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版自由简述

合集下载

简论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_丁俊杰

简论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_丁俊杰

简论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 丁俊杰【编者按】 弥尔顿是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他的出版自由思想在西方有很大影响,在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他的出版自由思想是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特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针对封建专制统治而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当然,今天看来,也会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本刊发表此文,意在从史料、文献角度来认识和研究西方新闻思想史。

【内容摘要】 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是西方新闻自由观念的源头和基础,旗帜鲜明,影响深远。

本文结合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文,重点探讨了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产生背景、来源、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和影响。

【关键词】 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在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的发展史上,弥尔顿是先驱和奠基人。

他于1644年发表《论出版自由》的演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给后世以很大的影响。

鉴于弥尔顿及其出版自由思想在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对它的研讨就不能不成为研究和认识西方新闻自由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很丰富,可以研讨的问题也很多,本文拟结合《论出版自由》(弥尔顿著,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9月初版)一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重点探讨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产生背景、来源、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和影响。

一、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包括时间的背景和空间的背景。

弥尔顿1608年生于英国伦敦,他提出“出版自由”的思想是在1644年。

根据这一史实,本文对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的考察以1608———1644年的英国为重点。

总的说来,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如下特点:1.政治上,代表封建统治阶段利益的国王与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会关系紧张,甚至兵戎相见。

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国王詹姆士一世极力宣扬“君权神授说”,强调君权来自上帝,议会权利来自国王,遭到反对派议员的敌视和抗议。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

论出版自由读后感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出版自由更是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论出版自由》这本书,深刻地探讨了出版自由的重要性、影响和挑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出版自由对社会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中首先介绍了出版自由的历史渊源,让我对出版自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追求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权利。

在历史上,出版自由一直受到政治和宗教力量的限制,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放弃对出版自由的追求。

通过了解出版自由的历史,我深刻地意识到出版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

书中还介绍了出版自由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出版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它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社会带来新的思想和观念。

同时,出版自由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保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通过了解出版自由的影响,我深刻地认识到出版自由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维护。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出版自由所面临的挑战。

在信息时代,出版自由受到了新的挑战,如网络审查、虚假信息等问题。

这些挑战对出版自由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通过了解出版自由所面临的挑战,我深刻地认识到出版自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维护和捍卫。

通过阅读《以论出版自由》,我对出版自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也应该为维护出版自由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出版自由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出版自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出版自由一定会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

主要内容
第三:分析英国当时的社会环境,言论与出版自由 将有利于社会发展。
在当时的英国,民主正一步步地走向人民; 社会言论变得自由,出版书籍变得畅通无阻,对于这个社 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两点公设

第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凭着自己的理性能 够辨别真假正误; 第二,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地抒发意见,乃是 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和特权”,同生命一样神 圣不可剥夺。
“杀人只是杀死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 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的圣 像。”

思想原料
古希腊、罗马文化中民主、自由的人文主
义精神 新教教义中的宗教自由和宗教宽容精神 近代启蒙理论中的自然法精神
局限性

第一,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主旨在于批判出版许 可制,而对于如何确立出版自由制度, 没有提出有 力的建议;
《论出版自由》
约翰.弥尔顿
PB09206286 吴海霞
作者简介
John Milton
(1608-1674)
作者简介
约翰.弥尔顿,英国诗人,思想家。英吉利
共和国时期曾出任公务员,因其诗歌《失 乐园》和反对书报审查制的《论出版自由》 而闻名于后世。
作者简介
早年生涯 剑桥岁月 示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的无法解开的矛 盾,从而说明人在接受智慧方面应有的“知”的 权利。
“如果一本坏书对读书者是不宜的,那么就可以信赖检查 官本人不被腐蚀吗?书不在于好坏,而在于读者。一个蠢人拿 不拿书都是笨蛋,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要限制蠢人而剥夺聪明人 增加智慧方面的便利条件。 ” “意大利、西班牙的宗教法庭对书籍的限制极为严格,而 那里的风气却比其他地方更坏。” “书报检查制度会使人民除了用斗衡量过的东西以外就不 知道旁的东西。 ”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读书报告刘丰2012202450 《论出版自由》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及世界各地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成了一个“伟大的口号”。

并为后世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近现代新闻自由思想的发展。

因此《论出版自由》被冠以“世界上第一部自由主义经典之作”,弥尔顿也被尊崇为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具有开山意义的思想大师。

《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作者在书中痛斥出版检查制度的罪恶,呼呼出版自由,主张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奠定了自由主义报业理论的思想基础。

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

密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词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弥尔顿指出,他写作《论出版自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出版从它日益走入绝境中的限制中解脱出来。

决定对错的权力以及决定什么是应该出版、而什么是不应该出版的权力,将不再委托给那些文盲和非自由民,因为这些文盲和非自由民由于自身劳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不具有脱俗的观点和视野。

弥尔顿意识到,对于“宗教和共同体”的极大关注,决定了书籍著作“之所以为著作”,是因为“它们不是绝对僵死的东西,而是有一种潜在的生命力……它们的确可以在追求最纯洁的功效和拨开迷雾启迪真理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还指出:“谁杀了一个人就是杀了一个理性的动物,杀了上帝的一个创造;但是,谁要是摧毁了一本书,谁就是谋杀了理性本身,就是当着上帝的面谋杀了上帝的化身。

”他认为,出版许可制的存在“使我们的才能在已知的事物中无法发挥,因而日趋鲁钝”,把书籍比喻成“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纯净的精华保存起来”。

好书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是理性的化身,“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论出版自由》读书笔记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论出版的自由》读书笔记广播电视新闻1103班杨琪 1703110607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自由”的三个定义,天然的、社会的和道德的自由。

人作为自然人,在天然的状态下,服从于自然法则:自爱和怜悯,在这种情况下,自由成为了人们情感的任意性表达载体,这只是一种在平等状态下的自由,不存在自主意识。

而社会的自由则增加了社会契约的制约,人的理性在社会中得到发展和磨砺,在种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甚至精神的不平等打造下,再通过建立一种以法律形式制定的社会契约而形成的。

如果说天然的自由是人性的释放,那么社会的自由就是理性的约束。

社会自由使人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却没有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

道德的自由在这一时刻便发挥了作用,嗜欲的冲动使人回归奴隶状态,而唯有服从于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自古以来,自由便是人们所渴望追求和获得的事物,人们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自由表达内心想法的人,而不是被压抑被控制只能道路以目。

弥尔顿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弥尔顿,是英国的诗人也是政论家,他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竭力奋斗,他在《论出版自由》一文中通过强调自由的重要性来反对封建专制下的出版管制制度,并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口号。

“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真理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弥尔顿在他的政论文《论出版的自由》一文中如是说道。

弥尔顿提出的“新闻自由观念”为近代自由主义报业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论出版的自由》被誉为时代的分水岭,他也被称为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奠基人”。

在施拉姆所撰写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有一段对于《论出版的自由》的评价:“在自由主义传统上写出了主张思想自由的光辉的论点。

”施拉姆认为,虽然这篇政论并没有全面论述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原则,但也提出了反对集权主义和追求新闻自由的口号,影响了后来的新闻事业的发展。

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

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

论出版自由[英]约翰·弥尔顿位列议会审议厅的先生们可以向共和国的当轴诸公直接进言,但身居草野、没有这种机会的人,如果看到有什么可以促进公益的事情,便只能笔之于书了。

我想他们在开始这一不平常的举动时,内心的变化和激动,自然是不小的:有些人怀疑它的结果,另一些人则顾虑将受到某种责难;有些人抱着希望,另一些人则对自己所说的深信不疑。

至于我呢,过去由于论述的题目不同,这些心情中的每一种都可能在不同的时候对我发生过不同的影响;在目前这一篇前言中,也可能流露出某种心情对我影响最大;但我在写出这篇演税,同时又想起我所呼吁的人时,便使我内心的支配力量产生了热情。

这股热情远比一篇序言所能引起的情感更令人欣喜,我迫不及待地把这一心情表白出来,但我的热情如果是每一个渴望自由并设法促进国家自由的人都有的欢乐和喜悦,那么,我也是无可非议的;下面所提出的演说全文,虽然不能说是这些感情的胜利,但可以说是这些感情的证明。

因为我们想获得的自由,并不是要使我们共和国中怨怼从此绝迹,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指望获得这种自由;我们所希望的只是开明地听取人民的怨诉,并作深入的考虑和迅速的改革,这样便达到了贤哲们所希求的人权自由的最大限度。

如果我能够在此冒昧陈辞,这一事情本身就证明我们己经在相当大的范国内,获得了那种人权自由,而且获得这一成就时是从以往彻底破坏我们原则的专制与迷信的深渊中,用超过罗马人在光复河山中所表现的英勇达成的;那末,毫无疑问,这首先应当赞美上帝我们的救主的大力庇祐;其次便要归功于英格兰诸位上议员和下议员的忠诚领导和不屈不挠的智慧,如果我们述说善良的人们和高贵的长官们的光荣事迹,上帝并不致于认为有损他的荣耀。

你们的光荣事迹已经获得如此巨大的进展,你们不知倦怠的美德已经使全国如此长久受惠,如果我现在才开始述说这些事迹①,那么,我在称颂者中便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最迟缓和最不主动的一个。

尽管如此,有三个主要条件如不具备,一切赞扬就将成为纯粹的谄媚和奉承;首先,被赞扬的事情必须是确实值得称赞的;其次,必须尽最大可能证明被称赞的人确确实实具有被称颂的优点;另外,赞扬人的人如果说明他对被赞扬者确实具有某种看法时,便必须能够证明他所说的并非阿谀。

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

定义《人权宣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法律文件。

新闻自由是在自由的背景中提出的,是西方自由思想的一部分。

新闻自由的发展经历了由“出版自由”到“言论自由”再到“新闻自由”发展历程。

“出版自由”(Freedom of press)的口号首先由英国诗人、政论家约翰·弥尔顿提出的。

他在《论出版自由》一书中表达了出版自由是人类重要的自由的思想,“它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

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出版特许证制度”而提出的,“出版自由”是出版发行的自由。

法律界限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公民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并有权从事著述、出版、印刷、发行的活动。

现今世界公认,出版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

是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大都在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中对此有明文规定。

对于出版自由这一概念,不同的阶级在不同的时期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历史起源资产阶级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当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时,曾以言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作为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权利的强大武器。

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进步性、革命性,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列宁说:“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到19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

最早提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的是英国政论家、诗人J.弥尔顿。

1644年在他向国会发表的演说《论出版自由》中,抨击英国教制阻碍科学和教育发展,以及对印刷业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出版管制法》,他呼吁“让我有自由来认识、抒发己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1648年,英国平均派首领J.李尔本,发表了《人民公约》,提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实现普选权,保障出版等自由。

从历史上说,言论出版自由的观念在法律上得到确认,是从18世纪末期各种近代权利法典和人权宣言开始的,迄今只有200年的历史。

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将出版自由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载入宪法。

弥尔顿的_论出版自由_与诽谤观念在美国的演变_所指在能指下滑动_张世耘

弥尔顿的_论出版自由_与诽谤观念在美国的演变_所指在能指下滑动_张世耘

国外文学(季刊) 2003年第4期(总第92期)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与诽谤观念在美国的演变———所指在能指下滑动张世耘 内容提要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文作为现代自由主义的经典,其地位和解读颇具矛盾。

弥尔顿在该文中的语言、逻辑和推理被美国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继承为言论自由的主要理论依据,并表现于诽谤观念司法文本中。

然而,自由主义理论传统既不能回避其理论本源,又必须随历史演进而否定依附其中的传统观念,从而使对弥尔顿思想的矛盾解读同时具有合法性。

本文通过探讨弥尔顿思想与美国诽谤观念演化的关系,尝试理解对弥尔顿的对立解读。

关键词 弥尔顿 拉康 自由主义 诽谤 《论出版自由》是弥尔顿最著名的散文体作品之一。

作为现代自由主义的经典,《论出版自由》的地位和解读颇具矛盾。

弥尔顿在该文中的语言、逻辑和推理被美国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继承为言论自由的主要理论依据,并表现于诽谤观念的历史演变。

然而,该理论传统既不能回避其理论本源,又必须随历史演进而否定依附其中的传统观念,从而使对弥尔顿思想的矛盾解读同时具有合法性。

套用拉康的观点,弥尔顿语言符号在语言体系中,其“所指在能指之下不断滑动”,其意义的形成既不取决于弥尔顿言论也不取决于个别解读者,而是取决于“能指惯例”,意义只在能指与能指结成的差异链环中确立,“但没有任何链环成分存在于某一时刻自身所能够表达的意义之中”。

①美国文化承接英国文化,而英国清教革命时期的思想则直接影响美国思想的形成。

清教徒强调“内心之光”(inner light)对信仰的主导作用,拒绝天主教教会对个人信仰的外在控制,形成了具有新教色彩的个人自由主义观念。

中世纪末期开始在英国形成的普通法体系,使看似以其内在原则自由生发的英国司法传统与西塞罗②的古典理论不谋而合,即:尊重法律平等的同时,尊重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这一跨越历史的契合更使“法治”成为英国辉格党人和其后美国联邦党人所崇尚的政治原则。

“法治”的正当程序③在英国革命时期也就意味着议会主权优于王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出版自由
在弥尔顿的1654年出版的“为英格兰人们的第二次辩护”中,指出,我写作《论出版自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出版从它日益走入绝境中的限制中解脱出来。

决定对错的权力以及决定什么是应该出版而什么是不应该出版的权力,将不再委托给那些的文盲和非自由民,因为这些文盲和非自由民由于自身劳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不具有脱俗的观点和视野。

(1)真理与悟性谁也不能垄断。

“真理和悟性绝不能像商品一样加以垄断,或凭提单、发票,掂斤播两地进行交易。

我们绝不能把祖国的一切知识当成趸卖的商品,或者当成羊毛和黑呢子一样,标价签署发售。

”谁有“批发真理”的资格?谁给了你“批发真理”的资格?审查本身就是对上帝的不敬。

而且,“我们对于光明感到骄傲,但如果我们不能明智地对待太阳,它就会让我们瞎眼。

因此,上天赐给我们光,不是要我们对着光注视,而是要我们利用光来发现我们还远不知道的东西。

”这就是理性与悟性的作用。

(2)言论与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之首。

弥尔顿说人的理性是上帝赋予的灵性,只要不疯不傻,大家会正误是非、区分好坏、辨别善恶,不需要哪位来指手画脚。

“观点的公开市场”来自上帝而非来自权力。

(3)权力(尤其是政治与宗教)乃真理的天敌。

弥尔顿说,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有多少权力对于思想的压迫与垄断,就有多少愚昧和荒谬。

检察官的水平大多低于读者的水平,他们的无知与偏见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因此,任何对于出版物的事先检查都有害而无益。

因为那是对于人类自身的愚弄。

“这一批铁锈式的人物就将为所欲为地把最优秀的书中最精彩的段落腐蚀掉。

”所以他大声呐喊:“让真理和虚伪交手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地交手时吃过败仗呢?”
(4)“杀书”比杀人的残毒有过之无不及。

“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

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菁华保存起来”。

“在这种屠杀中,杀死的还不止是凡尘的生命,而是伤及了经营或第五种要素——理智本身的生气。


(5)“反对”先要“明白”,异端有异端的作用。

《圣经》说“在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

”“在这个世界中,善与恶几乎是无法分开的。

关于善的知识和关于恶的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千万种难以识别的相似之处…就人类目前的情况来说,没有对于恶的知识,我们又有什么智慧可作选择,有什么节制的规矩可以规范自己呢?”
你连人家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凭什么判定人家是“异端邪说”?“对于坏的胃口来说,好肉和坏肉一样有损害。

最好的书在一个愚顽的人心中也并非不能用来做恶。


(6)禁锢绝对达不到自身的目的。

“其实我们的视听言行,都可以说是我们写出的书,其效果和协作是一样的,如果被禁止的仅仅是书籍,那末这一条法令似乎从根本上就不能达到本身的目的。


“责罚一种智慧就将增加它的威信,禁止一种协作,就会让人认为它是一种真理的火花,正好飞在一个想要熄灭这种珍惜的人的脸上。

”——弥尔顿说,柏拉图为自己的“理想国”订立了重重法令,说诗歌要经过批准才能够向平民朗诵。

可是他自己到处管闲事,“写下许多对话和乌七八糟的警句”,他自己首先就得被驱逐——“幻想”就是他的“理想”,办不成事的。

(7)即便限制也应该在出版之后。

弥尔顿说:“因为我们的眼睛久已被偏见和流俗所蒙蔽,一眼看见真理时,很可能认为它比许多错误更不堪入目,更不受人欢迎。

正好像许多为人看起来让人感到轻蔑而可耻一样。

”所以应该出版以后再判断其是否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不应该在书籍著作出版之前就秘密地将它扼杀了。

两辩
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击溃了王朝的武装,建立了共和国,在英国国内外的反动派当中引起了极大地震动,继之而来的是对革命政权的谴责,污蔑和辱骂。

当时法国有一个颇有国际声望,然而却是反动无耻的拉丁文学者赛尔美夏斯,接受了查理二世的委托,充当污蔑和攻击英国革命政权的喉舌,发表了《为英王声辩》一书,公然为查理王朝和专制政体辩护,它不禁混淆了英国国内的视听,而且影响了国际舆论。

弥尔顿为了拯救革命,保卫新政权,彻底摧毁敌人强词夺理的诡辩,在1651年用拉丁文写了《为英国人民声辩》一书。

文中反驳了萨尔马修的国王只对上帝负责的说法,指出,国王不过是英国人民的公仆,不论是根据上帝的法律或是根据民族的法律,国王都应该像任何别的人一样受法律约束。

当一个国王变成暴君时,人民有权对他进行审判并将之处死。

这篇政论不仅显示出了他崇高的理想和革命热情,而且表现了他的坚强的斗争意志。

他一面痛斥萨尔美夏斯以及其他支持王党的人是流氓无赖,一面尽情的歌颂爱情,赞美自由。

他说:“对胆敢谩骂别人的人,也应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弥尔顿又并不仅仅从义愤出发,以谩骂回答谩骂,他说:“我坚信对方是充满了欺骗奸诈愚昧和妄测,而我们则掌握了真理,拥有理性之光,并且有最伟大的历史实践和理论作为证据。

”他为了彻底摧毁敌人的论据,给敌人以无可挽回的打击,他对于敌人所提出的论据,例证或掌故史实几乎一无遗漏地作了深入的考察,他采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笔法,从自然法到神律,从万国公法到各种经典,旁征博引论证
人民完全有权执行对暴君查理一世的判决,把论敌的诡辩一一揭穿和驳倒。

萨尔美夏斯被驳得羞愧而死后,另一个王党效劳的文人莫鲁斯匿名写了《王族向上天控诉英国的弑君者》企图进行垂死挣扎。

弥尔顿于是针对这个文章写了《再为英国人民声辩》。

莫鲁斯对弥尔顿的失明进行了人身攻击,并捏造了米尔顿的生平经历加以中伤。

弥尔顿为了粉碎敌人的无耻诽谤,在他的答辩中写了一份自序,为自己辩护,并且对为敌人所攻击的其他革命同志以及克伦威尔做了声辩。

最终轻而易举地击溃了政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