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主要价值观对比

合集下载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事例说明中西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事例:
1. 婚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结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和传承家族的财富和财产。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两个人之间互相爱和支持,婚姻是两个人的个人选择,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个人关系。

2. 教育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追求成功和提高身份的主要手段。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的教育观念更注重自主、自由和个性的发展,西方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独立空间。

3. 人际关系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面子和尊重,往往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

在西方文化中,人际关系更注重平等和自由,个人利益和观点也更被重视。

4.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资源,从而时间的利用和浪费也显得非常重要,迟到和浪费时间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是一种相对而言更为自由的资源,也更被看作是有限的,而延迟和拖延有时被视为事情无法避免的结果。

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1.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1)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天人合一,在世界很多高级宗教中都有这类观念,并且有详细系统的修行方法。

西方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乃上帝凭借“自由意志”,花了六天时间创造出来的,“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神圣而绝对的真理,只能由“先知”按照上帝启示,被“先验发现”出来,而不是“经验发明”出来。

西方人生观认为,所谓的人生意义,不过完成上帝赋予人的神圣使命。

2)人对“变化”的态度东方人求变,当你面对不断变化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想有所成就,却感觉迷茫无助之时该如何选择?在进与退、输与赢的关口,你当然会选择“进”与“赢”。

如何追求到“变”这一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为你释疑解惑,拓展成功的思路,打开胜利的大门,让你顺利走向“赢”的彼岸。

“求稳思维”指的是在面对危机或者该出击的情况下犹豫不决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开拓精神不够或者错失良机。

干事创业需要积极稳妥、周密审慎、老成谋国。

3)动与静中西文化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区别,在于中国文化的“心”与西方文化的“行”。

正如牟先生所说,中国文化重视内在修养而西方文化重视外在知识。

修身必要养心,而知与行需并驾齐驱,从而构成了中西文化对于世界的不同相处方式。

西方人把人与自然看做是分离的两个世界,他们有别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于中国文化中“道”与“仁”从天而降,贯注下来,与万物同一的境界,而抽象出概念、逻辑、上帝等形而上的悬空体,纵使人们奋力的跳跃也无法真正的触碰高高在上之物。

4)人之天性观人之初,性本善抑或性本恶?这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价值观的差异一、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一) 个人隐私西方人强调尊重个人隐私, 即一个人怎样生活在不造成对他人危害、没有干扰别人的情况下,谁也管不着。

如私人信件不能随便拆阅,私人的事情不能随意打听, 更不能随意传播.在中国, 朋友可以不敲门就“登堂入室”,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

即使是一件小事要问,他们也需要先打个电话,问主人是否方便.(二) 个人自立即个人的生活自己负责, 不依赖父母和他人。

子女年满18 岁, 多数开始自立生活, 即使家里很富有,也要自己找工作养活自己。

还有一个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例子就是无论吃饭、购物, 甚至是买票,也都各自付款.美国人并不认为这是人情淡漠, 而认为是尊重个人作用和价值以及不坐享其成的表现。

他们从小就受到独立自主精神的熏陶。

这正是西方人独立自主、白手起家、个人奋斗精神的体现。

美国总统林肯出身卑微却为美国人民的自由平等作出了贡献, 因此备受美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这正是美国梦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个人表现美国人具有爱冒险、爱新奇的特点。

中国古语中有这样的说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 人必非之。

”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对的是中国传统中的集体主义, 也有人称之为家族主义和放大了的家族主义价值观。

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强调集体的利益总是高于个人的利益。

个人利益要融入到集体利益中去, 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强调人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个人的荣辱和成功紧密地与集体联系在一起。

当然, 中国文化传统也认为个人应有个性,有个人信念, 个人利益和追求, 但不把其至于社会之上。

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是统一的,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过于强调“集体”确实容易导致忽视个人权利、自由, 影响个性发展及个人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从前面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几个方面的对比中便可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而过于强调“个性”, 有时也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亲情淡漠, 甚至以酗酒、吸毒来发泄心灵压抑和孤独寂寞。

中西方道德价值观比较

中西方道德价值观比较

中西方道德价值观比较作者:姜红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1年第2期姜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摘要:中西方道德伦理本位既有共通点,又互有差异,这些差异具有社会必然性对此。

应坚持多元并存、取长补短、中西整合、综合创新的观点,这对于建设和发展21世纪的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文化反省革新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方;西方;道德价值观;比较中图分类号:G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2—0017—02一、中西方道德价值观的相同点1�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仁”等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规定了等级名分与尊卑贵贱。

“三纲”和“五常”则更加明显地表现了等级附属关系。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的是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妻卑,是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要绝对地服从,“仁、义、礼、智、信”,规定了个人称为君子的私德。

西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四基德,即智慧、勇敢、公正和节制,具有非常明显的等级意识。

中世纪基督教道德中强调“爱”、“信”、“望”三主德,神学家奥古斯丁说三主德是神的德行,而人的德性——明智、坚忍、节制和公正只是“爱”的形式,神的德行和人的德行是不同等级的,人要学习神的德性,才能赎罪上天堂。

2�人道主义中国封建社会提倡“仁”,孔子说,“仁者,爱人”。

仁是一种君子的德行的总体要求,而“义、礼、智、信”四德都是附在其中的,孟子提出人皆有恻隐之心,把仁与性善论紧紧地连在一起;汉代董仲舒“天生五谷以养人”,认为天有善心来供养人,让人得以生存,把天赋予为善的性质;到了宋代程朱关于“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论辩,更是将自然和社会伦理化,把善、仁推广到了极致之处,成为万事万物的共同的与生俱来的特性。

西方中世纪基督教道德的所谓的“爱”,是爱上帝,爱邻人,甚至爱仇敌,所主张的宽大的博爱观有爱人如己的味道,包含了一定的人道主义思想。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比较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比较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二、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2.1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起源和演变2.2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相似和不同点2.3 影响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因素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特点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对中国的意义和作用四、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4.1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特点4.2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起源和演变4.3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和限制五、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的启示5.1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的现实意义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取向选择5.3 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的展望和建议六、结语6.1 研究成果总结6.2 论文创新点6.3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每一种文化、每一种社会体制、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

中西方文化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比较,是当前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比较,重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特点,并探讨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于中西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以期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比和融合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1.1 背景介绍“文化决定一切”,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比较研究,早已引起许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框架,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分别归入为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开启了中西方价值观念比较研究的先河。

当代,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合越来越频繁。

中西方社会的差异和共性引发了人们对于价值观的关注,深入研究中西方价值观念的比较,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好地发挥各个文化优势,进一步丰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

中美价值观念对比分析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Oneness vs、Dividednessbetween Man and Nature)中国传统得宇宙观或对自然得态度就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就是指人对自然规律得顺从与对自然得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得生活与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与谐统一。

实际上,自古代几千年以来,人们在各个生活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得境界 无论就是政治、思想、情感、理智与实践等方面都就是如此。

人们做事情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与。

在中国天人合一得思想指导与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与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与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美国人或西方人得思维方式与言语观。

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得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

西方得哲学家从古代起就开始认为世界上得万物都就是对立得,一分为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一切二分对立。

因此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而人处在支配与改造自然得位置。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得东西或地位,她们相信这并不就是天命,顺从命运得人会遭到唾弃。

这就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自己比作一部机器或一个独立存在得原子得缘故。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分为二,对待事物习惯分析得思想方式与重逻辑得思维方式,以及求“准确”得言语观。

总之“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这两种不同得宇宙观构造东西方人色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方面起到决定性得作用。

西方东方宇宙观:天人相分天人合一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具象思维重分析、逻辑、客观重直觉、综合、主观演绎式归纳式线性圆周式言语观:法制语言人制语言重形合重意合写作:开门见山(演绎式思维) 往往不开门见山(归纳式思维)2.群体取向与个人主义取向(Group vs、IndividualismOrientation)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就是群体取向,二就是她人取向。

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我认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

如果说东方的文化是偏于精神的,则西方文化更偏于物质,这也是造成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巨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东方的历史文化似乎比西方长得多,也可以说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因此东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较比于西方人来说更多元。

从地域的角度来看,东方大陆比较封闭,对于长期生活在这片封闭土地上的人来说,封闭容易使他们的世界观变得狭小,而西方人则更善于向外探索,所以他们的世界观更为广阔。

我认为造成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文化取向不同。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而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

这文化内涵的差异,对东西方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很多方面上,东方人的价值观都极趋向于精神,而西方人趋向于物质。

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在到科学,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基础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

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这在一定程度也在诱导着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

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君主已开始在思考,是以儒家思想、法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治国,这不仅是管理者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探究,也是对其以另一种方式的诱导。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取向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种旨在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知性哲学,而是把人作为主要对象,以整合社会为目的,阐明人生精义为要旨的德性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观念、理论哲学,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这种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及其作用下发展起来的。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中国作为东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传承着自古以来5000年的历史,在文化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与西方文化对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下面就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对中西的文化差异进行简要的对比。

一,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Differences in V alueConcept and Moral Criteria)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他们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在西方文化中,与" 自我" (self) 相关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无所不在。

在英语中就有许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词汇,如“self-absorption (自我专注)、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self-cultivation (自我修养) 、self-image (自我形象) 等等。

故此西方社会盛行的是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强调个人自由、不受外来约束。

而中方文化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先利民,再利已" 的话语随处可见。

通过简单的言语就可从中了解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

二、风俗习惯1、称谓及称呼: 学习英语时,我们发现英语中的称谓名称比汉语中的要少得多。

例如,英语中cousin一词,对应于汉语的表兄、表弟、表姐和表妹等。

我们看到,汉语把表亲关系区分得非常严格,既要说出性别,又要分出大小,根本不像英语笼统一个词了事。

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归因于中国二、三千年之久的封建统治。

这种封建社会高度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

亲属关系亲疏,长幼和性别等万面不同,导致权力和义务也随着出现区别,故称谓区分得严格而细密。

英语中的称谓为数不多,除dad, mum, grandpa, aunt, uncle等几个称谓经常使用外,其它的几乎都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Other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1). Identity among collectivists is defined by relationships and group memberships. individualists base identity on what they own and their experiences. (2).in collectivists cultures the collectiv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wrongdoing of one of its members; in individualist cultures, it is solely the individual who is responsible. (3.)History is more important to collectivists than to individualists. collectivists see themselves as links in a long chain that consists of ancestors and descendants. For individualists, the individual is in the center of the stage---what comes before and after is more or less irrelevant.
The concept of val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example, values might include material comfort, wealth, competition, individualism or religiosity and sex, drugs and rock and roll. the values of a society can often be identified by nothing which people receive honor or respect. In the US, for examples, professional athletes are honored( in the form of monetary payment) more than college professors, in part because the society respects personal vales such as physical activity, fit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more than mental activity and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values
people who group up in a certain culture share certain values, that does not mean they all share exactly the same values to the same extent; it does mean that most of them. most of the time, agree with each other`s ideas about human nature, social relations, right and wrong. a mainstream culture can be viewed as a collection of values and assumptions that go together to shape the way a group of people perceive and relate to the world around them.
2)The definition of "Individualism"
individualism is a social pattern that consists of loosely liked individuals who view themselves as independent of collectives; are primarily motivated by their own preferences, needs, rights; and the contacts they have established with others; give priority to their personal goals over the goals of others; and emphasize rational analyse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associating with others.(Triandis,1995 )
Ⅰ.价值观的启蒙思想 ( Enlighten thinking of values )

其实东西方价值观的是全方面的不同,西方的自然价值观念是由古希腊传 统的自然价值观念、基督教( christianism )传统的自然价值观念发展来的, 而中国的价值观是由道家(Taoist school)的、以及儒家的自然价值观发展来 的。在西方价值观中二元对置乃是关键,它是一种“双重二元对置”:首先 是造物者与造物的二元对置,诸如本体实在与现象的对置、神与万物的对置 之类,例如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对置;然后是人与自然界的二元 对置。这是整个希腊思想、也是整个西方文化的基本构架。 中国价值观中一元存在是关键,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都认为有一个大 的标准存在,如道家的道和儒家的礼;在这个标准下有一个互相转化的二元 对置,如儒家的王道和霸道的理解,阴阳鱼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这里既没 有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置,更没有造物与造物主的二元对置。在儒家观念中, 人性也是自然,并永远是自然。人不仅是自然之子,而且还应该是自然的孝 子。这个思想,在张载的《西铭》里有很透彻的表达:“乾称父,坤称母, 予兹藐焉,乃混然而中处……”什么叫做自然的孝子?所谓孝,《中庸》说: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述者,循也,循父母之道也。 这就是说,孝子就是善于继承发展父母未竟的事业;同理,自然的孝子就是 善于继承发展自然未竟的事业。这也就是《周易》所说的“干父之蛊”、 “干母之蛊”。转自: 陨石站 48f
The concept of values
values are ideas about what is right and wrong, desirable and undesirable, normal and abnormal. proper and improper. It also includes the assumptions, the unquestioned givens, about people, life, and the ways things are.
The concept of values
Values are related to the norms of a culture, but they are more general and abstract than norms. Norms(规范,准则) are rules for behavior in specific situations, while values identify what should be judged as good or evil. flying the national flag on the holiday is a norm, but it reflects the values of patriotism, wearing dark clothing and appearing solemn are normative behaviors at a funeral .they reflect the values of respect and support of friends and family.
4.) Individual freedom is probably the most basic of all American values
By "freedom", Americans mean the desire and the ability of all individuals to control their own destiny without outside interference from the government, a ruling noble class, the church, or any other organized authorities.
3)A price to be paid for this individual freedom
self-reliance: Americans believed that they should stand on their own 2 feet, achieving both financial and emotional independence from their pare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usually by age 18 or 21.most Americans take considerable pride in their ability to do things for themselves rather relying on help from others. in fact, Americans will sometimes prefer to go through considerable difficulty in order to do something for themselves rather than having others do it for them. on the other hand, Americans expect other people to also be self-relia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