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

合集下载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流程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流程

嘉鱼市国土资源局航空摄影测量及DEM、DOM、DLG生产项目技术文件[航空摄影部分]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10月目录1 航摄技术文件 (3)1.1技术说明 (3)1.1.1 含惯导的ADS40技术路线 (3)1.1.2 不含惯导的DMC技术路线 (5)1.1.3 传统彩色胶片相机技术路线 (7)1.1.4 作业流程 (8)1.2技术方案 (9)1.2.1 主要工作内容 (9)1.2.2 技术依据 (9)1.2.3 测区概况 (10)1.2.4 成图规格 (13)1.2.5 航空摄影 (13)1航摄技术文件1.1技术说明1.1.1含惯导的ADS40技术路线ADS40是由全球著名的摄影测量公司徕卡公司开发的线阵列推扫式摄影系统,它高度集成了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单元(IMU),其中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与地面基站GPS或精密星历数据联合解算后能够以2HZ频率提供高精度绝对坐标,具有长时低频高精度特点;惯性测量单元能够以200HZ频率记录航摄仪相对位置和高精度姿态数据,具有短时高频高精度的特点,两者紧密集成能够有效补偿彼此的系统误差,利用ADS40进行航空摄影,可以为每条扫描线产生准确的外方位元素。

而利用摄影测量技术成图的关键技术是如何获取精确的影像外方位元素以恢复摄影时的立体状态,使用ADS40航摄系统进行航摄,一方面可以直接获取高清晰、高品质、高分辨率、多光谱数字航摄影像,另一方面能够获取每一条扫描影像的外方位元素,这样在影像后处理过程中只需结合精密卫星星历或GPS同步观测数据就能够得到准确的外方位元素,从而恢复整条航带摄影时的立体构像;空三加密处理时只需要在加密分区四角和中心加测像片控制点就可以保证影像空三加密精度,大大减少外业像控点数量,同时ADS40基高比较大,高程量测精度高,也可以成倍地减少外业高程控制点测量工作,有效缩短成图周期。

4采用ADS40实施航摄的总体技术步骤包括资料收集和空域申请、POS 辅助航空摄影、像片控制测量、航摄内业四个部分。

航空摄影技术标准

航空摄影技术标准

航空摄影技术标准1、航空摄影技术规范(1)《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2)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4)《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5)GB 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6)GB/T 19294-2003《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7)《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8)《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3004-2010)(9)MH/T 1005-1996《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0)MH/T 1006-1996《航空摄影仪检测规范》,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1)GB/T 16176-1996《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12)《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局(13)GB 15967-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14)GB/T 6962-2005《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15)GB 7931-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16)GB 7930-2008《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7)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18)GB 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GB/T23236-2009《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20)GB/T 1832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21)CH 1002-19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22)CH 1003-19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23)国测国字【1997】20《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24)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25)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26)其他与航摄及遥感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补充规定以上规范和标准如有变化,以最新发布的为准。

《测绘标准》测绘标准体系

《测绘标准》测绘标准体系
107.12
西双版纳傣语地名汉字译音规则
CH/T
CH/T4014-1999
200获取与处理类标准
标准类名称
标准类编号
标准类数量
标准序号
标准名称
宜订级别
标准代号
备注
大地测量
201
19
201.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GB/T 12897-2006
201.2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GB/T 12898-1991
CH/T
CH/T 1006-2000
203.9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GB/T
GB/T 17157-1997
203.10
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
GB/T
GB/T 17158-2008
203.11
1:5 000 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航摄像片室内外综合判调法作业规程
CH/T
CH/T 4008-1999
107.8
藏语(拉萨语)地名译音规则
CH/T
CH/T 4009-1999
107.9
哈萨克语地名译音规则
CH/T
CH/T 4010-1999
107.10
柯尔克孜语地名汉字译音规则
CH/T
CH/T 4012-1999
107.11
藏语(安多语)地名译音规则
CH/T
CH/T 4013-1999
GB/T
GB/T 17160-2008
206.6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

《遥感原理与应用》基础性试题及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基础性试题及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一、单项选择题(22 分)1.L andsat 卫星传感器TM 主题绘图仪有()个波段。

【基础类】A.5B.6C.7D.82.I KONOS-2 遥感传感器是()CCD 推扫式成像。

【基础类】A.单线阵B.双线阵C.三线阵D.面阵3.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或()辐射特征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基础类】A.反射发射B.干涉衍射C.反射干涉D.反射衍射4.T M6 所采用的10.4~12.6um 属于()波段。

【基础类】A.红外B.紫外C.热红外D.微波5.彩红外影像上()呈现黑色,而()呈现红色。

【基础类】A.植被 B.水体 C.干土 D.建筑物6.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基础类】A.太阳高度角 B.不同的地理位置C.卫星高度D.成像传感器姿态角7.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测定()。

【基础类】.航偏角 B.俯仰角 C.太阳高度角 D 角8.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基础类ndsat-7ETM+B.SPOT5C.IKONOS-2D.MODIS9.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基础类】ndsat-5B.SPOT5C.神州7 号D.IKONOS-210.下面可获取立体影像的遥感卫星是()。

【基础类】ndsat-7B.SPOT 5C.IKONOS-2D.MODIS11.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基础类】A.ft体前倾B.高差产生投影差C.比例尺变化D.可构成立体像对12.通过推扫式传感器获得的一景遥感影像,在()属于中心投影。

【基础类】A.沿轨方向B.横轨方向C.平行于地球自转轴方向D.任意方向13.SPOT1-4 卫星上装载的HRV 传感器是一种线阵()扫描仪。

【基础类】A.面阵B.推扫式C.横扫式D.框幅式14.()只能处理三波段影像与全色影像的融合。

【基础类】A.IHS 变换B.KL 变换C.比值变换D.乘积变换15.下列软件中,属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的是()。

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测量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四种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PS测量技术;遥感技术;测绘随着现代人造卫星技术、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在这些技术基础上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已可以精度测定地球的整体运动(地球的自转和极移等)和局部运动(板块运动和区域性地壳形变等),这些同惯性测量、卫星重力梯度仪、卫星测高等新技术的研制和应用一起,推动了整个测绘的发展,使之从单一学科的封闭状态向着与天文、地质、海洋、大气、地球物理等学科互相渗透、交叉、综合发展的方向前进。

目前在测绘工程中常用的航空航天测绘技术有: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测量技术以及遥感技术。

现简要分述如下。

1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随着科技进步,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测绘、复杂地形及国界等测绘区域。

目前,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发展迅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转变,出现了数字航摄仪DMC、IMU/DGPS新技术、LIDAR激光测高扫描系统等摄影测量新技术。

1.1数字航摄仪DMC数字航摄仪DMC是一种用于高精度、高分辨率航空摄影测量的数字相机系统。

DMC数字航空相机由四个全色传感器和四个多波段传感器组成。

DMC航空相机通过四个多波段传感器分别捕捉红色、蓝色、绿色及近红外数据;而四个全色传感器分别捕捉的影像,依靠少量的重叠区域生成一个大的镶嵌影像。

DMC 能够满足小比例尺和高分辨率大比例尺航摄业务的需要。

该系统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通过改变曝光时间,确保影像质量,其对地面分辨率可达到5 cm。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以2000万像素以上的小像幅数码相机为传感器,采用无人飞机进行低空航摄,具有机动、快速、经济等优势。

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获取局部区域的较高精度的高分辨率数字影像,且天气及机场的依赖性小,已广泛应用于应急保障、防灾减灾、地形测绘等领域。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

1:10000、1:50000 地形图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测绘局2004 年12 月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航摄系统 (3)5 航摄设计 (5)6 航摄飞行 (9)7 数据处理 (11)8 上交成果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偏心分量测定表 (16)附录B(规范性附录)航摄飞行IMU/DGPS 记录表 (17)附录C(规范性附录)IMU/DGPS 辅助航摄飞行数据预处理结果分析表 (18)附录D(规范性附录)基站同步观测情况记录单 (19)摄影测量的原理就是摄影光束相交得到地面点的点位。

确定投影光束(像片)的姿态需要有三个线元素和三个角元素(合称外方位元素)。

传统航测成图的方法利用地面控制点并通过空三加密反求光束的外方位元素,该方法严重依赖地面控制点。

在测区无法涉足(如中国西南部一些地区)或找不到合适的地面控制点(如沙漠、戈壁、森林及大草原)的地区,该成图方法受到了严重限制。

同时,传统航空摄影测量中像控测量的工作量和费用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直接获取投影光束(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无需大量的野外控制测量,一直是摄影测量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自80 年代后期,GPS(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后,GPS 辅助空三方法可直接测量出投影光束的三个线元素,通过空三的方法进而获取角元素,部分实现了直接获取。

而开始于90 年代,成熟于2000 年左右的IMU/DGPS(惯性测量单元/差分GPS)技术辅助航测成图方法可直接获取三个线元素和三个角元素,实现了航空摄影后直接进入内业成图工序。

从航摄像片直接测定地面点的坐标是摄影测量发展的一大趋势。

为适应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满足国家基础测绘生产中制作和更新1:10000 与1:50000 地形图对航摄资料的要求,依据有关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等规范和规定,并充分考虑基于IMU/DGPS 技术进行航空摄影的特点与要求,制定本规定。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应用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应用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地面测量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应用[摘要] 本文论述了摄影测量发展的一大趋势,解释了什么是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详细论述了我局采用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的原因及其gps点的布设与观测方法。

说明了该项新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实践,将为今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特别是西部无图区地形图生产提供技术规程。

[关键词] 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惯性测量 gps 外方位元素摄影测量的原理就是摄影光束相交得到地面点的点位。

确定投影光束(像片)的姿态需要有三个线元素和三个角元素(合称外方位元素)。

传统航测成图的方法利用地面控制点并通过空三加密反求光束的外方位元素。

该方法严重依赖地面控制点,在测区无法涉足或找不到合适的地面控制点(如沙漠、戈壁、森林及大草原)的地区,该成图方法受到了严重限制。

同时,传统航空摄影测量中像控测量的工作量和费用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直接获取投影光束(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无需大量的野外控制测量,一直是摄影测量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自80年代后期,gps(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后,gps辅助空三方法可直接测量出投影光束的三个线元素,通过空三的方法进而获取角元素,部分实现了直接获取。

而开始于90年代,成熟于2000年左右的imu/dgps(惯性测量单元/差分gps)技术辅助航测成图方法可直接获取三个线元素和三个角元素,实现了航空摄影后直接进入内业成图工序。

从航摄像片直接测定地面点的坐标是摄影测量发展的一大趋势。

由于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能直接给出航摄仪曝光瞬间的外方位元素,因此将大量减少甚至完全免除野外控制点,从而大大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效率,同时也给测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装在飞机上的gps接收机和设在地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基站上的gps接收机同步而连续地观测gps 卫星信号,通过gps载波相位测量差分定位技术获取航摄仪的位置参数,应用与航摄仪紧密固连的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imu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直接测定航摄仪的姿态参数,通过imu、dgps数据的联合后处理技术获得测图所需的每张像片高精度外方位元素的航空摄影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

IMU/DGPS辅助空三地面测量

IMU/DGPS辅助空三地面测量
p it on s
0 引 言
中 国西 部 地 域 广 大 , 形 极 为 复 杂 , 候 恶 劣 , 地 气 车 辆 、 员 难 以 到 达 , 基 础 测 绘 带 来 巨 大 挑 战 ,M / 人 给 IU D P G S辅 助 空 三 技 术 的 诞 生 为 无 图 区 测 图 开 辟 了 道 路。 基 于 I / G S 术 的航 空 摄 影 测 量 是 一 种 崭 新 MU D P 技
sre iga dma pn r et nw s r hn sa x m l ,i dsu sdtei pe e tt n s p f MU D P c n l y uv y n p igpo e i e t n C iaa ne a pe t i se l na o t so I / G St h oo . n j e c h m m i e e g
A bsr c :Thi a e nto uc h e h c lprn i l n r i o o MU/DGPS a sse e a ra g ai n Ta i g 1: 0 0 ta t s p p ri r d edt e tc nia i c pe a d wo kngf w fI l s itd a r ltin ulto . i k n 5 00
只加测少量地面控制点 , 可以省掉绝 大部分地面控制任
务 , 低 外业 控 制难 度 和 技能 要 求 。 降
空三方法可直接测量出投影光束的 3个线元素 , 通过空
三 的 方法 进 而 获取 角 元 素 , 分 实 现 了直 接 获 取 。 而开 部
本文结合试验 区新疆库姆塔 克无 图区 15 0 :00 0地
G S 全 球定 位 系统 ) 用 于 航 空摄 影 测量 后 , P P( 应 G S辅 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000、1:50000 地形图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测绘局2004 年12 月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1)4 航摄系统 (3)5 航摄设计 (5)6 航摄飞行 (9)7 数据处理 (11)8 上交成果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偏心分量测定表 (16)附录B(规范性附录)航摄飞行IMU/DGPS 记录表 (17)附录C(规范性附录)IMU/DGPS 辅助航摄飞行数据预处理结果分析表 (18)附录D(规范性附录)基站同步观测情况记录单 (19)摄影测量的原理就是摄影光束相交得到地面点的点位。

确定投影光束(像片)的姿态需要有三个线元素和三个角元素(合称外方位元素)。

传统航测成图的方法利用地面控制点并通过空三加密反求光束的外方位元素,该方法严重依赖地面控制点。

在测区无法涉足(如中国西南部一些地区)或找不到合适的地面控制点(如沙漠、戈壁、森林及大草原)的地区,该成图方法受到了严重限制。

同时,传统航空摄影测量中像控测量的工作量和费用占很大的比重。

因此直接获取投影光束(像片)的外方位元素,无需大量的野外控制测量,一直是摄影测量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自80 年代后期,GPS(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后,GPS 辅助空三方法可直接测量出投影光束的三个线元素,通过空三的方法进而获取角元素,部分实现了直接获取。

而开始于90 年代,成熟于2000 年左右的IMU/DGPS(惯性测量单元/差分GPS)技术辅助航测成图方法可直接获取三个线元素和三个角元素,实现了航空摄影后直接进入内业成图工序。

从航摄像片直接测定地面点的坐标是摄影测量发展的一大趋势。

为适应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满足国家基础测绘生产中制作和更新1:10000 与1:50000 地形图对航摄资料的要求,依据有关航空摄影、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等规范和规定,并充分考虑基于IMU/DGPS 技术进行航空摄影的特点与要求,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的制定尽可能考虑了目前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水平和国内有关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情况,在现阶段可以采用本规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待条件成熟,将对本规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本规定附录A、B、C、D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归口。

本规定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参与了讨论和格式修改工作。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李学友、李英成、朱武、曾云、郭童英、薛艳丽。

1:10000、1:50000 地形图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1 范围本规定规定了采用IMU/DGPS 技术进行1:10000 与1:5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时,对航摄系统、航摄设计、航摄飞行、IMU/DGPS 数据处理、成果提交的基本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1:10000 与1:50000 地形图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其他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可参照执行。

类似技术航空遥感应用可参照此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

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 12341 1:25000、1:50000、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 1:5000、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5661 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18314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9294 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CH 8016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国家基础航空摄影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试用稿),国家测绘局,2001 年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局,2003 年3 术语3.1 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测量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是指利用装在飞机上的GPS 接收机和设在地面上的一个或多个基站上的GPS 接收机同步而连续地观测GPS 卫星信号,通过GPS 载波相位测量差分定位技术获取航摄仪的位置参数,应用与航摄仪紧密固连的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IMU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直接测定航摄仪的姿态参数,通过IMU、DGPS 数据的联合后处理技术获得测图所需的每张像片高精度外方位元素的航空摄影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

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方法主要包括:1)直接定向法 Direct Georeferencing利用高精度差分GPS 和惯性测量单元(IMU), 在航空摄影的同时获得差分GPS(DGPS, Differential GPS)数据和姿态数据,通过事后GPS 差分处理及姿态测量数据处理,获取摄影时刻航摄仪精确位置坐标和姿态,通过对系统误差的校正,进而得到每张像片的高精度外方位元素。

2)IMU/DGPS 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方法 Integrated Sensor Orientation将基于IMU/DGPS 技术直接获取的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作为带权观测值参与摄影测量区域网平差,获得更高精度的像片外方位元素成果。

3.2 偏心分量Lever Arms分别将IMU 测量中心、机载GPS 天线相位中心与航摄仪投影中心的空间偏移投影在以航摄仪摄影中心为原点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上(以铅垂方向为Z 轴,航线方向为X 轴),分解为六个坐标分量,称为偏心分量(见图A.1),包括IMU 偏心分量U-IMU、V-IMU、W-IMU 以及GPS偏心分量U-GPS、V-GPS、W-GPS,其中:U-GPS 代表GPS 天线相位中心与航摄仪摄影中心的空间偏移投影在X 轴上的偏心分量,取飞行方向为正;V-GPS 代表GPS 天线相位中心与航摄仪摄影中心的空间偏移投影在Y 轴上的偏心分量,取飞行左侧方向为正;W-GPS 代表GPS 天线相位中心与航摄仪摄影中心的空间偏移投影在Z 轴上的偏心分量,取天顶方向为正;U- IMU 代表IMU 测量中心与航摄仪摄影中心的空间偏移投影在X 轴上的偏心分量,取飞行左侧方向为正;V- IMU 代表IMU 测量中心与航摄仪摄影中心的空间偏移投影在Y 轴上的偏心分量,取飞行左侧方向为正;W- IMU 代表IMU 测量中心与航摄仪摄影中心的空间偏移投影在Z 轴上的偏心分量,取天顶方向为正。

3.3 基站GPS Base-station设立在测区内或测区附近、具有作为整个测区首级控制点精度、用于与飞机上机载高精度GPS 接收机同步进行GPS 观测的GPS 地面观测站。

3.4 偏心角 Boresight misalignment angleIMU 与航摄仪各轴指向及姿态角度定义见图1。

IMU 与航摄仪紧密固联后,各轴指向之间形成的角度称作偏心角,可分解为三个方向上的角度值(θx,θy,θz),见图2。

图1 IMU及航摄仪各轴指向及姿态角示意图图2 偏心角示意图3.5 检校场 Calibration Field为确定偏心角以及摄站坐标与空中三角测量结果间的系统差,在摄区或摄区附近选取包含两条航线的区域(如图3 所示),采用其他方法(如空中三角测量)精确确定外方位元素,从而进行系统校正。

用于系统校正的区域称为检校场。

4 航摄系统4.1 系统组成航摄系统由航摄仪、机载IMU/GPS 系统与基站GPS 接收机组成。

4.2 航摄仪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对航摄仪要求如下:a) 符合GB/T 15661 和“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中要求的所有技术指标;b) 带有曝光信号传感器,能稳定输出曝光脉冲信号;4.3 机载IMU/GPS 系统机载IMU/GPS 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a) 机载GPS 接收机为高精度动态测量型双频双P 码GPS 接收机,最小采样间隔不大于1s;b) IMU 测角中误差精度要求:侧滚角(Roll)和俯仰角(Pitch)不得大于0.01º;航偏角(Yaw)不得大于0.02º,记录频率要高于50Hz;c) 具有信号时标输入器(Event Marker)接口,能够将航摄仪快门开启脉冲(即曝光时刻)通过接口准确写入GPS 数据流,脉冲延时不得大于5ms;d) 机载GPS 信号接收天线必须采用航空型产品,具有高动态、高精度双频数据接收能力,并有精确定义和稳定的相位中心,保证能在高飞行高度、高速度情况下正常工作;e) 电源系统应满足航摄作业无间断供电;f) 机内存储系统能够记录和存储航摄作业所有IMU 数据、GPS 数据以及时标(Event Mark)数据及其他必要数据。

4.4 基站GPS 接收机为保证IMU/DGPS 辅助航空摄影飞行,必须在基站架设高精度GPS 接收机,与飞机上机载高精度GPS 接收机同步进行GPS 观测。

基站GPS 接收机的性能应与机载GPS 接收机性能相匹配,且满足如下要求:a) 基站GPS 接收机为高精度测量型双频双P 码GPS 接收机,最小采样间隔不大于1s;b) 具有带抑径板或抑径圈的GPS 信号接收天线;c) 配有充足的电池或电源系统,能保证航摄作业中供电不间断;d) 配有能适应满架次作业所需地面观测数据存储要求的存储器;4.5 机载GPS 信号接收天线安装机载GPS 信号接收天线安装应满足如下要求:a)稳定安装在飞机顶部外表中轴线附近,尽量靠近飞机重心和航摄仪主点位置;当航摄仪没有实时旋偏角记录装置时,天线相位中心与航摄仪主点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b) 安装位置应方便偏心分量的测量;c) 飞机转弯时机翼可能对天线造成的遮挡最小;d) 尽量使安装后的天线在飞机平飞状态时处于水平;e) 尽量避免来自飞机无线电信号源的串扰。

天线安装前,应在计划安装的位置进行GPS 静态观测来验证该位置是否满足上述要求。

方法是:在飞机附近无遮挡的适当位置,采用同类型GPS 接收机,与机载GPS 接收机进行同步静态观测,观察机载GPS 接收机与飞机附近GPS 接收机收到的卫星情况并进行分析。

4.6 偏心分量测定机载IMU/GPS 系统与航摄仪连接安装完毕后,应精确测定偏心分量,并填写偏心分量测定表(见附录A)。

偏心分量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lcm。

4.7 航摄系统检查航摄系统所有设备均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性能检测或检定。

航摄系统安装、连接后,应在地面对整个系统进行航摄模拟试验或进行试验飞行,检查IMU、GPS 接收机、航摄仪、电源系统、记录系统等工作是否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