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编制说明
中国测绘科学院数字航摄仪检定2023.2

数字航摄仪(相机)检测系统一、简介作为航空摄影测量的核心——数字航摄仪(相机)是进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自然资源生产领域。
由于数字航摄仪(相机)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良莠不齐,为了加强数字航摄仪(相机)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计量站(国家光电测距仪检测中心)建立我国首个数字航摄仪(相机)检测系统。
主要由室内光学检测实验室、室内几何检测实验室和野外空对地(几何)检测场和野外空对地(影像)检测场构成。
数字航摄仪(相机)的检测系统,确保了数字航摄仪(相机)测量成果准确可靠和量值统一,并可以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为数字航摄仪(相机)的检测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1、实验室检测光学检测实验室可开展数字航摄仪(相机)的光学分辨率、透过率、杂光系数以及信噪比等项目检测。
几何检测实验室可开展数字航摄仪(相机)的内方位元素、畸变参数、畸变精度等项目检测。
图1 畸变差检测仪图2 聚焦式光管阵列装置2、野外检测场检测野外检测场可开展各类航摄仪(相机)几何精度检测和辐射性能检测。
几何精度检测包括空中三角测量精度检测和立体像对摄影测量精度检测。
辐射性能检测包括动态摄影分辨率、线性度和信噪比等。
空对地(几何)检测场东西宽约7km,南北长约3km,区域气象条件稳定,地形地貌代表性好,包含山地、丘陵和平地等,地形最大高差约在400m左右,空域飞行不受约束的便利条件。
空对地(影像)检测场大小约为10000m2,铺设有满足光谱特性设计要求的永久性标志和各种不同分辨率的靶标,满足数字航摄仪(相机)的辐射性能检测的需要。
图3 空对地(几何)检测场(效果图)图4 空对地(影像)检测场(俯瞰照片)二、特点(1)室内外一体化:独特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结合野外检测场检测验证,形成室内外检测和验证一体化的检测体系。
(2)产品全覆盖:可实现单面阵、多面阵、多拼和倾斜摄影数字相机高精度检测,适用于不同焦距的数字航摄仪(相机)检测需求。
摄影测量学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

2447132 2447132
2450136 2450136
2449233 2449233 2449233
2448233 2448233 2448233
2447083 2447083
B655
2450082 2450082
2449136 2449136 2449136
B653
B653
2450013 2450013
2464
2465
2466
2467
1
3
Y
5
V
2
X
8 6 7
Y
U
X
1 1 V ... 1 X1 X2 ... Xn Y1 Y2 ... Yn X1 X2 ... Xn
2 2 2
a 0 l x1 X 1Y1 a1 l x 2 X 2Y2 a 2 l x 3 ... a3 ... X nYn a l 4 xn
v u 1 0 0 U 0 1 0 V v v v w 0 0 1 W
W 0 U
0 W V
U X 0 lu X l Y 0 R 0 V Y 0 v W Z 0 l w Z
B655
B655 B655
2448143 2448143 2448143
B658
2448017 2448017 2448017
B658
2450001 2450001 2450001
B654
B654
2449
2467101
2448
2447
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详解

模型连接的实质:求出相邻模型之间的比
例尺规划系数k,后一模型中每一模型点 的空间辅助坐标以及基线分量BXBYBZ均乘 以规划系数k,就可获得与前一模型比例 尺一致的坐标。 将航带中所有的摄站点、模型点的坐标都 纳入到全航带统一的摄影测量坐标系中。
二、构建自由航带网(连续法相对定向)
摄站坐标
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定义:在一条航线十几个像对中,甚至在若
干条航线构成的区域中,只布设少量野外实 测的地面控制点,在室内用电算方法加密出 测图所需的控制点(一般不少于每像对4个)。 野外布点:航带:1、平坦地区 品字形
2、丘陵山地 五点法 3、高山地 六点法 区域布点:九点法
一、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意义
0 y
Fx F F F F F x x x Bx x B y x Bz 0 Bx B y Bz Fy
X s 2 X s1 kmBx Ys 2 Ys1 kmBy Z s 2 Z s1 kmBz
模型坐标
X p X s1 k mN1 X 1 Yp 1 (Ys1 k mN1Y1 Ys 2 k mN2Y2 ) 2 Z p Z s1 k mN1 Z1
P215
相对控制条件 湖面等高 平面 圆周
共线
五、影像连接点的类型与设置 • • • 人工转刺点 仪器转刺点 标志点
•
•
明显地物点
数字影像相关转点
转刺点
标志点
明显地物点
B:航带法空中三角测量
主要内容
一、基本思想与流程
二、自由航带网的构建
三、单航带空中三角测量 四、航带法区域网平差
航带法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研究的对象是一条航 带的模型。把一个航带模型视为一个单元模 型进行解析处理,因此这种方法首先把许多 立体像对构成的单个模型连结成航带模型。 在单个模型连成航带模型的过程中,各单个 模型中偶然误差和残余的系统误差会传递到 下一个模型中,由于这些误差传递累积的结 果使航带模型产生扭曲变形,所以航带模型 经绝对定向以后还需作模型的非线性改正, 才能得到所需的结果,这便是航带法解析空 中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2)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摄影技术对地面进行测量和制图
的方法。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航空摄影测量
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航空摄影
测量规范:
1. 相机校准:在进行航空摄影之前,需要对相机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的确定,以及畸变的校正。
2. 航空摄影参数:航空摄影的参数包括飞行高度、航向、
侧向摆角、重叠度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
来确定,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完整性。
3. 像控点的布设:在摄影测量中,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像控
点以提供地面的控制信息。
像控点的布设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摄影任务的需求以及测量精度要求等因素。
4. 影像处理和配准:航空摄影后,需要对航空影像进行处理和配准,以获得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处理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辐射校正、色彩平衡等。
5. 点和线的测量:通过航空影像,可以获取地面上的点和线的坐标信息。
测量需要采用专业的软件和方法,以保证测量精度和一致性。
6. 数字制图: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进行数字制图。
数字制图的规范包括图幅的设置、符号和线型的规范、图件的比例和尺寸等。
这些是常用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不同的测量任务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规范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遵守。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航空摄影测量是指利用航空器进行航测摄影的测量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的规范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航空摄影测量规范的主要内容:1. 选址和任务规划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摄影区域,并进行任务规划。
任务规划包括确定摄影任务的目标、确定摄影设备的参数和规格、确定飞行计划和路径等。
2. 摄影器材和参数航空摄影测量需要使用专业的航空摄影器材,包括航空相机、附件和辅助设备等。
在使用摄影器材时,需要遵循器材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保证器材的正常工作和拍摄质量。
3. 摄影测量控制点在摄影测量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于确定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内方位元素。
控制点的选择必须符合任务需求,且分布均匀,遵循一定的准确性要求。
4. 摄影测量飞行摄影测量飞行是指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航空器的飞行工作。
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保持航向、高度和速度的稳定,并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各个区域的拍摄。
飞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飞行,遵守航空交通规则和相关法规。
5. 数据处理与成图数据处理与成图是将摄影测量所得的航空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地图和图像产品的过程。
数据处理包括航空影像的标定、平差、配准等,成图包括地形图、影像图和三维模型等产品的制作。
6.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航空摄影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包括对摄影器材、控制点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检测,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航空摄影测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规范的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规范的更新和改进,适应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发展,提升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卫星遥感与航空摄影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1)基本思想
按照单航带法构成自由航带网;利用本航带的控制点及与上一航带的公共点进行三维空间相似变换,将整区各航线纳入统一的坐标系中;同时解求各航带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计算各加密点坐标。
(2)解算步骤
区域网概算:建立统一的区域网,获得模型点的概略地面摄测量坐标。
区域网整体平差:求解出各航带的非线性改正系数,计算加密点地面测量坐标。
(1)为摄影测量测绘地形图、制作正射影像图提供定向控制点和像片内、外方位元素;
(2)测定大范围内界址点的统一坐标;单元模型中大量地面点坐标的计算;
(3)解析近景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用于建筑物变形测量、工业测量等。
意义:
(1)不触及被量测目标即可测定其位置和几何形状;
(2)可快速地在大范围内同时进行点位测定,以节省野外测量工作量;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出发点:利用少量的外业实测的控制点确定全部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及加密测图所需的控制点。
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定义
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上所量测的像点坐标以及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求出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称之为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俗称摄影测量加密。
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平差方法
比较项目
航带法
独立模型法
光束法
平差单元
航带
单元模型
单张像片(光束)
观测值
各点概略地摄坐标
模型坐标
像点坐标
未知数
各航带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
各模型空间相似变换参数及加密点坐标
各像片外方位元素及加密点坐标
平差数学模型
多项式
空间相似变换公式
共线方程
原理
近似
严密
44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6、DEM生产
6.1 基本方法 根据测区地貌和精度等不同,一般基于三种方法: a. 像方DEM内插法; b. 像方DEM加特征数据构TIN法; c. 采集矢量数据构TIN法。 6.2 基本步骤 a. 特征数据采集; 特征点线、水域线面、推测区,必要时采等高线。 b. DEM生成; c. DEM检查和编辑; d. 接边镶嵌; e. 图幅裁切。
8 DLG生产
8.1 作业模式 分先外后内、先内后外两种,内外业一体化属先内后外。 a.先内后外 先立体测图,后调绘,最后编辑的模式。或者调绘、立 体测图、数据编辑交叉进行。适合大比例尺。 b.先外后内
先调绘,后依据调绘成果立体测图和数据编辑。
8.2 基本步骤 a. 立体测图—立体测图的基本规定和要求 b. 调绘 —— 调绘的原则和基本规定 c. 野外补测—高程点;阴影、航摄漏洞;新增重要地物 d. 数据编辑—基本要求、非符号化、符号化数据编辑
2)不同比例尺生产现状及特点
a.不同比例尺测图适宜和采用流程不同; 例如:先内后外(内外也一体化)、先外后内。 b.不同比例尺测图技术要求有区别; 例如:平面位置和高程精度、采集指标和内容、 表示和取舍、制图综合要求。 c.不同比例尺测图生产工艺有差异。
解决之道:
按比例尺范围分成三部分,三部分结构、内容统一 协调。同时适用于相应比例尺范围的特殊技术规定和要 求,写入相应部分,以适应生产要求。
3、编制原则
d) 先进性 标准制定参考和汲取了国内、外数字航测的研究成果。 同时对生产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作了明确规定和 要求,以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使标准并满足先进性要求。 e) 通用性 课题组通过资料分析、调研咨询、会议讨论和征求意见 等多种方式了解国内数字航测测图生产技术现状,及全国各 地和不同部门对规范内容的要求,在标准制定中考虑生产实 际。使标准满足通用性要求。
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技术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技术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航空摄影和测量技术进行地图制作、地形测量和资源调查的方法。
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是航空摄影测量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测量航空照片上目标的位置,角度和距离等数据,再结合地面控制点的位置信息,可以实现对地表特征的准确测量和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航空摄影测量中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的要求,包括技术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和精度控制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的要求,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并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和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然后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导向。
正文部分将包括三个小节,分别介绍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航空摄影测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对技术要求的详细分析和探讨。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的要求和实践。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正文部分所提出的内容进行总结,展望未来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探讨该技术在实践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的要求和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本文主要旨在探讨航空摄影测量中空中三角测量技术的要求,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技术在航空摄影测量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分析技术要求,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选取合适的设备和工具,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本文也旨在指导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促进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有望为航空摄影测量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指导和参考,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2.正文2.1 空中三角测量技术介绍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空中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地物测绘和地理信息获取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修订说明国家标准项目名称: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国家标准项目编号:20184383-T-466送审国家标准名称: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报批国家标准名称:承担单位: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当前阶段:征求意见□送审稿审查□报批稿报批编制时间:2020年3月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于2018 年 12 月 29 日下达制定计划,国家标准计划号为20184383-T-466 ,由自然资源部(测绘地理)提出归口并管理。
立项时的编制单位包括: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
2.背景本标准的上一版本 GB/T 23236 为 2009 年正式发布,从标准的制定到现今间隔已有 10 年。
标准规定了数字航空摄影中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流程、内定向精度、相对定向精度和绝对定向精度等技术指标,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 1:500 ~1:50000 地形图和 DLG、DEM、DOM生产中必不可少,自发布以来对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测绘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测绘技术和装备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数据获取设备(数字航摄仪)、辅助设备( IMU/GPS)和数据处理技术(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发展,影响了空中三角测量的工艺流程、作业效率、技术指标等。
国内数字航摄仪的典型代表是SWDC航空相机,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产品;国外数字航摄仪主要包括:1) 推扫式:德国徕卡公司的ADS系列航摄仪,包括ADS40、ADS80、ADS100,以色列 VisionMap公司的A3航摄仪;2)框幅式:美国 Z/I Imaging公司推出的DMC系列航摄仪,包括DMC、DMC-II、DMC-III ,奥地利 Vexcel Imaging公司推出的系列高性能面阵航空相机,包括 UCD、UCX、UCX-P。
国内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典型代表包括:适普软件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共同研制的VirtuoZo NT ;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JX-4;航天远景公司推出的Map Matrix ;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DPGrid;北京吉威时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GEOWAYCIPS。
国外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主要包括:德国斯图加特Inpho 公司推出的2Inpho 摄影测量系统;法国信息地球公司 (INFOTERRA)推出的 PixelFactory ;瑞典鹰图公司推出的 ImageStation SSK ;德国莱卡公司推出的LPS。
这些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导致了空中三角测量精度控制指标和技术流程也应进行相应研究和调整,使标准适应技术发展要求。
结合标准的标龄、标准的重要性和当前测绘技术设备发展水平,有必要对本标准进行修订。
本标准是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列标准之一,与本标准配套使用的标准有《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这些标准暂未通过国标委立项,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争取立项修订。
本标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当前的技术特征对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的关键步骤之一:空中三角测量进行了技术约定和作业过程指导。
3.主要工作过程2019 年 4 月,《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正式成立课题组并启动标准修订工作,课题组广泛收集资料、认真分析、积极讨论,就标准所涉及到的内容在技术及方法上的改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确定标准的编制大纲。
2019 年 5 月,课题组根据所收集资料,在2009 版本的基础上编写了标准初稿。
2019 年 5 月 28 日,课题组就标准初稿向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测绘院开展信函调研,征集各单位对标准初稿的意见和建议; 6 月 4 日,课题组赴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调研,收集对标准初稿的意见和建议; 6 月 6 日,课题组赴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开展调研,与 5 位主要技术人员进行了逐一交流; 6 月 18日,课题组赴四川开展调研,与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相关技术人员进3行了讨论; 6 月 26 日,课题组赴武汉开展调研,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相关教授及技术人员就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
并在实际工作参与情况基础上,经研究决定增加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等具有实际生产经验、善于总结提炼的单位参加标准的编写。
2019 年 7 月,课题组在前期资料收集与分析及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决定尽快召开课题组讨论会,就标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讨论。
2019 年 8 月 27 日,课题组在西安召开标准征求意见稿内部讨论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参编单位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就工作进度、标准征求意见稿基本情况、前期调研成果及重点讨论问题进行了介绍,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和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充分的讨论,明确了标准的定位、范围、主要内容和重要技术细节,并对后续的工作内容和进度进行了分工和安排。
2019 年 11 月 28 日,课题组在西安组织召开《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标准编制讨论会,来自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勘察测绘院等9 家参编单位的 12 位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简要介绍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修订说明编写的基本情况、课题组成员各自的意见建议,结合前期工作成果和主要问题,就标准征求意见稿内容中的术语、平差精度等重要内容逐章节进行了细致的讨论与交流,并对修改内容的意见达成一致。
课题组在西安会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思考、斟酌,继续修改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将各分工人员的成果汇总到一起,形成了目前的标准征求意4见稿,并完成了修订说明。
4.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西安市勘察测绘院、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见表 1。
表1 标准主要起草人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主要工作1马聪丽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高工负责标准编写2赵文普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高工负责标准编写3殷小庆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工程师负责标准编写4张力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负责标准编写5袁修孝武汉大学高工参与标准编写6张莹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工程师参与标准编写7傅晓珊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工参与标准编写8李国忠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工参与标准编写9王西萍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高工参与标准编写10杨正银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高工参与标准编写11张周平西安市勘察测绘院高工参与标准编写12王益民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工参与标准编写13张国强西安市勘察测绘院高工参与标准编写14刘永强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高工负责标准编写15张平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高工参与标准编写16孙伟超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参与标准编写17陈延博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助工参与标准编写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标准编制原则(1)一致性与协调性5与相关的标准如CH/T 3006-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 CH/T 3007-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 1~3 部分)》相互协调,部分内容保持标准间的一致性。
本标准与上述两个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列标准构成支撑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系列标准,对完善测绘标准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2)科学性与系统性空中三角测量是航空摄影测量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工序,应遵循测绘标准体系,确定本标准的定位、内容以及与其它标准的关系。
空中三角测量工作各个阶段环环相扣,衔接紧密,相关性极强,因此,对各阶段的技术指标和要求的制定应科学、合理。
(3)通用性与灵活性目前的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涉及较多新技术,其软件平台较为丰富,实现的技术路线也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明确最基本、最普遍适用的技术指标和要求以进行规范和约定,使之既可控制整个空中三角测量全过程的质量,又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技术、软件的特点。
(4)实用性与可继承性作为指导和规范生产作业的技术标准,应具有实用性与可继承性。
旧的指标和要求有的必须调整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有的必须保留和继承以保持测绘生产的延续性以及测绘成果的可靠性。
2.适用范围说明本标准规定了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生产中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流程、技术要求及成果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由常规航空摄影方法获取的框幅式数字航摄影像在空中三角测量阶段的生产作业。
其他非常规航空摄影方法获取的数字航摄影像,以及推扫式数字航摄影像在空中三角测量阶段涉及的精度要求可参照本标准执6行。
3.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为提高标准的实用性,课题组在标准制定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在编制过程中与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武汉大学、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测绘院等有关单位的专家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和探讨,从作业流程、精度指标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了解实际生产的要求。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广泛收集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作为本标准制定的参考和借鉴依据,主要包括:CH/T 3006-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CH/T 3007.1-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 1部分:1:500 1:1000 1:2000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CH/T 3007.2-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 2部分:1:5000 1:10000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CH/T 3007.3-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 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GB/T 6962 1:500 、1:1 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15661 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27919《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GB/T 27920.1《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1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7GB/T 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CH/T 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1.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指标或要求确定的依据(1)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在上一版标准中适用范围包括了框幅式和推扫式两种数字影像,但在标准的编写内容里只考虑了框幅式影像,究其原因,就是当时只有Leica 的ADS系列航摄仪能够获取到推扫式航空影像,如果仅仅以ADS系列航摄仪来制定标准,显然不具有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