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外业技术规范》标准文本-终版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质量控制也成为了关键问题。
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能够更好地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数据采集与处理效率,保证数据质量,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探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开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2 研究意义在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如何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实现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有效应用的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方法与工具,可以为测绘行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推动测绘工作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2. 正文2.1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概述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无人机搭载航空摄影测量设备,通过航拍获取影像数据,再结合地面控制点、数字高程模型等辅助数据,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和测量分析。
相比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城市建设、资源调查等领域。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主要包括飞行规划、航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步骤。
在飞行规划阶段,需要根据测量需求确定航线和航高,保证航拍的覆盖范围和数据采集的质量;在航摄数据采集阶段,无人机需要按照预定的航线和航高进行航拍,确保获取足够清晰、准确的影像数据;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则是将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三维模型,并进行测量分析。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为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同时也为地理信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2 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的意义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是指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中,将内业数据和外业数据进行集成管理,统一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审批人: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项目承担单位(盖章):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1项目概述42测区概况43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43.1作业依据43.2基本规定44技术方案55航空摄影54.1无人机飞行平台54.2航空摄影技术参数设定76.3航空摄影的实施76.4摄影质量控制措施86质量控制96.1飞行质量控制96.2摄影质量控制96.3航摄成果质量检查107安全生产和风险规避128成果提交121项目概述略。
2测区概况3作业依据与基本规定3.1作业依据3.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6962-2005;3.1.2《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GB/T19294-2003;3.1.3《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MH/T1005-1996;3.1.4《航空摄影仪监测规范》MH/T1005-1996;3.1.5《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3001-2010;3.1.6《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3002-2010;3.1.7《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3.1.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3.1.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3.1.10《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3.1.1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3.1.1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3.2基本规定3.2.1平面坐标:采用CGCS2000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投影面:0米。
采用105度中央经线。
3.2.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4技术方案根据本项目的需求,本测区采用无人机低空高分辨率航空摄影,航拍地面分辨率优于0.05米。
本次航摄资料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数码相机拍摄,生产流程如下图:5航空摄影5.1无人机飞行平台1)八旋翼无人机长航时八旋翼无人机主要特点是飞行时间长,轻便简约的设计,使用便捷维护简单,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

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质量控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高效、精准、灵活的测量方法,近年来在内外业一体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证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从内外业一体化的角度,浅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内外业一体化的概念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质量控制1.前期准备在进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对飞行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摄参数等。
需要对无人机和航空摄影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2.航飞规划航飞规划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摄影成果的质量。
在航飞规划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航线、飞行高度、重叠度等参数,保证航摄图像的质量和完整性。
应根据飞行任务的需要,合理安排飞行时间和航飞路线,并注意避开禁飞区和限飞区。
3.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处理和成果质量。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机器稳定、飞行平稳,避免飞行过程中出现抖动和模糊现象。
应关注环境光线、天气状况等外部因素,保证摄影成果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保证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对航摄图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影像配准等处理,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及时发现和修正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数据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5.成果发布与应用需要将经过质量控制的航摄成果发布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成果发布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确保成果的可读性和可用性。
需要对成果进行验证和检查,确保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控制的意义和挑战质量控制是保证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质量的关键环节,对推动内外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测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减少后续数据处理和成果发布的风险。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2)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摄影技术对地面进行测量和制图
的方法。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航空摄影测量
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航空摄影
测量规范:
1. 相机校准:在进行航空摄影之前,需要对相机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的确定,以及畸变的校正。
2. 航空摄影参数:航空摄影的参数包括飞行高度、航向、
侧向摆角、重叠度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
来确定,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完整性。
3. 像控点的布设:在摄影测量中,需要设置一系列的像控
点以提供地面的控制信息。
像控点的布设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摄影任务的需求以及测量精度要求等因素。
4. 影像处理和配准:航空摄影后,需要对航空影像进行处理和配准,以获得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处理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辐射校正、色彩平衡等。
5. 点和线的测量:通过航空影像,可以获取地面上的点和线的坐标信息。
测量需要采用专业的软件和方法,以保证测量精度和一致性。
6. 数字制图: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进行数字制图。
数字制图的规范包括图幅的设置、符号和线型的规范、图件的比例和尺寸等。
这些是常用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不同的测量任务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规范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遵守。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航空摄影测量是指利用航空器进行航测摄影的测量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的规范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航空摄影测量规范的主要内容:1. 选址和任务规划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摄影区域,并进行任务规划。
任务规划包括确定摄影任务的目标、确定摄影设备的参数和规格、确定飞行计划和路径等。
2. 摄影器材和参数航空摄影测量需要使用专业的航空摄影器材,包括航空相机、附件和辅助设备等。
在使用摄影器材时,需要遵循器材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保证器材的正常工作和拍摄质量。
3. 摄影测量控制点在摄影测量过程中,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于确定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内方位元素。
控制点的选择必须符合任务需求,且分布均匀,遵循一定的准确性要求。
4. 摄影测量飞行摄影测量飞行是指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航空器的飞行工作。
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保持航向、高度和速度的稳定,并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各个区域的拍摄。
飞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飞行,遵守航空交通规则和相关法规。
5. 数据处理与成图数据处理与成图是将摄影测量所得的航空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地图和图像产品的过程。
数据处理包括航空影像的标定、平差、配准等,成图包括地形图、影像图和三维模型等产品的制作。
6.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航空摄影测量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质量控制包括对摄影器材、控制点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检测,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航空摄影测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规范的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规范的更新和改进,适应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发展,提升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课程标准(新)

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航空摄影测量外业》是中等专业学校或高职高专学校航空摄影测量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在航空摄影测量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航空摄影测量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与测绘技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城市建设测量等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中有着广泛应用。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包括哪些作业工序;掌握像片控制测量的方法及用GPS定位测量和常规测量的方法测像片控制点;影像判读及调绘的内容、方法;学会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外业的工作流程及方法等重点内容,为学生在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知识在一线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较全面、系统地讲述了航空摄影测量作业的全过程。
以航测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航测内、外业的作业技能为重点。
学生修完本课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摄影测量及基础信息获取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程的任务和要求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航空摄影测量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航测像片的外业调绘方法,了解内业成图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航测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习相结合的方法教学,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并及时安排课堂实习,才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论教学: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删除部分实例,补充部分基础知识。
教法上多采用实例分析,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上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把难以表达的理论知识展示给学生,加强直观教学。
实践教学:多加强与相关行业的生成厂家和专业教师的联系,讲述无人机的航拍测量的实训知识。
加强学生的实验实训。
该课程是实验性较强的课程,要通过学生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才能真正领悟体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航空摄影测量外业概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2.掌握航空摄影测量测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成图理论及方法;3.掌握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影像判读的各种成像规律和识别标志;4.掌握GPS定位测量和常规测量测量像片控制点的方法;5.掌握影像图测图原理;6.掌握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中调绘的方法及工作流程;7.掌握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在像片控制、调绘和影像图测图方面的方法;8.掌握航测大比例尺测图生产的知识、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

航空摄影测量规范1. 引言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飞机或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然后利用测量方法和技术对摄影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测量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在土地测绘、城市规划、农业、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航空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航空摄影测量规范,以规范和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2. 航空摄影测量装备规范航空摄影测量装备是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设备,对其进行规范是保证摄影测量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对航空摄影测量装备的规范要求:2.1 摄影机•摄影机的像敏元件应具有高分辨率、低噪声等特点,以保证摄影图像的质量。
•摄影机的参数应进行校准,包括焦距、畸变等参数。
•摄影机的控制应稳定可靠,以确保摄影过程中的稳定性。
2.2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IMU的测量误差应小于1微米,以保证测量精度。
•IMU的测量频率应高于摄影机的帧率,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IMU的数据应与摄影图像进行同步,以实现摄影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GNSS的定位精度应小于0.1米,以实现摄影测量的高精度要求。
•GNSS的数据应与摄影图像进行同步,以实现摄影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GNSS的数据应进行差分处理,以提高定位精度。
3. 航空摄影测量操作规范航空摄影测量操作规范是指在实际进行航空摄影测量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
下面是航空摄影测量操作规范的要求:3.1 前期准备•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前,应对飞行器和摄影装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摄影区域进行地面控制点和基准点的布设,并进行精确测量。
•根据摄影区域的特点,制定飞行计划,包括航线规划、航高和航速等。
3.2 飞行操作•在飞行器起飞前,应进行预飞检查,确保飞行器和摄影装备正常工作。
•在飞行过程中,应注意飞行高度和速度的稳定性,并控制好航向和航迹的准确性。
•在摄影区域内,应按照事先制定的航线和航拍时间进行摄影。
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篇一:规范总结目录一、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 ...................................................... (2)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 ...................................................... (6)三、地籍图图式 ................................................... ...................................................... ...................................................... (9)四、地籍测绘规范 ................................................... ...................................................... (10)五、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 . (15)六、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 ...................................................... .. (19)七、中国海图图式 ................................................... ...................................................... (22)八、海道测量规范 ................................................... ...................................................... (24)九、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 (33)十、1:5000 1:10000地形图图式 ................................................... ...................................................... .. (36)十一、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 ...................................................... .. (37)十二、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 (37)十三、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38)十四、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 (40)十五、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 ...................................................... .. (40)十六、1:5000 1:10000 1:25000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 ................................................... (42)十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 ...................................................... .. (46)十八、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 ................................................... . (47)十九、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 (48)二十、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 .. (50)二十一、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栅格地图 ................................................... .. (51)二十二、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 ...................................................... . (51)二十三、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 ...................................................... (52)二十四、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 ................................................... ...................................................... . (54)二十五、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 ................................................... ...................................................... .. (55)二十六、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 (59)二十七、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 . (59)二十八、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 .. (61)二十九、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 .. (62)三十、近景摄影测量规范.................................................... ...................................................... (63)三十一、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 ...................................................... .. (64)三十二、地图印刷规范.................................................... ...................................................... . (65)三十三、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 .. (65)三十四、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 (67)三十五、加密重力测量规范.................................................... ...................................................... .. (69)三十六、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 .. (69)三十七、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 ...................................................... .. (71)三十八、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 ...................................................... . (73)三十九、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 ......................................................................................................... . (74)四十、城市测量规范 ................................................... ...................................................... .. (77)四十一、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 ...................................................... .. (79)四十二、工程测量规范.................................................... ...................................................... ........................................... 80 1一、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345篇二:航测数字化(1:5000-1:10000)成图规程航测数字化(1:5000-1:10000)成图规程编写单位(盖章):编写人: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年月日日目录一、接收任务 ................................................... ...................................................... .. (3)二、资料分析 ................................................... ...................................................... .. (3)三、项目设计 ................................................... ...................................................... .. (3)四、航飞摄影 ................................................... ...................................................... .. (3)五、基础控制 ................................................... ...................................................... .. (4)六、像控测量 ......................................................................................................... .. (8)七、调绘补测 ................................................... ...................................................... (10)八、空三加密 ................................................... ...................................................... (26)九、立体采集 ................................................... ...................................................... (28)十、数据编辑 ................................................... ...................................................... (35)十一、数字高程模型 ................................................... ...................................................... (42)十二、数字正射影像 ................................................... ...................................................... (44)十三、检查验收 ................................................... ...................................................... .. (45)十四、项目总结 ................................................... ............................................ (46)十五、成果提交 ................................................... ...................................................... .. (46)一、接收任务通过投标及市场开拓获得项目,接受客户的委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 12 - 10 发布
2015 - 01 - 10 实施
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联盟 发 布
GDEILB 007—2014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外业技术流程 ...................................................................... 2 5 前期资料搜集要求 .................................................................. 3 6 现场勘踏要求 ...................................................................... 3 7 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 ................................................................ 3 8 航拍实施要求 ...................................................................... 3 9 控制点测量要求 .................................................................... 4
II
GDEILB 007—2014
无人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外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联盟标准规定了无人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外业技术要求,包括外业技术流程、前期资料 搜集要求、现场勘踏要求、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航感外业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8.1 航线规划 按照实际需要的地面分辨率进行设计,航线能完整覆盖整个航拍区域。需根据无人机的性能参数
如巡航速度、续航时间、有遮挡及无遮挡环境下可控距离以及航摄地区的地形特征等,规划无人机的 飞行航线及规定单架次飞行的最大飞行距离以保证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另外航线规划亦应符合GB/T 6962-2005中3.2.5的规定。 8.2 飞行环境 8.2.1 起降场地
ICS 07.040 A 75
GDEILB
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联盟标准
GDEILB 007—2014
无人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与遥感外业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gital aero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航线弯曲度不大于3%,避免航线弯曲度过大造成航摄漏洞,如图1所示。航线弯曲度需符合GB/T 6962-2005中4.1.4的规定。
图 2 航线弯曲度过大造成摄影漏洞示意图 8.3.8 最大飞行倾斜角
为了保证GPS的数据质量,航摄飞行中尽量保持飞机姿态的平稳,转弯半径要大,飞机倾斜角不得 大于15°,以防止GPS信号失锁。 8.3.9 相邻像片的航高差
图 1 无人机外业技术流程
2
5 前期资料搜集要求
GDEILB 007—2014
前期主要搜集测图区域的现有地形图、影像资料、测区范围等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核查, 评价资料的可信度与可利用度。前期资料搜集应符合CH/T 3007.1-2011、CH/T 3007.2-2011及CH/T 3007.3-2011的相关规定。
起降场地一般为平坦的空地或宽阔的道路面,其周边无高压线及高层建筑,起降方向与当时风向 平行,无人员或车辆走动。当测区无起降条件时,则采用手掷起飞或弹射起飞,伞降或拦阻网降落。 8.2.2 天气
航摄要求在天气晴朗、低空(1000 m以下)无云雾、风速在8m/s以下、能见度大于5 km、太阳高 度角大于45°时进行。 8.3 技术参数 8.3.1 地面分辨率
1
GDEILB 007—2014 本航线内相邻像片上具有同一地区影像的部分,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GB/T 14950-2009,定义4.53]
3.4 旁向重叠 lateral overlap;side overlap;side lap 相邻航线的相邻像片上具有同一地区影像的部分,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GB/T 14950-2009,定义4.54]
I
GDEILB 007—2014
前言
本联盟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联盟标准由广州地理研究所提出。 本联盟标准由广东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归口。 本联盟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地理研究所、广州云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星唯信息科技有限公 司、广州市浩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绘宇智能勘测科技有限公司。 本联盟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勇、杨骥、周霞、龙维宇、周捍东、李明、杨之波、范海林、谭军辉、 王大成、蒋小春、肖卫华、夏青。 本联盟标准为首次发布。
6 现场勘踏要求
现场勘踏了解测图区域内的地物、气象条件、高程变化、交通情况、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及保存情 况。
7 技术设计书编写要求
勘踏后编写技术设计书,进行任务规划,任务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的目的、任务、范围、 测区概况、计划工期。编写的设计书应符合CH/T 1004-2005中4.7的规定。
8 航拍实施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航摄地面分辨率在0.1 m~0.2 m之间,满足制作高精度正射影像图的精度要求。 8.3.2 航高设计
航高设计需按照使用相机参数与地面分辨率要求进行。 8.3.3 航向覆盖
3
GDEILB 007—2014 航向覆盖超出摄区边界线不少于一条基线。旁向覆盖超出摄区边界线不少于像幅的50%。
8.3.4 航向重叠 航片航向重叠为60%~6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56%,航向重叠需符合GB/T 6962-2005中4.1.1的规
定。 8.3.5 旁向重叠
航片旁向重叠为30%~35%,个别最小不应小于13%,旁向重叠需符合GB/T 6962-2005中4.1.1的规 定。 8.3.6 像片倾斜角
像片倾斜角不宜大于2°,个别最大不应大于4°,在同一航线上达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的像片不得 连续超过三片,相机旋偏角不大于9°。像片斜倾角需符合GB/T 6962-2005中4.1.2的规定。 8.3.7 航线弯曲度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962-200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 14950-2009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CH/T 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 3007.1-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数字高程模型 数 字正射影像图 数字线划图 CH/T 3007.2-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第2部分:1:5000 1:10000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正 射影像图 数字线划图 CH/T 3007.3-2011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测图规范 第3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数字高程 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图 数字线划图
3.5 像片倾斜角 tilt angle of photograph 航空摄影时,航空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或地面摄影时,摄影机主光轴相对于水平面的夹
角。 [GB/T 14950-2009,定义4.57]
3.6 航线弯曲度 strip deformation 一条摄影航线内各张像片主点至首末两张像片主点连线的最大偏离度。 [GB/T 14950-2009,定义4.48]
同一航线上相邻像片的航高差不得大于20 m,最大和最小航高之差不得超过30 m,分区实际航高 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得大于航高的5%。相邻像片航高差需符合GB/T 6962-2005中4.1.5的规定。 9 控制点测量要求 9.1 控制点选择
4
GDEILB 007—2014 控制点必须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上,如细田埂的交汇点、十字路口的道路中心线交汇点或 其他接近正交的线状地物交点,且尽量选在上下两条航线六片重叠范围内,使布设的控制点能用于多 张像片。 9.2 航线首末端上下两控制点布设 航线首末端上下两控制点宜布设在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互相偏离不大于半条基 线。在空中三角测量作业区域中间布设检查点,使得检查点布设在高程精度和平面精度最弱处。 9.3 控制点标刺 控制点的标刺首先进行目标范围的大致圈定,外业实地对目标位置进行标刺。在实地根据相关地 物认真寻找影像同名地物点,经确认无误后,在像片上相应位置刺出点位。刺点误差和刺孔直径均不 得大于0.1 mm。 9.4 控制点布设规则 控制点宜布设在旁向重叠的中线附近。旁向重叠过小,相邻航线控制点不能公用时,应分别布点。 当旁向重叠过大使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亦应分别布点。 9.5 控制点为平高控制点或高程控制点的选点规则 当控制点为平高控制点时,实地选点时要选择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如接近线状地物的交点, 地物拐角点等实地辨认误差小于图上0.1 mm的地物点;当控制点为高程控制点时,要优选局部高程变 化不大的地物目标点;不可在弧形地物及高程变化较大的斜坡处选刺控制点。 9.6 控制点整饰 控制点整饰时,要在影像上对应的控制点点位标注点名或点号,并在像片的背面或专用计算机上 记录关于刺点位置的详细确切的说明,点位图、说明及刺点位置必须一致。 9.7 区域网布设 区域网内不应包含像片重叠不符合要求的航线和像对,不应包括大片云影、阴影等影响内业加密 建网连接的像对。具体的区域网布设原则是:平高区域网航线数一般为4条,且每条航线的基线数应为 20条左右。 9.8 控制点精度 平面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相对邻近基本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的0.1 mm。高程 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0.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