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分类简介

合集下载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SAE润滑油粘度分类一、引言润滑油是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它具有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作用。

而润滑油的粘度是衡量其流动性的重要参数,也是选择合适润滑油的关键因素之一。

SAE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粘度分类系统是用于标识和比较不同润滑油粘度等级的国际通用标准。

本文将以SAE润滑油粘度分类为主题,探讨其背景、分类标准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二、背景SAE润滑油粘度分类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制定的,旨在为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提供合适的润滑油选择。

该分类系统基于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性能,通过两个数字来表示,分别代表冷启动和工作温度下的粘度等级。

这个标准的制定使得润滑油的选择更加科学和准确。

三、分类标准SAE润滑油粘度分类根据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动性能进行划分,分为单一粘度和多级粘度两种类型。

1. 单一粘度单一粘度指的是在工作温度下只有一个粘度等级的润滑油。

例如,SAE 30表示在工作温度下润滑油的粘度等级为30。

这种分类适用于工作温度相对稳定的设备,如柴油发动机、工业机械等。

2. 多级粘度多级粘度表示润滑油在冷启动和工作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粘度等级。

这种分类更加适用于工作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的设备。

例如,SAE 10W-30表示冷启动时润滑油的粘度等级为10W,而工作温度下的粘度等级为30。

其中,W代表冬季(Winter)的意思,表明润滑油在低温下的流动性能。

四、应用SAE润滑油粘度分类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包括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船舶等。

不同类型的设备对润滑油的粘度要求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对设备的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

1. 汽车在汽车中,引擎油是最常见的润滑油。

根据SAE润滑油粘度分类,汽车引擎油通常使用多级粘度等级,如SAE 5W-30、SAE 10W-40等。

这是因为汽车发动机在冷启动时需要较低的粘度来保证润滑油的快速流动,而在工作温度下需要较高的粘度来保持润滑效果。

常用润滑油分类及其特性

常用润滑油分类及其特性

常用润滑油分类及其特性一.润滑剂的分类润滑剂的品种繁多,但一般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润滑剂、半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等四大类。

根据GB/T498-1987的规定,将润滑剂和有关产品归类为L类产品,因而润滑剂总代号为L,即所有润滑剂代号的第一个字母均为L。

1.液体润滑剂:包括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动植物油和水基液体等。

2.半固体润滑剂(润滑脂):润滑脂在常温常压下呈半流动的油膏状态,故又称固体润滑剂,是由基础润滑油和稠化剂按一定的比例稠化而成。

3.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是以固体形态存在于摩擦介面之间起润滑作用的物质,有软金属、金属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一般工业常用的固体润滑材料,二硫化钼、石墨、聚四氟乙烯等。

4.气体润滑剂,与液体一样,气体也是流体,同样符合流体的物理规律,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也可以像液体一样成为润滑剂。

常用的提起润滑剂有空气、氦气、氮气、氩气等。

二.润滑油润滑油是液体润滑剂,一般是指矿物油与合成油,尤其是矿物润滑油。

目前全世界矿物润滑油的年产量超过20003吨,占润滑剂总产量的95%以上。

润滑油的代号及其意义根据GB/T7631.1-1987的规定,润滑油的代号由类别、品种及数字组成,其书写的形式为:类别+品种+数字。

类别是指石油产品的分类,润滑剂是石油产品之一,润滑材料产品用L表示。

品种是指壳牌润滑油的分组,是按其应用场合分组,分别用相应字母代表:A——全损耗系统;C——齿轮;D——压缩机;E——内燃机;F——定子、轴承、离合器;G——导轮;H——液压系统;M——金属加工;P——风动工具;T——汽轮机;Z——蒸汽气缸等,是品种栏的首字母,实际上品种栏内还可能有1个或多个其他字母,以表示该品种的进一步细分种类。

数字代表润滑油的粘度等级,其数值相当于40℃(有些则是批号,但要注明,否则是指40℃)是的中间运动粘度值,单位为mm2/s,按GB/T3141-1994规定有2、3、5、7、10、15、22、32、46、68、100、150、220、320、460、680、1000、1500、2200、3200共20个等级。

润滑剂分类及使用方法

润滑剂分类及使用方法

润滑剂分类及使用方法
1. 嘿,你知道润滑剂有好多种呢!比如水基润滑剂,就像我们平时用的爽肤水一样,清清爽爽的。

它很容易清洗,而且不油腻哦!例子嘛,就像你涂了很清爽的乳液在手上,没啥负担。

2. 油基润滑剂也有哦!这就像是那种滋润度特别高的面霜,能提供长时间的润滑效果。

不过要注意,它不太好清洗哦!比如说,你涂了很厚重的面霜,洗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啦。

3. 还有硅基润滑剂呢,那可厉害了!就如同给你的肌肤加了一层特别滑溜的保护膜。

这种很适合在水里使用哦!想想看,就像你擦了一层防水的保护膜在身上去游泳。

4. 那怎么使用润滑剂呢?很简单呀!先把它拿出来呀,就像是你准备好用你的护肤品一样。

然后挤出一点,再均匀地涂开,哎呀,就像你平时涂面霜那样啦。

5. 嘿,要是用在亲密的时候,可别直接就涂一大坨哦,慢慢的来,你懂的哇!这就跟你化妆不能一下子涂很多粉底是一个道理呀。

6. 可别小看这使用方法哦,用对了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呢!难道不是吗?这就好像你得知道怎么用你的护肤品才能让皮肤变好一样。

7. 在选择的时候也要注意哦,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呀!好比有的人喜欢清爽的护肤品,有的人喜欢滋润度高的。

8. 总之呀,了解润滑剂分类和使用方法真的很重要呢!选对用对,才能让你的体验更美好呀!。

第一章 摩擦学基础知识(润滑)

第一章 摩擦学基础知识(润滑)

三、润滑脂及其主要性能 • 组成: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澎润土 • 润滑脂的性能指标主要有针入度、滴点、析 油量、机械杂质、灰分、水分等
1)针入度 软硬程度 H(mm)/0.1
h
阻力大小、流动性强弱
标准锥体,150g,25 ℃ ,5s
2)滴点----固体 流体的温度转折点,表示耐热性 3)防水性能; 4)静音性能; 5)种类 A)钙基脂:抗水,适于轻中重载荷; B)钠基脂:高温,但不抗水; C)锂基脂:多用途,最好; D)铝基脂:高度耐水性,航运机械 E)其它特种润滑脂(特种合成油、添加剂、 稠化剂等)
五、添加剂 • 作用越来越大,在润滑脂、合成油中不加添加剂,
六、对润滑剂的要求
较低的摩擦系数 良好的吸附和渗入能力 有一定的黏度 有较高的纯度和抗氧化性 没有腐蚀性 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较大的热容量
七、润滑装置 单体供油装置 油壶, 油杯,
油枪
油杯
压配式油杯
滴油式油杯
油芯式油杯
油环
油链
• 集中供油装置 a) 简单的少数点位集中供油 b) 设备中心、车间及工厂级集中供油 泵站+(稳压+冷却)+过滤+分配器+工位润滑
η t = η0 ( t0 / t )
m
2、润滑油的粘压特性
• 粘度和压力的关系近 似表示为:
η = η0 e
ap
粘温关系曲线
3、油性—反映在摩擦表面的吸附性能 油性 (边界润滑和粗糙表面尤其重要) 4、闪点—瞬时燃烧和碳化的温度; 闪点 燃点—长时间连续燃烧的温度(高温性能); ; 燃点 5、凝点—冷却,由液体转变为不能流动的临界 凝点 温度; (低温启动性能) 6、极压性(EP), 在重压下表面膜破裂的最大 极压性(EP) 接触载荷,用PB表示,(极限载荷) 7、酸值—限制润滑剂变质后对表面的腐蚀 酸值

基础润滑剂全套资料

基础润滑剂全套资料

基础润滑剂全套资料
概述
本文档提供基础润滑剂相关的全套资料,包括定义、分类、应用、性能指标等内容。

定义
基础润滑剂是一种常用的润滑剂,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保护机器和设备的运行。

它们可以是液体或固体形式,通过润滑面之间的分离来减少摩擦。

分类
基础润滑剂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 液体基础润滑剂:包括矿物油、合成油等。

- 固体基础润滑剂:包括固体薄膜润滑剂、固体润滑膏等。

应用
基础润滑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 汽车工业:用于发动机润滑、变速器润滑等。

- 工业设备:用于轴承润滑、齿轮润滑等。

- 机械加工:用于切削润滑、金属加工润滑等。

性能指标
基础润滑剂的性能指标影响其润滑效果和使用寿命,常用的性能指标包括:
- 粘度:润滑剂的流动性和黏度。

- 温度稳定性:润滑剂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能。

- 氧化稳定性:润滑剂抵抗氧化和变质的能力。

- 极压性能:润滑剂在高压情况下的润滑效果。

参考资料
本文档的内容参考了以下资料:
- [XXX参考资料1](link1)
- [XXX参考资料2](link2)
- [XXX参考资料3](link3)
以上是基础润滑剂全套资料的概述。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参考资料。

食品级润滑剂的等级

食品级润滑剂的等级

食品级润滑剂的等级摘要:I.食品级润滑剂的概述- 食品级润滑剂的定义- 食品级润滑剂的作用II.食品级润滑剂的等级分类- NSF H1 级- NSF H2 级- NSF H3 级III.食品级润滑剂的应用领域- 食品工业- 食品相关小家电产品- 玩具类产品IV.食品级润滑剂的选择和使用- 选择合适的食品级润滑剂- 使用食品级润滑剂的注意事项正文:食品级润滑剂的等级食品级润滑剂是一种应用于食品工业、食品相关小家电产品和玩具类产品等领域的润滑剂。

由于这些产品可能会与食品直接接触,所以对润滑剂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满足机械的润滑需求,同时不能对食品造成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级润滑剂的等级分类主要根据美国NSF(National Sanitation Foundation)的标准进行划分。

NSF H1 级润滑剂是偶而可以与食品接触的润滑剂,可用于食品机械部位或与食品相关的小家电产品、玩具类产品等。

NSF H2 级润滑剂是完全不可与食品接触的润滑剂,可用于食品机械上,但不与食品有接触的地方。

而NSF H3 级润滑剂是可以直接与食品接触的润滑剂,可用于直接与食品有接触的位置。

在选择和使用食品级润滑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选择合适的食品级润滑剂:根据不同产品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食品级润滑剂等级。

例如,对于偶而会与食品接触的食品机械部位,可选择NSF H1 级润滑剂;对于完全不会与食品接触的食品机械部位,可选择NSF H2 级润滑剂;对于直接与食品接触的位置,可选择NSF H3 级润滑剂。

2.使用食品级润滑剂的注意事项:在使用食品级润滑剂时,要确保润滑剂的用量适中,避免过量使用。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润滑剂的使用情况,并及时更换,以确保产品的润滑效果和食品安全。

总之,食品级润滑剂的等级分类是为了确保食品工业和其他与食品相关的产品领域的食品安全。

石油产品及润滑剂分类方法和类别的确定

石油产品及润滑剂分类方法和类别的确定

石油产品及润滑剂分类方法和类别的确定1. 引言1.1 概述石油及其相关产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于石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确定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的分类方法以及类别变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的石油产品分类方法和润滑剂分类确定方法,并阐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对石油产品及润滑剂分类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并为正确选择适当的产品提供指导。

1.3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介绍和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整篇文章内容并说明研究目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基于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其他分类方法来划分石油产品的不同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评估。

第三部分将主要针对润滑剂进行分类确定方法进行探讨,包括功能、成分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着重探讨确定石油产品类别的要点,涉及使用环境需求、车辆或设备要求以及经济实际情况考虑等因素。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提炼关键信息,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石油产品及润滑剂分类方法和类别确定的重要性,并获得在实践中正确选择和应用这些产品的指导。

2. 石油产品分类方法2.1 基于物理性质的分类:石油产品可以根据其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这些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黏度和沸点等,是根据原油的特征及加工过程中改变而来的。

一种常见的基于物理性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沸点范围将石油产品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石油产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升华和汽化速度不同,可将其分为多个不同的馏分。

常见的馏分有原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每个馏分具有不同的物理特点和用途。

此外,石油产品还可以根据密度进行分类。

密度通常以相对密度或标准比重表示,也可以通过测量单位体积所含质量来确定。

根据相对密度高低,可以将石脂蜡分为重质、中质和轻质三种类别。

此外,颜色也可以作为一个参数来进行分类。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

常用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

设备的润滑管理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力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

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

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f. 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矩的作用;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

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

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

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滑油的粘度越高。

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剂分类简介
1、润滑剂的功能与分类
纸张涂布润滑剂的应用可追溯到本世纪初。当时纸张颜料涂布的胶粘剂主要是动物胶或
干酪素,涂料的固含量非常低。这些胶粘剂虽然具有很好的粘合力和出色的保水性能,但其形
成的膜很脆,于是客观需要增加一种能改善涂布纸及纸板耐折和抗弯曲性能的添加剂。这些
添加剂还改进湿态涂料的流动性和均涂性。这类既对湿态涂料起作用,又在干涂层中起着作
用的助剂,曾一度被人们视作“增塑剂”的添加剂,即为本文所要讨论的润滑剂。
润滑剂的功用随着纸种的不同和造纸厂生产习惯的差异而有别。有时用涂料的流动性以
及涂布纸张的一些性能(如光泽度、平滑度、吸油度、表面强度等)来测评润滑剂的性能。润
滑剂中一些类别具有特殊的功能特性,如常被列入诸如“粘度调节特性”、“改进干耐摩擦性”、
“改进湿粘着性”、“改进湿耐摩擦性”、“油墨光泽及防渗性”、“增塑性”、“耐折性”和“改进光
泽性”等特性。理想润滑剂应显示出的性能如下:
(1)润滑涂料并改进其流动特性;
(2)保证更为光滑的涂布;
(3)改善涂布成品的光泽度;
(4)改善成纸印刷适性;
(5)减少纸张折叠时涂层的裂纹和脱皮;
(6)在超级压光中减少或消除掉粉现象;
在不需要外加工序的情况下,用机械压光能对某些等级纸张进行精加工整饰。用于涂布润
滑剂的化学物品归纳成以下八大类:
(1)不溶性金属皂分散体;
(2)水溶性皂类;
(3)硫酸化或磺化油类;
(4)脂肪酸酯类;
(5)蜡、聚乙烯或其它碳氢化合物乳液类;
(6)脂肪胺或酰胺(合成蜡)类;
(7)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醚类;
(8)大豆卵磷酯“油酸混合体。
上述各类润滑剂中,金属皂水性分散体、蜡乳液、含硬脂酸钙高固含量润滑剂混合体,是涂
料涂布中最常用的润滑剂;硫酸化或磺化矿物油及一些天然或合成蜡分散体主要用于无颜料
系统,如一些纸张或纸板表面需要单一增滑特性的场合;大豆卵磷酯“油酸混合体则是目前最
新的一种涂布润滑剂。
2、主要润滑剂品种的组成与特性
2.1 不溶性金属皂分散体
不溶性或低溶解度金属皂由金属碱或氧化物与脂肪酸或溶解性皂反应而成。碱金属皂包
括钙、锰、镁、铝、锌的硬脂酸盐、棕榈酸盐、蓖麻醇酸盐等。其中硬脂酸钙在润滑剂领域
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典型硬脂酸钙制备是将CaO制成Ca(OH)2,与来自动物或海洋生物或其它植物脂肪或油
中的硬脂酸反应制得。硬脂酸钙的制造同样可以用氢氧化钙从溶解性皂(如硬脂酸钠)中析
出。用此方法制得的硬脂酸钙,其规格和形状(片晶体)能得到控制。硬脂酸钙分散液制造者经
改进其产品,现在可以出售具有低粘度、高固含量(57%),通过325目筛,筛余物小于”.”1%的稳
定产品。硬脂酸钙分散液通常用高剪切设备制造。在成品中用3%-5%非离子型或阴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硬脂酸钙分散液多年来一直保持其主要涂料润滑剂地位。它经济、
实用,在抗掉毛掉粉方面表现出优良的性能。
2.2 水溶性皂类
水溶性皂类是用高溶解性碱同脂肪酸反应生成,包括铵、钠、钾等的金属氢氧化物与脂肪
酸的反应物。这些皂类中最常用的有硬脂酸铵、硬脂酸钠和油酸钾。市场上可以购得这些化
合物的无水状固体,硬脂酸铵和油酸钾亦可买到固含量高达33%的液态分散体。鉴于固含量
相对低的硬脂酸钠是凝胶,这种化合物通常是在干式状态下采用。溶解性皂的熔点比不溶性
皂的熔点低得多,由于它们在水中形成真溶液,干燥时它们在整个涂层中保持得更加分散,有
随着载体进入原纸的倾向。因此,它们对涂料具有更多的增塑作用,而不像不溶性皂类那样具
有抗掉毛掉粉性能及表面润滑性的作用。它们比不溶性皂类更大程度地提高粘度,尤其是在
淀粉粘合的涂料中。水溶性皂类的使用随着刮刀涂布机低粘度涂布工艺的出现已逐渐减少。
但它们仍在某些辊式涂布中应用。一些工厂习惯地将辊式涂布机用作预涂机。
2.3 硫酸化和磺化油类
这类润滑剂包括硫酸化油类,由不饱和脂肪酸或脂类与硫酸反应而成,如土耳其红油(硫酸
化蓖麻油)、硫酸化红油(硫酸化油酸)、硫酸鲸蜡油等。硫酸化油类在室温下为液体,是一种
熔点很低的物料。据此,它们仅仅是中等效力涂布润滑剂,且和水溶物皂类一样,在干燥状态下
保持分散在整个涂料中并有迁移入原纸的倾向。其主要作用是增塑和均涂作用。有时在某些
蛋白质粘合涂料和全胶乳涂料中也用来降低粘度。这类物质都是强的润湿剂,因此在许多需
要耐湿摩擦的涂布场合,它们的使用受到限制。
2.4 脂肪酸酯类
用于涂料中的脂肪酸酯的主要类型是由脂肪酸或脂肪酸甘油脂与聚乙烯乙二醇(聚乙二
醇)或氧化乙烯(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的。这些产品通常称为PEG(聚乙二醇)酯类,其熔点和水
溶性随聚乙二醇的用量增加而提高。通常具有低熔点(94.4e)且亲水性强,用之得到的粘度效
应和溶解性皂类相似。由于是非离子型的,在酸性和碱性涂料中很稳定。其主要功能是起增
塑和改进耐折性作用,但也能略微起点润滑作用。
2.5 蜡乳液
对于淀粉类表面施胶和其它成膜材料,蜡乳液能起到改善平滑度、提高耐摩擦性、表面润
滑性及耐折性。用于制造水性分散液的蜡材料的熔点范围从液态烃油到高熔点(>140e)聚氧
化乙烯。根据涂布纸或纸板制造者的需要,选用合适的蜡类材料,包括石蜡、微晶蜡、聚氧化
乙烯蜡及这些蜡的复配物。
2.5.1 石蜡
市场上的石油石蜡是含有直链和支链的烷烃,平均分子360-400,熔点63-83e。完全精制蜡
相当硬,外观白色,含有小于”.5%的油组分;半精
制蜡在颜色、硬度和油组分方面与精制蜡有区别,颜色从呈琥珀色至白色各异,针入度高一些,
油成分1%-5%。对于纸和纸板的涂布要求而言,半精制蜡即可满足要求。
2.5.2 微晶蜡
微晶蜡主要是烷基化环烷属烃,含有支链的异构石蜡及一些n-支链石蜡及小部分的烷基
化芳香化合物。平均分子量580-700,熔点范围72-111℃。微晶蜡有相当小的晶体,具有与石
蜡十分不同的特性,更耐折,有较大的抗张强度和良好的粘合特性,减少了纸张或纸板表面由
于蜡的处理引起的打滑。
2.5.3 聚氧化乙烯蜡
聚乙烯通过轻微的氧化后制得的分散液,能改善滑移性、耐摩擦性以及典型的与蜡应用有
关的阻隔性。在颜料涂布中,聚氧化乙烯蜡的应用能给予良好的涂料塑性、耐折性以及良好
的光泽。但它在抗尘埃方面比金属皂的效果差。这类商品的固体含量一般在30%-60%。高
固含量的产品中含脂肪酸酯聚氧化乙烯醚、脲及PE蜡。通常水性分散液采用较低分子量的
蜡。较高密度的蜡的参数为密度0.98g0cm3,熔点77.8e;低密度的蜡的参数为密度0.93g0cm3,
熔点55.8e。蜡类乳液的制造通常是利用乳化剂使其在水中具有可分散性。按照乳化剂的类
型,可制成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蜡乳液。近年来,蜡乳液的使用被局限于施胶压
榨和压光施胶中,用在非颜料涂布改善印刷适性的特种涂布场合。聚氧化乙烯蜡通过喷淋,降
低烘缸表面的摩擦系数,大大提高纸张起皱效率则是一个特例。
2.6 脂肪胺类和酰胺类
这些产品是胺类,如乙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与脂肪酸反应而成的,其熔点范围
视所用的胺和脂肪酸而定。高熔点类型的通常叫合成石蜡。这类化学品一般是水不溶性,但
可通过季胺化反应(阳离子化),或用乳化剂,或用分散剂,将其分散在水中。作为润滑剂,在颜料
涂布中具有明显改善光泽性的作用。而在增进抗掉毛掉粉性方面则不及不溶性皂类。其粘度
视乳化剂或所用乳化分散工艺而定,一般介于蜡乳液与水溶性皂之间。
2.7 聚乙二醇类和聚乙二醇醚类
聚乙二醇类包括从低分子量的乙烯乙二醇类(液体)到高分子量的聚乙烯乙二醇(固体)。丙
烯乙二醇单体与乙烯乙二醇制成相似的产品或乙烯乙二醇混合物。乙烯乙二醇及其聚合体都
是水溶性的且易于形成溶液,而丙烯乙二醇则随链长增加而失去水溶性。
与乙二醇或甲醇、乙醇、丁醇等反应而生成醚,这些醚的水溶性也随链长度及乙二醇单体不
同而不同。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醚能使颜料涂布具有良好的光泽性能,但在抗掉毛掉粉和抗
粘性能方面作用则很小。尽管在某些淀粉粘合剂涂料中发现了某些聚乙二醇能降低粘度,但
在许多涂布配方中,它在粘度调节方面的功能很小。由于它们具有高度水溶性,聚乙烯乙二醇
具有一些润湿剂的性质,并有助于涂料的可塑性,无疑该性质比任何原有的润滑性质更为明
显。
2.8 大豆卵磷酯油酸混合体
用作涂布润滑剂的最新材料是大豆卵磷酯混合体。这类二酯酰甘油酯产品据报道能提供
优良的涂布流平性,减少刮刀拖痕、扫帚条,改善油墨光泽性。通常用于高浓涂布中。产品有
含50%和100%活性组分两种。100%活性产品表现较差的流动性,使用过程须用位移泵或质
量流量计量器直接输入涂料中。100%固含量的产品不会因冰冻损坏,在温度30.5℃下明显变
稠;50%固含量的产品内含脲类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