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读书笔记(2)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2)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篇二

如果进化论证明了人类的进步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上升到如今的文明社会的。那么,究竟期间的发展进程如何呢?尤其是人类文化的发展阶段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才达到文明社会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要向读者展示的。

摩尔根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向我们揭示“我们今天取得的成果,是祖先经过斗争、遭受苦难、英勇奋斗和坚持努力的结果。”(p557)它是一步一步从野蛮走到今天的社会状态,其间的发展状况是必然而又自然地以前进顺序彼此衔接起来的,这点无可否认。因此,对于用人类退化论来解释野蛮人和蒙昧人存在的论述,在摩尔根看来,是毫无事实依据的伪科学命题。同样,由此认为凡与雅利安人和闪族人无关的人种都是不正常的种族,也纯属无稽之谈而遭到摩尔根的批判。(p512)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在今天看来已毫无争议的论断在当时所遭受的抨击可能并不亚于类似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攻击,然而,事实证明,基于科学检验的论证必将最终显示出其生命力而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哪怕在一个多世纪以后,《古代社会》依旧被列入中西方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经典著作的行列中。

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1877年《古代社会》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首版之时,我们的祖先还刚刚处于利用西学来改变物质层面社会面貌的初次大规模尝试之中,但在思想领域,我们尚且还不能指望他们拥有认识自身及自身文明源起的科学意识。但在半个世纪以后,我们却似乎已朦胧地看到了《古代社会》将会对中国思想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些许微光。它的拨云见日、大放异彩确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到来而必将降临到中国人头上的。当然,另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无疑更多地承担起了先行者的桥梁作用。

诚然,用唯物史观来阐释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不仅是马克思所想实现的心愿,事实上,摩尔根的著作本身就体现了这样一种伟大的哲

学意识。以至于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摩尔根贴上“唯物主义者”的标签。虽然恩格斯称“摩尔根在他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最后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然而我在这里却不得不大煞风景地补充一句,摩尔根对于古代社会的划分及其发展进程的论述固然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其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文明社会之所以能完成于它实际完成之时,乃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他们(我们的祖先)的劳动、他们的试验、他们的成功,都是上帝为从蒙昧人到野蛮人、从野蛮人发展到文明人而制订的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p557-558)这颇像牛顿发现了惯性定律却不得不将第一推动力归于上帝一样。但话又说回来,即使有这样的结论,也几乎不会影响我们对于这些论证所含科学性内容的赞成与褒奖。

就恩格斯对于该书的第二点评价:“(《古代社会》)最后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恕我直言,我在全书中却几乎未能找到这样的论断。在书中我们唯一能看到的是摩尔根对于美国社会制度的热爱与赞叹,“多少世纪过去了,但是除了美国之外并未能消灭特权阶级”(p555)“一个美国人,受过民主原则的教育,对于承认人类自由、平等、博爱这种伟大概念的尊严和崇高是有深切感受的,他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表明自己喜爱自治和自由制度。”(p339)但是仍旧值得称道的是,摩尔根同时认为“我们也必须承认其他任何人也有同等的自由,他们可以接受和赞成他们所喜爱的任何形式的政府,无论其为帝制政府或君主政府。”(p339)

至于对于古代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评价,摩尔根固然没有像卢梭、尼采那样有着狂热的“希腊情结”,但是我们至少也可以说,相对于其他种族,他仍旧是一个希腊文明的推崇者。雅典人被其认为是在全人类中,按其人口比例而言“最卓越、最聪明、最有成就的一支人”。(p253)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绞尽一切脑汁予以组织而产生了一个以民主精神组成的国家。而作为其后裔的现代文明国家的政治方式恰好是将希腊人的经验融合其中而形成的。这无疑也印证了他所认为的雅利安族的出现,代表人类前进的主流,也是文明阶段的主流的观点。

我们不得不承认摩尔根对于古代社会的建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首先他的纵向划分古代社会的阶段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可供研究的范畴。虽然在今天看来,我们完全可以质疑他所划分的七个发展阶段、六种划分依据、相对应的社会状态;人类扩大生活资源(食物资源)的顺序相承的五种生存技术;人类文化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成就。但是我不得不说,摒弃在细致末节上我们可以对摩尔根的划分依据提出修正以外,我们似乎尚不能建构出更令人信服的关于古代社会的框架。事实上,我们发现,摩尔根对古代社会顺序的划分及其之后的论述都并非是其空穴来风、主观臆断的产物。他的论述基于两个重要的研究依据:实证的依据与经验的依据。

就横向来说,摩尔根关于古代社会的理论是:首先,就人类的政治方式而言,经历了两种。第一种,属于古代社会,称之为社会组织,其基础为氏族、胞族和部落,这些关系纯粹属于人身性质。第二种,属于近代社会,称之为政治组织,其基础为地域和财产,其关系纯粹属于地域性质。(p61)其次,就家族观念的发展而言,人类经历了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其中第一、二、五种产生了三种不同的亲属制。第三,人类的财产观念还经历了三种不同的继承法。当然,关于以上这些理论,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更多。理由就在于其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限于美洲的土著部落、希腊人、罗马人、同时包括一些澳洲土著等,而对亚洲地区的研究则极其不足。因此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在今天再来看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自然可以对他在研究古代社会中缺乏对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而略有微言。他对中国社会的零星评说似乎是不能完全让人信服并缺少依据的。彼称父权制家族流行范围有限,对人类事业的影响很小,因此对父权制家族不必加以探讨云云(p395-396)更似乎不能令爬梳国史的我们所动容。更进一步说,摩氏的理论是否能在中国社会中得到检验也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不仅如此,哪怕是他自己在书中也不得不承认某些土著部落、拉丁部落的情况不能符合他所谓的古代社会的一般情况,也就是说存在个例。这些,无疑都会使他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当然,这些毕竟是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的评说,我们毕竟还是要不得不佩服这位一个多世纪前的伟大社会科学家的,因为他为我们所展现的古代社会的画卷是如此地有章可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当我们摒弃了他所设计的这种传统的理论之后,我们究竟将以什么来理解古代社会?这是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的。

在我看来,摩尔根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方法,其重要性与意义决不亚于《古代社会》这本著作本身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变迁历程。他说他对氏族的研究方法是“我们可以很成功地根据它在许多部落和种族中的现存形态以及历史形态两者来进行研究。”(p64)他对家族形态变迁的研究方法是:要证明人类存在过这种家族,其证据是在一种亲属制中找到这种亲属制在产生它的那种婚姻习俗消失后很久依然存在。(p398-399)他对财产观念发展的研究方法是从遗产归宗法获得的一些知识,来推论关于希伯来、希腊、拉丁部落的远祖先后具有三种伟大继承法。这些了不起的创意无疑对今天的人类学研究依旧具有启发与引导作用。

同时,我们看他的其他一些相关论断,诸如“因为就我们的目的来说,重点在于每一种社会的状态,而不在于他的时代。”(p12)“我们研究处于上述人类文化诸阶段中的各部落和民族的状况,实质上也就是在研究我们自己的远古祖先的历史和状况。”(p16)“一种衡量的方法,通过将美洲土著社会状况与文明阶段的雅利安族作比较,能够获得野蛮阶段晚期所经历的时间。”(p37)“有关蒙昧部落和野蛮部落的情况,应当在其制度纯粹的地区内选择正常的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点对于民族学取得有系统的进步是十分重要的。”(p467)我们不得不承认,事实上在今天,我们依旧在延续着这些方法与信条。因此我想,如果现在有人对我们在人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而妄图否认一百多年前提出这些真知灼见的前人摩尔根的成就的话,我恐怕要大感惊异了。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古代社会》,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8月第1版。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2)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2)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篇二 一 如果进化论证明了人类的进步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上升到如今的文明社会的。那么,究竟期间的发展进程如何呢?尤其是人类文化的发展阶段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才达到文明社会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要向读者展示的。 摩尔根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向我们揭示“我们今天取得的成果,是祖先经过斗争、遭受苦难、英勇奋斗和坚持努力的结果。”(p557)它是一步一步从野蛮走到今天的社会状态,其间的发展状况是必然而又自然地以前进顺序彼此衔接起来的,这点无可否认。因此,对于用人类退化论来解释野蛮人和蒙昧人存在的论述,在摩尔根看来,是毫无事实依据的伪科学命题。同样,由此认为凡与雅利安人和闪族人无关的人种都是不正常的种族,也纯属无稽之谈而遭到摩尔根的批判。(p512)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在今天看来已毫无争议的论断在当时所遭受的抨击可能并不亚于类似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攻击,然而,事实证明,基于科学检验的论证必将最终显示出其生命力而为大众所接受。因此,哪怕在一个多世纪以后,《古代社会》依旧被列入中西方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考古学等经典著作的行列中。 对于中国人来说,虽然1877年《古代社会》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首版之时,我们的祖先还刚刚处于利用西学来改变物质层面社会面貌的初次大规模尝试之中,但在思想领域,我们尚且还不能指望他们拥有认识自身及自身文明源起的科学意识。但在半个世纪以后,我们却似乎已朦胧地看到了《古代社会》将会对中国思想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些许微光。它的拨云见日、大放异彩确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到来而必将降临到中国人头上的。当然,另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无疑更多地承担起了先行者的桥梁作用。 诚然,用唯物史观来阐释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不仅是马克思所想实现的心愿,事实上,摩尔根的著作本身就体现了这样一种伟大的哲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二)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国史大纲》中上古三代之部。因为我的所见所识有限,所以我就是以整理讨论的知识内容为主,尽量客观反映钱穆先生传达的内容,以期对读者有所助益。 一、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上古史为全部历史之起点,应该要有一明了之见解,然人类历史总可推溯到无人可说之一境,则上古探索,终不免于只成为一种比较近理之测想。近代对上古史之探索,可分两途述说:一、史前遗物之发掘。二、传说神话之审订。史前遗物发掘可包括旧石器时代遗址之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之发现,以及殷墟之发现。那其中比较有趣和丰富的就是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中下游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在仰韶村被发现,又是彩陶文化,而龙山文化又为黑灰陶文化,已它们的陶器出土颜色为区分。由于此等发现,遂使国人之观念,渐渐脱离了三皇五帝之旧传说,转移到有物可稽之研寻,此不可不谓是近六十年来吾国人古史知识上的一大进步。而古史则不能脱离神话传说。而在古史中最著者莫如孔子之作《春秋》,与司马迁之为《史记》。子不语怪力乱神,《春秋》“其文则史,其事则齐恒、晋文”,已为一部极谨严的编年史,历史观念至是已绝对超出“神话”之范围而独立。大体上研究古史,应有其相应之限度,凡及年历、人物、制度、学术等等,过细推求,往往难得真相。一因古代文化演进尚浅,不够按年逐月推求。后世如刘歆三统历以下迄皇甫谧帝王世记、邵雍皇极世经等书,无论其推算不可信,即谓推算无误,亦往往历数十百年无一事可考,岂不于研治古史仍属徒劳。二则因古代文化演进尚浅,人物个一性一活动之事业尚少,若事从人物言行上研求古史,则仍是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套旧观念,不免多带有神话与教训之意味,亦不得古史之真相。三则古代文化之演进尚浅,并不如后代有种种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之并起,若从此方面研寻古史,则不脱汉代学家“三代质文相禅”种种假想之范围,所谓儒者托古改制,亦不能得古史之真相。二、殷商时代殷商时期的直接史料为殷墟甲骨文字,殷商一代年历,应在五百年左右。殷人居地,大率似在东方。汉人传说“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此论三代文化特点,虽属想象之说,但也有几分依据。大抵尚忠、尚文,全是就政治、社会实际事务方面言之,所谓“忠信为质而文之以礼乐”,周人之“文”,只就夏人之“忠”加上一些礼乐文饰,为历史文化演进应有之步骤。其实西方两民族皆是一种尚力行的民族,其风格一精一神颇相近似。商人尚“鬼”,则近于宗教玄想,与夏、周两族之崇重实际者迥异。禹、稷皆象征一种刻苦笃实力行的人物,而商人之祖先独务于教育者,仍见其为东方平原一个文化优美耽于理想的民族之事业也。孔子以宋人而祖世居鲁,一面抱有伟大高远之理想,而一面又深爱周文化之陶冶,极慕周公以来之政制,切于实际,可见于行事,遂成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大成之圣人焉。还有一个有趣的知识,也是我再讨论中得到的,那就是商人喜欢做生意,所以后世把善于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注:中国古代文化孕育于北温带黄河两岸之大平原,以农业为主要之生活,因此其文化特别具有“着实”与“团结”与“和平”之三要素,不如印度之耽于玄想,亦不如波斯、希腊、罗马之趋于“流动”与“战争”与“分裂”。同时,我们也探讨了商代的母系社会以及兄终弟及的现象。所谓母系社会,就是指氏族中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那么男子出生后就会离开母亲,去其他氏族,所以兄终弟及的现象就会产生。三、西周兴亡周人起於西方。此所谓西方,亦比较而言。西周十一世十二君。其中西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封建,即封邦建国。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常规定义上为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但钱穆认为周人父子相传,封建制从父子相传制来的观点有些不全面,因为周朝也是有立贤的记载,如舍伯邑考而立周武王。那武王灭纣之后进行了第一次封建。而周公摄政后进行了第二次封建。此时,小国林立。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种侵略性的武装移民与军事占领,与后世统一政府只以封建制为一种政区与政权之分割者绝然不同。因此在封建制度的后面,需要一种不断的武力贯彻。此种形势,正如近代国家海外殖民,亦需有不断的一种力量贯彻连击其间也。若此种力量一旦消失,则全体瓦解矣。周人立国,是一个坐西朝东的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篇一:《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1101班刘春竹 学号1111040111 《古代社会》 路易期?亨利?摩尔根,是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据了解,摩尔根是(: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历史上少见的在东西方世界都广受尊重的科学家之一。他曾于185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委员会会员并于187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关于《古代社会》这本书,也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摩尔根的艰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

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 《古代社会》的第一编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并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作者 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是延续着这种思想来论证人类文明的进 程的,从第一方案过渡到第二方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也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而体现出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在《生存的技术》一章中,摩尔根提出了人类食物的五种类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实草根为为 食物的自然生活——天然食物;鱼类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鱼类食物;借栽培而来的淀粉性食物生活——淀粉食物;肉类及乳食的生活——肉类和乳类食物;由农业而发生的无限制的食物之生活——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

古人读书笔记

《古代法》的丰功 ———浅述梅因的历史法学方法 一作者及著作概述 1、作者 2、古代法概述 《古代法》一书的全名是《古代法—它与社会早期历史的联系和它与现代观念的关系》,这表明它不仅仅是一部专门性的技术性法律史学著作,而是一部涉及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史论,尤其重视探究古代思想与现代思想的关系。历史法学派一反自然法学派就法理论法理的局限,通过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的演变来研究法律制度的变迁,以及法律变迁对社会历史演变的反作用。这一方法论上的创新极大的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其理论阐释力,对后世影响深远。《古代法》全书分为序、导言及正文十章,各章名称顺次如下:古代法典、法律拟制、自然法与衡平法、自然法的现代史、原始社会与古代法、遗嘱继承的早期史、古今有关遗嘱与继承的各种思想、财产的早期史、契约的早期史以及侵权和犯罪的早期史。梅因以早期社会的习惯法与法典的规定为论据,推导出“从身份到契约”的经典论断,进而通过对法律的历史和传统的强调,批判从思辩的非历史的角度建立理性主义的自然法,是《古代法》一书的主要思想脉络。《古代法》第一章“古代法典”的卷首,同时它也揭开了一部不朽之作的序幕。在“法典”时代之前,梅因还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习惯法”时代,这就揭示出《古代法》中的“法”不仅包括法典,而且也包括习惯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章中,梅因就已经向古典自然法哲学发出了挑战,他说:“像‘自然法’或‘社会契约’之类,往往为一般人所爱好,很少有踏实地探究社会和法律的原始历史的;这些理论不但使 1法律学以后各个阶段都受到其最真实和最大的影响,因而也就模糊了真理。”在接下来的第二章“法律拟制” 与第三章“自然法与衡平”中,梅因提出了关于早期法律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即在习惯法阶段与法典化阶段之后,借助于拟制、衡平、立法等手段对古代严苛的法律进行修正的阶段。上述手段的采纳,旨在使法律同日益进步的社会相和谐。带着自然法究竟从何处来这种疑问,梅因开始了第四章“自然法的现代史”的论述。梅因总结指出以自然状态的假设为基础的哲学是“历史方法”的劲敌。以自然法为立论基础,能够得出一些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推论,但事实情况与这些推论并不一定总是相符的。梅因通过探寻史实,举出了许多活生生的反例。第四章处处透露出这样一种命题:理论的假设与思辨经常与历史现实发生出入。全书的角度看, 第五章“原始社会与古代法”具有总论的地位。它以家族为中心,论述了家父权、宗亲、血亲、妇女的权利与义务、监护制度、奴隶制度等重要内容,呈现了一个以“身份”为纽带的原始社会。并在章末提出了“从身份到契约”的经典命题。从《古代法》的第六章到第十章,梅因向读者展现了早期社会的许多具体的法律制度,可以将这五章看作《古代法》的分论部分。围绕“从身份到契约”这一思想内核,梅因论述了遗嘱继承的早期史,财产的早期史,契约的早期史以及侵权和犯罪的早期史。梅因认为:一些理论家对早期人类所有权状况的设想与假定很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梅因看来,古典自然法哲学把不同时代法律的基本原则都归结为相同的原始自然状态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1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页。 3、前人对古代法的评价 1861年, 梅因出版了他的《古代法》。这本用优雅、纯美的文笔写成的著作很快成了一本畅销书, 很快便成为欧美学界最广泛阅读研究的法律经典著作之一。《古代法》不仅在法律界引起轰动,同时吸引了众多的非法律界的人士也纷纷购买阅读。梅因的《古代法》成了“19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导读:《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500字_【1】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

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500字_【2】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自从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古代社会》以细致及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的宏大画卷,触及到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进程中的很多重大课题。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古代社会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篇一 《古代社会》,原名《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作者是美国人类学家,进化论学派人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摩尔根(1818-1881年),出生在纽约的摩尔根,青年时曾组织团体“大易洛魁社”,主要以研究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为宗旨。在从事律师工作期间,因多次为印第安人辩护而在他们中赢得声望,并于1847年被易洛魁人的塞奈卡部鹰氏族接纳为其成员。 1879-1880年,摩尔根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主要著作有:《易洛魁联盟》(1851)、《人类家族的血族及亲姻制度》(1871)、《古代社会》(1877)、《美洲土著的房屋和家族制度生活》(1881)等。其中,《古代社会》最具影响力,且书中关于古代人类婚姻家庭方式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理论提供了根据。 《古代社会》全书共分四编,分别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共三章)、“政治观念的发展”(共十五章)、“家族观念的发展”(共六章)和“财产观念的发展”(共二章)。首先可将全书内容作如下梳理: (一)“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 摩尔根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且“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于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野蛮低级状态、野蛮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是19世纪的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名著。原著为英文,并破译为多种文字,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中国曾多次翻译出版。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对人类社会早期获取食物的状况,以及获取食物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等问题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认为:“人类能不能征服地球,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产技术之巧拙。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才能说对食物的生产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但在最早的时候,人类在这方面也不比其他动物高明。加入不扩大生活资料的基础,人类不可能繁殖遍于全球;归根到底,假如人类对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不能绝对掌握,就不可能繁衍为许多人口稠密的民族。因此,人类进步过程中每一个重要的新纪元大概多少都与生活部资源的扩大有着相应一致的关系。”摩尔根认为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有5种顺序相承的技术,它们分别是:天然食物、鱼类食物、淀粉食物、肉类和乳类食物以及通过田野获得的无穷食物。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这一本书中进一步发挥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烟亲制度》书中提出的家庭进化理论的观点,然后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发展阶段到高级进化阶段的进化学说。全书共分为四编。 第一编“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概括地叙述了人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认为人类遵循大体一致的途径前进,从阶梯的底层开始,不断进步,登上文明门槛。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把原始时代分为蒙昧、野蛮时代,又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每个阶段以发明发现为主要标志,阶级社会归入文明时代。实际上是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分期的准备基础,并且大家认为生产力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编“政治观念的发展”,指出人类社会有两种组织形式,原始时代是以氏族、部落为基础的氏族制度社会组织(见原始公社制)。文明时代的阶级社会是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即国家,认为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途径。摩尔根用大量的资料详细地叙述了氏族组织的发展过程;论证了原始时代氏族制度存在的普遍性,氏族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单位;阐明了氏族的本质。北美易洛魅人的母亲氏族制,世系和财产由女性继承,有一套包括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按原始的民主制组成,各层组织有自己的职

《古代社会》 读书笔记

专业:国际贸易与经济班级:08B 学号:2020208B45 姓名:张磊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转眼间已经步入大三,相比在红山学院的生活,我在福建路校区有了更多时间属于去支配。因此,我用这段时间读了摩尔根的著作《古代社会》。当然从这本书中,我对古代的发展史,政治、经济、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感慨。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自从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古代社会》以细致及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的宏大画卷,触及到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进程中的很多重大课题,重建了原始社会史,对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研究尤为翔实、深刻,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马克思曾作了详细的读书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引用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路易期•亨利•摩尔根(1818-1881),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他的《古代社会》一书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摩尔根的这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内容梗概: 这本书共分四编,分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各时期的物资生产资料的发展 来介绍人类的发展;通过举例介绍易洛魁人、加诺万尼亚族、阿兹特克人、希腊 人、罗马人及其他部落氏族的组织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政治观念的发展;认 为人类社会存在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血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偶婚制家 族、父权制家族和专偶婚制家族,通过分析得出了家族观念的发展;最后是财产观 念的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三种财产继承法。 摩尔根认为古代社会是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他在序言中说:“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都曾有过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 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有过野蛮社会一样。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相 同。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 并可看出在相似的社会状态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他设想人类文化发展阶段: 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其中蒙昧社会和野蛮社会分别有低级、中级和高 级三个级别。每一个阶段代表一种不同的社会状态,并由于它本身所特有的生活方 式而得以互相区别。 在《政治观念的发展》中提出,“人类的一切主要制度都是从早期所具有的少 数思想胚胎进化而来的。这些制度在蒙昧阶段开始生长,经过野蛮阶段的发酵,进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篇1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书籍:《中国古代史》 作者:__X(请提供作者姓名) 我阅读这本书是在寒假期间,正好可以悠闲地沉浸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海洋中。这本书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史”,它全面、生动地介绍了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灭亡的中国历史。 作者在书中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从黄帝的传说到夏朝的建立,从商鞅变法到秦朝的统一,从唐宋的繁荣到明清的衰落,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被精细地描绘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我最印象深刻的章节是关于唐朝的部分。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唐朝的文化繁荣,包括诗歌、绘画、音乐等各个方面。我被那个时代的生活和艺术深深吸引,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我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也理解了各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书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让我产生了许多的思考和反思。比如,为什么明朝的灭亡会引发那么大的社会动荡?清朝如何从衰落中恢复并再次崛起?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历史,才能找到答案。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推荐所有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去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会在其中找到许多乐趣和收获。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篇2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历史的长卷,从远古时代到清朝的灭亡,跨越了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时期。在这部书中,作者通过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世界。 在书中,我最为关注的是作者对于中国历史分期和阶段特征的阐述。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史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先秦、秦汉至宋元和明清时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例如,在先秦时期,由于诸侯割据,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战争是主要的矛盾;而在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矛盾逐渐转变为阶级矛盾。 此外,书中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例如,作者详细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以及秦始皇、汉武帝等重要皇帝。在宋元和明清时期,作者则着重探讨了宋明理学的兴起、农民起义和满洲入关等重要历史事件。这些内容让我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然而,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作者在描述历史事件时,有时候过于注重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叙述,而对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历史问题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阐述等方面。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史》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分期和阶段特征,还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加以注意。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自从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古代社会》以细致及全景式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古代社会的宏大画卷,触及到人类社会由野蛮到文明进程中的很多重大课题,重建了原始社会史,对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研究尤为翔实、深刻,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马克思曾作了详细的读书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引用了摩尔根的研究成果。 本书的第一编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并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第6页)作者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是延续着这种思想来论证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从第一方案过渡到第二方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也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野蛮低级状态、野蛮中级状态、野蛮高级状态、开化低级状态、开化中级状态、开化高级状态和文明状态。从而体现出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在《生存的技术》一章中,摩尔根提出了人类食物的五种类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实草根为为食物的自然生活;鱼类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借栽培而来的淀粉性食物生活;肉类及乳食的生活;由农业而发生的无限制的食物之生活。同样的这也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 不过摩尔根对于人类制度的看法却有些唯心主义的成分,他说:“人类的主要制度说从极少数的原始思想萌芽发展而来的证据积累的一部分;并证明人类制度的发展途径与方法是预定了的,同时又证明这些途径与方法的歧异是被人类心灵的自然逻辑及能力的必然的界限所限制于狭窄的范围以内的。”(16页)——人类制度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并且各地的制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决不是预定的。 摩尔根把家族分为五种形态:血缘家族、群婚家族、对偶家族、父权家族、单偶家族。展现了人类家族的变化发展的进程。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读书笔记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 马克垚学林出版社 1.对封建社会的认识 从严复起,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已经不再把封建社会单纯的理解为一种政治制度,而是兼及其社会和经济的内容。 陶希圣著《中国封建社会史》,主张周代的中国即封建社会,春秋之际,封建制度开始瓦解,但封建经济却一直延长到1500年。 瞿同祖著《中国封建社会》,以西方封建社会来比照、分析中国的封建社会,他认为“封建社会之综合要点是土地所有权的有无以及主人与农民的关系”,封建社会只是以土地组织为中心的而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阶级社会而矣。 杜学胜(台湾学者)认为,周人封建的本质,乃是继攻伐征服之后的武装殖民,所以唯物史观的封建制度与传统的封建不相干。 西方学者更多的视封建制度为一种法律制度。如,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在“封建法律”的题目下,分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涉及封君封臣关系、采邑制度、农奴制度等。亚当·斯密则认为封建法律是领主统治权、裁判权,其推行原是为了加强王权,但结果王权并未加强,领主权力依然过大,形成了封建等级制。西方的大多数史学家强调西欧的封建社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封建主之间形成的特有的封君封臣关系;第二、形成了与封君封臣关系相适应的封土制度;第三、国家权力衰落,各封君在其领地内取得独立的行政、司法权力。 2.关于西方封建社会的结束时间 观点:西欧的封建社会,不应该截止于15世纪,也不应该截止于17世纪,而应该截止于18世纪。 理由:封建社会由于其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所以不可能太短,而应该长一些。 现在人们往往认为哥伦布一航行,东西方就连成一片,资本主义在西方也就冉冉升起,大部分乃至所有的教科书也说的尽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之类。其实,西欧的进步远远没有那么迅速,直到工业革命以前,西欧主要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资本

《古代社会》 读书笔记1500字

《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主要研究原始社会的作品,其作者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他小的时候对易洛魁人的生活习俗就非常了解。在他青年时期,成立了“大易洛魁社”来深入研究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生活。通过了四十年艰苦的研究,他终于写出了这本作品。在这期间,他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实际情况,他甚至选择了和印第安人居住到一起,到最后作者也去世界其他的基本情况相同的部落进行了调查研究。这种研究精神是很值得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努力学习,尽力追求的。 这部书中,作者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氏族生活相关的问题,还有许多权力制度的发展过程。书中的许多观点,对现代的制度建设和发展也有借鉴作用,这也是这本书之所以可以成为一本名作的原因。例如,书中指出,单偶家族的出现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而非自然条件,这也是跟着私有制而变化的。 就连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样也很欣赏这本书,他们在读过之后,甚至做了特别详细地标注,通过这本书的启发,马克思结合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最后由恩格斯执行其遗言成就了一部宏伟巨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特别赞赏摩尔根的研究与论点,对于摩尔根在氏族本质和部落关系上的认识,恩格斯把这个认识成就类比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这是一种很高的赞誉,但是对于摩尔根的为原始社会研究领域的贡献来讲,这个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人类存活在这个地球上已经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段了,但是这个说法的实际证据直到这本书出现才慢慢的被重视和发现,这或许也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注定,或许也是历史的安排。当然这些我们无从考究,或许那个时候正需要这个理论的出现来点化还仍然模糊的世人,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人类早在远古时期甚至更早的历史阶段就存在于这个地球之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许许多多的动物灭绝之后,人类还仍然存活地球上,并且应该是越活越好的状态,这种变化应该与人类的进步途径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或许也是本书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吧! 在书中,作者提到,人类的进步形成是和地质学的变迁相关联的,而非简简单单的时间线划分就能将其说明的,因为或许在人类意识到时间这个概念之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所以并没有野蛮人和开化人之分,因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史相同的,都会是以相同的途径进行发展,都会经历野蛮、开化、文明这几个时期,不论是处于原始社会的印第安人还是所谓的进入文明时期的文明新人类,这都是一个确切的事实。 而这本书需要解决的就是这问题,读过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文明、开化、野蛮同时存在的现代?为什么那些部落或者民族会落后于其他组织?我们的先祖是怎样经历过这些阶段的?野蛮如何转变到开化?开化又怎样进入到文明时期?......这些问题的种种解释都在这本书中讲的十分明确。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在研究古代原始社会的生活情况和社会变化,其实实质上,这些问题回答的背后是对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内部组织的研究,这就把社会制度变化的原因这条进程又提前了几个历史阶段,这是这本书非常有价值的地方所在。 书中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许多人认为发明发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主要体现和反映,但其实制度的演变同样可以反映这一问题,因为制度的变化和人类的思想变化是息息相关的,人类思想的进步与变化同样诠释着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这些制度变迁和发明发现的一致性很好的说明了人类起源问题的一致性。不论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处于同一个历史阶段和社会制度下的人类在欲望以及心理状态上是相似的。 从人类发展的野蛮时期后期一直到整个开化时期,人类普遍都会自发的组织成为氏族、胞族以及部落,这些制度在当时世界各个地方都十分流行,也是古代社会发展组织结合的重要工具。而且这些制度同时很好的解释了人类心中对政治观念发展变化的认识。可以毫不夸

中国社会史梁庚尧读书笔记

中国社会史梁庚尧读书笔记梁庚尧是一位中国历史学家,他的专业领域是中国社会史。他的著作《中国社会史》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研究之一。这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在这本书中,梁庚尧通过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为读者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中国社会史》这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和变迁”、“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转型”、“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与转型”。每个部分都涵盖了重要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变迁,从古代社会的奴隶制度到现代社会的经济改革,梁庚尧都详细地探讨了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书中,梁庚尧强调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差异。梁庚尧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研究,揭示了他们不同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例如,在古代社会中,奴隶制度

和封建制度是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而在现代社会中,工人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兴起则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梁庚尧的研究方法是系统而全面的。他通过广泛查阅历史文献和 考古发现,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他还重 视实地调查和民族学研究,通过对社会群体的观察和民族特点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变迁的原因。梁庚尧的研究方法不仅使 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积 极贡献。 在《中国社会史》中,梁庚尧还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过程。在现 代化的推进中,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农民问题、城市 化问题、劳动力转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梁庚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 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发展的建议,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总之,梁庚尧的《中国社会史》是一本重要的历史著作。通过对 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面研究,梁庚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

墨子读书笔记(2)

墨子读书笔记(2) 作为治理天下的执政者,面对各种各样问题,必然要找到其问题的要根源,只有找到了根源,才能解决好问题。就好象医生看病,要知道病情的起因。国家的治理,这是很必要的一条。现在天下有好多问题,引发了社会标准的。比方,诸候间大国攻打小国,家族间以大压小;持强凌弱的,以众欺寡的;富贵的看不起穷人,奸诈的愚弄老实人;还有臣子不忠,君王不惠,儿子不孝,父母不兹。探究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不相互保护,自私自利。儿子只知道爱惜自己,不爱父亲,因此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父亲;臣子只知道爱惜自己,不爱君主,因此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君主,如此等等。 既然根源找到了,那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墨子说“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那么如何来做到“兼相爱、交相利”呢?墨子又说,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祥、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你保护别人,人家也会保护你,你为别人的利益考虑,别人也会为你考虑。这样就是“兼相爱、交相利”。举凡天下的祸害、掠夺、埋怨、愤怒可以不使它产生了。

在许多墨子的文章中会有问答的形式来说明观点。这里也设计了几个问题,来进一步论证兼爱的意义。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士人都觉得兼爱是好的,但对兼爱的议论却没有停止。他们有的认为兼爱没有可操作性,不知道如何应用。墨子认为,如何一样好的东西不被应用,那不如没有,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了。比方有两个人,一个大公无私,保护别人。总是象对待自己一样对待朋友,朋友有了困难主动去帮助;一个自私自利,憎恨别人。总是只顾自己过得好朋友有了困难只是冷眼旁观。现在如果你要去打仗,也可能是出使蛮荒之地,生死无从预知,你是会把家人托付给哪种人呢?即使是再蠢的人也知道托付给第一种人吧。这就是兼爱在择友上的应用。不光如此,兼爱也是选择君主的标准。现在有两位君主,一位主张兼爱,象爱自己一样保护天下百姓,百姓有了疾苦,他就想方法解决;一位主张相恶,觉得人生苦短,有好吃的好用的自己先用,那顾得了百姓,即使百姓们没有食物,没有居所,他也只顾自己舒服。如果你要选择一位作为自己的君主,即使是再蠢的人也知道选择第一种吧。这就是兼爱在择君上的应用。 也有的士人们认为兼爱是做不到的,他们说,“吾譬兼之不可为也,犹挈泰山以超江河也。”墨子答复说,这个比喻不适宜。挟泰山以越江河,这是从来没有人做到的事,是不可为的。但兼爱不同啊,古往今来,有好多圣明的主都做到了。古时的大禹治水,历尽千辛万苦,疏通天下河流,以水患不再发生,田野得到灌溉,天下的百姓都得到了利益。这就是兼爱的表达啊。从前周文王治理西歧,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牲畜。所以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祥,使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中间,幼小

古代历史故事读书笔记

古代历史故事读书笔记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个中国人无不以此为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古代历史故事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历史故事读书笔记1 从上古时期的开天辟地的神话,到晚清和民国的“五四”爱国运动,记载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上下五千年》这套书,让我深有大感。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夏商西周,在国人时期,一首名为《硕鼠》的诗,说出了对周厉王的不满。诗中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可周厉王对此不但不反省,反尔将对他不满的人全部处死,杀人如牛毛。终于百姓忍无可忍,国民,将周厉王给杀了。这就是恶有恶报呀,应该以善治国才行。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霸主晋文公很有能力,占领了很多小国,在中原地区称霸。这就说明了能者居上,无能的人总会被强者吞并掉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那时,如果一个国家的大王没知识、能力差,治理国家将会不到位,国家早晚会灭亡。(胜似亲人作文)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讲了祖逖和好友刘琨每天早晨,一听到鸡鸣声就起来舞剑。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祖逖和刘琨就这样一直坚持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果然,天长日久,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把当时正在侵略中原的匈奴兵赶了出去,为国家立了大功。这就说明了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功的果实。 由此,我们要学习祖逖一样“闻鸡起舞”,勤劳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且不要向周厉王一样做恶事,要多做善事。做为学生的我们,要先从点点滴滴做起。比如: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在社会中尊老爱幼、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地球资源……从小培养自己拥有一颗友善的心和优秀的品质,长大后有所作为,为国家出力。 同学们,我说的话你们一定赞成吧!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直前吧! 古代历史故事读书笔记2 最近,我读了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讲了我许多不知道的东西,中国的成就不只让其他国家大吃一惊,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起义领袖,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重温五千年历史,的确使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 《中华上下五千年》汇集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的描写,引人入胜。当写到夏朝国君压迫百姓,荒淫奢侈时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篇一:世界闻名史读书笔记】 P36 东南亚地区村落公社(约前5 0 0 0 ) 公元前5 0 0 0年之前的某一时候,几支从事狩猎和采集的丛林部落建立了小型的村落公社,这种村落公社遍布整个东南亚地区。有些部落沿海岸居住,在那里捕鱼捞蟹,采摘椰子,烧制陶器。还有一些部落则迁入高地森林中的石灰岩洞穴里居住。丰富的野生动物和大量可食用的植物,为东南亚地区的居民提供了稳定多样的食物。他们还嚼食槟榔,这使得他们的牙齿变黑,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喜食酸涩辛辣的口味。早在公元前7 0 0 0年,东南亚地区的居民就已开始种植他们自己的农作物。灵窟”中贮藏的豆类是经过培育的品种,水稻也是如此。从今缅甸三角洲向东远至中国长江流域都有野生形态的水稻生长。华夏民族的起源(约4 5 0 0年前)大约在距今4 5 0 0多年以前,在中国黄河上游的陕西岐山一带,居住着一支具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氏族部落,其首领为炎帝,姓姜。相传炎帝教导人们种植五谷,在他的领导下,人们不断总结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粮食连年丰收,因而他深受人们的爱戴,被尊为神农”,故炎帝又有神农氏”之称。炎帝部落逐步顺黄河向东迁移,最后定居在中原地区。以黄帝为首领的氏族部落发生战争。黄帝打败了炎帝以后,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中原各民族得到进下一步的融合。 P37 商朝(前1 6 0 0〜前1 0 4 6 ) 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族,其势力发展到黄河中游,渗入夏的统治地区。公元前1 6 0 0年,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大量的考古资料,特别是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商代,国家机器不断强化,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活动地域的影响远远超过夏代,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殷。到公元前10 4 6年,商纣王被周武王所灭。商朝共传17世,31王,统治历时约5 3 7年。商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繁荣时期。商代出现的高岭土制作的青釉器,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特点。一些商代青铜器的表面,常黏附有丝织物的痕迹,其中菱形纹的暗花绸,表明当时已有了具提花装置的织机。髹漆工艺在商代得到了较多的应用。雕刻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商代的商业行为发生得比较早,车辆成为当时重要的交通工具。商

文化人类学论文

读摩尔根《古代社会》的读书笔记和思考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泰山北斗——摩尔根是古典进化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他是美国人类学的创始人,对文化人类学做出了新的贡献,1877年,摩尔根发表了他的主要著作《古代社会》,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地提出了社会进化的理论,阐述了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说明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从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并将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而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他通过研究印第安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部落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民族史,揭示了氏族的本质和氏族制度存在的普遍性,证明母系制先于父系制,说明氏族制度发展的结果必然产生它本身的对立物──政治社会即国家。 摩尔根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为论证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历史进步的指示器。他说:“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发明与发现层出不穷,成为顺序相承的各个进步阶段的标志。”但是,摩尔根并没有据此形成生产结构、经济结构这样的社会物质关系的概念。如果把摩尔根的这句话与马克思的一段相类似的话作一比较,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在这里,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经济时代”、“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物质关系的概念,而摩尔根却看不到这一点。正因为如此,摩尔根才不无踌躇地写了这样一段话:“顺序相承的各种生存技术每隔一段长时间就出现一次革新,它们对人类的生活状况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以这些生存技术作为上述分期(指历史时代的分期——笔者)的基础也许最能使我们满意。”摩尔根就根据这种孱弱的思想把人类社会的历史时代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蒙昧社会(包括低级、中级、高级三段)、野蛮社会(包括低级、中级、高级三段)和文明社会。摩尔根认为,人类的“生存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第一类“事实”。此外还有三类“事实”,其一为政治制度,包括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社会”和以地域、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其二为“家族制度”;其三为财产制度。摩尔根说,这“各种社会制度,因与人类的永恒需要密切相关,都是从少数原始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的;它们也同样成为进步的标志。可见这后三类“事实”,并非发端于“生存技术”,而是从“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的”——在真正进入社会领域后,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成了摩尔根的出发点。摩尔根《古代社会》全书第一、二、三、四编的大标题——“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政治观念的发展”、“家族观念的发展”、“财产观念的发展”——就是这样制定的。总之,摩尔根说,“上述四类事实沿着人类从蒙昧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进步途径平行前进”这就是摩尔根的结论。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摩尔根的社会历史观并没有真正统一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而是一种多元式平行发展的历史观。其所以如此,关键在于没有形成物质资料生产方面的社会物质关系的概念,因而也不能用这种社会物质关系去解释摩尔根的“各种社会制度”。这就是摩尔根的自发性倾向人类最早的婚姻状态是群婚。即一个原始群内部生理成熟的男女之间不受限制的杂乱性交。(它主要是从对近现代尚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的考察及对历史记载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它之所以是人类最初的两性关系,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从人的生理上看,人类比其他动物有更旺盛的性欲,经常地处于发情期,因而性成熟的男女之间的性交就更经常、普遍;女性在哺乳期也并不需要男性经常、特殊的照料。其次,从原始人群的内部社会情况来看,当时的人们所拥有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极其落后,经济生活主要是采集、捕鱼、狩猎等野外的近乎纯粹的体力劳动,这极大地增加了原始人的野性,同时也使她(他)们无意识地把自己融于群体之中,所以,男女两性的占有就是共同的和互相的。再次,只有集体生活才能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专偶制则是营集体生活的抵触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