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四章)

合集下载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四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四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四章)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本章从信息处理的环节(需求、收集、存储、传输、加工、使用)来探讨信息资源的管理。

本章内容实用性强,要求能结合实际应用来理解相关的方法和手段。

1.【识记】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名词解释所谓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

2.【识记】作为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P98)[201104综合分析题]案例4-1 注意信息用户名词解释将既具备信息需求又具有信息行为的人,称之为信息用户。

信息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团体用户。

作为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拥有信息需求,及需要接收信息以解决未知问题。

信息需求是信息用户最为本质的特征。

(2)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概况能力、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等),即有能力接收、处理和利用信息。

(3)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即事实上接收和利用信息。

如果只具备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而未形成实际的行动,则为潜在信息用户。

3.【识记】职业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201104单选]职业信息需求是指除了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之外,个人的信息需求还包括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需求。

4.【识记】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P98)(1)物质生活的信息需求;(2)精神、文化生活的信息需求;(3)个人安全的信息需求;(4)劳动和其他社会工作的信息需求;(5)社会交往与互助的信息需求;(6)适应社会的信息需求;(7)增长知识的信息需求;(8)创造活动的信息需求;(9)实现某种生活目标的信息需求;(10)产生某种兴趣的信息需求。

5.【识记】职业信息需求可以分为哪些类别?(P98)一、为完成工作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1)为熟悉各工作环节而产生的信息需求;(2)为了解同行业及同仁的工作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3)为熟悉客户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4)为提高职业技能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 课件复习精华版4

信息资源管理 课件复习精华版4

4.4 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系统 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而建立的、存贮经过加工了 的信息集合,拥有特定的存贮、检索与传送的技术装 备,提供一定存贮与检索方法及检索服务功能的一种 相对独立的服务实体(包括人和检索工作单位),统 称为信息检索系统(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简 称IRS)。
4.2 信息组织
4.2.1 信息组织的内涵 无序至有序、组织方法的多样性、可用性 4.2.2 信息组织的层次 语法信息组织:根据信息的形式特征对信息组织的过程。 语义信息组织:根据信息的内容特征对信息组织的过程。 语用信息组织:根据信息的效用特征对信息组织的过程。 4.2.3 信息组织的内容 信息源外表特征揭示、信息描述、信息重组和信息存储。
信息资源管理
主讲:周 毅
4 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
兼 顾 纸 质 与 数 字 信 息 两 类 资 源
4.1
4.2 4.3 4.4 4.5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
信息分析与评价 信息检索 信息服务
4.1 信息采集
4.1.1 信息采集的内涵 信息采集的实质:选择是实质、依据是用户变化的需求。 信息源的特点:信息源的多样性和非均衡分布 4.1.2 信息采集的方法 采购与交换 问卷调查法(问卷结构类型) 访问调查法(问题设计) 专家调查法(特尔菲法) 自动定制:公共获取(OA)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供免费使用的数 字信息,其相应的平台也提供了检索与定制服务。 呈缴本制度与WA(WEB ARCHIVE) 4.1.3 信息采集的重点 优信息是重点来自4.3 信息分析与评价
4.3.2 信息评价
信息评价
信息源评价:
各类信息源评 价方法如网络 信息评价法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1信息与信息资源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1.1.2信息资源的内涵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广义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总目标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分目标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任务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管理层次宏观效果(管理):战略管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中观效果(管理):各地区各行业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微观效果(管理):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等基层组织1.2.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手段技术手段(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信息系统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经济手段(调节功能/控制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能)法律手段行政手段1.3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1.3.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1.3.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1.3.3资源管理阶段将信息看作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1.3.4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2.1信息资源类型2.1.1概述方式和载体(口语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和文献信息资源)载体划分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信息资源声像型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资源加工深度划分零次信息成为文献前的信息存在状态,通常指有关何处或何人正在进行何种研究工作的信息“进行中的研究”一次信息以作者本人的研究工作或研制成果为依据撰写,制作和发布的信息“原始文件或第一手资料”二次信息信息工作者对一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得到的产物三次信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求,在大量利用有关的一,二次信息和其他三次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关信息和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提炼,重组,概括而成的产物。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02378复习资料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02378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1.1导言:(1). 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革命性因素,人们习惯上把他们称为“技术革命”。

(2). 把因为科学技术革命导致人类社会的全面突变或革命性变化称作“化”,如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等。

对应的社会形态被称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等。

(3). 人类文明发展是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断融合的过程。

(4). “刀耕火种”使人类摆脱狩猎和游牧的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

200多年前,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向机械化的转变,进入“机械化时代”。

19世纪中叶,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

社会经济的信息投入产出比迅速增长,社会交往合作不断加强,科技与经济加速发展,这一趋势就是“信息化”,它将人类带入“信息社会”。

(5). 材料、能源、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1.1.1信息技术与信息革命(1).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2).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3). 3C革命: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自动控制(Control)领域的革命。

(4). 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

(5). 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

(6). 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1.1.2信息化(1). 信息化发展源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两次浪潮:其一,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PC)的发明和迅速普及;其二,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和普及的网络技术。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大纲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大纲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大纲
1、信息资源及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信息资源的内涵、特征
(2)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
(3)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层次与内容、手段和方法
2、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1)信息资源类型划分标准及信息资源类型
(2)信息采集工作的原则、策略和方法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意义、原则、战略和模式
3、信息系统的管理
(1)信息技术及其分类
(2)信息系统及其主要功能
(3)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信息资源标准及其内容
4、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1)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目标、任务和工作模式
(2)企业信息化的涵义和基本任务、企业信息化规划
5、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1)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2)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与任务
(3)电子政务的含义与类型、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4)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在内容和模式上的异同
6、信息政策与法规
(1)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2)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与特征
(3)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4)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7、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1)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基本功能和层次
(2)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模式
8知识管理
(1)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2)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式、主要功能
参考书:
马费成,赖茂生主编.信息资源管理.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第四章考点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第四章考点

第四章考点:12 采全率:是用来衡量切题信息、采集的完整程度,即指某一信息系统所含的全部切题性信息(对该系统原体用户而言)在当时系统内外所有切题信息中所占的比例。

13采准率:是用来衡量信息资源采集的针对性,即指某一信息系统(信息库)所含的全部切题信息(对该系统全体用户而言)在当时该系统所有信息中所占的比例。

14费用率:是用来衡量信息资源采集的资金效率,即用于信息库中单位信息的费用的最低能力。

15劳动耗费率:是指信息系统搜索到的单位信息所耗费的最低劳动量,可用搜集过程所有环节的劳动消耗总数来计算。

十:简述信息资源采集有哪些过程?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采集的起点,决定信息资源采集工作的效率及成效。

2确定采集途径和策略,采集途径和策略是信息资源采集的重要环节。

根据信息资源需求分析,确定相应的采集途径和策略。

3选择采集工具,对于那些已经数字化的信息源,可以选择适当的采集工具。

所谓的采集工具,也称采集系统,是指人们为了收集相关信息资源的人工系统。

4实施与评估,根据采集实施与评估的结果。

可以衡量信息资源采集过程前半部分的采集途径、采集策略和采集工具的选择是否恰当,从而使其得以即时调整和修改,以期更好的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

十一:简述信息资源一般采集的方法有哪些?1调查。

2交互。

3采购。

4咨询。

5检索。

十二:简述信息资源采集的原则有哪些?1目的性与及时性。

2真实性与可靠性。

3系统性与连续性。

4经济性与适度性。

5计划性与预见性。

三.阐述政府信息资源采集的途径。

1:基于个人信息资源的采集途径。

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人是重要的信息源,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在不停的创造着信息,同时与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

2:基于组织机构信息源的采集途径。

政府组织机构通过内、外信息交换来发挥控制功能,实现组织目标。

从政府信息资源采集渠道上就有政府内部和外部途径两个方面。

3:基于实物信息资源的采集途径。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第1章绪论小题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3. 经济信息源;4. 科技信息源;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草稿)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草稿)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名词解释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和不确定性的东西。

【申农】信息资源管理:p20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完成组织内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支持组织的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

信息采集:信息资源采集是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或管理工作规划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相关信息的过程。

(广义上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和取两部分)信息化:是指人们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填空1、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度量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

2、信息资源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性【最重要】、生产和使用的不可分性、时效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种。

4、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诺兰阶段模型包括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6个阶段。

5、在工商领域,最早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是梅迪克(W.D.Maedke)6、信息系统学派是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以霍顿(F.W.Horton)《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1979、《信息资源管理手册:是信息资源管理变为易事》1982、《公共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10年的进展》1985、《信息资源管理》1982 马钱德(D.A.Marchand)《信息趋势:从信息资源中获利》(1986与霍顿合著)、《信息管理:过渡期的策略与工具?》1985 史密斯(N.Smith)、梅德利(B.Medley)《信息资源管理》1987博蒙特(J.R.Beaumont)、萨瑟兰(R.Sutherland)《信息资源管理》1992 D.胡赛因和K.M.胡赛因《信息资源管理》1984等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本章从信息处理的环节(需求、收集、存储、传输、加工、使用)来探讨信息资源的管理。

本章内容实用性强,要求能结合实际应用来理解相关的方法和手段。

1.【识记】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名词解释所谓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

2.【识记】作为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P98)[201104综合分析题]案例4-1 注意信息用户名词解释将既具备信息需求又具有信息行为的人,称之为信息用户。

信息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团体用户。

作为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拥有信息需求,及需要接收信息以解决未知问题。

信息需求是信息用户最为本质的特征。

(2)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概况能力、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等),即有能力接收、处理和利用信息。

(3)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即事实上接收和利用信息。

如果只具备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而未形成实际的行动,则为潜在信息用户。

3.【识记】职业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201104单选]职业信息需求是指除了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之外,个人的信息需求还包括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需求。

4.【识记】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P98)(1)物质生活的信息需求;(2)精神、文化生活的信息需求;(3)个人安全的信息需求;(4)劳动和其他社会工作的信息需求;(5)社会交往与互助的信息需求;(6)适应社会的信息需求;(7)增长知识的信息需求;(8)创造活动的信息需求;(9)实现某种生活目标的信息需求;(10)产生某种兴趣的信息需求。

5.【识记】职业信息需求可以分为哪些类别?(P98)一、为完成工作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1)为熟悉各工作环节而产生的信息需求;(2)为了解同行业及同仁的工作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3)为熟悉客户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4)为提高职业技能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二、为应付工作中的异常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为解决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而产生的信息需求,如了解事件的性质,明确是否发生过类似事件,有无详细记录,如果有,是如何解决的,等等。

6.【识记】组织活动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层次?(组织中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P99)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

一、操作人员最底层的操作人员包括两类:(1)负责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工人;(2)普通职员,负责事务性的工作。

二、基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操作层人员的工作,这要求他们熟悉操作层各项任务,以便能与操作层人员共同解决生产和人事问题。

三、中层管理人员及技术或专业人员中层组织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活动,他们单独工作或组成专家小组。

另一类则是从事各部门管理工作的人员,我们称之为中层管理人员。

四、高层管理人员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是组织各项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核心。

五、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种类依其工作性质而定。

7.【识记】专业技术人员信息需求的特点有哪些?(P100)(1)通常需要原始的,未经加工处理的数据。

(2)其信息需求取决于工作性质。

8.【识记】决策过程可分为哪三个阶段?(P100)注意决策的定义(名词解释)决策是一种管理活动,是决策者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判断、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决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发现问题;(2)设计和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3)选择执行其中的一个方案以解决问题。

9.【识记】决策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哪些类别?(P100)[201104单选]注意要能够区分哪些是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问题。

(1)结构化问题结构化问题是指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重复发生的问题。

对这类问题,通常有固定的处理方法。

由基层管理人员完成。

(2)半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并无固定的,重复使用多次的解决方案可遵循。

需要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由中层管理者完成。

(3)非结构化问题非结构化问题是指独一无二、非重复性决策的问题。

面对非结构化问题,要更多地依靠决策者的直觉,由高层管理者来完成。

10.【识记】信息采集的定义是什么?(P101)名词解释所谓信息采集,是指根据用户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11.【识记】信息源的定义是什么?(P102)名词解释信息源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它是自然界和人类一切活动和思维的反映,是人类知识和记忆的物质载体,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第一要素,信息源数量巨大形式多样。

12.【识记】信息源可以分为哪些类型?(P102)(1)根据信息是否被记录,可分为记录型信息源和非记录型信息源,如图书、声像等属于记录型信息源,而样品、标本和掌握信息的人等则属于非记录型信息源。

(2)对于记录型信息源,可根据信息被加工的层次,划分成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以及N次信息源。

文献信息源是一类重要的记录型信息源。

(3)根据信息是否数字化,可以将信息源分为数字化信息源和非数字化信息源,数字化信息源包括组织内部的各种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互联网上的数字出版物等;(4)根据信息的载体,可以将信息源分为印刷型信息源、缩微想、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声像信息源等;(5)根据信息的运动形式,还可以把信息源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等。

13.【识记】专业数据库是什么?(P102)[201104单选]专业数据库是数字化信息源。

14.【识记】文献的定义是什么?(P102)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是知识型信息传承与共享的重要工具。

15.【识记】根据载体的形式,文献分为哪些类型?(P102)(1)印刷型;(2)缩微型;(3)机读型;(4)声像型;16.【识记】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文献可以分为哪些类型?(P26)(1)图书凡篇幅达到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2)连续型出版物连续型出版物,顾名思义,在时间上是有一定的连续型,包括期刊、报纸和年度出版物。

(3)特种文献专刊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产品资料等则是特种文献,也叫特种出版物。

17.【识记】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哪些类型?(P103)注意区分哪些是一次、二次、三次文献。

(1)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

(2)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

(3)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

18.【识记】信息采集需要遵循哪些原则?(P103)[201107单选] 可出多种题型。

(1)目的性原则信息采集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又称针对性)。

(2)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

(3)及时性原则及时性是指所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反映出当前社会活动的现状,也包括人未发现和未使用过得独具特色的信息,以及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事物个性的信息。

(4)经济性原则信息采集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采集的信息量不一定是越全越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5)计划性原则采集信息时,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照顾未来的发展;既要广辟信息来源,又要做到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6)可靠性原则信息采集必须坚持调查研究。

(7)预见性原则信息采集人员要掌握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采集信息时既要着眼于现实需求,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善于发现新动向,随时了解未来趋势,采集哪些对将来发展有指导作用的预测性信息。

19.【识记】信息采集方法的定义是什么?(P104)名词解释所谓信息采集方法,是指根据信息采集计划,广泛开辟信息来源,及时将信息采集到手的基本方法。

20.【识记】网上信息资源自动采集如何实现?(P104)[201107单选]网上信息资源自动采集要结合搜索引擎技术和链接分析技术。

21.【识记】按信息采集方式划分,信息采集可以分为哪些方法?(P104)[201204名词解释] 注意名词解释,选择题(1)定向采集法定向采集法是指在采集计划范围内,对某一学科、某一国别、某一特定信息尽可能全面、系统地进行采集。

(2)定题采集法定题采集法是根据用户指定的范围或需求有针对性地采集信息。

(3)定点采集法定点采集法是指聘请专门的信息采集人员定点采集相关信息资源。

(4)主动采集法主动采集法是指针对特定需求或根据采集人员的预测,事先发挥主观能动性,赶在用户提出要求之前及着手采集工作。

(5)跟踪采集法跟踪采集法是指根据需要对有关信息资源(某一课题、某一产品或某一机构的有关信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动态监视和跟踪,及时采集出现的一切新情况、新信息。

(6)社交采集法该方法形式多种多样,如参加各种会议、旅游、舞会、聚会、走亲访友、娱乐、网络交流等。

(7)现场采集法参加展览会、展销会、订货会、科技成果展示会、交易会、现场会、参观访问等。

(8)委托采集法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或不熟悉信息来源,可以委托某一信息机构或信息人员采集,根据采集的质量支付一定费用。

(9)间谍采集法间谍采集法是指利用间谍窃取所需信息的方法。

22.【识记】信息采集途径有哪些?(P105)(1)内部途径内部途径一般是指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工厂企业内部形成的各种信息通道。

(2)外部途径外部途径是指部门以外的各种信息来源,用于采集部门以外各种信息。

23.【识记】信息采集内部途径有哪些?(P105)(1)管理部门组织内部的管理部门是获取内部信息的主要途径。

(2)咨询与政策研究部门这类机构主要为领导决策服务,是指定战略方案的参谋,是内外信息流通的枢纽和焦点。

(3)内部信息部门内部信息部门包括档案、资料、图书、商业情报、信息等部门。

(4)研究开发部门研究开发部门也能够提供有关的内部信息。

24.【识记】信息采集外部途径有哪些?(P106)[201207多选](1)文献部门文献部门是传统的外部途径。

(2)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从中可以及时采集到多种信息。

(3)学会与协会等团体通过它可以采集到科技经营方面的信息。

(4)各种会议主要包括科技研讨会、学术讨论会、商品推销会、展览会、交易会、现场会、参观访问、发布会等。

(5)政府部门主要指工商、税务、外贸、银行及其对应的主管部门。

(6)个人交往与观察主要是指专家、教授、顾问等的交流。

(7)用户与消费者从用户与消费者那里不仅可以获得产品的需求信息(如产品的性能、形状、颜色、可以接受的价格等)。

25.【识记】信息存储的定义是什么?(P107)名词解释信息存储是指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将这些载体按照一定特征和内容性质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