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用线条表现
六年级上册美美术课第四课线与造型

六年级上册美美术课第四课线与造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提高学生对线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艺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的表现形式:了解线的分类(直线、曲线、折线)、表现形式(勾勒、涂绘)和情感内涵。
2. 线的造型运用: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造型和情感。
3. 创新与拓展:通过欣赏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线的艺术价值,激发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线的情感内涵,并在实践中运用。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线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
四、教具和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美术教材、示范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线条,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新课教学:(1)介绍线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直线、曲线和折线的特点及表现方法。
(2)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造型和情感。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表现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运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造型和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4. 作业展示与评价: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5. 小结与拓展: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线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了解大师作品中的线条运用,为下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课 用线条表现

用线条表现
涿州市东仙坡中学 沈海涛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8日
· 生 活 中 的 线
那么你 们还能想到 哪些线或者 和线有关系 的东西呢?
各种度,具有 方向感和运动感。在造型上,可 以通过线的粗细、曲直、刚柔、 浓淡、断续、闭合等变化,表达 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 绘阴影等。
学生作品
• 线条柔和细腻
• 线条柔而软
• 线条粗犷
线条 在设计中的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对线的表 现形式和实际运用都有了一定 了解。那么,请同学们课后也 多多关注线在生活中的运用, 发现更多线的表现形式,发现 它们的美。
作业:
•
用线条临摹课本上的 牡丹图。
《和平的面容》
毕加索(西班牙)
《星空》 梵·高(荷兰)
要求:
•
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 手的不同触感。 • 说说画面触感的形成, 与线条的哪些因素有关?
线的表现效果由以下因素决定:
• • • •
形态 色彩 质感 线的组合形式
将你对线的感受,如:稳重 的、狂躁的、温和的、纤细的 、粗犷的、漫无目的的等,选 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书的括号中 。
其实在自然和生活中存在 着各种各样的线条,艺术家 从中获得灵感,画出了形态 各异、丰富多变的线条。
瞧瞧他们的杰作
叶浅予《巴基斯坦舞姿》
《阮修沽酒图轴》 陈洪绶(明代)
《兰花图》 文彭(明代)
•
线是最基本的视觉传达和交 流的手段之一,在原始美术、儿 童美术和民间美术中运用非常广 泛,中国历代画家更是将线条作 为自己的基本造型手段,并由此 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造型 特征。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4课《线与造型》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扭扭棒、彩笔、勾线笔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提问学生上节课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回答。 教师:线条是艺术家的语言,线条有长短、曲直、刚柔、虚实、方圆、疾缓的变化。直 线呈刚性,曲线呈柔性,用曲直对比表现画面的灵动;在用笔转折的表现上,转则圆,折则
活以及美术中的广泛运用和重大作用。 2.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表现的
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3.学生感受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立足美术素养,培养善于观察的基本能力。
教学思路 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一线条和重要目标一造型,采用不同层次的观察的教学方法展开教
作的,大家仔细感受作品中线的特点,说说画家用线的方法?找一找图中一共有多少种不同 类型的线条?
学生:直线、曲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实线、虚线……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线条。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在同一幅作品里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线?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线条可以让画面丰富多彩,层次丰富。 (2)教师补充: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中国画白描作品是以单 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 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 是在对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础进行主观创造,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目的,它是神与物游, 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朝元仙仗图》中飘带用长长的曲线进行造型,体现了神仙腾云驾雾时迎风飘逸的动感, 短线细密有秩序的组织表现了盔甲的厚重和威严的气势,线条在长短、疏密的对比之中形成 了画面的节奏美。线的深浅、虚实变化,使画面层次丰富,具有空间感,这幅画既体现了作 者对用线的深厚艺术造诣又表达了他对仙人的敬仰之情。 2.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星空》 教师:观察和分析作品用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表达,说出画中的线条都有哪些?带给你 怎样的感受? 学生:画中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 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 师:大家看同样是对线的组织,荷兰画家梵高则是大胆的运用曲线的排列,夸张的表现了 星空的绚丽和充满动感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3.用线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明白用线的秘密了吗?谁来概括一下用线的方法。 生答:线可以确定轮廓,线在使用时有疏密变化、虚实变化。 板书:线——轮廓、疏密、虚实、穿插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中、西方名作,深入感受不同国家线条的运用和处理,表现了造 型的质感、动感,及作者的强烈情感。)
4.用线条表现-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4.用线条表现-冀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知识点:用线条表现
2.教学材料:铅笔、素描纸、大幅悬挂画、幻灯片。
3.学习目标:
•了解线条表现在绘画中的作用。
•能够运用线条表现技巧完成简单的素描作品。
•发现周围物体中的线条变化。
二、教学流程
1.引入活动
教师出示一张大幅悬挂画,征求学生对这张画的看法,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发现画中的线条特征。
2.知识传授
1.线条表现在绘画中的作用
–线条是绘画中的基本元素,可以表达出物体的形、色、质、感。
–线条能够烘托画面气氛,表现出画中对象的特征和表现出画家的技巧。
2.线条表现技巧
–直线和曲线的结合运用。
–线条粗细、纵横、向心等运用。
3.用线条表现技巧完成简单的素描作品。
–让学生利用铅笔和素描纸,用线条表现模特的形态,发现模特中的线条特征
3.实践演练
教师现场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完成笔画实践练习。
4.反思总结
让学生回顾课堂上所学并进行自我评价。
三、板书设计
用线条表现板书设计
用线条表现板书设计
四、作业布置
用线条表现技巧,画一到两幅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场景,并注意线条表现的多样性。
作业完成后,学生在下一节课上逐一发言,交流彼此的作品和感想。
五、教学效果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线条表现的基本技巧,并且也进一步了解了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生活中的线条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生活中的线条 |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生对线条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掌握线条的基本形态和变化。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多样性。
2.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线条的描绘技巧。
3. 通过创作,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线条的观察与认识2. 线条的描绘技巧3. 线条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线条的基本形态和变化2. 线条的描绘技巧3. 线条在生活中的运用难点1. 线条的多样性和变化2. 线条的描绘技巧3. 线条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教具与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2. 生活中的实物,如绳子、植物的枝条等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线条的存在和特点。
2. 新课:讲解线条的基本形态和变化,引导学生掌握线条的描绘技巧。
3. 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实践线条的描绘技巧。
4. 创作:让学生运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线条2. 课题:四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3. 内容:线条的观察与认识、线条的描绘技巧、线条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条,进行描绘和创作。
2. 让学生运用线条表现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线条在生活中的存在和运用,掌握了线条的描绘技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4、用线条表现(七年级上册)

七、线的形态、色彩、质感以
及线的组合形式都直接决定了线的 表现效果。
八、练习:将你对线的感受,把下列词
语填在括号中,稳重的、狂躁的、温和的、 纤细的、粗犷的、漫无目的的。
九、课后作业:画一组抽
象线条,尽量恰当地表现出自 己欢乐、烦恼的心情;同时用 线条表现自己听最喜欢三首歌 时的心情。
十、小结:我们这节课度过
授课人:李春雷
小课练线线中中换知基 结后习的条国外个识本 作 表必画艺角点的 业 现须线术度 视 效有描家看 觉 果所对线线 传 侧西条条 达 重方的 的 、的运 手 加影用 段 工响 一
用 线 条 表 现
术始达 中美和 一 运术交 、 用、流线 非儿的是 常童手最 广美段基 泛术之本 。和一的 民,视 间在觉 美原传
长 河 落 日 圆 。
大 漠 孤 烟 直 ,
剪不断, 理还乱。
在竖琴的发弦声中进入莱茵河的 《无垠水平线》,同学们是否感受到 了那淙淙流水的雅致。坚琴平稳的音 阶,有如滑翔在白云之上,追着那道 永不消失的天际线。
四、中外艺术家从生活中获得灵
感画出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变的线条。
五、中国画线描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中国画线描追求自然效果,崇尚线条与 物象的自然融合,线条用笔的起乘转合、抑 扬顿挫、干湿浓淡等变化,饱含着深厚的中 国美术文化底蕴。法国画家马蒂斯曾潜心研 究过中国的线描,并用笔仿中国线描技法过 不少作品,笔墨间中国绘画特色浓郁。
六、线条是抽象思维
结合形象思维的产物,对 线条必须有所侧重、加工 和变形。
了一段快乐的时光。研究线条从 何而来,有什么变化、作用,又从 生活中、诗词中、音乐中体会了 线条的情感,从而对线条又加深 了了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 习和生活中能用线条创造出美丽 的图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线与造型》说课稿(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线与造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线与造型》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线条在造型中的作用,掌握线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物和自然景观为素材,引导学生发现线的特点,探索线的造型方法,进而运用线进行创意造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对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线条进行创意造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条在造型中的作用,掌握线的运用方法,能运用线进行创意造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条在造型中的作用,线的运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进行创意造型,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互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范画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线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线条在实物中的作用,讨论如何运用线条进行造型。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线造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共同提高。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条在造型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线条在造型中的作用和运用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线条的特点2.线条在造型中的作用3.线的运用方法4.创意造型实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线条特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4课生活中的线条教学设计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对线条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喜欢动手实践。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学习。
② 线条的特点
- 长度:线条的长短不同,表现力也不同
- 方向:线条的方向不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 粗细:线条的粗细不同,可以表现不同的质感和形态
③ 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
- 自然界:山脉、河流、植物等
- 建筑:建筑设计中的线条元素
- 日常用品:设计中的线条运用
④ 线条的创意表现
- 观察生活中的线条
- 运用线条创作作品
展示一些自然界的线条、建筑中的线条和日常用品中的线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线条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线条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过程:
讲解线条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种类如直线、曲线、折线等。
详细介绍每种线条的特点和作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 学生需要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线条的理解和认识,以及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作业反馈:
1. 教师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作品中线条运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例如,如果学生的作品中线条过于单一,教师会建议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⑤ 线条的审美评价
- 欣赏线条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用线条表现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把握新课标中提倡美术教育向多元化功能转化的指导思想,创设愉快、合作、探索、创造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创造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和“线条”打交道,线条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造型语汇,也是人类利用最古老、最简便的艺术语言。
从原始美术中,我们就能看到我们的祖先用最质朴的线条记录下他们眼中的世界,在儿童美术、民间美术作品中极富表现力、装饰味浓厚的线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中国的国画作品中,线条被提炼为程式化的造型语言,成为学习国画的基本功之一。
在西方,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等著名画家都对线条的运用、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过探索与研究。
《用线条表现》一课,主要阐述了线条的形态,组合形式和对线的感受,并通过大量的范图、示例,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体会、分析不同组合的线条的作用,尝试利用线条描绘不同的物体并进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对象分析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大多有了一定的美术的知识,但在接触素描这一画种时,对于光与影,物体的面、色、形、体之间的关系等常常难以接受或理解,他们还停留在以线造型的思路上,或者说他们还不理解线是从何而来,线与面是什么关系。
对于大部分学生在小学美术课上已经对什么样的物体会带来线的感觉,线条有什么变化等内容有所了解,如果初中学习美术在内容没有突破,深度、难度没有太大变化,学生则易失去探索的兴趣。
由于所授课的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刚刚结束小学的学习,心理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少年的抽象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需具体形象做支柱。
所以教师应把握好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充分的准备,运用形象直观的视听信息,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与身边事物息息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领会线条这一抽象的概念及线条的各种特性。
四、设计思路
结合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课的设计思路为:以教材为基本结构框架,对所学内容进行添加和整理,使学生通过学习,从理论上能够简单了解线条是人类用来表现自己看到的物象的工具,体会分析不同形态、不同组合的线条的作用,利用线条这一工具进行情感的表达。
如果学生的接受能力强,还可以简单加入对东西方绘画不同之处的简单介绍。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导入阶段引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练习,然后体会感悟,最后用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用线条来表现。
五、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线条是人类经过归纳提炼用来表现自己感受的造型工具。
2.欣赏理解不同形态、不同质感、不同组合规律的线条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3.尝试巧妙运用不同特征的线条,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六、课前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多幅经过挑选的线感明确的美术作品、立方体模型、录音机与几段不同风格和节奏的音乐磁带。
七、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阶段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多幅精选的以线造型的美术作品,有国画山水,线描人物,有西方的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方法的美术作品。
提问:
①这些作品主要是用什么技法表现对象的?
答:主要用线条来进行表现的,有的是用勾画轮廓的方法,有的是用线条的组合表现物体的形状与质感。
②我们看到这些作品画得很生动,线条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我要问大家一个平时可能没有想过的问题:我们生活中有线条吗?
——引导学生在身边的事物、印象中找线条,学生会说桌椅的边棱处是线条,电线是线条,头发、毛线……都是线条。
教师耐心等待学生说完,问,这些东西真的是线条吗?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桌椅的边缘,它是线条吗?学生们会仔细的趴近去看,有的同学会发现它也是一个面,转折很快、极狭窄的面。
教师继续引导:电线是线吗?谁都知道电线拿在手中是圆的有体积的,头发是线条吗?如果把它放在显微镜下,它也同电线一样。
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想到生活中并没有任何东西是我们认为的线条。
那么,什么是线条呢?我们平时运用自如,甚至必不可少的线条是从哪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下研究。
(出课题:用线条表现)
3.探索研究阶段
①教师拿出一个简单的立方体模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同学会很容易画成。
那么,我们刚才经过寻找,已经知道生活中没有线条,同样,这个立方体也没有线条,为什么他很迅速就用线勾画出这个物体的轮廓呢?教师用课件展示一幅照片,动画很迅速的在照片上用线条勾出景物轮廓。
原来,线条是人类大脑对现实物象的归纳、提炼后,用来表现自己眼看到的事物的一种造型语言。
教师进一步讲解:就象说话一样,人类想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人交流,就创造了语言,人类想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出来,创造了一种简便利用的造型工具——线条。
(出字幕:线条是人类经过归纳提炼后,用来表现自己眼看到的事物的一种造型语言。
)
②经过多年的运用和探索,线条已成为我们美术语言中最古老、最简便的造型语言,小孩子也会拿起笔来画一个圆,代表自己眼中的太阳。
那么,我们来给线条分分类,想想、试试我们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线条.(线条的分类:直线,曲线,
折线)
③请同学们看书第10页,读课文。
课件展示需思考的问题:
线条有什么变化?浓淡、曲直、刚柔、粗细……。
A、线条有什么作用?表达情感、限定轮廓、描绘阴影、表达情感……等。
B、三幅中国画作品与凡·高的《有柏树和小麦的田野》作品中的线条有什么区别,运用方面有什么特色。
中国画中的线条每一条本身就具有顿挫、起伏的动态美感,凡·高的作品中多通过线条的组合来实现想描绘的景物。
简单介绍11页右上角小资料“十八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