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2 教学内容机械能和内能的定义。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现象。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机械能的转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2 教学内容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实例分析: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实例,如摩擦生热现象。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和实例。

实验法:进行摩擦生热实验,让学生观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

第三章:内能的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3.2 教学内容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和实例,如热机的工作原理。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和实例。

实验法:进行热机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

第四章:能量守恒定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激发学生对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进一步探究。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内容,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和思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本章内容,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拓展阅读材料,完成思考题。

第六章: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与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6.2 教学内容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实例,如洗衣机、汽车等。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章总结 导学案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 章总结 导学案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章总结1.物体能够_______,我们说这个物体就具有能。

2.物体由于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______越大,______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________势能和______势能。

4.体由于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______越大,______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具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____________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__________。

8.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______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3)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扩散:两种不同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10.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____力大于____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___力大于___力。

11.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___能。

1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___,内能就越___。

1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

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____;物体放出热量,物体内能____。

15.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多少(传递能量的多少)叫______。

16.比热容(C):某种物质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J/(kg·K),读作_________.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17.水的比热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2)导学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2)导学案

1)下列三个数值4.6×107 J/kg、0.8×103 kg/m3、2.1×103 J/(kg·℃)各表征煤油的一个特性,这三个数值依次表示的是煤油的()A.比热容、密度、热值 B.密度、热值、比热容
C.密度、比热容、热值
D.热值、密度、比热容
2)如果用q表示燃料燃烧值,用m表示完全燃烧燃料的质量,Q是这些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则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mq。

变形得到q=Q/m,由此可知()
A、燃料值q与放出的热量Q成正比
B、燃烧值q与燃料的质量m成正比
C、燃烧值q与Q、m无关,由燃料的性质决定
D.燃烧值q与Q、m都有关,由Q与m共同决定
3)干木材的燃烧值是1.2×107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要放出3.6×108J的热量,需要完全燃烧 kg的干木材.
4)完全燃烧3Kg某种液体燃料,放出1.8×108J的热量,则完全燃烧5Kg这种燃料,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到掉一半这种燃料后,它的热值是多少?。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理解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机械能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通过探究或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热值教学难点:做功能够改变物体的内能,热值教学器材:铁丝、空气压缩引火仪等教学过程:一、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提出问题:同学们采用哪些办法能够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学生思考并动手做一做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方法实行归类并进一步分析铁丝的的内能从何而来。

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并设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所用的各种方法并归类。

说出结论: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二、活动:点火爆炸实验---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

观察、说出实验现象并在老师提示下说出其中能量转化情况:化学能内能机械能三、热机1、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设问:(1)汽油机的主要结构是哪几部分?名称各是什么?(2)吸气冲程中燃料混合物为什么能吸进汽缸?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后实行小组讨论并完成课文中“想一想”,并选派代表借助模型或多媒体动画对全班同学介绍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2、热机中的能量转化情况(3)压缩冲程中能量怎样转化?什么时候点燃燃料?(4)在做功冲程中是什么做功?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向学生补充一些蒸汽机、燃气轮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初步知识。

阅读“信息库”中关于“柴油机”的内容,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结构及工作过程的异同点。

作业布置:WWW的1、2、3、4板书设计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外一种方式二、热机原理。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2. 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入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两种能量的定义。

2. 讲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转化的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和内能的例子,如滑梯、滚筒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机械能和内能的理解。

第二章:机械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2. 学会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教学内容:1.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包括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介绍机械能转化的计算方法,如动能转化为势能的公式。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机械能转化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章:内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转化过程。

2. 学会计算内能的转化。

教学内容:1. 讲解内能的转化过程,包括热能和势能的转化。

2. 介绍内能转化的计算方法,如热能转化为势能的公式。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内能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内能转化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章: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

2. 学会分析实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如发动机、摩擦生热等。

2. 分析实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让学生理解转化的原理。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实例中能量转化过程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知识点。

2. 拓展学生对能量转化应用的认识。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知识点,让学生加深记忆。

2. 介绍一些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暖气等,让学生了解能量转化的实际应用。

苏科版物理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

一、教学内容1. 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2.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原理;3.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4. 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 掌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能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热机工作原理及效率的计算;2. 教学重点: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梯下落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梯下落过程中,其机械能是如何变化的?2. 概念讲解:(1)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其包括动能和势能;(2)讲解内能的概念,介绍其与物体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3)阐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3. 原理探究:(1)讲解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原理,通过示例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摩擦生热、压缩空气等;4. 热机工作原理:(1)介绍热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示例进行讲解;(2)讲解热机效率的概念,介绍其计算方法;(3)分析实际问题,如汽车、空调等的热机效率。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个滑翔机起飞的过程,判断其机械能的变化;(2)让学生计算一个热机的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概念:机械能:动能 + 势能内能:物体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W = Q热机:工作原理:热能→ 机械能效率:η = W / Q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滑翔机起飞过程中的机械能变化。

答案:滑翔机起飞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2. 题目:计算一个热机的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

2019年苏科版《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2019年苏科版《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教案:2019年苏科版《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19年苏科版《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3. 学习常见的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现象,如摩擦生热、压缩空气等。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有关的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现象。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难点:1. 能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 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投影片、黑板、粉笔。

2. 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气球等。

学具:1. 课本、练习册。

2. 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机械能的转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现象,如摩擦生热、压缩空气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这些现象。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2 页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观察思考】
一、探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一)现象
1、活塞对空气 ,空气温度 ,内能 ,此过程 转化为 。
2、手对铁丝 ,铁丝温度 ,内能 。
3、在水泥地面摩擦钢尺,钢尺克服摩擦力 ,钢尺温度 ,内能 。
4、双手摩擦生热、擦燃火柴、切割机擦出火花、轮胎长时间行驶发生爆胎等等。
(二)归纳
1、以上事例中物体增加的内能是由 转化而来的,即可以通过 方式将
能转化为 。
2、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三)比较
1、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的 ;
2、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机械能 为内能。
(四)逆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酒精燃烧产生的燃气对盒盖 ,燃气的 转化为 ;
即可以通过 的方式,将 转化为 。
(五)应用
酒精燃烧后的高温燃气对瓶塞 ,燃气的温度 ,内能 ,
瓶塞的机械能 。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造出一种将 转化为 的机器—
— 。
二、热机
(一)汽油机的工作循环
1、 冲程:进气门 ,排气门 ,活塞向 运动,燃
料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第一次吸气需要由 来完成。
2、 冲程:进气门 ,排气门 ,活塞向 运动,燃
料混合气体被 ,温度 , 能转化为 能;
第一个压缩冲程须由 完成。
3、 冲程:活塞快到气缸顶端时, 打火,混合气体猛烈燃烧,产生
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 向 运动, 能转化为 能;
做功冲程 外力。
4、 冲程:进气门 ,排气门 ,活塞向 运动,将废
气排出气缸。
依靠飞轮、曲轴的 完成。
(二)归纳
1、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 个冲程,曲轴转动 圈,飞轮转动 圈,活塞
第 2 页 共 2 页

往复运动 次,对外做功 次。;
2、一个工作循环中,压缩冲程 能转化为 能,做功冲程 能转化
为 能;
三、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
(一)实验
1观察:比较花生和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2、结论:质量 的 燃料 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 的。
3、我们用 来表示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这种放热性能优劣。
(二)热值
1、定义:燃料 燃烧放出的 与燃料的 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 。
2、比值含义:热值的大小等于 质量某种燃料 燃烧放出的 。
3、公式: ,变形公式: 、 。
4、单位:
5、物理意义: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表示 。
6、热值表

①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 的,所以热值是 的一种 。
②燃料的热值只与 有关。
7、例题
把5kg、40℃的水烧开,需要完全燃烧多少kg的干木柴?(已知干木柴的燃烧值为
1.2×107J/kg,外界为标准大气压,并且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

思考:实际使用中,需要的木材要大于0.105kg,为什么?
四、热效率
1、在实际利用燃料中,燃料很难 燃烧,而且放出的热量不能被 利
用,有效利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2、热效率: 的热量与 的热量的比值(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