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阅读答案
2.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_(课文3)

7、邓小平先生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在邓小平先生……并非最重要 8、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 —任何一个离开国门……这类刁难
第一回合:在 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第二回合:来自哪一个中国? 第二回合: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第四回合: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 考
“我”与教授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
细节描写 教授:
“盯牢”、“递” —— 写出了教 授步步紧逼地追问。
细节描写
我: “站了起来”“狠狠地”“一字一 字地”
表现了我的义愤和自觉维护国格的 责任感。
思 考
教室里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反应?
同学的反映
1 、“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偷偷地 朝我竖大拇指。” 2 、“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 咔声。”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对
话
大胡子教授是如何“刁难”我的? 我又是如何巧妙地回答?
教授
1、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2、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3、您是来自哪个中国?
“我”
—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4、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常识 5、在台湾问题上,谁该负主要责任?—该是我们的父辈 6、台湾问题应如何解决? —我们没有权力……难题的资格
既反衬了“我”的成功,也写出各国学生的友善。
教授最后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致敬
一、对自己给学生造成的误解表示歉意; 二、对“我”自觉维护国格的举动表示敬意; 三、从“我”与台湾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看到 全体中国人的爱国情操,看到中国人的自尊 自强,并由此向全体中国人表示敬意。
真实地记录了教授的提问和 我的回答。表现了中国留法学生 不卑不亢的自尊自爱、自强自信、 理直气壮的爱国精神,也反映了 外国友人真诚希望中国富强,人 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第二十八课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第二十八课向中国人脱帽致敬(1)认真掌握本课中的新词、词语并它们的个别意思、在实际上的灵活应用。
(2)要理解本课课文中的句型和句子的意思。
(3)要理解课文各段的意思并所表达的内容。
(4)要认真理解本科文的德育知识要点。
(5)口头上能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6(1)进行解释本课中的重点词语和新词语。
(2)老师领读,阅读本课课文内容。
(3)让学生领读、阅读、跟读课文内容。
(4)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解释课文内容。
(5)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由谈话。
(6)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综合练习部分。
(7)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做阅读理解部分。
1.进行解释重点词语一、词语学习1.查词典,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和词义。
沉寂(形) 搓(动) 思路(名) 酿就(动)编辑(名、动) 褐(形) 脱(动) 食指(名)大拇指(名)2.分析下列词语结构,从汉字的意义和组合方式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父辈(名) 健在(动) 请教(动)插班(动) 首长(名) 正视(动)3.联系已学过的词语学习新词语。
刁钻(形)————————狡猾;奸诈。
冷场(动)————————没人说话。
放过(动)————————放走;饶恕;错过。
窃(动) ————————暗中;私自;偷偷地。
冻结(动)————受冷凝结;停止流动或变动。
剥夺(动)————————强行夺去。
资格(名)————做某事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
穷究(动)——————————彻底追究。
承受(动)——————————接受;禁受。
刁难(动)——————————故意使人为难。
4.根据下列词语的解释,掌握其读音、词义和用法。
(1)古怪(形) 与一般情况不同,使人觉得奇怪。
行为古怪性格古怪古怪的经历显得古怪①他那身衣服看上去十分古怪:②他的脾气最近变得越来越古怪了;(2)难堪(形) 难为情;难以忍受;难堪的局面彼此难堪给某人难堪使人难堪①你这么不给我面子,不是让我难堪么?②当时那种难堪的局面现在想起来都‘慌。
(3)荣幸(形) 光荣而幸运。
语文教学课件《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作者钟丽思

结沉寂的气氛。
关于国籍
教授 “我” 其他
台湾同学: 联手而战 眼皮也不眨 辩论技巧 顺势切入 无懈可击 一眨、冷冷 地慢慢道来 表 现 挺直了胸膛 慢慢地说
当即冷场
第三个回合: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
教授:1.你走遍了中国吗?2.对台湾问题该谁负主要责任?3. 怎样解决台湾问题?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我也意识到了他对台湾 问题的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引到点子上。 ‚我‛:1.讲到台湾。2.年轻的父辈。3.仍健在的父辈。4.邓 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问题引到中国富强的问题上。
5.下列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 (2)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 比喻 )
(1)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 拟人)
6.‚除台湾省外,先生。‛请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
(1)按汉语表达习惯,这句话正常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 (2)对话时,有时有些话可以省略。请把上面这句话省略部分补 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法国教授问‚我‛:‚你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
亢,团结精神。教授则显现了他伟大的人格,表达了他真
诚的希望中国富强、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
教授 辩论技巧 另辟蹊径 “我” 反戈一击 气壮山河 狠狠地用 眼盯着教 授 其他
表
现
浓浓的眉毛 如旗般展开 随即升起
辩论结束之后
教授 眼睛明亮、笑 容灿烂、向中 国人脱帽致敬 “我”与台湾同 学 并排走、不约 而同、喝咖啡
课内同步作业:
1.掌握下列词语。 严谨 窃笑 正视 刁难 倏的 顺理成章 感慨万千 刁钻古怪 2 .想一想,下面这些词语中,哪些属于‚大胡子‛教授 的性格特征,在正确选项后的□内画√。 (1)真诚 □ (2)虚伪 □ (3)严谨 □ (4)正直 □ (5)刁钻 □ (6)自私 □ 3.文中教授对‚我‛提出的问题很多,但都是围绕着一 个目的而提问的。这个目的是: 测验中国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中几次写到了班中的笑声,请找出来,体会这几次笑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 声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如: 教室里又有了笑声。 。 (1)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2)___________________
脱帽致敬3

19
对话欣赏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 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 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
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
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 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 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
中胜利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强自信,不卑不亢。教授则表达了他真诚地希 望中国富强、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10
整个对 话过程
中国人 如何工作
国籍
如何解决 台湾问题
中国富强 的标准
1.邓小平最重
教授 提问
1.作为记者,在 1.来自哪个中国? 1.你走遍了中国吗? 2.为什么不去台湾呢? 中国如何工作. 2.来自台湾中国 3.谁负责台湾问题? 还是北京中国? 4.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2.作为中国 5.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 首长如何工作? 问题?
人吃了牛肉也没有变成牛
18
对话欣赏
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奥多尔· 冯塔纳当年在柏林当 编辑时,有一次收到一个人寄来不注标点的诗,附言 中还写道:“我对标点向来不在乎,如用时请你自己 填上吧。”冯塔纳立即将稿退回,并也加附言道: “我向来对诗不在乎,下次请您寄点标点符号来,诗 由我自己写好了!” 冯塔纳就是用戏谑语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 同时也达到了应有的幽默效果。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钟丽思
1
预习检测(一)
分角色朗读课文,辨析字音字形词义。
滇池 难堪 给予 倏地 扣人心弦
不卑不亢
刁钻古怪 正视 穷究 不约而同 刁难
语文:第7课《邓稼先》同步测试(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7 邓稼先⊙收获平台一、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邓稼先做了许多评价,就品行(性格为人等)方面措词不下十种,文章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答:二、阅读课文“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1.在原文上找出排比句并摘抄下来。
答:2.《吊古战场文》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引用此文想表现什么?答:3.作者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答:4.这一部分文字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境界?答:*5.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一部分人会对邓稼先的事迹嗤之以鼻,认为不值得。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100字左右)答:⊙发展空间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记得那是12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
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
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
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
总而言之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的课。
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你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主编是怎样工作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主编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
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SuìSuì)地朝我(Sh ù)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道:“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班上当即冷场。
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
我看看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
语-8春-01-《祖国在我心中》主题阅读与写作(1)-沈小燕(2)(1)

初二语文春季班第一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一)热身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宛.转(wǎn)钥.匙(yuè)懊.悔(ào)B.哽咽.(yàn)肃.静(sù)祈.祷(qí)C.踱.步(duó)锯.子(jù)郝.叟(hǎo)D.诧.异(chà)糊涂.(tǔ)赚.钱(qiàn)【难度】★【答案】C2.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___(塞进、装进、送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_____(敬意、敬佩、敬仰)。
【难度】★【答案】喧闹塞进敬意3.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好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难度】★【答案】B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顾欢勤学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
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
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长,笃志好学。
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②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注释】①挞:用鞭棍打人。
②然:通“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见赋乃止.()(2)无遗亡.者()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顾欢“于舍壁后倚听”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在学习方面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答案】1.(1)停止(2)丢失,遗落2.同郡顾恺之来到县里,见到他(如此勤学)感到惊异,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与他一起交游3.八岁,诵《孝经》、《诗》、《论》4.如果心存勤奋,任何物质困难都能克服,并且有所成就。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教学目标1.通过圈划和品读,感知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以及意味深长的结尾,具有初步赏析能力。
2.感受作者于关键时刻理直气壮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精神,从而萌发爱国责任感。
说明:这是一篇文学性很强的特写,短小精悍,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现实生活中一幕真实的场景——“我”(一名留法学生)和一位法国教授之间的一场扣人心弦的唇枪舌战。
在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上,学生基本没有障碍。
因此,透过引人入胜的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的角度入手,然后在圈划品读中让学生自然感受到文字间蕴藏的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学生的自悟自得,同时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此外,这篇文章又是富有时代气息的爱国主义教材,文中的“我”机智敏捷,不卑不亢,以自身的高素质赢得了外国教授的尊敬,维护了国格。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讨论交流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其时、其景和其情,但更应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对爱国责任感作深层的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体会文章如何在叙写一场剑拔弩张的唇枪舌战中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我”敏捷应变,自尊自爱,维护国格的形象。
2.难点:在学生感受作者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感的同时,如何进一步联系现实萌发爱国责任感?说明:这篇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由于突出的文学性使其读来兴味盎然,因而其写作特色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八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和自己感悟,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如果仅仅是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感,这点并不难,但停留于这个层面的理解是肤浅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联系现实对爱国责任感作深一层的思考,从而深化本文的主旨,开拓学生的思维。
当然,这里的教学设计是力求创新,富有挑战性的。
4.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第二个回合:关于国籍的问答
教授: 1.来自哪个中国? 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我”:1.没听清楚;争取时间弄清教授 问题的真正意图,同时也不想激化矛盾, 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的谬论。然 后告诉教授“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常识” 。
我理直气壮地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并有了台 湾同胞的认同。我的回答纠正了教授的常识 性错误,显示海峡两岸人的骨气、尊严。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钟丽思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为画线字注音。
滇池 难 堪 倏地 鬼鬼祟祟 2、辨析词义 刁钻: 刁难: 难堪: 为难: 3、概括本文所记叙的事件的时间、地 点、人物和事件内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为画线字注音。 diān nán kān shū suì
滇池 难 堪 倏地 鬼鬼祟祟 2、辨析词义 刁钻:狡猾;奸诈。 刁难:故意使人为难。 难堪:①难以忍受 ②难为情 为难:①感到难以应付 ②作对或刁难 3、概括本文所记叙的事件的时间、地 点、人物和事件内容。
“我”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我”的语言、 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分析“我”的精神品格。
明确:“我” 思维敏捷、随机应变、不卑不亢、 自尊自爱、理直气壮、自信自强 ,维护人格、国格 。 具体表现1:当问到“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 工作的”时。“我”巧妙地接过提问中的“概括” 回答了两句高度概括的话,俏皮,幽默又不失风度 。把我们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和人民的舒畅心情介 绍给了各国留学生。 具体表现2:当问到“来自哪个中国”时,“我 ”以“没有听清楚”为由让教授重复提问,由被动 变主动,又为自己的思考赢得时间。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线索分明结构谨严性格鲜明主题深刻课前课后初步了解教授为人治学严谨刁钻古怪中国人如何工作中国人的国籍中国的台湾问题中国富强的标准含蓄幽默坚持原则避重就轻维护尊严相约庆祝炎黄子孙血脉相连中国人出色的智慧和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赢得了法国教授的敬意1假期里你到同学家玩正巧碰到同学的家长正在批评他花钱大手大脚而同学并不服气你作为第三者与同学对话用什么方法使气氛缓和下来并使同学接受家长的批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
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
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
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
总而言之你要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
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
我上第一堂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一下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
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班上当即冷场。
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
我看着他的脸。
那张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
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
雪花在窗外默默的飘着。
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的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
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
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我说。
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阵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吗?‛‚除台湾省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我走遍了大陆,但我无法走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先生。
不过,待到海峡上搭起桥来,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的时候,我会‘走’到台湾去的,先生。
‛‚那么,‛教授将屁股放了一边在讲台上,搓搓手看着我,‚您认为在台湾省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教室里又有了笑声。
教授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知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
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也朝着他笑,‚我没有那权利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
您是否知道他是如何想解决台湾问题?‛‚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
‛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开来:‚什么
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教授将他另一边屁股也挪上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我实在愿意请教下去: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
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发痒,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一字一句地对他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承受的这类刁难。
‛
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
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的。
‛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下课。
‛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
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12、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分)
13、有人认为第(2)自然段插入对教授的介绍与全文的中心关联不大,应该删去,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谈谈你的理由。
(3分)
1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抓住加点的字词进行赏析。
(2分)
(1)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发痒,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
(2)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
15、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主要以对话展开情节,在睿智的课堂问答和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尽显人物的性格。
B、文中“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运用细节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台湾同学对课堂对话不感兴趣,懒得回答。
C、“教授浓浓的眉毛好像一面旗子展了开来,向上升起。
”这里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他微妙的变化。
D、“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表达了教授对“我”不卑不亢、机敏应对的表现的由衷钦佩。
16、结尾对于文章而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结尾耐人寻味。
试从内容和表达的角度,谈谈本文的结尾“味”在哪里。
(4分)
参考答案:
12、我在巴黎大学的对话课上,有礼有节、争锋相对地回击了教授的故意刁难,赢得了教授和同学们的尊重。
13、不同意。
因为这段内容是对教授的侧面描写,交代了这位教授教学严谨,提问刁钻古怪的特点,使“我”未见这位教授,先对他已有所了解,为下文回答教授的提问作好了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为下文教授向我提出一系列刁钻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14、(1)“狠狠用眼戳着”形容“我”目光锐利,如同利剑般直刺教授,表现了对教授的愤慨之情。
(2)教授此时已被“我”的精彩回答所折服。
“倏地”就表现了他的极度兴奋,“眼睛明亮”“笑容灿烂”都是教授的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也是“我”眼中教授的新形象。
15、正确答案 B,这段细节描写不是表现出台湾同学对课堂对话不感兴趣,懒得回答。
而是表现了他同样对教授如此的提问说法表示不满与不屑。
16、内容上:我俩并排儿走、不约而同地邀请对方表明在我们心中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也意味着是两岸青年的共识;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青年的结成同盟,融洽相处,发人深思;表达上:获得教授与大家的尊重和赞赏后,我俩内心的轻松、坦然与紧张的课堂气氛形成对比,张弛有度,很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