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保存温度
药物的储存与保管

药物的储存与保管药物的储存与保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正确的储存和保管可以确保药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避免药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降低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药物的储存和保管的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药物储存的基本原则1. 温度控制药物的储存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大部分药物都需要存放在干燥、凉爽、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防止药物的成分发生变化。
一些特殊药物可能需要冷藏保存,这样可以提高其稳定性和保质期。
2. 光线保护许多药物对光线非常敏感,因此应该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强烈的人工光源下。
药品瓶子应该密封良好,以减少光线的暴露,有些药物甚至需要保存在不透明的容器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光的接触。
3. 湿度控制湿度是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
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药物变质或降低活性,尤其是一些粉剂药物,如干混悬浮剂。
因此,药物应该保存在干燥的地方,最好是使用湿度控制器或干燥剂来保持适宜的湿度。
4. 防止污染药物在储存和保管过程中要防止受到污染,以免降低其纯度或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首先,药物应该存放在干净整洁的地方,远离污染源和有害气体。
其次,存储容器和工具也要保持干净,避免交叉使用,以防止交叉污染。
最后,遵循使用前洗手的原则,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二、特殊药物的储存和保管1. 控制药物的温度有些药物对温度非常敏感,如生物技术制品、活疫苗等。
这些药物一般需要冷藏保存,温度应在2-8摄氏度之间。
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并迅速返回冷藏条件下。
2. 储存在特殊容器中一些药物需要储存在特殊的容器中,如玻璃瓶、铝箔袋等。
这些容器有助于保护药物免受温度、光线和湿度的影响。
在存放这些药物时,应注意容器的密封性,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纯度。
3. 避免震动与振荡某些药物对振动和震动也很敏感,如含有纳米粒子的药物。
这些药物在储存和保管时,应尽量避免震动和振荡,以防止药物发生物理性变化。
一般药品储藏的要求

一般药品储藏的要求
药品的储藏条件需要考虑温度、湿度和光照。
具体要求如下:
1.温度:药品的储存温度常温是10~30℃;阴凉处存放,一般指温度不超过20℃;冷藏保存,是指2℃~8℃。
2.湿度:一般来说,存放药品的环境中空气湿度在45~75%为宜。
3.光照:如果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说明需要避光保存的药物,应按要求保存。
4.储存药品还应当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遮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此外,药品应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
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
堆码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避免损坏药品包装。
冷库内制冷机组出风口100厘米范围内,以及高于冷风机出风口的位置,不得码放药品。
药品储存养护制度

药品储存养护制度药品储存制度1、药房、药库药品应按药品的性质、剂型分类保管,注意室内温湿度、避光、通风情况及药品的有效期,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应储存在冰箱内,防止霉变、虫蛀、鼠咬等;2、药剂人员对药房、药库内药品的包装、标签有效期、性状等应每周抽查一次,对药品的养护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报告科主任,经负责人批示后要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3、药品仓储保管应执行药品储存控制程序,并按主要剂型的储存保管与养护要点做好在库药品的储存保管;1 药品应按储藏温、湿度要求,分别储存于阴凉库或常温库、冷藏库内;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常温库:温度保持在0℃~30℃;冷库:温度保持在2℃~10℃相对湿度:各库房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之间;2药品应依据药品性质,按分库、分类存放的原则进行储存保管,其中: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库或分区存放;外包装容易混淆的品种应分区或隔垛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以及性质相互影响的药品应分库存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存放;不合格品应存放在不合格品区内,按不合格药品管理规定进行管理;退货药品应存放在退货区在,经质量验收并确认为合格品后再移入合格品区;经质量验收为不合格的入不合格品区;3药品按品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及效期远近依次或分开堆垛,如混批堆码,每一垛的混批时限为:药品的产品批号或生产日期间隔应不超过一个月;近效期药品即有效期不足一年时,应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催销月报表;4在搬运和堆垛等作业中均应严格按药品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搬运存放,规范操作;不得倒置,要轻拿轻放,严禁摔撞;怕压药品应控制堆放高度,并定期翻垛;药品的货堆应留有一定距离,具体要求如下:药品垛与垛的间距不小于100cm;药品垛与墙、柱、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cm;药品垛与散热器或供暖管道、电线的间距不小于30cm;药品与地面的间距不小于10cm;库房内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200cm;5在库药品均实行色标管理;其中:黄色:为待验药品、退货药品;绿色:为合格药品;红色:为不合格药品;6药品仓储保管人员对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情况,有权拒收;4、药品保管人员应按照药品养护有关储存方面的指导,掌握主要剂型的储存保管与养护要点,做好药库温、湿度管理记录,正确储存药品;对于销后退回药品,应按退货药品的管理规定做好退货记录与存放、标识等管理工作;5、药品保管人员每月底应定期做好库存盘点工作,做到货、帐、卡相符;药品养护管理制度1. 药品养护工作的职责是:安全储存,科学养护,保证质量,降低损耗;2. 从事药品养护工作的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岗位培训和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管部门考核合格后,取得岗位合格证书方可上岗;3. 从事药品养护工作的人员,应熟悉在库储存药品的性质与储存养护要求,以便指导并配合仓库保管人员对在库药品进行合理储存保管;4. 经常检查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配合仓库保管人员做好仓间温、湿度的检测和管理工作;每日上午9时、下午3时各一次定时对库内温湿度进行记录;如库内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5. 养护人员应按照药品在库养护检查操作规程定期对在库药品根据流转情况进行养护和质量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知质量管理部进行复查处理;6. 检查中,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储存时间较长的药品和在库时间较长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应报请质量管理机构抽样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7. 库存养护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悬挂明显标志和暂停发货,并尽快通知质量管理部予以处理;8. 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进行养护;9. 负责养护用仪器设备、温湿度检测和监控仪器、仓库在用计量仪器及器具等的维护、检定等管理工作;。
列举常见的药品储藏条件及相应温度要求

列举常见的药品储藏条件及相应温度要求
常见的药品储藏条件及相应温度要求如下:
1. 常温储藏(15-25摄氏度):大部分常见的药品,如感冒药、镇痛药、抗生素等,可在室温下储存。
2. 冷藏储藏(2-8摄氏度):部分药物需要在低温下储存,如某些注射液、某些生物制剂(例如疫苗)等。
3. 冷冻储藏(-20至-80摄氏度):某些特殊的药物需要在极低温度下储存,如血浆、生物制剂等。
4. 光照避光储存:一些药物对光照敏感,需要避光储存在阴暗的地方,如某些中药饮片、某些敏感性药物等。
5. 干燥储存:一些药物对潮湿敏感,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储存,如某些含水制剂、某些化学药品等。
请注意,具体的存储条件和温度要求可能因药品种类、品牌和生产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使用药品前,请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妥善储存药品。
药品常温储存的温度范围

药品常温储存的温度范围药品的储存条件对于其效力和药效的保持至关重要。
其中,温度是决定药品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正确的储存温度可能导致药品降解、失去活性或变质。
因此,正确的常温储存温度范围对于确保药品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药品储存温度的意义药品储存温度的选择是根据药品的物化性质以及其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来确定的。
药品常温储存温度范围的确认是由药品制造商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研究来确定的,以确保药品在储存期间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速度不同,温度过高会加速药物分解,导致其失去活性,温度过低则可能引起结晶或凝聚,降低溶解度,影响药品的有效性。
因此,药品储存温度的选择非常重要。
常见药品的常温储存温度范围不同类型的药品对于储存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药品的常温储存温度范围。
常规药品常规药品包括常用的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如退烧药、止痛药、抗生素等。
一般而言,这些药物的常温储存温度范围为15℃至25℃(59℉至77℉),并且应远离高温、高湿、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生物技术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和蛋白质药物是目前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如疫苗、抗体药物等。
由于这些药物的特殊性质,其储存温度要求更为严格。
一般而言,生物技术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的常温储存温度范围为2℃至8℃(36℉至46℉)。
这种低温可防止这些药物的蛋白质变性和活性丧失。
高温要求药品除了常温要求外,一些药品对于高温的容忍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如某些抗生素、胶囊剂、药用粉末等。
这些药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高温环境,以防止药品的活性成分降解。
通常,这些药品的高温储存温度范围为30℃至40℃(86℉至104℉)。
低温要求药品相比于高温要求药品,还有一些药品对于低温的要求更高。
如疫苗、冷冻保存的生物制品等。
这些药品需要在极低温度下储存,以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一般而言,低温要求药品的储存温度为-20℃至-70℃(-4℉至-94℉)。
药品储存的注意事项除了储存温度范围外,以下是一些药品储存的常见注意事项:1.避免阳光直射:药物容易受到阳光的影响而降解,因此应将药品存放在避光的地方。
药典上的常温范围

药典上的常温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药典上的常温范围是指药品在正常室温下的存储和稳定范围。
药典中对于不同药品的存储条件和稳定性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确保药品的品质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药典中的常温范围、常温条件下的药品保存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旨在加深对于药品在常温下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展望未来在这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药典上的常温范围及其在药品保存和稳定性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介绍药典中常温范围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其在药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讨论在常温条件下药品的保存和稳定性,并探索常温条件下药品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将对药典中常温范围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药典中的常温范围在药品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药典中对常温范围的规定,分析常温条件下药品的保存和稳定性,以及强调常温条件下药品的重要性。
通过对药典规定的常温范围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常温条件下药品的特性和要求的理解,为药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提供科学准则和指导,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从而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同时,展望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探讨常温条件下药品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创新,促进药品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2.正文2.1 药典中的常温范围药典中关于常温范围的定义可以根据不同药品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常温范围通常被定义为在15C至25C之间。
这个范围是根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包括药物的化学成分、稳定性和保存条件等。
在药典中,常温范围的设定是为了确保药品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药理学和药效学的稳定性,以及预防药品因受温度影响而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药品在常温下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温和低温都可能对药品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药品温湿度标准

药品温湿度标准药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对药品的贮存和运输温湿度要求非常严格。
药品温湿度标准是指在药品的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标准。
正确的温湿度标准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药品的温度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药品所能承受的温度范围。
一般来说,药品的温度标准在2-8摄氏度之间,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大多数药品的活性成分可以得到保持。
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药品的活性成分受损,从而影响药品的疗效。
因此,药品在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控制温度,确保药品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其次,药品的湿度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药品所能承受的湿度范围。
一般来说,药品的湿度标准在相对湿度不超过60%~70%之间,这是因为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药品受潮、霉变,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
因此,在药品的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也必须严格控制湿度,确保药品在规定的湿度范围内。
在实际操作中,药品的温湿度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药品进行调整。
例如,一些生物制剂和生物制品,对温湿度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在更低的温度下保存。
而一些化学制剂,对温湿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在常温下保存。
因此,在药品的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根据药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温湿度标准,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药品本身的温湿度标准,药品的包装和运输工具也需要符合相应的温湿度要求。
例如,一些药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冷藏车辆,确保药品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输。
对于一些易受潮的药品,还需要在包装上加入干燥剂,防止药品受潮。
因此,在药品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控制环境温湿度,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装和运输工具,确保药品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贮存和运输。
总之,药品温湿度标准是药品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温湿度标准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药品的生产、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药品在规定的温湿度范围内。
新版药品管理法温湿度标准

新版药品管理法温湿度标准近日,我国药品管理部门发布了新版药品管理法,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关于药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标准。
这一标准为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对于药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新版药品管理法的要求,药品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温湿度应该处于特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具体而言,温度要求为20°C至25°C,湿度要求为45%至55%。
首先,温度的控制在药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至关重要。
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药品分解、降解或者失效,从而影响疗效。
新版药品管理法的温度标准确保了药品不会受到极端温度的影响,保证了药品的稳定性和疗效。
其次,湿度的控制同样对药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药品在高湿度环境中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分解、结晶或氧化。
而在低湿度环境中,药品则容易吸湿,导致药物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新版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湿度范围,旨在保持药品原有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新版药品管理法的温湿度标准也为药品行业提供了统一的基准。
在过去,药品行业的温湿度标准各不相同,这给药品储存和运输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有些药品可能由于温湿度不当而影响药品的质量,无法达到疗效预期,甚至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而新版药品管理法的出台,为药品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标准,有助于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新版药品管理法的执行效果,相关部门将加大对药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温湿度的监督力度。
监管部门将会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店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其是否符合温湿度标准。
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将依法进行处罚,以保护公众的用药安全。
总的来说,新版药品管理法的温湿度标准为药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
通过合理控制温湿度,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统一的温湿度标准也有助于规范药品行业,保证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的加大,也将进一步强化药品行业对温湿度标准的遵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保存温度
20℃以下保存药品: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1.2g聚肌胞2mg头孢呋辛0.75g
奥美拉唑40mg克磷霉素0.15g头孢哌酮舒巴坦2g
昂丹司琼8mg糜蛋白酶4000u头孢曲松1g
表柔比星10mg奈达铂10mg头孢他啶1g
玻璃酸酶1500u哌拉西林1g妥布霉素80mg
柴胡2ml泮托拉唑40mg头孢唑林0.5g
盐酸川芎嗪40mg七氟烷120ml维库溴铵40mg
长春西汀20mg青霉素160万u乌司他丁10万u
单硝酸异山梨酯25mg庆大霉素8万单位硝酸甘油5mg
低分子肝素钙5000u曲克芦丁60mg胸腺五肽1mg
氟康唑注射液100ml重酒石酸去甲肾2mg血凝酶2u
辅酶A注射液100u热毒宁10ml炎琥宁80mg
注射用甘露聚糖肽5mg绒促性素2000u依达拉奉30mg
肝素钠12500u三磷酸腺苷二钠20mg异丙嗪1mg
谷胱甘肽0.9g能量合剂20mg血塞通200mg
环磷腺苷40mg肾上腺素1mg阿米卡星0.2g
甲氨蝶呤100mg替硝唑100ml柔红霉素20mg
多柔比星10mg缩宫素注射液
2℃—8℃保存药品:
注射用阿糖胞苷100mg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针前列地尔注射液苯磺顺阿曲库铵5mg重组链激酶注射液胸腺法新注射液
垂体后叶注射液6u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贝复舒滴眼液
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贝复舒凝胶
注射用长春瑞宾10mg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
醋酸去氨加压素4ug鲑降钙素注射液瑞替普酶注射液
思连康0.5g*24s尿激酶注射液奥曲肽注射液
长春新碱1mg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巴曲酶注射液
胰岛素400u精蛋白锌胰岛素400u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诺和灵30)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锐)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50R)(诺和灵50)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优必乐)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来得时)
赖脯胰岛素混合(优必乐50R)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万邦)
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林)
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30R)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R)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