取、传输、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由信息来引导。但是信息与能量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 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或其他。 20.【领会】信息的性质有哪些?(P24)[201204单选](容易出选择题) (1)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 (2)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最初产生信息的事物) (3)信息可以共享 (4)信息可以变换 (5)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 (6)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 (7)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

以下信息的分类,注意分类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适合出多选题。 21.【领会】按存储信息介质划分,信息的分类的方法有哪些?(P25) (1)书写介质信息:通过刻、印、手工书写等方式记录信息,被存储在纸介质、金属介质(如青铜器等)和其他介质(如竹简、石碑等)上。 (2)磁介质信息:通过材料磁性变化记录信息,被存储在各类磁卡、磁盘、磁带中。 (3)电介质信息:通过电信号记录和传递信息,被存储在普通电路与微型电路中。 (4)光介质信息:借助光的强弱和颜色变化记录和传递信息,被存储在光盘、发光设备中。 (5)声介质信息:借助声音记录和传递信,被存储在音响设备、录音设备、人和发声生物中。 (6)实体介质信息:借助某些实物或人形态变化记录和传递的信息,被存储在实物和人中。如温度计、实物模型、旗语、报警烽烟等。 22.【领会】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信息的分类的方法有哪些?(P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