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有机化合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特征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3.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4.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5. 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 利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有机化合物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特征: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
3.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4. 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5.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
6. 应用拓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7.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
10.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分享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与 C4H10 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从 上 述 物 质 再 找 出 一 对 同 系 物 , 它 们 分 别 是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解析:同系物是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 团的一系列物质,由定义可知与 C4H10 互为同系物的是 C3H8, CH3OCH3 和 CH3CH2OCH2CH3 互为同系物。
4.下列各组内的物质不互为同系物的是( )
D 解析:D 项中两种物质的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互为同 分异构体。
同系物判断的三个关键点 (1)同:两种物质属于同一类物质。 (2)似:两种物质结构相似。 (3)差:两种物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 CH2 原子团。
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 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 ) A.CH3CH2OH 和 CH3OCH3 互为同分异构体 B.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 C.CH3CH3 和 CH3CH2CH3 互为同系物 D.12C 和 14C 互为同位素
B 解析:干冰是二氧化碳晶体,冰是固态的水。
3.(双选)有甲、乙两种烃,含碳的质量分数相等。下列关于甲 和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的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 而且_碳__原__子_与_碳__原__子_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可以形成单__键__、双__键__或 三__键__。 (2)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结合成_碳__链_,也可以结合成_碳__环_,构成 有机物链__状__或环__状__的碳骨架。
探究 3:同分异构体的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分子 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的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乙醇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及教材办理《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是新课标人教版一般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选用了乙醇和乙酸这两个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并对乙醇和乙酸的构成、构造、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本节内容分 2 课时,第 1 课时介绍生活中常有的有机物——乙醇。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构成和构造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习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所以,乙醇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节的要点。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成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构成)构造→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为此后学习其余的烃的衍生物打下优异的基础。
本课时实验内容许多,经过实验能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剖析能力等。
为了使教课拥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处理以下:先联系生活及展现酒精灯,小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依据乙醇的分子式猜想乙醇的构造,并经过实验考证乙醇的构造,构造决定性质,再学习乙醇的性质,并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性质的学习。
第 2 课时介绍乙酸,包括乙酸的分子构造特色、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酸的用途等,乙酸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课要点,特别是酯化反响的特色是要点难点。
经过联系生活引出乙酸,学习乙酸的构造,再学习其性质,要点剖析酯化反响。
●教课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构造变化,重申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脑筋中逐渐成立烃基与官能团地点关系等立体构造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舞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说常有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我设计的教课模式和学习方式以下:1、实验法:充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经过设计问题,实验研究,展现获得知识的过程,按“疑问→实验→思虑→指引→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课,从而调换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去研究知识; 2、情形激学法:创建问题的境界(酒精汽油的推行、饮酒脸红、酒后驾驶的查验等),激发学习兴趣,调换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境界中主动研究科学的奇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三)

需要隔绝空气
4、烷烃的取代 不可阳光直射
(1) 现象
分析
无光照时无变化
光照时:
气体溶解?
试管内液面上升 反应? 气体减少 反应消耗
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氯气消耗
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 生成不溶于水的液态物质
试管中出现少量白雾 推断可能生成HCl
(2)反应机理
H
H
H C H + Cl Cl 光 H C Cl + H Cl
C.在做甲烷、乙烷燃烧试验前,气体一定要验纯 D.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的燃气灶,改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 C4H10),应减小进气量或增大进风量CnH2n+2+3n+2 1O2―点――燃→nCO2+(n+1)H2O
高一—人教版—化学—第七单元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 烷烃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明确烷烃用途及性质的关系。 2. 以甲烷为例,掌握烷烃的性质,依据结构决定性 质,能够推导出烷烃的性质及有机物的一些通性。 3.了解甲烷和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现象,掌握取代反应 概念,学会辨识取代反应,了解有机反应的特点。
1.反应条件为光照,反应物为气态烷烃和气态卤素单质 (黑暗处不反应,甲烷与溴水或含溴的有机溶液不反应)
2.连续反应、生成物常为混合物 (反应一旦发生,不会停留在某一步,即便氯气不足产物 依旧是五种物质的混合物)
3.1mol 氯气取代 1mol H生成1mol HCl
H
H
H C H + Cl Cl 光 H C Cl + H Cl
C₂H₆+3.5O₂ 点燃 2CO₂+3H₂O 2C₂H₆+7O₂ 点燃4CO₂+6H₂O
高中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苯苯的结构与部分性质Fra bibliotek乙醇的结构、官能团和部分 性质 乙醇的结构、官能团和性质 元素组成、部分性质和用途
深化:芳香烃的类别性质 拓展:烷烃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
深化:醇的类别性质 拓展:醇的命名、反应条件对消 去反应的影响 深化:羧酸的类别性质 拓展: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设计, 平衡原理对酯化反应的应用 结构简式、完整性质和用途
4.2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 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加成、取代等有机反应类型。知道有机化合 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4.3 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
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结合实例认识高分子、 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学校分班情况
第一学期结束,已分文理,文科每周2节课,理科
每周3节课。 理科安排: 《必修一》(上学期已结束) 《必修二》第一章——第四章第一节
《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选修4》第一章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选修四》第四章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必修二》第三章
一、本章内容的地位与功能
•满足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认识生活中简 单的有机化学知识
•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培养思维方式, 把握基础学习方法。
二、课程标准解读
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立体结构的,以甲烷、乙烯、乙炔、苯为例认识 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以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 的官能团。
4.4 学生必做实验 搭建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球棍模型。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3.1.2《烷烃》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课时烷烃)【情景导入】奥运会上熊熊燃烧的火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火炬燃烧的燃料是什么?为什么火炬风吹不灭,雨淋不熄?【板书】二、烷烃【板书】活动一、烷烃的结构特点【思考】根据教材P62页“学与问”,观察图示,回答烷烃的定义,并归纳烷烃的分子结构有何特点?【投影】乙烷丙烷丁烷【板书】(1)定义: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链烃,也称烷烃。
【板书】(2)特点:【交流1】①碳原子之间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交流2】②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交流3】③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n≥1且n为整数)。
【交流4】④烷烃的空间结构中,碳原子(大于等于3时)不在一条直线上,直链烷烃中的碳原子空间构型是折线形或锯齿状。
【交流5】⑤C—C、C—H键可以旋转【讨论】阅读教材P63页第一自然段,结合表3-1思考什么是结构简式?请举例说明。
【交流】将结构式中的部分或全部化学键(C—H键或C—C键)省略,把同一碳上的H合并所得到的式子就是结构简式。
如乙烷的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3,丙烷的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H2CH3。
又如结构式为:,结构简为为:(CH3)2CHCH2CH2CH3或等。
【问题探究1】(1)根据上述操作所得符合通式C n H2n+2的系列化合物有什么异、同点?【交流1】①不同点表现在组成上:①分子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②相差一个或多个CH2基团。
【交流2】②相同点表现在结构上:a.单键(只有2种键型,C—C、C—H); b.链状(锯齿形,即链状而非直线);c.“饱和”—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单键;d.通式:C n H2n+2(n≥1)。
【问题探究2】(2)什么叫键线式结构?根据键线式确定阅分子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强调】键线式:把结构式中的C、(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H元素符号省略,把C─H键也省略,得到的式子叫做键线式。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X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元素符号
(核内质子数)
请看下列表示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
核外电子
Z个
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书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设
二.核素、同位素
计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回答】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
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投影】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知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识
原子核
质子 Z 个
结
构
中子 (A-Z)个
与 板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 AZX
教案
课题: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 1 页 共 127 页
授课班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结构简式 _C__H_3_C_H_3_
_C_H__3C__H_2_C_H_3__
_C_H_3_C_H__2C__H_2_C_H__3
结构简式是结构式的简单表达式
二.烷烃的结构 (2)结构简式的书写
结构式
省略C—H键 把同一C上的H合并
CH3-CH3 结构简式
省略横线
(主链) CH3CH3 上C—C键 结构简式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烷烃
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成键类型及方式。 2、认识甲烷的组成、结构、烷烃的组成及结构。 3、理解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学会判断简单烷 烃的同分异构体,建立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判断及书写 的思维模型。
C3H8
①元素组成上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C4H10
②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
③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H结合,化合价达到饱和。
二.烷烃的结构
2. 烷烃的结构 (1)定义: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剩余的价键均用于与H结合,
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达到“饱和”的 烃称为饱和烃,也称为烷烃。
(2)特点:
C
C—C—C—C—C 对称碳不重排
C
注意:减下的碳要少于剩余的碳。
(3)减两个碳变支链
C
C—C—C—C C—C—C—C 己烷有五种同分异构体
CC
C
(4)补氢——看每个碳周围(满足4个键)差几个键就补几个氢
二.烷烃的结构
6.概念对比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组成 分子相差一 个或若干个 CH2原子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那么大家先回忆,我们在必修2接触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对有机物进行了怎样的分类?烃和烃的衍生物,其中烃是只含有碳和氢的化合物。
[讲]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32223CH CH CH CH CH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
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
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投影]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烷烃————甲烷 4CH烯烃 双键乙烯 22CH CH =炔烃 三键C C -≡-乙炔 CH CH ≡芳香烃————苯卤代烃(X 表示卤素原子)X -溴乙烷 22CH CH Br 醇 羟基OH -乙醇 32CH CH OH酚羟基OH -苯酚醚 醚键乙醚 2233CH CH OCH CH醛醛基乙醛酮 羰基丙酮羧酸羧基乙酸酯 酯基乙酸乙酯胺氨基2NH - 甲胺32CH NH -[讲]官能决定了有机物的类别、结构和性质。
一般地,具有同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应具有各个官能团的特性。
我们知道,我们把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关一个或若干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
2CH [投影]常见有机物的通式烷烃(饱和烃)nn22CH+无特征官能团,碳碳单键结合烯烃2n n C H 含有一个炔烃n n 22C H -含有一个C C -≡-链烃(脂肪烃)不饱和烃二烯烃n n 22C H -含有两个饱和环烃环烷烃2n n C H 单键成环环烯烃n n 22C H -成环,有一个双键环炔烃n n 24C H -成环,有一个叁键环二烯烃n n 24C H -苯的同系物n n 26C H -烃不饱和环烃稠环芳香烃[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课后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第二课时烷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结构式、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目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性。
2.使学生掌握饱和链烃、烃基的概念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及其命名法。
3.通过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间的关系。
4.通过烷烃分子通式的总结推导过程,学会用“通式思想”认识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过程与方法: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解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教学重难点】重点:烷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难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学过程】【投影】:几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式师:在有机物中,有许多物质具有与甲烷相似的结构,如投影中A 组物质。
也有许多物质结构与甲烷不相似,如投影中B 组、C 组、D 组物质。
请同学通过对比找出A 组物质在结构上有别于其他几组的特点。
请同学阅读课本烷烃概念。
一、烷烃: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
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
由于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C C -或叫烷烃。
生:由甲烷,乙烷的和丙烷的,可以推出对n 个碳原子,烷烃的通式:4CH 62C H 83C H ()n n 221C H n +≥小结:烷烃的习惯命名法①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碳原子数1-10: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碳原子数在11以上,用数字来表示,如:十二烷:()21330CH CH CH ②相同碳原子结构不同时如:(正丁烷)(异丁烷)2233CH CH CH CH ()333CH CH CH CH 同系物的定义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原子团的物质互相2CH 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强调“结构相似”和“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原子团”。
2CH 关于烷烃的知识,可以概括如下:①烷烃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单键相结合,它们的组成可以用通式表示。
n n 22C H +②这一类物质成为一个系统,同系物之间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原子团。
2CH③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
师: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烃基,用“R-”表示;烷烃失去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如叫甲基、叫乙基;一价烷基通式为3CH -23CH CH -n n 21C H +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师:请写出的结构简式? 140C H 3CH 生:练习写出 (讨论写出)3223CH CH CH CH ---33CH CH CH -- 正丁烷 异丁烷正丁烷和异丁烷虽然组成和分子量相同,而结构不同造成的。
造成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可见,由于碳原子既可形成直链,又可形成支链,所以分子式相同的烷烃,可形成多种不同物质。
这种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这些化合物之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然后阅读教材并比较异同。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以为例)152C H (1)先写出最长的碳链:(氢原子及其个数省略了)C C C C C ----(2)写少一个C 的直链,把剩下的C 作支链加在主链上,依次变动位置。
C C C C ---C C C C--- C C这两种结构相同,为同一种物质。
(3)写少两个C 原子的直链,剩下的2个C 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但与(2)中为同一种结构C C C --C C C C ---C C C剩下的2个C 原子分成2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C C C C -- C(4)分别加上氢原子,得三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知识拓展】师:很显然,碳原子多一些,使用正、异、新的命名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
随着碳原子数增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多。
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通用的命名法则,从而可以叫出各种烷烃的名称。
【课堂小结】在本节教学中,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烷烃分子结构的认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亲自制作各种分子的模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对于本节的重点“烷烃的性质”在教学中注重运用了比较、解析、自学讨论等方法,以利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